之前發生了些小插曲,貓眼看幣的公眾號被封禁了,以企業身份重新註冊了這個企業訂閱號「貓言錢幣」,重頭再來。本來想要改名叫「貓言侃幣」,但總覺得像個惡俗的諧音梗……會被扣錢的……
如果輕易就說放棄的話,也算不得什麼了不起的堅持,收藏錢幣是這樣,做這個公眾號亦是同理。今後,貓眼還會在這裡,陪你一起繼續探索錢幣收藏的文化與樂趣。
特別聲明:本訂閱號為非營利性文化交流自媒體,不做任何錢幣類商品的估價,也不會收費提供任何有關錢幣交易或投資的諮詢服務。
如果按照體量和重要性來劃分的話,人類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錢幣大致上可以粗略地分為三大類:中國錢幣,西班牙錢幣,其他錢幣……
如果僅討論金幣的話,那麼大概也可以粗略地分為三大類:美國金幣,西班牙金幣,其他金幣……
西班牙錢幣如此強勢,以至於許多不收藏西班牙錢幣的泉友也一不小心就收到了西班牙錢幣的範圍裡。
然而同時,也正是因為西班牙錢幣如此強勢而冗雜,以至於我們找不到太多專門收藏西班牙錢幣的人。
作為一個表面上看起來設計不是特別豐富的系列,西班牙錢幣那讓普通藏家一生都難以收齊的龐大體量決定了只有極少數人才有勇氣踏入門檻;
作為一個增值不是非常明顯且藏家群體不是很確定的領域,西班牙錢幣那誇張的價格讓多數投資人都望而卻步。
在國內的圈子裡,收藏西系錢幣的藏家大概是最神秘的一群人。你覺得他們不存在的時候,他們偶爾就會冒出來嚇你一跳,但當你想要找他們的時候,他們卻又都消失了……
所以,像貓眼這種真正收藏西班牙錢幣的人總是會陷入困惑:
到底有沒有人和我一起收藏西班牙錢幣?
要是有的話我怎麼不認識呢?
要是沒有的話為什麼西班牙錢幣這麼貴呢?
西班牙這個國家在哪裡呢?
理論上來說,它是距離我們最遠的歐洲國家之一。然而事實是,從16世紀中葉到1898年這三百多年間,西班牙一直是與我們接壤的鄰國。
只要一出中國南海,就到了西班牙最西邊的領土菲律賓。三百多年來,我們的商人將貨物賣到馬尼拉,然後再從那裡將美洲的銀幣帶回國。每一枚這樣的銀幣上都有西班牙國王的名字。
歷史上的西班牙是一個和我們關係很近的國家,它比印尼、馬來西亞、印度、泰國甚至日本等等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亞洲國家與我們的關係都更緊密。它是我國明清兩代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是對我國近代經濟、貨幣制度影響最深遠的國家。
然而相比於其他來到亞洲的歐洲強國,西班牙的存在感對我們而言確實不是特別高。絕大多數沒有衝突的時候我們都不知道西班牙人在幹嘛,也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1626年,西班牙人曾派出兩百人的大軍入侵了臺灣北部(不要小看兩百人,17世紀兩百個配備重武器的西班牙正規軍的戰力是很強大的),但堅持了幾年之後發現維持這個殖民地太貴了不划算,便開始陸續撤軍,直到荷蘭人將西班牙人完全趕出臺灣。剩下的時間裡,盤踞在菲律賓的西班牙人偶爾和海盜打打架,或者悄悄地派小船去看看日本人和荷蘭人在幹嘛。
如今的「淡水紅毛城」就是當年西班牙殖民時代建立的聖多明哥堡
當然,這大概也主要是因為在對外擴張方面,西班牙人的行事方式和其他國家有點差別。
西班牙的對外徵服主要通過由義大利和德意志的銀行家貸款給私人探險家完成,因此加速殖民地間的貨運和金銀幣流轉以增加稅收收入、維持穩定的貨幣和商品流動才是關鍵目的。正如我們所見的那樣,西班牙人絕大多數時候都在那裡暗搓搓地運貨。把亞洲的東西運到美洲,把美洲的東西運到亞洲,再挑一些東西從美洲運到歐洲,並樂此不疲……
在我們的教育裡,任何在近代狠揍過我們一頓的國家都是仇恨的對象,任何沒有狠揍過我們一頓的國家的歷史都不重要。西班牙歷史就屬於不重要的,考點不多,多數人有一點點常識性認知已經非常難得了。
所以如果不仔細讀歐洲歷史的話,你對西班牙歷史大概就只有這麼一點點的印象——
西班牙在獲得了美洲的資源之後就不思進取,很快就衰落了下去。它在近代歷史上是歐洲的二流國家,衰落之後完全沒有存在感,連兩次世界大戰都沒有參加……
西班牙在歷史上會得到這種消極的評價想來也不難理解。在我們國家認識世界的一百年間,世界是由屬於盎格魯-新教文化的英國和美國這兩個英語國家主導的,他們對整個西語世界的歷史、天主教國家的文化的評價自然不會特別高。
這就是為什麼所有人都知道1588年英國人擊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的這一壯舉,卻沒人在意這「無敵艦隊」只有130條船而防守的英國海軍卻有200多條船,也沒人在意次年英國人派出150條船反攻結果慘敗,更沒人在意當年抗擊「無敵艦隊」的英雄、傳奇大海盜弗朗西斯·德雷克本人於1596年率領15條船入侵西班牙人在加勒比海僅由200人防守(又是200人)的港城波託韋洛時被擊敗,隨後死在了港城外海……
直到最近幾年才有越來越多的人為西班牙這個老帝國「平反」,重新認識西班牙歷史,重新認識西班牙的民族政策,重新認識西班牙宗教裁判所,重新認識西班牙歷史上的貨幣制度,並試圖把多年來錯誤的認知修正過來。
其實,對一個跨大洋、多民族、多文明的大國來說,想要維持國家不分裂就已經非常難了。作為一個同樣龐大的國家的國民,我們應該是很明白這個道理的。
當我們看到來自西班牙各殖民地的錢幣在三百多年間如此穩定地以龐大的數量流向海外,流經無數國家和地區,又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出現仿製品、改刻品、加蓋品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能夠感受到這個國家當年有多麼的強大而繁榮了。
通過接觸錢幣,我們可以對一個國家形成更客觀的感官認知;
通過理解錢幣的歷史,我們可以更完整地還原一個國家在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經濟狀況。
對於西班牙這種我們在國內現階段很難全面了解的國家,錢幣的收藏與研究就成了一個非常好的從認知層面直觀地獲取歷史信息的手段。
所以,收藏西班牙錢幣的過程就是拋開那些以英美觀點為主導的「歷史常識」的影響,對這個曾經與我們關係最密切的另一個帝國的真實歷史的追尋,也是對我們國家明清兩朝乃至全東亞歷史上的經濟格局的進一步認識。就像我們的祖先們拿著馬尼拉舶來的西班牙銀幣對海另一邊的國家充滿好奇一樣,我們也可以沿著西班牙錢幣的軌跡去探索那一片對先人們來說完全未知的世界。
更何況,收藏西班牙錢幣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早在西班牙完成統一之前的13世紀,卡斯蒂利的君主們就已經開始鑄造超大型金幣了。
到了15世紀的恩裡克四世時代,卡斯蒂利亞精美華麗的超大型金幣已經享譽歐洲,其他歐洲君主也開始以卡斯蒂利亞金幣為模板鑄造超大型金幣用於宮廷賞賜和外交饋贈。
1489年,英國國王亨利七世與西班牙的天主教雙王(伊莎貝爾與費爾南多)籤訂了《梅迪納德爾坎波條約》,確立了兩國共同對抗法國的關係及聯姻計劃。
這一年,亨利七世仿效西班牙君主鑄造了自己的超大型金幣,這種錢幣的正面仿照卡斯蒂利亞國王恩裡克四世金幣的樣式雕刻有亨利七世坐像。
據記載,當西班牙王室專員於1506年到訪倫敦時,英國的宮廷官員向其展示了亨利七世的大型金幣。這種大型金幣就是一直傳承到今日的我們耳熟能詳的「索維林」。
17世紀初,西北歐各國流通最廣的金幣是西班牙國王的2埃斯庫多。
為了對抗西班牙在貨幣及金融領域對法國的影響,路易十三於1640年引入機制幣技術鑄造了一種與西班牙2埃斯庫多重量、成色相同的金幣替代品。這種精美可靠的金幣逐漸贏得市場的信賴,一定程度上抵禦了西班牙在法國金融市場上的滲透。
這種金幣就是我們在《歐也妮·葛朗臺》中讀到的「金路易」。
從16到18世紀這段時間裡,英國、法國、荷蘭、丹麥等歐洲殖民國家都曾先後以西班牙幣制為模板仿製過各式貿易金銀幣;
17世紀中葉,阿拉伯半島上的商人們仿製了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時期各面值的銀幣用於本地流通和國際貿易;
19世紀初,新南威爾斯的英國殖民者購入了總值約一萬英鎊的西班牙8裡亞爾銀幣,將錢幣中間穿孔加蓋5先令面值,餘下部分加蓋15便士,這兩種錢幣是澳大利亞歷史上最早的官方鑄幣之一;
在美國,西班牙的金銀幣一直作為法定貨幣流通,直到1857年貨幣法令通過為止……
在人類近代貨幣史上,沒有任何其他國家的錢幣具有與西班牙錢幣同等的影響力。對於我們中國人而言,西班牙銀元這種從明朝就開始在我國廣泛流通的錢幣比近代歷史上任何歐洲其他國家鑄造的錢幣都更加重要。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你不懂西班牙錢幣,
那麼你就相當於
主動放棄了人類近代貨幣史中30%左右的內容。
當然,西班牙錢幣最讓人著迷的地方還不是它的歷史重要性,而是它的趣味性和多樣性。西班牙歷史上是基督教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碰撞的地方,因此其錢幣也具有著歐洲其他國家錢幣所不具有的多元性。你可以從西班牙錢幣上找到多種西方文明影響的印記。
如果你喜歡西亞/絲綢之路錢幣,那麼西班牙錢幣中有伊斯蘭風格的鑄幣適合你:
如果你喜歡西歐哥特風格中世紀錢幣,那麼西班牙錢幣中有納瓦拉王國鑄幣適合你:
如果你喜歡百年戰爭風格的帶有騎士、國王肖像的錢幣,那麼西班牙錢幣中有卡斯蒂利亞鑄幣適合你:
如果你喜歡東歐、德意志中世紀風格的小銀幣,那麼西班牙錢幣中有加泰隆尼亞鑄幣適合你:
如果你喜歡義大利中世紀風格的錢幣,那麼西班牙錢幣中有馬略卡和西西里鑄幣適合你:
如果你喜歡米蘭、佛羅倫斯的文藝復興風格的錢幣,那麼西班牙的義大利領地鑄造了大量這種風格的錢幣:
如果你喜歡南義大利那種粗獷而古樸卻深受巴洛克風格影響的奇特錢幣,那麼西班牙的那不勒斯鑄幣一定適合你:
如果你喜歡荷蘭錢幣或德意志早期泰勒,那麼西屬尼德蘭的錢幣一定適合你:
如果你喜歡法式近代機制幣,那麼西班牙波旁王朝的錢幣一定適合你:
除了這些之外,西班牙還有那些辨識度極高、風格獨特的近代機制幣和殖民地錢幣:
由於特殊的地理、歷史和文化原因,西班牙錢幣上可以看到西歐和北非許多其他國家的錢幣風格,其錢幣的設計和所用元素之多樣在西方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儘管我們經常把西系和葡系錢幣放在一個分類裡,但事實上葡系錢幣在體量上、內容上、多樣性上、歷史重要性上都和西系錢幣相差頗多,兩國的錢幣事實上並不類似。
造成這種認知錯誤的原因有很多。上文提到的歷史認知缺失是國內藏家沒有更多關注西班牙錢幣的重要因素,但西班牙錢幣本身較高的門檻也是其不為國內藏家所熟知的重要原因。
若說西班牙錢幣整體而言最大的特徵,貓眼大概可以用三個字總結,那就是雜、貴、稀。
西班牙錢幣之「雜」從前文所提到的其設計之多元就已經可見一斑。同時,與英國錢幣本身在幣制、設計上都與殖民地割裂開來不同,西系錢幣無論本土還是殖民地都一直一脈相承,因此西班牙錢幣的參考書上一般不將殖民地鑄幣從本土鑄幣中割裂出去單獨分冊(單一造幣廠的專著除外)。
西班牙的Calico目錄與英國的Spink目錄大小對比,Calico還只是節選了西班牙從天主教雙王時代(15世紀)開始的錢幣,而Spink卻已經包含了英國從古至今的幾乎所有主要錢幣。
這樣一來導致的結果就是,多數藏家只能從西班牙錢幣那龐大的系統中選取一個分支收藏,有經濟實力且願意花費時間去鑽研、收藏多個支系的藏家從來都是少數。
對於西班牙錢幣的「雜」,相信多數藏家是有所認識的。但對於西班牙錢幣的「貴」,可能多數藏家並沒有一個切身的概念。
英國錢幣有著名的1703年維哥5基尼、1343年愛德華三世雙弗羅林、1817年三女神金樣、1937年愛德華八世的精製套幣或者其中落單的那枚5磅金幣(如果找得到的話)。
Tyrant Collection中的愛德華八世精製套幣
對西班牙錢幣而言有點吃虧,因為這個量級的錢幣中近幾年來只有一枚1609年菲利普三世的100埃斯庫多金幣於2009年出現在公開拍賣中,其落錘價80萬歐元加上佣金的話也已經過了百萬美元大關。
但問題是,它不過是菲利普三世100埃斯庫多5個年份中的一個,與它相當甚至更加重要的西班牙錢幣——天主教雙王的50艾克瑟蘭特、1528年胡安娜與卡洛斯100杜卡特、1682及1683年卡洛斯二世的100埃斯庫多——等等怪物從沒在市場上出現過……
所以在高端價位上,西班牙錢幣與英國錢幣相當,但品種和數量上可能要多一些。
英國錢幣中這個檔次的有愛德華八世被拆開的套幣中的克朗和索維林、1958年精製索維林、亨利七世的金索維林、1820年金五磅樣幣、尤娜與獅子金5磅、比較稀少的5基尼(含樣幣)、查理一世的銀質1英鎊等等。
西班牙錢幣中這個檔次的有卡斯蒂利亞諸位君主的所有超大型金幣(大約7到10個不同品種,從未見於市場)、天主教雙王的10和20艾克瑟蘭特和其他稀少金幣、胡安娜與卡洛斯的20和50杜卡特、1613和1622年50裡亞爾、菲利普四世的納瓦拉50裡亞爾與8埃斯庫多、年份較差的100埃斯庫多、卡洛斯二世的50裡亞爾、路易一世的8埃斯庫多、菲利普五世幾個較好年份的8埃斯庫多、1870和1871年100比塞塔等。
整體來看,英國錢幣和西班牙錢幣在這個分組中數量感覺差不多,但西班牙錢幣在50至90萬美元這個價格區間內的數量要明顯少於英國錢幣。但這只是因為以上列出的全是西班牙本土錢幣,如果算上幣制、形制都相同的殖民地鑄幣的話,那麼西班牙錢幣將毫無懸念地處於完全的優勢。
在中級組以下,兩國的錢幣品種都非常多,比較難以比較。但單就市場佔有率來看,西系錢幣在數量和種類上是英系錢幣難以匹敵的。而以上所做的比較還沒有包含西屬義大利邦國、西屬尼德蘭等同樣強勁的系列。
通過這個比較貓眼想要說明的是,即便是在英系市場多年瘋漲而西系市場的價格略有下跌的今天,西班牙錢幣的價格仍然可以與英國錢幣比肩,它的「貴」可想而知了。
事實上,就市場佔有率和受眾群體而言,西班牙錢幣多年以來的主要對手並不是英國錢幣而是美國錢幣,兩者在制式、歷史背景上有著諸多關聯,藏家群體多有交叉,市場更具有聯動性和可比性。
最後要說的是西班牙錢幣的「稀」,這對於非西系藏家而言可能是三條裡面最難理解的。
多數人都認為,西班牙錢幣充斥市場,無論在海外展會還是國際拍賣,西系錢幣都給人一種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錯覺。然而事實是,西系錢幣讓人覺得常見僅僅是因為它體量太大品種太多,而每一個單一品種或系列其實都不多。
在NGC的評級紀錄裡,大家所熟悉的哥特體克朗兩個年份諸多版別各種分數的加在一起一共有477枚,而西班牙殖民時代墨西哥城鑄造的地球雙柱所有年份所有版別加在一起分數在MS-60及以上的共有1002枚(貓眼自己數的,有數錯了的可能,但偏差應該不會特別大)。
也就是說,墨西哥的地球雙柱(地球雙柱所有廠別中最常見的系列)這種東西能到MS以上的話,其實很稀少,只比哥特體克朗多一倍。
當然,貓眼以前也說過,以評級紀錄估算稀缺度是不科學的方法,我們這裡僅作為一個感官層面的參考吧。
但是,這1002枚MS以上的地球雙柱中,有589枚都是各種版別的1754年這個窖藏年份(事實上1750年代前幾個年份都是窖藏年份,但我們現在只說最多的1754年)。去掉這些1754年地球雙柱的話,其他所有年份所有版別的墨西哥城地球雙柱在MS-60及以上的只有413枚。
換言之,如果你有一枚非1754年的MS的墨西哥城地球雙柱的話,它比哥特體克朗都稀少……而這些地球雙柱鑄期跨度長達40年,包含無數個騎字年份和小版別,因此單論任何一個年份、小版別的話都要比哥特體克朗稀少太多。
所以,即便西班牙錢幣整體的體量看起來很大,但多數品種實際上都很稀少,即便是那些比較常見的品種其高品也非常難得。
西班牙錢幣雜、貴、稀的特點導致新藏家難以入門,且難得入門的藏家也在晉級的痛苦中漸漸放棄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不過也正因如此,西班牙錢幣幾乎不可能被壟斷,炒作風氣暫時不重,藏家進入市場是有利的。只是壞處就是,西班牙錢幣價格增長較為緩慢甚至有時下跌,讓多數幣商不願意去推廣,因此市場熱度總是不高。
沒有人能在10萬字以內介紹「西班牙錢幣」,貓眼也暫時沒有寫一篇十萬字文章的準備……這篇文章雖然有些雜亂,但貓眼仍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了解西班牙錢幣這個近代錢幣史上最重要的系列。
最近幾年,隨著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旅行的熱度升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西班牙歷史、文化、藝術、建築,相信過不了多久,國內對西班牙的認知就會大大提高,到那個時候收藏圈子裡對西班牙錢幣的偏愛自然也會隨著提高。
貓眼從大學時代第一次接觸西班牙本土錢幣開始,至今已經在這條無盡的道路上摸索了10年。雖然看起來像是收了很長時間,但也是直到最近幾年才摸到了一些門路。
這是貓眼第一次嘗試將西班牙錢幣作為一個整體推薦給大家,如果反響不錯的話,貓眼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再寫一篇全方位的西班牙錢幣收藏指南。如果反響一般的話……貓眼就繼續自己默默地做這個系列好了……
公眾號更新頻率有限,更多內容可以去關注微博和頭條號,看貓眼每天碎碎念和錢幣短視頻:)
今日頭條·頭條號:貓眼看幣
微博:@貓眼藏幣
嗶哩嗶哩:貓眼看幣
抖音:皮草是只1代薩凡納
個人微信:katliu233
投稿與其他:vera.liukan@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