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語-誠惶誠恐

2020-12-10 騰訊網

【成語】誠惶誠恐

【拼音】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近義詞】驚惶失措、惶恐不安、膽戰心驚

【反義詞】處之泰然

【解釋】意思是非常小心謹慎以至達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出處】漢·杜詩《乞退郡疏》:「奉職無效,久竊祿位,令功臣懷慍,誠惶誠恐。」

【例句】瞧,他見了領導那副~的樣子,真是好笑。

【成語故事】

杜詩字公君,河內汲(今河南省汲縣)人,少年時就胸有大志,才能不凡。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杜詩官至侍御吏。當時將軍蕭廣放縱士兵,欺壓百姓,百姓皆惶恐不安。杜詩多次勸誡他,蕭廣就是不改,於是杜詩一怒之下殺了蕭廣;並把他的罪行公布於眾,以平民憤。光武帝劉秀得知後,召見杜詩,賜以戟,表示讚賞。後又派杜詩出使河東(今山西省西部沿黃河地區),誅降叛逆楊異等人。

杜詩到了河東後,焚燒賊船,斬了楊異,除了叛賊,做了成皋(今河南汜水縣)縣令。杜詩為官3年,治理有方,建武七年升為南陽太守,他廣拓農田,鑄造農具,修治陂池;同時除暴安民,使社會安定,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足。老百姓都無不感激這位太守。可是杜詩卻自認為是無功受祿,向光武帝上書要求到小郡任職。書中說:「我自己思量,我不過是小官之材,沒有大才,現在是正趕上陛下開創大業,因受大恩而作了太守。我在職無功,治理少方,這麼長時間佔據高位,實在是誠惶誠恐。」但是光武帝很信任他,堅持讓他繼續做太守。

圖片/ 網絡 視頻 / 網絡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