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白色的可樂 ,ID:hhkele2020】
說到電吉他,電吉他起源於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最初是想要增強原聲吉他的聲音,第一把取得商業成功的電吉他在1932年上市,在二十世紀50年代,這件樂器經歷了一場大變革,它的琴身從傳統的空洞型演變成現在的實心薄木塊,電吉他的琴身,一般使用紅木,白楊木,或一些種類的楓木,使用重量輕柔韌性強的木材,來產生平衡的高音中音和低音的震動。當然了,也有一些不按套路出牌的牛人,比如下面...
今天我們來看看那些國外手工製作達人的技術,看了製作過程就知道有多牛叉了...
琴頸的製作
琴頸一般是由楓木或者桃花心木製成,切割出琴頸的輪廓,在中間割出一個凹槽,來安裝鋼製的調節杆,琴頸因琴弦高強度的拉力而彎曲時,可以通過調節杆調整琴頸的弧度。
安裝指板
指板是演奏者按住琴弦來彈出不同的音調和和弦的地方,一般用玫瑰木或者紫檀木為材料。初步切割、打磨後把調節杆放入其中,塗上膠水粘合指板。再用壓緊器夾緊直至膠水完全固化,好保證聲音的穩定。
製作琴身
因為琴身使用的是環氧樹脂,所以需要一個模具,合適的模具材料就是矽膠了,(查資料的時候,用矽膠、倒模作為關鍵詞,嘿嘿...你懂得)這裡牛人小哥已經準備好了模具,下次我有空再仔細說說這個模具本身是怎麼做出來的。
不飽和樹脂內加入固化劑和促進劑
攪拌後的樹脂液中有些許氣泡,把樹脂液裝密封桶內減壓釋放其中的氣泡。
把模具用夾子夾緊密閉住,然後灌入樹脂液。
把樹脂倒入矽膠模具中,固化後脫模,即可得到所需琴體的毛胚。
打磨處理
用砂帶磨光機來打磨琴身邊緣
琴頸在進行相應的修補後,還要對琴頸進行修邊工作, 用銼刀打初底, 然後用600#的砂紙打磨出光滑的弧度。
琴頸上漆
上漆是個極精細的活,程度控制不好的話,之後木頭的紋路就看不到了。。琴頸噴漆前需上一次封底漆,堵住木材的氣孔才能更好的保護木材。
取孔留位
模板確定琴橋、琴枕的位置,用機器切割或打孔做出所需的空間。
打磨的工作貫穿著整個製作過程,從使用機器到用一種特殊的砂紙手工打磨,確保吉他表面沒有任何瑕疵。
琴體拋光
最後用細布輪收光, 吉他表面就會變得象鏡子一樣的光亮了。
品絲安裝
將金屬條嵌入凹槽,並裁去多餘部分。金屬絲將同一音階上的半音區別開,也叫品絲,這裡需要選擇不易磨損的合金材料。然後用砂帶打磨品絲頭,使之成傾斜45度角的狀態。上面小圓點這個是品記,用來標記品位的。
如果品絲沒有齊平,吉他會有噪音,所以先用記號筆在每個品絲上畫,然後用平整的方木在指板上摩擦,突出的品絲上的漆就會掉下來,這樣就需要將突出的品絲挫平。
焊接元件
該安裝電子部件了,首先將控制音量和音調的旋鈕,焊接到拾音器選擇開關上,控制所有拾音的開關,一套被線圈環繞的磁鐵,就像微型麥克風,拾音器將通過它磁場內的聲音震動,轉換成電子信號,傳到揚聲器,最後到喇叭。
連接琴身
在背面用螺絲連接琴身和琴頸
裝上拾音器、琴橋和琴弦之後,吉他就基本完成了
這樣的藝術化製作過程,不得不讓人為之讚嘆!,可以明顯感受到除了使用優質的木材以外,手工活仍然是做出一把好吉他的關鍵。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白色的可樂 ,ID:hhkele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