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累了,睡一覺就會好。心累,是因為太在乎,害怕失去,失去就像是生病一樣,摧毀意志,信念、信仰也隨之消失,心累就像慢些病毒,慢慢吞噬內心的鬥志,直至傷痕累累而癱瘓在床……。
累=淚,喜歡夜色,喜歡無星的夜空,把頭像換為黑夜,在寂寥的無人街頭,在冷夜孤燈下,寒照雨滴伴淚點,無人知曉無人問,不想驚擾任何人,獨來獨往夜雨聲。路無盡頭人無影,寒風最懂夜行人。
活著?真累!有了擔當,有了責任,有了感情,有了希望,才需要勇氣繼續向前走,會覺得很累——證明自己正在努力,正在追求,正在透支,人生路上不如意十之八九,就像上臺階一樣,每踏上一個臺階,都舉步艱難,想過要放棄,可是山頂的風景實在是很美,山頂的空氣實在是太誘人。有點累了……,真想小歇一會兒……,可?能行嗎?不行,這不是鷹的性格!
最使人疲憊的不是道路的遙遠,是心中的鬱悶。最使人頹廢的不是前途的坎坷,是你自信的喪失。最使人痛苦不是生活的不幸,是你期望的破滅。最使人絕望的不是挫折的打擊,是你心靈的死亡。鷹居高空不畏寒,展翅高飛任鷹行!雖然孤獨展翅,卻從未畏懼風雨雷電竟折翅,就算是累了,鷹也屹立山頂迎風寒…。鷹也會累,但從不言敗!
當然累了,但你是個人啊,所以對於此,別抱怨太多就好了。
因為你不是一個人在累,是一群人在累,是所有的人在累。
如果只感覺到累的話,個人感覺有點片面了,酸甜苦辣鹹,才是一個人一生的正確的姿勢。
一個人可能會在某一刻感到很累,但是一個人也可能會在某一刻感到很快樂。
所以,快樂和痛苦應該是五五開的,正如能量守恆定律那樣,相互守恆。
離開這個世界,確實是種不錯的選擇,但卻不理智,因為你離開了,有很多人比你更痛苦,更何況那還是種不負責的表現。
所以理智的人不會輕易的選擇離開,他們會選擇努力的活下去,即使很累。
想死到不至於,只是會因為覺得無聊而產生想做點什麼事的想法,就想現在的我一樣,因為無聊而回答你的問題,死很容易,活著才難,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人,值得去做的事,你想死不過是一種逃避,即使死後換一個世界你還會因為覺得活著無聊而產生想死的念頭,為何不想想有趣的事,正是因為無聊才要去尋找有趣的事啊。
你如果有女朋友,你死了她怎麼辦,她託付終身的男人,就是你這樣嗎?你父母怎麼辦?讓他們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寶貝兒子離他們而去,他們以後誰來照顧。
所謂一死了之,不過是不負責任的逃避,活著無聊?誰不是這樣過來的呢,我是我娘子託付終身的人,我要照顧她一生一世,我沒有理由去死,你卻因為區區無聊,就去尋死,睜開你的眼睛看看這個世界比你想像中有趣多了,每一個平凡的人都可以發出他們耀眼的光,只要他們願意,同時能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這樣的想法常見於抑鬱症患者或者是長期處於抑鬱情緒中難以擺脫的患者,部分患者比抑鬱症的臨床表現稍微輕一些,多診斷為惡劣心境。
惡劣心境比輕度抑鬱症的症狀還輕,讀書,工作,甚至婚姻等社會功能都不受影響,但和普通人比起來,這樣的群體不容易快樂起來,在個性上,大多習慣性憂鬱,悲觀,敏感,小心眼,想問題多消極,也常會有絕望感。如果比惡劣心境更嚴重,可能就是不同程度的抑鬱症了,也常會有絕望感,甚至自殺觀念和自殺行為。
人群中,有的人天生有林黛玉的氣質,多愁善感,不太合群,為人小心謹慎,思考透徹,困難面前容易優柔寡斷。這樣的人群本身就有患抑鬱症的性格基礎,如果遇到重大的創傷性事件,又不願意主動尋求幫助獲得支持,難以從創傷中走出,長期累積就容易產生悲觀消極的想法甚至會採取自殺行為。
看到你的提問,很為你值得高興,因為你在努力尋找方法改善這個在你看起來似乎也不太正常的想法。悲觀抑鬱的患者常有消極絕望的自動思維,在自動思維下認為活著沒意思考慮消失也是可以的,但卻忘了去試著打破這個思維怪圈,如,如何可以讓自己活得更積極?如何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做些什麼可以幫助到身邊的朋友和親人,幫助到哪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希望這個簡短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願你早日走出悲觀消極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