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取代李朝之後,陳守度開始清算李氏宗親,當時,讓位給女兒的李惠宗退位之後出家隱居寺廟,陳守度為了解除後顧之憂,逼死了惠帝,之後他對李家大開殺戒,為了不讓後人記起李氏,還強行的讓國內李姓的人全部改姓阮。
對於李家來說,陳守度的確是一個大奸大惡的人,但是對於整個國家來說,他卻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因為在李朝末期政局動蕩,國內多個地方都發生了叛亂,陳朝建立之後,陳守度輔佐陳太宗陳煚討伐各地的叛亂,讓大越國又歸於一統,他整頓朝政,使得當時的越南在衰微的時候又強盛了起來,而再度的強盛,對於越南來說意義重大,因為在不久之後,蒙古就來了。
1257年,蒙古將領兀良合臺領兵侵入了大越國境,開始的時候越軍被碾壓,太宗沒有了底氣,還好在陳守度的鼓舞下,太宗開始竭力抵抗,加上蒙古軍隊不適應越南炎熱的環境而撤退,戰事告一段落。
陳朝向蒙古提出了願意三年一貢,但是1284年的時候,蒙古已經拿下了大宋,忽必烈與陳朝皇帝不親自入貢,打傷元朝史傑等理由,反正就是要打你,讓皇子脫歡領了幾十萬大軍,對越出兵。
戰爭經過就不說了,結果蒙古輸了,脫歡跑回了中國,當時的蒙古人又多,又能打仗,怎麼會輸呢?稍微的說一下原因,因為當時元軍來到越南,山高路遠,加上又是非常炎熱的天氣,天氣熱就容易染病,元軍剛到越南的時候,還能趁著氣勢打幾場勝仗,但是時間一長就不行了,士兵們累的累,病的病,加上越南在陳朝前期的治理下,政局穩定,大家齊心抗敵,又出了幾個很能打仗的大將,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元朝戰敗也並不是偶然,當然啦,蒙古並沒有因為這一次的戰敗,就放棄越南!
1287年,脫歡再一次統兵南下,可是又失敗了,雖然越南陳朝兩次打敗元軍,但是陳朝也知道他們只不過是一個小國,孤立無援,其實他們並不是實力雄厚的大元的對手,如果雙方長期開戰,對越方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戰後當時的陳朝皇帝仁總就派使者出使元朝,希望能夠繼續朝貢,元朝這邊也同意了,雖然看不慣但是真的是幹不掉他,畢竟怕熱啊。
其實忽必烈還想第三次入侵越南的,但是還在準備的時候,忽必烈就去世了。所以這件事情就這麼不了了之,此後,雙方通好,不再發生戰爭。後來元朝滅亡大明上位,明太祖朱元璋與陳朝互派使節通好,明朝冊封了當時的陳裕宗為安南國王,雙方建立的藩屬關係。
這時候的陳朝,其實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朝政渙散,奸臣當道,陳裕宗也是一個享樂的皇帝,陳朝後期王室相當的不太平,奪權大戰輪番上演,統治階層這樣人民肯定過不好,起義不斷,加上隔壁的老對手佔城國存在,越來越衰落,佔城國是佔族人於今天的越南中部地區建立的一個古國,佔城國連翻的攻打陳朝。
1377年,戰事中還擊斃了當時的陳朝皇帝陳睿宗,這時候還有太上皇藝宗,藝宗是睿宗的哥哥,他讓位給了睿宗自己當了太上皇,睿宗死後,藝宗立了睿宗的兒子繼位。不過後來這個睿宗的兒子又被藝宗給廢了,立了自己的兒子順宗。
太上皇藝宗特別的信任一個外戚大臣黎季犛,睿宗兒子被廢就是這個黎季犛策劃的,黎季犛背靠藝宗手握朝中大權,其實,藝宗在後期也發現了黎季犛的野心,但是已經管不了了,黎季犛的權勢已經凌駕於藝宗之上了。
太上皇藝宗死後,黎季犛更是放心大膽地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他逼迫順宗禪位給了舜宗只有三歲的兒子少帝,自己輔政,然後殺了順宗,這個配方是不是很熟悉?1400年,黎季犛不裝了,攤牌了,廢掉了陳朝的末代君主少帝,自立稱帝,建立了胡朝,他姓黎,但是他的祖先姓胡,所以在奪位之後,他恢復了祖先的胡姓,陳朝滅亡。
陳朝重用儒臣,儒家的思想得到了遵從,越南社會文化在陳朝取得相當大的進展,也就是在陳朝時期越南的第一本史書《大越史記》被寫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