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之刃3音樂創作手札其三 音樂的創作歷程

2021-01-10 遊戲狗手遊網

如何活用樂器本身的美感,是打破固有創作思維的重要議題。

​​距離18年最初的草稿落筆,《影之刃3》的音樂製作已經過去了整整兩年。

隨著腦海中模糊的想像逐漸清晰,到如今完整定型,影之刃3的音樂終於要以完整姿態向大家見面。藉此機會再添一札雜談,有雜亂無章之處,望海涵。

從《雨血》系列到《影之刃》1、2,前幾部積攢下來的大量作品令我忐忑難安。一方面是近十年的風格標誌、樂句動機的積累,一方面是急於求變的自我追求,導致整個創作過程充滿了自我否定與重新認知。

一些常見的傳統樂器

《雨血2》青澀時期對「風格」二字尚且懵懂,什麼帶感什麼好聽,拿來就用。更別提將風格統一,將樂思貫徹。仿佛寫了很多無法自洽的殘片,從盒子裡抓出一把又一把的拼圖碎片,幾份不同的拼圖僵硬地雜糅在一起,連色塊都無法統一。

《前傳蜃樓》與《影之刃1》時,配合A-RPG的動作遊戲方向,不可免俗地拿起了電吉他:年輕、熱血、翻滾。揚琴敲起來,架子鼓燥起來,中高頻堆滿,壓縮拉到動態完全平直,我說這叫「帶點陰暗的酷武俠」。(聰明,小聰明啊)

《影之刃2》時追求「大作感」、「正劇感」。雖然並不知道這兩個詞在音樂創作上的真實含義,但模糊地想要讓自己顯得高大上。找老外錄管弦樂吧!

隨後發布幕後視頻:金髮碧眼們為我所用!高端,大氣!這就叫專業!同時限制自己多寫長線條的起伏,創作時反覆提醒自己「敘事性強的江湖長卷」這一要點。

接下來呢?

偶有同行朋友聊起《影之刃》音樂「融合」(Fusion)做的很好,有無什麼技巧與心得?

面對這個問題我總是羞於啟齒。對我來說,「融合」(Fusion)可說是無心插柳的巧合,亦可說是我對「作曲力」不足的逃避。

何謂逃避?

當不知如何運用傳統樂器描寫「幽暗、靜謐」時,西式樂器敘事中已經非常成熟工具就擺在那裡:高頻壓低的鋼琴、豎琴等,搭配一段行版的琶音……此類***是模板似的寫作,在配樂界已成定式。縱使千萬般不願,奈何自己學淺才疏,找不到更優解。在影之刃這一本可使傳統音樂大放異彩的題材中,可謂「逃避」。

換句話說,這是固有創作思維開始紮根,「套路化寫作」的狹隘觀念開始顯現。

《影之刃2》在布達佩斯錄音

寫法思路若不積極求變,一提到「中國風」仍顯死板。請國外樂團演奏亦如是。內心深知自己作品依然青澀初級,再多金髮碧眼的樂手也無法掩飾。

如今《影之刃3》我決定直面挑戰。

對固有創作思維的挑戰。

儘可能限制西式思維在創作中佔有的比重。例如規避:類五音旋律寫作+中式樂器演奏=古風 的定式出現——「古風寫作」的普遍做法是一段歌唱性強(可哼唱)的旋律,由笛子、蕭、或琵琶等傳統樂器演奏出來。但此類做法並不夠「古」,與傳統音樂的共鳴性其實並不強。理論上說仍然屬於流行音樂的附屬品。

弱化旋律性,加強樂器本身發揮,是這次創建《影之刃3》音樂標識的主要原則。

同一段旋律,應由蕭演繹,還是由笛子演繹?

相信當代許多人在創作過程中皆有過類似困惑。

如果問詢古人,或許這道選擇題從本質上便不成立。應該思考的是:這段旋律能夠揮蕭或笛的何種特徵呢?

樂器不僅僅是音色不同,所擁有的演奏技巧更不相同。如果這段旋律無法充分運用到某一種樂器的獨特技巧,可能僅因為音色的原因而選擇了高音笛,那麼創作的出發點便不夠「古」了,或者說過於現代了。這是我們想要避免的。

想像一下古人創作時(除了對合奏規模、時長有要求的宮廷樂),他們往往都是精通自身樂器的好手。在沒有電腦,沒有網絡的世界裡,一段旋律無法傳遍大街小巷。人們無法記住某一段旋律,民眾對音樂的欣賞更多地來自一種或一類樂器音色與奏法的籠統印象:清幽的、翩翩的、亦或是激昂的、還是深沉的?

對於古人亦是如此。在那時,無法做到調音準確,材料工藝也限制了樂器的質量上限。樂器本身多樣的技巧對於演奏者來說是才第一出發點。顫音、滑音、花音、泛音、長息不換氣……這些技巧的掌握與使用比創造一段旋律更加勞心費力,令人銘記。

影之刃3新曲 ——覺來知夢 尺八譜

由此可見,如果想深挖傳統音樂的魅力,必須摒棄「旋律作曲」的固定思維(儘管在當代無論是教學還是實踐中已經無必成熟),而轉向「樂器中心」的創作原則。

如何活用樂器本身的美感,是打破固有創作思維的重要議題。

在即將到來的1月28號《影之刃3》公測,我邀請大家欣賞——

蒼茫墜星之原,馬頭琴的蒼涼、悲愴。

轉念時,恩怨恨意,皆為悲歌。

遼闊草原上的風嘶馬嘯,盡錄於洶湧的馬頭琴聲中。

馬頭琴演奏家--巴音滿得呼老師

紅葉寺誦佛讀經,木魚聲聲,平靜肅穆。

香火散去,迷霧撥開,木魚聲聲,猙獰醜惡。

紅葉寺,木魚聲,聲聲聲切

梅花林園,清幽莊雅。

古琴尺八相應相交,高山流水,好不快活。

古琴錄音

峨眉山上,佛門之中,縈繞不去嬰兒的抽泣聲。

每靠近真相一步,嬰兒哭聲便近了一分。

刺耳的合成器與嬰兒的慟哭,兩種聲音交織出慈母的血淚。

詭異的合成器與嬰兒哭喊聲

鐵匠村落,紅爐火旺,打鐵聲不絕於耳。

不知何處傳來絲竹聲與豎琴撥弦,將記憶拉回多年前的蛇屋。

異界中心,各路豪傑齊聚一堂,耳邊響起熟悉的曲調,仿佛訴說著影之刃系列的光陰。、

老玩家熟悉的旋律

最後的最後,當然少不了本次的主角——尺八。

大量的尺八。

自製的尺八。

各式各樣的尺八。

尺八錄音

《影之刃3》中使用到的尺八——

一尺三寸管,中國精竹

一尺六寸管,日本真竹

一尺八寸管,中國單竹

一尺八寸管,日本真竹

一尺九寸管,臺灣省桂竹

二尺一寸管,中國精竹

二尺四寸管,日本真竹

二尺七寸管,中國單竹

各式尺八

《影之刃3》原聲專輯雙CD將於今天在各大音樂平臺上線,由衷感謝各位的支持。

相關焦點

  • 音樂創作時期——巴洛克時期的鋼琴音樂創作
    巴洛克時期鋼琴音樂創作16世紀末葉至18世紀中葉的歐洲藝術風格崇尚奇異、豪華和精雕細琢,開始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均衡、穩定和莊重背道而馳。在當時人們看來這種最早興起於建築和繪畫中的藝術風格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世風漸頹的表現,因而貶之為「巴洛克」(Baroque,葡萄牙語),意即「畸形的珍珠」。巴洛克藝術風格逐漸浸入到音樂領域要晚於建築和繪畫領域約半個世紀,現在「巴洛克」一詞已經不含貶義,經常被用在建築和音樂領域之中。
  • 舒伯特鋼琴音樂創作特點
    鋼琴從此登上了「樂器之王」的寶座。浪漫主義鋼琴音樂代表音樂家浪漫主義時期的主要代表作曲家有舒伯特、孟德爾頌、舒曼、蕭邦、李斯、 特、勃拉姆斯等。他們創作出了許多不朽的作品,這些作品大多詩情畫意、』 盪氣迴腸。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與探索,最終使鋼琴作品的曲式結構和聲\。
  • 浪漫主義時期鋼琴音樂創作
    浪漫主義音樂與發生在文學、詩歌領域的浪漫主義思潮有著密切的關係,浪漫主義藝術的風格特點為音樂創作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環境。隨著西方音樂史上浪漫主義的形成,鋼琴音樂也進入了它的鼎盛時期。從貝多芬的後期開始,鋼琴作品出現了極為多樣化的風格,其創作已不同於古典樂派時期那種嚴格的、有限制的、程式化的寫法。浪漫主義音樂強調音樂自由奔放,浪漫主義時期的鋼琴音樂,感情勝於理智,強調個人主觀感受,表現個人的主觀感情。
  • 古巴伊杜麗娜音樂創作風格概述
    總之,作曲家的創作體裁主要集中在宗教與人文關懷方面,但是另外類型的創作也有涉及。例如,用塔塔爾地區的民間音樂作為創作動機創作的15首器樂(冬不拉與鋼琴)小品,以及用俄羅斯民歌改編的小型樂隊作品,還有為兒童「音樂玩具」創作的鋼琴組曲等。也曾為25部電影創作了音樂,其中著名的有《瑪烏格利》、《泥人》、《走自己路的貓》等等。
  • 貝多芬鋼琴音樂結構形式、創作主題與創作手段的特點
    貝多芬的創作特點貝多芬鋼琴音樂的創作特點與他的情感表達息息相關,他雖然依附於貴族,享受貴族提供的薪水,卻從不畏懼權勢,甚至蔑視他們的權威,創作也從來不受他們的影響,而是根據自己的感受和欲望進行創作,大大提高了音樂家的尊嚴。
  • 限免推薦|音樂創作、彩虹磚塊、Beholder等,共 5 款
    在今天限免的 iOS 應用中,我們精選了以下 3 款限免應用,2 款降價遊戲。
  • 不同類型的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特點
    一、改編曲創作特點改編是指將原有音樂作品用其他音樂形式進行移植、發揮、發展和編配。由於鋼琴寬廣的音域和豐富的音色,因此幾乎能勝任任何改編,由此可見,改編曲是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的重要形式。(一)意義改編曲反映了儒家「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思想,可以說,中國鋼琴音樂改編作品對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產生重要影響。
  • 《無人深空》免費聖誕更新音樂創作工具 創作加尬舞
    《無人深空》免費聖誕更新音樂創作工具 創作加尬舞 2019-12-17 09
  • 音樂創作和表演中的方言元素
    關鍵詞方言元素;音樂創作;音樂表演;可視化分析;鋼琴曲《藍花花》千百年來,學者及音樂家們都認為音樂與語言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繫,科學家們也在該領域進行著不懈地探索。[1]由此可見,音樂與語言的關係深深存在於我們的感知和認知層面,這也必將深刻地存在於現實的音樂實踐活動中。本文以汪立三的鋼琴曲《藍花花》為例,通過對創作中方言元素和西方技法的分析;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較,及其與陝西方言語言特徵的關係分析,探討(中國當代)音樂創作和表演中的方言(語言)元素的體現特徵。
  • 劉健(文)葫蘆絲音樂三個階段的創作特點
    一、音樂創作的概念音樂創作時音樂實踐最為基礎的環節,正因為有了創作,才能夠給表演以借鑑的資料,才能夠充實表演的內容,進而對欣賞者的審美活動產生影響。音樂創作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音樂創作指的是作曲家的思維運動和寫作實踐。作曲家在對社會現實和人生思考的過程中,會產生創作的欲望,通過記錄樂譜符號的形式而形成作品,這也是音樂創作的結果。廣義的音樂創作指的是除了作曲家的思維運動和寫作實踐外,表演者對作品的詮釋也是一種創作活動,在表演過程中由於加入了表演者的思考與經驗,因而成為二度創作。
  • 網易雲音樂上線RADWIMPS為中國抗疫創作音樂作品
    網易雲音樂上線RADWIMPS為中國抗疫創作音樂作品 2020-03-18 13: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四川自貢大安4名音樂愛好者創作系列抗疫勵志歌曲
    這首由退休幹部、公務員和傳媒公司老闆作詞作曲並演唱的抗疫MV,只是4名民間音樂愛好者創作的8首抗疫歌曲中的一首。同時,詞作者之一的張永學系富順縣疾控中心員工。疫情期間,他不僅每天規定自己寫一首勵志的抗疫詩詞歌賦,還在創作一個大型抗疫音樂劇的劇本。
  • 濮陽男子把對初戀的虧欠寫成歌 專職做音樂已創作400多首
    4月26日,記者見到了這首歌的創作者徐繭生。說起背後的故事,他不由得感嘆時間飛逝。苦難丨生活的壓力沒有讓他丟掉音樂的夢想「我三歲就沒了父親,後來母親改嫁,童年應該是一段很悲痛的記憶。」徐繭生回憶。但是,經受苦難的他,卻有著音樂的天賦。12歲那年,他突發靈感,哼出了一首歌曲,不懂樂器和樂譜的他,為了記住這段旋律,自己內心唱了上千遍。這就是他創作的第一首歌,後來取名叫《受傷的小星星》。
  • 種子音樂舉辦詞曲創作大賽 戴佩妮劉思涵任評委
    劉思涵  5月1日起,種子音樂舉辦首屆詞曲創作大賽,甄選優秀的獨立音樂人,此次詞曲創作大賽邀請了豆瓣音樂領隊許波、著名音樂製作人朱敬然、華語全創作型女歌手「金曲歌后」戴佩妮以及「天使之聲」劉思涵作為大賽評委,保證了大賽的公正公平
  • 與歷史同行的現代音樂創作——從德國音樂發展看施託克豪森的作品
    我們經常隨口所說的「傳統」,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大多數人所習慣的模式,或許更多指的是這種模式所帶來的直覺,所以——這裡以音樂為例,某些比施託克豪森的《少年之歌》更現代的作品,像格萊茨基的《第三交響曲》,反倒更容易被接受,原因在於它給人的直覺更接近人們所習慣的音樂語言,也正因如此,它被認為是回歸傳統之作。
  • 作為一名原創歌手必須要了解音樂世家庫普蘭的音樂創作特點
    (一)庫普蘭的生平簡歷弗朗梭瓦.庫普蘭(Francois Couperin,1668—1733)又被人稱為「大庫普蘭」),1668年出生於一個音樂世家,他擅長鍵盤樂曲、器樂重奏曲、世俗歌曲及教堂音樂的創作。
  • 國外插畫家專訪:藝術家納撒尼爾·利奧講述他的創作歷程
    您的創作歷程如何?老實說,起步很慢,一點也不興奮!我開始了我的平面設計和研究工作,直到最終我有勇氣從平面設計師轉向插畫師。隨著新機會,新項目和新想法的探索,它變得越來越繁忙和令人興奮。愛它!主要是音樂,視頻遊戲和其他藝術家/插圖畫家。我喜歡保持靈感來源的多樣性,因此我將傾聽和觀察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上有著截然不同的方式,例如從流行音樂到發布搖滾,再回到j-pop音樂,視覺藝術家和插畫家也是如此!您的日常工作是什麼樣的?大約上午10點醒來,帶我的狗去散步。
  • 古典音樂作曲家也是懸疑小說家?DIGIX TALK為你揭秘音樂大師的創作...
    DIGIX TALK為你揭秘音樂大師的創作「套路」) 音樂在時間中展開,但時間又賦予音樂新的意義。
  • 燃龍點鳳音樂:《歌手·當打之年》徐佳瑩——如水般的創作女神
    膽小又細膩的小女生lala徐佳瑩在很小的時候便開始接觸音樂。小學時學習鋼琴、瘋偶像郭富城、劉德華和小虎隊;國中時的搖滾啟蒙五月天、Oasis與靈魂式唱腔與轉音技巧的學習讓lala的音樂方向逐漸多元;大學期間獲得校園音樂比賽演唱獎與創作獎。
  • 全面進化:《影之刃2》的人物美術
    「暗黑武俠」+「蒸汽朋克」一直是靈遊坊的獨特招牌,我們在新作《影之刃2》中也延續了這種風格。不過,「延續」並不意味著沒有突破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