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小小黑水虻催生萬億級產業

2020-12-26 中國科學院

投資黑水虻收入來源主要是蟲體飼料和昆蟲糞便

  「你聞聞,有味嗎?」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黃勇平抓起一把黑水虻幼蟲食用溼垃圾後產生的蟲糞,請前來參觀的人過來聞,這些人為無異味而感到驚訝和好奇。

  這一幕和三年前黃勇平剛接觸黑水虻時的情景如出一轍。但那時,並沒有人清楚黑水虻幼蟲的「工作原理」。從事昆蟲研究的黃勇平沒有僅僅停留在驚訝和好奇上,決定一探究竟。此後兩年來,黃勇平團隊對黑水虻基因組展開系統研究,開始了探究黑水虻幼蟲 「工作原理」的徵程。

  彼時,遠在江蘇南京的升申(江蘇)生物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升申環境)董事長唐斌正為剛接手的採用黑水虻生物轉化技術處理餐廚垃圾的試點項目犯愁。早期的黑水虻生物轉化溼垃圾技術預處理成本高企、養殖方式粗放不可持續、產能得不到保證、對環境影響無法有效控制,這些都使項目隨時面臨「休克式死亡」,為此唐斌總是提心弔膽。

  2019年末,一次偶然的機會,唐斌走進黃勇平團隊的實驗室後,重新看到了希望。那時,黃勇平團隊正在實驗室開展規模化示範試驗。

  技術方案逐漸成熟

  2017年,中國最早研究黑水虻的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喻子牛也是抓了一把黑水虻幼蟲的蟲糞,讓黃勇平聞一聞,同樣沒有異味。帶著好奇,黃勇平與喻子牛以及國外學者Jeffery Tomberlin教授迅速組建了攻關團隊。

  作為從事昆蟲研究的專家,黃勇平對黑水虻並不陌生。他向《中國科學報》介紹,黑水虻是腐生性的昆蟲,可將禽畜糞便、餐廚垃圾、農副產品下腳料等有機廢棄物作為食物轉化為蛋白質、脂肪類等,已在全世界得到推廣應用。

  黑水虻一生中,要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而能夠取食並參與有機廢棄物處理的階段主要是幼蟲階段,黑水虻幼蟲轉化有機廢棄物後產生的主要產品是蟲糞和幼蟲蟲體。蟲糞可直接當做有機肥使用,收穫的幼蟲可加工成動物蛋白飼料添加劑,因此黑水虻幼蟲又被稱為「鳳凰蟲」。

  升申環境之所以養殖黑水虻,也是看中了它的價值,但對黑水虻的機理不清楚,這也是黑水虻養殖戶共同的認識盲區。

  對此,黃勇平團隊在全球率先開展了黑水虻全基因測序與基因功能注釋研究,建立了基於CRISPR/Cas9黑水虻早期胚胎基因編輯平臺,為黑水虻功能基因組的研究與商業化育種提供了理論與技術基礎。

  「目前已實現了對黑水虻幼蟲個體大小、眼色與成蟲翅膀發育等形狀的定向改造,並且正在利用前期開發的平臺開發生長發育速度更快、轉化效率更高的品種。」黃勇平說。

  在此基礎上,黃勇平團隊設計出一套技術方案,可將含水率在65%~90%的餐廚垃圾不經任何脫水、脫油、勻漿化等預處理工藝的情況下,直接投餵給黑水虻幼蟲,後續生物轉化過程也不需要任何人工或機械操作。

  「在經過8~10天的處理後,餐廚垃圾一方面轉化為受市場極大歡迎的蟲體飼料,另一方面轉化為可作為有機肥料原料的蟲糞。」黃勇平說。

  漸漸地,黃勇平團隊也摸清了適合於城鎮處理系統的黑水虻垃圾資源化處理工藝中的各環節參數與技術條件,包括溼垃圾儲放條件、幼蟲接種量、蟲苗孵育技術、合適的轉化環境條件等,為該系統的標準化、集約化、模塊化奠定了基礎。

  工藝系統處處體現「精準」

  令唐斌犯愁的事情之一是,收回溼垃圾後,需要按照傳統方法,對回收的垃圾進行離心、分層、脫水與勻漿等預處理,這是造成成本高企的重要原因。另一個難題也隨之出現,依照愈發嚴格的環保要求,預處理後廢水排放怎麼辦?

  唐斌所遇到的難題,在黃勇平這裡變得簡單了。

  黃勇平團隊率先採用標準化、模塊化的箱體對機廢棄物進行黑水虻生物轉化有。即按日處理30噸溼垃圾為一個模塊來進行設計,計劃建設用房共2500平方米。其中,黑水虻轉化恆溫車間1000平方米、種蟲繁育恆溫車間400平方米、溼垃圾桶存儲與垃圾發酵車間400平方米、產品加工車間500平方米、倉庫200平方米。

  這就是該團隊探索建立的黑水虻生物轉化溼垃圾技術方案工藝系統,具體包括溼垃圾收運系統、溼垃圾傾倒系統、生物轉化系統、產品加工系統、乳酸菌擴培系統、廢氣處理系統、種蟲繁育系統。

  「我們對每一個工藝環節都進行了系統化與定量化的探索,並制定了最適合的參數指標與相關評價指標。」黃勇平告訴《中國科學報》。

  例如,在黑水虻蟲苗孵育環節對蟲苗進行精準定量,與後面的接種蟲苗與輔料環節各條件參數完全匹配,同時採用一次性投餵方式,減少操作環節;將餐廚垃圾經乳酸菌與酵母菌混合菌液預處理1至30天,可降低餐廚垃圾的pH值,有效控制餐廚垃圾存儲過程與黑水虻取食餐廚垃圾過程中的臭味氣體排放,同時可使黑水虻幼蟲更易攝取餐廚垃圾中的營養。

  針對唐斌擔憂的溼垃圾預處理後廢水排放難題,黃勇平團隊通過對蟲苗數量的精確定量保證餐廚垃圾處理的周期,並通過對輔料添加的精確定量來控制最終餐廚垃圾與輔料混合物的含水率,使其更適合黑水虻取食,同時避免了垃圾中廢水的排放。

  「這種系統化與標準化的流程,可減少利用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的成本,並提高黑水虻轉化餐廚垃圾的效率。」黃勇平表示,他們通過這一整體的工藝配套方案,提升黑水虻將餐廚垃圾轉化為自身生物質的能力,實現對餐廚垃圾的資源化利用。

  據悉,該套技術工藝方案目前已在升申環境落地,並達到了預期效果。

  算清投資回報那筆帳

  成蟲交配環節150萬元、種蟲孵育環節150萬元、大型機械環節320萬元、自動化環節380萬元、基礎建設費用500萬元,唐斌和黃勇平以建設日均處理30噸溼垃圾的示範試驗基地為標準,預估了固定資產投資為1500萬元,並結合參數指標與相關評價指標,進行了投資回報評估。

  最終,該團隊按年處理10950噸溼垃圾計算,估算出營業收入可達1189.9萬元,扣除成本,可實現453.8萬元營業利潤。「預計三年多就能收回投資。」唐斌告訴《中國科學報》。

  就營業收入來源而言,其來源主要是黑水虻蟲體飼料和昆蟲糞便。以蟲體飼料為例,原農業部(現為農業農村部)頒布的飼料原料目錄明確規定,昆蟲粉可作為含油脂蛋白原料納入飼料原料,主要用於替代魚粉使用,並且不設生產許可證管理要求。

  「黑水虻蟲體風乾樣粗蛋白質高達40%以上,粗脂肪達到15.94,接近於國產魚粉,跟一級豆粕含量接近。」黃勇平說。因此,黑水虻所生產的昆蟲蛋白可作為飼料原料銷售。據統計,我國蛋白飼料原料進口量全球第一,對外依賴程度超過70%。由於國際海洋漁業萎縮以及目前複雜的國際形勢,魚粉供應不足,價格不斷上升。

  黑水虻蟲體效用不止於此。抗菌肽、中鏈脂肪酸廣泛存在於黑水虻幼蟲中,成為近年來生物醫藥領域研究熱點。「若能在生物醫藥領域有所突破,將為該技術帶來更廣闊的市場前景。」

  黑水虻預蛹蟲殼也是一個寶。黃勇平介紹,預蛹蟲殼所含有的大量殼聚糖在醫藥、食品、化工、化妝品等諸多領域的應用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針對患者,殼聚糖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已有研究報告。同時,殼聚糖被作為增稠劑、被膜劑列入國家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

  我國每年溼垃圾約1.6億噸,畜禽排洩物約38億噸,再加上工業生產排出的約6000萬噸發酵殘渣,總數約為40億噸。「如果利用這些有機廢棄物的10%,則能夠產生8000萬噸鮮蟲和1億噸優質有機肥的原料性產品,再將這些原料進行一次性深加工,總產值達到萬億級不是問題。」黃勇平告訴《中國科學報》。

  然而,黃勇平的重點不是放在掙多少錢上。他和合作夥伴希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將讓人頭痛的各種有機廢棄物轉化成新的資源。

  「與傳統的填埋、焚燒、好氧堆肥與厭氧發酵法等相比,利用黑水虻幼蟲處理餐廚垃圾具有成本低、轉化效率高、無二次汙染、資源化程度高等特點。」黃勇平表示,而與蚯蚓、蟑螂、黃粉蟲、蠅蛆等低等動物的生物轉化媒介相比,黑水虻的優勢明顯。黑水虻一方面對高鹽、高油、水分含量高的環境具有更強的適應力與生物轉化效率;另一方面不攜帶人或動物致病菌,沒有生物安全方面的風險。

  至於黑水虻為何不攜帶致病菌、還能降解抗生素,黃勇平團隊正聯合其他科研院校協同攻關,並致力於黑水虻蟲體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究和產業化。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20-12-25 第3版 轉移轉化)

相關焦點

  • 文旅產業央地支持政策密集落地 10萬億級市場可期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文旅產業央地支持政策密集落地 10萬億級市場可期文旅產業迎強勁復甦 十萬億級市場可期從旅遊行業全面停滯,到跨省團隊旅遊恢復,從出遊熱度持續上升,到旅遊投融資項目密集籤約……即將過去的2020年,文旅行業在抗疫復甦中加速前行
  • 黑水虻外形醜陋卻身價不菲 養殖黑水虻前景好
    黑水虻是雙翅目水虻科的一種腐食性昆蟲,生長發育分為卵期、幼蟲期、蛹期和成蟲期。幼蟲在自然界以腐爛的有機物和動物糞便為食;成蟲狀如蒼蠅,但比蒼蠅個頭大,壽命一般不超過10天,以花蜜、露水為食,產卵量平均千粒左右。幼蟲喜食腐物,畜禽糞便、泔水都是它的美食。把泔水稍作處理就能完全成為黑水虻幼蟲的飼料。
  • 睡眠成為奢侈品,「花錢買覺」催生萬億元級龐大市場
    當前睡眠產業每年增長20%左右,預計到2030年,我國睡眠產業的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據中國睡眠協會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成年人的失眠發生率高達38.2%,超過3億人有睡眠障礙,而90後也成為了失眠的主力軍,近84%的90後存在睡眠困擾。
  • 武漢「光芯屏端網」等萬億級產業集群崛起,新興產業園區連成線組成...
    「十三五」期間,武漢下好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堅持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加快打造「光芯屏端網」等萬億級產業集群,深入實施技改工程,推動技術進「鏈」、企業進「群」、產業進「園」,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爭做高質量發展的開拓者、先行者。
  • 王澤鋪農民商學院 黑水虻、五穀蟲、蚯蚓、五穀蟲草乳酸菌招生簡章
    靳任任,一個普通的農家女孩,16歲因窮輟學,養雞失敗,打工學技,利用自家的三分庭院發展蠅蛆養殖,五年艱辛,已發展成為擁有數百萬資產,從事「為人類做健康有機產業」的綜合性工程公司。
  • 中國移動總經理:5G正醞釀三大「殺手級」功能!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7月23日,第19屆中國網際網路大會於線上開幕。中國移動總經理董昕認為,5G正在醞釀三個「殺手級」功能:支持感官多維度交互、支持算力泛在化部署、支持數據實時性流通。同時指出,從「殺手級」功能催生出「殺手級」應用不是一蹴而就的。
  •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即將發布萬億級市場有...
    7月23日,據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將加快發布。據了解,目前《規劃》的研究工作已經完成,上報國務院了。根據《規劃》徵求意見稿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在2030年達到6480萬輛。
  • 關於黑水虻的相關補充
    首先,在文章開頭,糾正兩個《刺蝟輔食-活蟲篇》之中關於黑水虻的錯誤。●黑水虻有氣味,且味道較大,需要進行定期清洗。●黑水虻可能會從碗中爬出,所以如果進行飼養需要準備較深的容器。   同時,也有刺友提出黑水虻是腐生性水虻科昆蟲,能夠取食禽獸糞便和生活垃圾(來自百度百科)。
  • 長春市人口將達到1000萬,將建兩個萬億級產業、5個千億級產業
    長春市政府合作交流辦主任任宏雷未來3~5年,長春將發展成為經濟總量達到1萬億元、總人口達到1000萬、城市人口達到500萬、建成區500平方公裡的特大型城市,長春工業產值將達到2.5萬億~3萬億元。長春正在加速建設汽車、信息技術兩個萬億級產業,高端裝備、健康食品、生物醫藥、現代金融、影視文創5個千億級產業。
  • 萬億級紡織業竟是「網際網路窪地」?智能雲工廠能否催生百億獨角獸
    隨著傳統產業的網際網路轉型,衣、食、住、行四大剛需行業中,後三者均已誕生平臺型獨角獸,唯獨「衣」成為產業網際網路的窪地。拆解來看,「衣」涉及服裝業和紡織業兩大產業,最先感知消費端變化的服裝業最先變革,傳統品牌逐漸快時尚化轉型,多款式、輕庫存、複合渠道銷售的模式逐漸成為主流,甚至提出C2M、柔性供應鏈的概念。
  • 騰衝瑪御谷溫泉小鎮:承載文化旅遊和健康服務兩大萬億級產業
    在省級特色小鎮——騰衝瑪御谷溫泉小鎮,遊客真切感受到了國際級的休閒生活業態,感受到了小鎮與百姓融合共生、共同發展的強大生命力,感受到了投資建設者雲南城投集團承擔全省打造文化旅遊、健康服務兩個萬億級產業龍頭企業重任的堅韌不拔。
  • 浙江新昌巧用黑水虻 餐廚垃圾消解形成生態產業鏈
    浙江新昌巧用黑水虻 餐廚垃圾消解形成生態產業鏈 每天不間斷「投餵」餐廚垃圾,等待「收穫」有機肥和高蛋白飼料,密恐患者直呼「不敢看」,圍觀群眾讚嘆「好傢夥」……在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餐廚垃圾處置中心的生產線上,一種名叫「黑水虻」的昆蟲吸引了不少關注——依靠黑水虻,新昌縣在2020年實現了餐廚垃圾100%
  • 掘金萬億級市場,F5G開啟湖北全光智慧城市
    F5G正催生萬億級市場  全光網應用逐步  普及不久前,在武漢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暨論壇上,F5G全光網也成為大會的熱點技術方向,受到了與會嘉賓的熱烈關注和討論。華為企業傳送接入領域總裁金志國認為,未來5年,F5G將帶來至少每年千億級的市場空間,並撬動上萬億元的GDP增長。  確實,據ETSI估算,F5G支撐的4K/8K、雲VR/AR、園區及製造等新應用將催生一個可達1萬億美元的新市場。
  • 吃進垃圾變財富 黑水虻處理餐廚垃圾受環保企業青睞
    「愛吃垃圾的蟲子」:吃進垃圾變財富  新華社廣州7月26日電(記者丁樂)吃進去的是餐廚垃圾,產出來的是飼料和肥料,未來還可能開發出化妝品、保健品,一種名為黑水虻的昆蟲逐漸受到我國環保企業的青睞。  黑水虻,學名亮斑扁角水虻,幼蟲長約兩釐米,作為腐生性水虻科昆蟲,主要採食餐廚垃圾、動物糞便等等。
  • 中國第三個GDP突破萬億的地級市,今年誕生,卻未入選新一線城市
    實力一般,處於中遊,這也體現了我國地區發展的貧富差距,不能只追求gdp,國民的幸福感也不一定與gdp成正比,未來,產業轉型、環境保護、科技發展、教育投入、交通建設等方面,是人們關注的領域,但是,所有產業的背後都有gdp的數據,所以地區發展的話題始終與gdp無關。
  • 黃奇帆再談產業網際網路:是未來風口 將催生體量更大的獨角獸企業
    ,在新基建的加持下,產業網際網路是一個風口,一定會催生出體量更大、影響更廣的獨角獸企業。 黃奇帆是產業網際網路的支持者和倡導者,在他看來,產業網際網路是一片藍色的海洋,如果數位化轉型能拓展10%的產業價值空間每年就能多創造2000億美元的價值。如果說中國的消費網際網路市場目前能夠容納幾家萬億級的企業,在產業網際網路領域,今後有可能產生或者容納幾十家同等規模的創新企業。
  • 邁入5G,視聽產業下一個「papi醬」「李子柒」在哪裡? | 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邁入5G,視聽產業下一個「papi醬」「李子柒」在哪裡?|社會科學報2019年被稱為中國視聽產業的發展「元年」。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打造和深耕優質內容,開拓海外市場,講述中國故事,堅定文化自信,是中國視聽產業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所需承擔的社會責任。
  • 優化行政服務 催生產業「裂變」 禹城市糖產業「二次創業」靚名片
    今年以來,禹城市積極謀劃產業布局,著力優化服務,催生項目「裂變」,帶動了功能糖產業「二次創業」,實現了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前辦理項目備案立項大約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現在只需一次申請、提交一套材料,在網上動動手指便可一次性辦理完成,效率極速提高。」
  • 下一個華為:武漢光谷萬億級光電子產業集群發展的新引擎
    光谷的「一芯驅動」和核心屏端網絡產業集群布局,使武漢東湖高新區在武漢各區域中排名第一,形成了以國家記憶基地華為、尚賽光電子、宏志科技、吉木智能和依麥德為主導的新引擎。工藝5G智能製造生產線、9nm光刻實驗樣機、華為麒麟810晶片、64層3D快閃記憶體晶片等重成果誕生於光谷,萬億級光電子產業集群可能成為華為發展的新引擎。
  • 黑水虻每日可「吃」掉2.5噸廚餘垃圾 南京探索廚餘垃圾處理新途徑
    中國江蘇網7月15日訊 廚餘垃圾處置、資源化利用是推進垃圾分類的難點。記者14日從南京市高淳區城管局獲悉,高淳區漆橋街道建立了南京首個黑水虻繁育基地,用廚餘垃圾餵養黑水虻,探索廚餘垃圾和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