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小小美牙呀兒喜歡點擊關注我
知否祖母被康姨媽毒害,顧廷燁為什麼不顧一切維護明蘭?
因為他是寵臣,皇帝之下就他最高,誰惹得起?他有這個資本,你換換前期得顧廷燁,他敢嗎?都說齊衡懦弱,不會支持明蘭,如果他懦弱,他媽寶,他會絕世反抗郡主?他會把刀架在脖子上反抗縣主她媽,還是在他爸被囚禁得時候。所以前期齊衡護不住。
顧二這時已然有能力有魄力,並且他沒有什麼牽掛,他最大的牽掛就是明蘭了。而元若,他前期就可以因為母親的阻攔放棄明蘭,他的家庭,他的族人不允許他犯錯,他也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小心翼翼地活著,小心翼翼地優秀,對明蘭的喜歡確實是他一生的執念,可是他真的有勇氣有擔當去承擔這件事的後果嗎?他能為了明蘭反抗所有的族親去抵抗康王兩家,義無反顧的支持嗎?這件事一旦有不慎,就是三家真的鬧上公堂。齊國公府的人會支持他嗎?即便他真的豁出去了,郡主也會想方設法去壓下這件事情,就算是最後也為祖母討回公道,郡主對明蘭的態度想必不會太好。
郡主一生都在為延續齊國公府的榮耀而努力,她也確實慧眼如炬,她的魄力倘若是個男兒一定能與二叔博弈。我記得番外中元若的自述,他好強、自律,他那麼優秀,那麼耀眼,還是能發掘明蘭這個躲在人群中間的妹妹,他真的太好了。同時他真的孝順有擔當,齊國公府是他將來的家業,襄陽侯府也少不了他的,他承擔的是那麼多人的命運。全書一直明顯體現的:古代家族就是命運共同體,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是連坐誅族的也是數不勝數。在這段關係裡,牽絆元若最大的就是這一點,他太好了,他的責任感不允許他任性。
而二叔被所謂親人傷害,他了無至親,沒有什麼牽掛,唯一軟肋就是明蘭。所以他可以儘管任性,無條件去支持明蘭而不考慮後果。嗨,看多了想得也挺多挺亂,我真的特別特別想他們在一起,可是人物設定元若哥哥真的是我的意難平,還好最後的番外能讓我寬心一點點。
後來我並不覺得顧廷燁牽掛明蘭,顧廷燁跟皇上設局,什麼也沒告訴明蘭,害得明蘭坐月子,還來回奔波,還落下來病根。但凡他真的牽掛她,沒辦法告訴她,也是可以做出妥善安排的。結果,整個盛家為明蘭擔心受怕,都以為顧府要完了,明蘭也憂心的不得了,他自己在那裡什麼也不說,什麼也不做,我覺得挺心涼的
反看盛宏,他是一個極度愛面子的人,為了名聲他可以犧牲很多,對老太太他不是沒有感情,只是他更愛自己的官聲。不用質疑明蘭解決這件事的能力,只是換作元若可能不能像二叔那樣無所畏懼地支持明蘭。因為此事畢竟有一定的風險,明蘭也不是百分百能拿捏住康姨母。單說從內院圍起來,需要人手,還有威懾力的打手,還需要極其關鍵的審訊者,屠二爺能問出的話,齊國公府的或許需要一兩天的時間。而這件事情的時間需要被把控得非常好。
長柏的存在也讓這件事不會沉沒。盛宏不是在這件事上犯糊塗,只是他一貫作風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把事情壓下去。明蘭母親的死他能一點都不知道嗎?只是官聲在他心裡更重要,所以他願意裝作不知情的樣子,再說白氏一個買來的小妾也不比林氏和他的「愛情」。至於顧廷燁和皇上設局,這個小說裡似乎沒有,電視劇的改編。
怎麼說呢,不管是電視劇還是小說,我都不覺得二叔對明蘭的愛有多純粹,我只覺得元若是真心的,只是在明蘭所處的環境下,能為她撐腰的二叔能讓她過的更舒適一些,也更恣意一些。怎麼說呢,他能比元若給明蘭更多的底氣吧。
在那個時代,嫡妻毒害嫡母,哪怕主君不知情,也會被判刑,仕途被毀。盛老太太作為勇毅侯獨女,盛家嫡祖母,盛宏的嫡母,撫養盛宏長大,帶盛宏求娶王氏,她的地位都不可動搖。她被毒殺,盛宏絕不可能無動於衷,否則就是不孝,會斷了仕途。這不是顧廷燁挺明蘭,才能報仇,是當時禮法就那樣,就像英宗登基,他必須尊先皇為皇考,善待太后一樣。如果盛宏輕輕放下,那才會要了他和盛府的命。
王家為什麼要執意平息,因為這會影響到子孫後代的前程。王大娘子為什麼非要受罰,她不受罰,那長柏必須辭官,為王大娘子的錯誤買單。即便是齊衡,他遇到了這種事,也是一定會幫明蘭的,這件事不弄清楚,盛家所有人包括出嫁女都會受到牽連,會懷疑盛府教養不善。這早就不是明蘭個人的事了,而是整個盛府以及姻親間的事了。
這種殺害嫡母的情況,百分百必須弄清楚,一個家族裡出了殺害嫡母這種行為,你說誰家願意娶他家的女兒,誰願意把女兒嫁給他?連勇毅侯獨女都敢隨隨便便殺害,那他們女兒嫁進去,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也許有些過分注重孝,可古代孝本就是官員考核的標準之一,為什麼會有愚孝,就是因為父母養育了你,你不該忤逆父母,否則會觸犯刑罰。這真的不是面子了,一旦不孝這件事被扣到盛家頭上,別說盛宏、長柏了,整個盛家在汴京都抬不起頭。
而且齊衡不比顧二顧慮多,當初王妃要挾齊衡的時候,先是以齊衡的父親作為籌碼,可齊衡是怎麼選擇的,他寧願帶著國公府一起死去,也不願意娶縣主。而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明蘭啊,王妃又說,我知道,你是因為盛家的那個庶女吧,你死了,我王府弄死一個五品的盛府還是容易。換句話說,你死,盛府死,你答應,一切都好。這種時候,齊衡才放下匕首,他捨不得連累明蘭,他連他家族都可以舍進去,唯獨明蘭,他不願意啊,他只願意她開開心心活著,哪怕他再也沒有辦法在一起。在這裡,齊衡已經是把明蘭看到比家族好重,舍了家族,也不願舍了明蘭。
如果不是主角光環,一個沒爹疼沒娘愛的庶女,一個內憂外患的侯府二哥,能做這樣一步登天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美夢嗎?嫁給二叔結局好是因為明蘭的聰明能幹,明蘭有這樣的本事嫁給誰都會過得好。我同意作者的觀點只是因為一句話,二叔不愛明蘭,最起碼到他想娶明蘭的時候,他都是不愛的,而且他步步緊逼想要明蘭的愛,明蘭關心他的的官人也就稀裡糊塗的愛了。是因為明蘭,顧廷燁才變成真正的顧侯。
明蘭很機智也很有野心,最重要的是她想要自己做自己的主,閨閣中謹小慎微的生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她根本就不喜歡,這樣的生活她一直都覺得是暫時的,從和餘嫣然的對話中就可以看出來,她覺得出嫁以後就可以自己做主了,而老太太也是這麼給她安排的,為的就是讓她不用再受那些腌臢氣,在老太太的眼中就是覺得賀家比齊家要好,明蘭也是這麼想的,因為在賀家明蘭能做自己的主,而在齊家卻不能,因為有強勢的婆婆,雖然郡主經歷了挫折有所改變,可是她骨子裡的等級觀念還是很重的,不然也不會打死了兒子屋子裡的女史,還打死了與兒子從小一起長大的不為,在她眼裡奴才根本不是人,而明蘭卻能在遇到水寇的時候拼命護著小桃,讓丹橘嫁給了她喜歡的表哥,而不是隨便安置,明蘭也很懂事,她不會讓齊衡難做,所以一定會委屈自己。
那樣的生活根本不是她想要的,她會因為喜歡齊衡妥協一次,卻絕不會在被齊衡放棄過一次以後再次選擇齊衡。齊衡是從什麼時候站起來的呢,是他在火場中見到顧廷燁捅了康姨母,明蘭抱著顧廷燁痛哭,他徹底放下的時候,在此之前他是怎麼做的呢,朝堂上不明所以,被人當槍使,處處針對顧廷燁,自己還覺得自己倍兒有理,明知道明蘭結婚了,還是惦記著明蘭,處處給人家添堵。
顧廷燁雖然不是最好的,但是他自己立得住,不看明蘭這裡,先看朱曼娘,那個時候他被繼母捧殺,被大哥算計,活得一天不如一天,可是他還是把朱曼娘和孩子們護得好好的,侯府的勢力那麼大,卻一直都找不到朱曼娘的蹤跡,要不是朱曼娘不安分,她的生活絕對會很好,再看明蘭這裡,他懂明蘭,給了明蘭絕對的空間讓她發揮,他喜歡看明蘭撒潑,而不是小心翼翼委曲求全,明蘭敢衝他大呼小叫甩臉子,如果是面對齊衡呢,明蘭永遠都會是那個懂事周全,滴水不漏地偽裝起來的小羔羊,一輩子一直這樣,根本就是違背了明蘭的初心
不過我覺得最大的悲劇,就是這個時代這個王朝的悲劇。大宋朝繁花似錦,花團錦簇,殊不知也就在幾十年後,金人南下,什麼蘭最後也變成了金人的奴婢。就是官家,也被人囚禁難求一頓溫飽。可笑的是上到官家,下到小老百姓,每天忙著的都是家裡家外,婆婆媽媽這點事。你真心還是不真心,生兒子還是生女兒,都比不過金人的快馬彎刀。如果看懂這些,我更希望女主穿越回大宋,能別把眼界放在那麼低的事情上。能振一振溫柔鄉裡的王朝,立意在此豈不快哉?紅塵男女,是是非非,作為一個現代人,穿越回去做的還是這些破事,有意思
可知否穿越寫的就妙在這裡。在原著背景裡,琉璃夫人和靜安皇后,改變了歷史的那種人。但是這種行為絕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楚喬傳》原著《11處特工皇妃》的女主,企圖在奴隸制社會裡建立大同國家,最終失去親人朋友戀人和戰友,理想破滅,與男主偏安一隅。這應該算是穿越奮鬥流的典型。古代人專業搞權謀智鬥,智商情商不一定比我們低。知否女主一個記錄員(文科生)肯定也不知道要怎麼發明玻璃肥皂火藥,兵法三十六計將領用得比我們精,穿越者的限制被金手指爽文給弱化太多,除非是業界大拿,普通人穿越嶄露頭角實在是危險重重。(11處的穿越者楚喬就是業界大拿。)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保命要緊。女主是遵循這種邏輯在古代生存的。
#知否明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