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管向東

2020-12-15 新華社客戶端

4月29日下午1點多,在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重症加強護理病房(即ICU病房)裡忙碌了一上午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管向東接受了記者的採訪。這家醫院目前收治了兩百多例經綏芬河口岸輸入的新冠肺炎病例。2月中旬,管向東就曾以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身份馳援武漢,坐鎮指導救治工作60多天。在武漢,管向東和其他七位醫生收穫了「重症八仙」的稱號。4月11日,返粵休整不到四天的他再次出現在了新的防疫重點——黑龍江省綏芬河市,繼續戰鬥在抗疫一線。

據管向東介紹,綏芬河的住院病例目前全部收治在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與武漢相比,這裡的輸入病例發病年齡偏低,平均年齡在40到45歲之間,60歲以上病例很少,病例的基礎疾病也較少。重症病例佔比約10%,病情大多較穩定。「即便如此,我們也要慎終如始。」管向東說。

連續三個多月的一線作戰讓管向東意識到,新冠病毒的傳播力、致病力以及生命力都比SARS病毒更強。同SARS、流感病毒一樣,新冠病毒沒有特效藥。治癒新冠肺炎,最終依靠的是在病程中病人自身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在抗體作用下,病毒才會慢慢消失。「新冠肺炎的病程一般為兩到三周,對於重症、危重症病人,重症醫生要做的就是『託住病人的命』,幫助他們熬過整個病程,儘可能減少醫源性損害。」管向東告訴記者。

早期治療關口前移和進行及時的有創氣管插管,是管向東和專家組在救治重症病人過程中總結出的兩條經驗。在發病初期,病人越早得到充分休息與氧療,配合相應藥物治療,向重症、危重症轉化的可能性就越小。此外,病毒對肺部的損害會有不同程度的表現,臨床醫生需儘早掌握對肺部損害的病程,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對出現呼吸衰竭、需要生命支持的病人應及時插管。

在管向東看來,與病人溝通交流也是治病救人的重要一環。「病人的心態、情緒對病情治療非常重要。我們要在解釋清事實的基礎上,幫助病人建立信心。」管向東認為,醫生需要讓病人轉變觀念,入院治療很重要,但不等於進入保險箱,對付新冠病毒沒有靈丹妙藥,病人積極配合醫生,雙方齊心協力,才能戰勝病毒。

目前,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已更新至第七版。但在管向東眼中,這個新型病毒及其帶來的系列問題,依然有太多未知。「現代醫學對人體的了解遠遠不夠。」管向東說,新冠病毒今後如何變異,生產出的疫苗能否對變異的病毒有效,仍是未知數,很多規律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令他欣慰的是,此次疫情,讓社會各界更直接、深刻地感受到重症醫學的力量。在42600多名援鄂醫護人員中,約有19000名來自ICU的醫生和護士。「重症醫學的發展給我國現代醫學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特別是出現地震、災害、瘟疫、戰爭等重大災難時,重症醫學一定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這是此次疫情中,管向東感受頗深的一點。

中國的重症醫學起步晚,但發展快。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重症醫學逐漸建立。90年代前後,國家衛生部將ICU作為評定等級醫院的必要條件,全國ICU迎來大建設、大發展。2000年左右,中國的ICU建設已初具規模。此後,非典、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災難事件讓社會公眾更加意識到重症醫學的價值。2008年7月4日,國務院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重症醫學為二級學科。2017年,重症醫學科成為國家「疑難病症診治能力提升工程」四個重點支持方向之一。

作為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管向東認為,重症醫學有更加綜合的救治手段,並且具備24小時連續作戰的專業化救治理念與實戰經驗的隊伍。在器官功能支持、對併發症處理等方面的優勢,都使它成為救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重症醫學不僅成為突發重大災難事件救治的首選專業,也是現代化醫院的展示窗口。」管向東表示,從長遠來看,進一步加強重症醫學專業發展非常必要,未來應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等方面加大投入,使重症醫學專業在我國健康發展,不斷適應大眾需求、社會需求、戰略需求。(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侯顆)

相關焦點

  • ——記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管向東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張「重症八仙」照片廣為流傳,照片中八位國內重症醫學界頂尖專家在武漢艱苦戰疫,攻堅「重症堡壘」,直至新冠肺炎病亡率大幅下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管向東就是「重症八仙」之一。結束武漢戰疫之後,管向東又奔赴綏芬河戰疫一線。  「到武漢去!到湖北去!」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管向東教授今日奔赴黑龍江綏芬河
    4月11日,受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委派,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管向東教授作為國家級專家組成員緊急奔赴黑龍江省牡丹市綏芬河,指導當地疫情防控工作。醫院黨委書記駱騰、相關部門負責人前往機場為管向東教授送行。
  • 重症患者數量超過ICU的床位數怎麼辦?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援鄂...
    會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援鄂醫療隊領隊、醫學工程部主任朱慶棠表示,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那時候重症患者非常多,重症患者是需要送到ICU去救治的,但是當時ICU的床位比較緊張,這些患者有可能失去搶救機會。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派出的隊伍裡面有18個專科, 40%的隊員長期在ICU工作,90%以上的隊員有ICU工作經驗,所以提出,要在普通病區裡面增設高端設備,建設具有ICU功能的高級生命支持單元。
  • 重症患者數量超過ICU的床位數如何解決?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回應
    有記者提問,在這次救治的工作當中有個重要舉措,就是把重症患者集中到高水平醫院,然後由高水平的醫療隊進行集中救治,重症患者數量超過ICU的床位數,這個問題是如何解決的?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援鄂醫療隊領隊、醫學工程部主任朱慶堂介紹,我們援鄂醫療隊共有三批150人馳援武漢。
  •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孕育生命的希望
    為此,中國醫學論壇報社特別策劃「生殖健康•最美醫聲」專題活動,將在全國範圍內徵集優秀科室及公益項目活動,以推廣「生殖健康」理念及優秀實踐經驗,供廣大讀者借鑑。本期將向讀者介紹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下文簡稱「中山六院生殖中心」)的科室風採及在生殖醫學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
  • 2020廣東廣州市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二批招聘130人啟事(應屆...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中山一院)地處廣東省省會廣州市,由院本部、東院、南沙醫院組成(院本部位於廣州市中心越秀區,東院位於廣州市東部黃埔區中心地帶、南沙醫院位於廣州市南部南沙區明珠灣區起步區橫瀝島西側),是國家重點大學中山大學附屬醫院中規模、綜合實力最強的附屬醫院,也是國內規模、綜合實力最強的醫院之一。
  • 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專家工作站落戶鹽城三院
    健康報訊(通訊員徐海濤記者程守勤)12月4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專家工作站籤約揭牌儀式在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南院舉行。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楊毅教授、鹽城三院院領導班子成員、重症監護室團隊以及相關職能科室代表參會。籤約揭牌儀式由副院長譚俊元主持。鹽城三院副院長張亞軍對楊毅教授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 長沙市第一醫院舉辦2020年長沙市醫學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重症...
    長沙市第一醫院副院長胡立強、醫務科科長陳東、科教科科長宋小雲,長沙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鄧湘輝、長沙市八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朱澤湘、長沙市第三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蔡豔蓉、長沙市第四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胡賽以及長沙地區各級醫療機構重症醫學專家同仁100餘人參會。本次會議由長沙市醫學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主辦、長沙市第一醫院承辦,專業委員會主委呂愛蓮主持。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朱慶棠:慎終如始 打好最後「攻堅戰」
    正在緊張救治病人的朱慶棠  平安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朱慶棠,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馳援武漢醫療總隊領隊  在那天之前,作為中山一院醫學工程部主任,他的任務是想方設法從全球「海淘」醫療防護物資。在那天晚上的醫院會議上,任務突如其來:院領導要求他於次日率領一支131人組成的國家醫療隊,到武漢去支援新冠肺炎重症定點收治醫院。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與于都縣人民醫院籤訂合作幫扶協議
    大江網/贛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程彥報導:為貫徹黨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具體落實健康扶貧的有關要求,進一步提升于都縣人民醫院綜合能力,保障于都縣縣域內人民群眾的醫療服務需求,12月20日下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與于都縣人民醫院合作幫扶」籤訂儀式在于都縣人民醫院舉行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與于都縣人民醫院籤訂合作幫扶協議
    為進一步提升縣人民醫院綜合能力,保障于都縣縣域內人民群眾的醫療服務需求,12月20日下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于都縣人民醫院合作幫扶」籤訂儀式在于都縣人民醫院舉行。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務處處長劉秋生一行4人,縣委副書記、縣政府副縣長高新強,縣政協副主席劉立新出席會議。會上,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務處處長劉秋生與縣人民醫院院長陳福生籤署了合作幫扶協議書。
  • 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一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就...
    據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諸杜明教授介紹,2015年中山醫院從學科融合和協同發展的角度,將心臟外科ICU移交重症醫學科管理,實現了心臟外科和重症醫學科的學科整合,進而成立了心臟大血管重症亞專科。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院長助理楊揚:醫者的初心就是守護病人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院長助理楊揚:醫者的初心就是守護病人 央視網消息
  • 市人民醫院加強與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交流對接
    階段來,市人民醫院積極謀劃,結合該院實際和發展規劃,加強與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下稱「中山一院」)的交流對接,積極推動《揭陽市人民政府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合作幫扶揭陽市人民醫院建設高水平醫院協議書》落地實施,紮實推進高水平醫院建設步伐。
  • 2020廣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春煒課題組招聘博士後公告
    一、課題組簡介李春煒博士,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獲聘中山大學「百人計劃」中青年傑出人才,入選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引進高層次人才項目」;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後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耳鼻咽喉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
  • 2020廣東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本部)招聘事位人員7人公告...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中山一院)地處廣東省省會廣州市,始建於1910年,是「雙」建設高校——中山大學附屬醫院中規模、綜合實力最強的附屬醫院,也是國內規模、綜合實力最強的醫院之一,是一所具有百年歷史和學術沉澱,學科基礎實力雄厚,具有學科群體優勢的大型綜合性醫院。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子平教授:醫學影像是臨床診斷最可靠的結果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為診斷及病情預後評估的關鍵一環,醫院的放射診斷科無論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日常醫療診斷中都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對於此次新冠病毒的檢測問題,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放射診斷專科主任李子平教授表示,「在疫區,CT掃描與核酸檢測同等重要!新冠篩查要麼是檢測核酸,這個準確率可達50%至60%。也就是說50%左右病人核酸檢測是陰性,但是他還是新冠病人。
  • 2020廣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研究院劉仍允課題組招聘博士後2...
    一、課題組簡介劉仍允博士,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百人計劃」中青年傑出人才。在JAMAOnc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和Nature Communications等知名雜誌發表多篇研究論文,論文總被引用超過1000次。
  • 武漢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喻莉:營養支持治療地位顯著提升!
    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起病來看,往往表現較為溫和,類似普通感冒,症狀表現乏力、鼻塞、咳嗽,可無發熱症狀,但經過數天後,部分患者突然開始加重,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引發呼吸衰竭、其他器官功能障礙等,據武漢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對109例確診新冠肺炎患者的分析顯示:出現ARDS的新冠肺炎患者,如果ARDS達到中重度,病死率高達70%[1]。
  • 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疑難重症和功能康復並重——廖貴清團隊顱頜...
    2010年,臉部長了巨大腫瘤的「阿凡達」女孩在屢經求醫無果的坎坷後,終於在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完成了一場 「驚心動魄」的手術。術後不僅面部外形、視力和呼吸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恢復,並且還找到了屬於她自己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