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記者 梁明)長三角經濟帶一直以來在全國製造業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工業設計、產品質量、研發投入、產出規模、產業集群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但近年來,在全球產業新一輪分工、新技術革命以及美好生活需求背景下,長三角製造業面臨轉型升級、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路將往哪兒走,企業面臨著重大選擇。
6月28日,長三角玻璃製造企業——德力股份在拼多多「新品牌計劃」長三角溝通會上展示了加入該計劃以來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並宣布與拼多多聯手升級品牌「柯瑞」,將其定位為觸手可及的餐飲藝術,讓更多中國普通消費者享受到星級的餐飲待遇。德力股份高級副總裁程英嶺表示:「與拼多多合作使德力獲得了急速轉型的機會,對德力而言這是一場重生。」
▲「新品牌計劃」長三角溝通會上,德力股份作為知名製造企業代表出席(圖片來源:王新)
便宜有好貨
溝通會當日,記者來到位於安徽鳳陽縣的安徽德力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力)。德力是國內首家日用玻璃上市公司,擁有亞洲最大的日用玻璃器皿生產工廠,公司展廳內,高腳紅酒杯、茶飲杯、水壺、保鮮盒等日用玻璃器皿琳琅滿目;生產車間裡,定型、檢驗、打碼、包裝等生產工作繁忙有序。
▲德力展廳
據了解,德力主營產品根據用途分為水具酒具類、餐廚用具類以及其他用具類等日用玻璃器皿產品,共15大系列,1000餘個品種,擁有「青蘋果」「艾格萊雅」「意德麗塔」「柯瑞」等多個系列品牌,商標已在30多個國家註冊,目前行銷全球70多個國家,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截至目前,德力股份共主持和參與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6項,自主研發共獲得有效專利218件。數據統計,2018年,德力在國內市場的市佔率接近20%,市面上每5隻家用玻璃杯,就有1隻是德力製造。在國際市場上,德力長期代工,在國際供應鏈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德力引進義大利名師設計品牌「IDELITA(意德麗塔)」,在國內生產國內外銷售
經過20年的變化,德力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目前產品已經接近世界一流的品質,代表了行業內優秀的產品設計和製造工藝水準。「在國內市場,部分國際品牌的日用玻璃遭遇瘋搶,實際上這些產品都是德力設計生產的,有的過一遍保稅區,就成了進口產品。」德力高級副總裁程英嶺稱。
有優秀產品、無品牌認知,這是一批國內領軍製造企業的慣有問題。很多中國製造企業的代工產品與自主品牌產品,最後的貼牌環節,是產品唯一的區別。
▲德力高腳紅酒杯生產線(圖片來源:王剛)
▲德力高腳紅酒杯人工檢驗
外貿訂單減少、渠道成本上升,與大量國際品牌背後的中國製造企業一樣,德力亟需轉型升級開拓內需市場,但企業的營銷通路和經驗不足,轉型升級困難,自主品牌的價格優勢很難轉化為規模優勢。這時,拼多多向德力伸出了橄欖枝。德力股份高級副總裁程英嶺向記者坦承,當初要做出選擇時,德力也在思考這到底是一個零和遊戲,還是一個共同成長的遊戲。「拼多多出現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其更加精準的市場定位和極富創造力的模式讓我們異常興奮。」程英嶺表示。
2018年底,德力初次試水拼多多銷售,推出了一款售價僅15.9元6支(折合2.65元/支)的紅酒杯套裝。雖然價格低廉,但收穫的好評卻不少,有網友評價「紅酒杯套裝很精緻,與超市賣的一樣,但比超市裡買的實惠」,「質量不錯,很厚實」,……出乎德力的意料,這款產品在沒有前期推廣的情況下,首月的銷量便接近15萬隻,目前已經實現了單品30萬支的月銷量,成為拼多多TOP爆款,增長率達到200%。拼多多「年貨節」期間,德力紅酒杯的單品日銷量超過2萬件,整體銷量環比增幅超過50%。程英嶺表示:「德力與拼多多合作定製的產品都是出口品質、平民價格,比如同等品質的商品,沃爾瑪貼牌價是1美元,拼多多則是2.8元包郵,我們用高性價比展現對平臺4.43億用戶的誠意,希望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可。」
▲德力在拼多App上推出的紅酒杯套裝
2018年12月,拼多多聚焦中國中小微製造企業成長,啟動「新品牌計劃」,意欲扶持1000家各行業工廠,為企業提供研發建議、大數據支持和流量傾斜,幫助中小企業以最低成本對接4.43億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培育新品牌。經過前期成功試水,這次德力毫不猶豫加入「新品牌計劃」成為首批成員企業之一,目前正在聯合拼多多攜手孵化定製化的品牌和產品,將旗下原服務於星級酒店的品牌「柯瑞」進行升級,將其定位為觸手可及的餐飲藝術,讓更多中國普通消費者享受到星級的餐飲待遇。
▲德力與拼多多合作升級「柯瑞」品牌
拼多多副總裁井然表示,對拼多多來說,「新品牌計劃」最大的目的,就是要為全國消費者培育品牌。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3月底,拼多多年活躍買家超過4.43億,成為全球用戶規模增長較快的企業。井然說:「我們擁有足夠的耐心和包容度,去幫助這些優質製造企業順利成長,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便宜好貨』。」
低價的秘訣
事實證明,中國企業有足夠能力製造出平價高質的商品,但一直以來,生產與需求之間的匹配受制於傳統的零售體系。大量工業品必須經過品牌商和層層渠道,才能呈現在消費者面前。拼多多要做的事,就是去掉中間不必要的流通渠道和冗餘成本,讓工業品可以從生產線直達消費者,為最廣大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
中國製造企業要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在目前情形下通常離不開技術創新、渠道創新、市場創新,以達到規模效應,同時提高品牌知名度。
拼多多「新品牌計劃」正是在幫助製造企業做這件事情。傳統渠道下一個新產品的開發要經過市場調研、線下反饋等過程,經銷商傳遞信息相對滯後,產品開發周期較長。拼多多的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ing)模式首先幫助企業完成了渠道創新,省掉中間環節,讓企業直達消費者,能及時根據線上需求進行技術創新完成生產,產品研發周期縮短50%,產品更新速度快,才能更好適應市場發展需求,甚至創造出新的市場。通過這樣一個閉環,企業的成本各方面都會壓縮。「拼多多從消費者需求出發,直通生產商,為小成本商家降低風險、提供品牌化。我們以商品為顆粒度,為廠商提供接觸大量消費者的機會,為消費者提供最具性價比的商品,」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聲稱,「這是最有可能實現C2M的方法」。
德力電商銷售負責人介紹,以前德力是做什麼賣什麼,與拼多多合作後,將轉型為市場需要什麼德力就賣什麼,希望能夠用更低的價格讓消費者獲取更高品質的產品。德力先拿出三四款小批量的產品以低價秒殺進行試錯,然後根據消費者的反饋解決其需求的一些痛點,比如消費者想要酒杯壁厚一點、杆粗一點,想要泡麵碗規格再大一點,德力就會相應地進行技術創新升級改造。再根據拼多多的定價建議以較低價格推向市場,通常這款產品就會迅速成長為爆款產品,形成規模化優勢降低成本反哺企業利潤。即使初期可能需要增加投入,但是後期因為滿足需求激發的規模效應也通常會攤薄成本。
「以前德力每天生產像鋼化玻璃杯大概3萬支左右,全國大概有100個經銷商,粗略統計,發貨量可能達不到十分之一,是靠著更多客戶去發,這個期間產生了很多管理成本。」德力高級副總裁程英嶺表示,「對於生產工廠來講,低成本環境下達到規模化效應可能是獲取利潤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產品雖然低價,但是因為技術創新,質量標準沒有降低甚至有所提高,更符合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還達到了消費者、拼多多、製造商三方共贏的效果。
創造需求、發現需求,在需求端做改革同時又推動了供給端,在供給端做出嘗試和創新。通過需求側的改革,最終為消費者創造真正平價高質的商品。「低價爆款產品的出現與新品牌計劃『需求側改革推動供給側改革』的底層邏輯相一致。」拼多多數據研究院副院長陳秋表示:「需求是經濟循環的起點和終點,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扶持品牌的第一步,是充分了解市場的需求。拼多多平臺每天產生海量的需求,我們有超過200人的數據工程師團隊,專門負責基於分布式AI技術、在充分保護用戶隱私的基礎上『讀懂』消費者,再經過『新品牌實驗室』包括產業專家在內的團隊進行轉化,最後輸出給上遊生產。」
「此前,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在股東信中闡述了新時代電商的三個趨勢,分別是普惠、開放、人為先,『新品牌計劃』實則是這三大趨勢的綜合產物。」陳秋表示:「『人為先』是讀懂消費者的需求,並且將之轉化為可靠的數據;『開放』是將這些數據傳遞給能產生最大價值的農業和製造業;最後的目標,是實現『普惠』,為最廣大消費者創造優質商品。」
打造普惠品牌
「新品牌計劃」的本質是產業網際網路,這也是當下網際網路平臺幫助製造企業轉型升級比較深入和取得成效的案例。拼多多副總裁井然介紹,「新品牌計劃」將始終圍繞「三側」進行創新,幫助企業發展。一是在供給側,通過大數據和生產線改造升級,提升製造企業的製造生產能力;二是在流通側,打造最精簡的供需體系,幫助企業壓縮交易成本,將價格優勢轉化為規模優勢;三是在需求側持續加強理解需求、聚集需求的能力,為企業觸達數億級用戶開拓更有效途徑,從而幫助「新品牌計劃」成員企業建立商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全方位優勢,讓他們的增長由波動曲線變為平穩的直線。井然表示,將嚴格按照既定規劃,優先完成1000家中小微製造企業的品牌孵化工作。
井然同時也向記者透露了一個秘密。其實,在「新品牌計劃」立項之後,拼多多團隊也是經歷了很長時間思考,是否要推動這一戰略工程。因為這個計劃與傳統的品牌發展模式相悖,傳統的品牌發展模式是追求高附加值,以高利潤推動規模性擴張和產品研發投入。而「新品牌計劃」則是去除「渠道、營銷」等幾乎所有附加值,讓產品回歸使用價值。拼多多推出的每一款定製化產品,都大幅打破了同質產品的歷史價格,這不僅是新模式帶來的改變,所有的成員企業和試點品牌方也都在其中作出了很大讓步。直到平臺出現越來越多的德力、三禾、絲飄,拼多多才算是吃了一顆定心丸。看著那麼多優質產能,從孵化品牌到迅速成為知名品牌,拼多多才充分印證了「普惠品牌」的可行性,並且下定決心深入推進「新品牌計劃」。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陳憲分析認為,「新品牌計劃」所構建的品牌發展體系,是建立在市場經濟規律基礎之上,代表了網際網路深入推進位造業升級的成果。「訂單是決定製造企業、品牌商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製造企業的理想狀態,是訂單持續、穩定、長期、可控,而非陷入波峰波谷似的波動,產生包括庫存和去產能的問題。傳統的品牌體系中,高附加值、高利潤可以更好地幫助企業實現渠道擴充,並且持續研發新的產品,以儘可能消除市場變化所帶來的衝擊、持續把握新的機會。」陳憲表示:「『新品牌計劃』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兩個企業的主要增長性難題。一是通過需求前置化,讓消費者的意志來決定新品研發和投產的方向,極大降低了研發投入的不確定性。二是在此基礎上,用穩定的需求推動了企業的高成長性。這樣的發展體系中,成員企業雖然不追求品牌溢價,但依舊取得了穩定甚至超預期的擴張。」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春宇也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國,不同區域、不同人群有著迥異的產品需求;另一方面,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製造國,我們為世界各地的品牌商提供生產製造,覆蓋全球消費者的衣食住行。但與此同時,中國的製造能力和需求供給之間的錯位長期存在,叫得響的國產品牌寥寥無幾。廣大的消費人群最需要的是品質過硬同時價格適中的產品,而能提供這類產品的製造企業卻沒有機會直接出現在消費者面前。」張春宇說:「如果能有效擊破這樣的阻礙,無疑將創造巨大的社會和經濟價值。『新品牌計劃』出現,則為製造企業集體『破壁』提供了可能。」
據悉,「新品牌計劃」所孵化的品牌和產品,不僅在拼多多平臺脫穎而出,也在其他電商平臺和線下渠道一騎絕塵,包括「東菱」等等在內的很多品牌,已經成為其他電商平臺類目中的Top1系列。對此,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認為,帶動行業集體增長,正是拼多多的初衷,「『新品牌計劃』不是為拼多多孵化品牌,而是為全國消費者培育品牌、創造優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