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水,總是無言。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點擊「關注」,看最懂你的文字,走最豪橫的路!
她是才華橫溢的「民國女神」——能讓三位大才子對自己終生愛慕傾心,她憑的不是美貌!
她是一位學術造詣深厚的建築學家;她還精通繪畫,擅長文學,對藝術有著極高的品味!
她身上具有的女性之美,含蓄溫婉卻又香醇渾厚,是真真正正的——超凡脫俗,風華絕代。
民國俊傑胡適稱讚她:「中國之一代才女!」
她也是新中國人民英雄紀念碑和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在這兩個典雅大氣的作品中,她流露出的不僅僅是作為女子的才華,其中,還有著她身體內與生俱來的幾許男兒的性格……
她,就是:林徽因!一個優秀到「沒有女性朋友」的美麗女子。
然而,她卻被國人誤解以致承受了60年的辱罵。
她的一生,她的一切,又是怎樣的傳奇?
1904年,林徽因出生於一個書香之家,她的家世顯赫——祖父林孝恂在江南多地為官;堂叔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與妻書》的作者林覺民;其父林長民乃是一位飽學名士,曾在北洋政府任職,與梁啓超、胡適等人都過從甚密。
林徽因出身高貴,自幼浸染書香。
然而,她的童年卻也有著不為人知的黯淡!
母親何雪媛,是封建社會舊式婦女,雖然是正室,但卻未能給林家生下一子。
後來林徽因的父親納了一房小妾,小妾知書伶俐,進門後為林家生下了一個女兒四個兒子,因而變得日益受寵 。
而她和母親則被趕到了偏僻的後院,從此,母親的性情變得刻薄乖戾,林徽因也從此經常被母親訓斥數落!
這種日子陰鬱而又冰冷,但林徽因卻從書中找到了慰藉,就像生活裡照進了一束陽光!
終日讀書習字,再加上姑姑對她的啟蒙和教育,林徽因小小年紀就可以作詩、寫信,
這也讓父親非常高興!
12歲時,她進入培華女中,接受英國貴族式的教育。在那個年代——「女子無才便是德」,
因而,讀書的女性非常之少。
但是,林徽因卻立志要做一個獨立、有知識、有理性的新女性!
1920年,父親被政府派往歐洲工作,於是,非常疼愛林徽因的父親,便將這個女兒一起帶到了歐洲。
在歐洲,林徽因閱歷了倫敦、巴黎、日內瓦等城市,豐富了自己的世面。而且,喜歡讀書的她還大量地閱讀了英文版的書刊和小說,還嘗試著翻譯好的文學著作。
就這樣,在這種潛移默化下,林徽因的英文水平提高很快。
說著一口牛津音的林徽因甚至被後來美國的閨蜜稱為:「林徽因的英語,讓母語是英語的人都感到羨慕。」
東西方文化的薰陶,和飽讀詩書的影響,讓林徽因逐漸變得深厚與高雅。
知識融進了靈魂,文化變成了精神氣質!
1920年9月,林徽因考進了倫敦聖瑪莉學院。
在倫敦的日子裡,她經常與女房東,一位建築師一起散步交談。漸漸地,林徽因迷上了這一門既帶有現代科學技術,又包含藝術和文化的學科,於是她立下心願:將來學習建築學!
後來,回國之後,在父輩的安排下,林徽因與梁思成走在了一起。當時,21歲的梁思成對這位才華橫溢、儀態不俗的小妹很是喜愛!
而梁思成也不是一個凡俗之輩,他是梁啓超的長子,學業優異,文化底蘊深厚,還能拉小提琴,對美術、足球等也多有涉獵。
就這樣,門當戶對的兩人一拍即合,走向談婚論嫁。
1923年,梁思成不幸遭遇車禍,經過治療,左腿比右腿短了一釐米。可是,林徽因卻對他沒有絲毫嫌棄。
幾乎人盡皆知,梁思成是建築大師。
然而,這位建築大師卻是在林徽因的影響下誕生的!
有一次兩人談起未來,他問她:「你想學什麼?」
她說:「建築學」。
而梁思成當時對建築這門學科還聞所未聞,就連整個中國的大學也沒有這個專業。她告訴他,那是合藝術和工程技術為一體的一門學科。
就這樣,感情篤厚的兩人也開始在事業上邁入同一條道路。
1924年,兩人一起來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築。
然而,當時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建築系還不接受女學生。於是,林徽因只好去了美術系,但她並沒有因此放棄自己心中的所愛,她選修了建築系的全部課程。
而且,聰穎的她僅花了三年時間,便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由於學業成績優秀,畢業後她被聘為建築設計課兼任講師!
1928年,林徽因和梁思成步入了婚姻殿堂。原以為,嫁做人婦的她會從此安於普通的居家生活。
但是,並未如此——她的生活並未因為結婚而減少一絲浪漫和詩情,也沒有減少一絲她的宏偉理想。讀書、畫畫、教學,寫字……她比以前更充實、更忙碌了!
學成歸國後,她成了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
與梁思成一起受聘於東北大學,並創建了國內第一個建築系。她還設計了該校「白山黑水」圖案的校徽,且被借鑑沿用至今。
她的課也非常受學生歡迎,豐富的學識加上深厚的學術造詣,讓她的課講得很有功力,甚至連一些老師也會跑來聆聽她的高論。
她體弱多病,但卻總是很忙!考察,做筆記,指導學生,做研究,她勤勤懇懇。
她的侄女說:「林徽因沒有女性朋友。」她的男性友人李健吾也說:「絕頂聰明,又是一副赤熱的心腸,口快,性子直,好強,幾乎婦女全把她當作仇敵。」
的確,不少優秀的女性都會把林徽因視作仇敵!
因為,她吸引了太多的才子、俊傑為之傾心。她和大詩人徐志摩相識於歐洲,徐志摩對她一見鍾情,瘋狂地追求她,她也確實被才子的熱烈和柔情擊中,可在得知徐志摩已有妻子時,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分手。
哲學界大師金嶽霖也愛上了她,而且愛了她一生,為她終身不娶。但她告別了徐志摩,拒絕了金嶽霖,因為她心裡清楚——自己要同什麼樣的男人度過餘生!
林徽因的魅力太吸引人了,以至於在許多人看來——她就是一個迷惑男人的花蝴蝶。
徐志摩的原配張幼儀恨她,陸小曼妒忌她,她的學生林洙也在背後散播謠言。縱然她已去世,許多詆毀的言論依然沒有停下!
冰心還曾發表文章《太太的客廳》,在文中諷刺的太太就是林徽因,可她看後沒有說什麼,只是優雅地回贈了一瓶又香又酸的陳醋。好強又乾脆,性格頗像男子!
女人之間爭風吃醋,勾心鬥角,是常有的事,但她對此其實一點也不上心,只不過是——「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罷了!
其實,她的心中更多的是——充實自己的生命。她有著熱愛的事業:她忙著拯救中國的古建築。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一時間到處是戰火兵燹,她和梁思成也從此開始了,長達八年輾轉顛沛的生活。
那個年代,所有人關心的是生死和活下去的問題,而她卻和梁思成一起,走向了——可能會因戰亂而消失的中國古建築。
她要留下它們的肖像,為中國子孫後代們留下念想、留下這些精神的財富,證明中國建築曾經有過輝煌和偉大!
她和梁思成騎著毛驢、坐著獨輪車,到窮鄉僻壤去尋找各類古建築。考察的日子風吹日曬、異常艱苦,但從小就養尊處優、未嘗吃苦的她,卻一聲不吭地全忍受了下來。
從介休縣到趙城縣的三百餘裡,鐵路沒有修好,汽車不能行使,馬車也無法通行,林徽因就乾脆徒步行走且不曾說過一句苦。
爬山時,為了避免堅硬雜亂的樹枝勾到頭髮,她常常要包起頭來,梁思成笑她:真像個北方農家的媳婦。她也回之一笑,為了中國古建築,形象又算得了什麼。
路上的奔波勞頓已是辛苦非常,但還有更讓人無法忍受的!她曾描述道:「終日奔波,僅得饅頭三枚,晚間又為臭蟲蚊蟲所攻,不能安枕尤為痛苦。」找到古建築後,複雜的清理工作更是一項繁重的勞作。
有的,屋簷上吊掛著的黑色蝙蝠,還散發出常人難以忍受的惡臭,在那些黑暗的屋頂藻井上,則積存了幾千年的塵土,臭蟲蚊蠅隨處可見。
梁思成腳有殘疾,活動不便,一些攀爬測量的體力活便落到了她的身上。因為此,一些共事者們都對她不吝誇讚:「林先生看起來那麼弱不禁風的女子,但爬梁上柱,凡是男子能上去的地方,她絕不畏懼。」
她也是第一個登上祈年殿頂的中國女性。
徐志摩後來曾羨慕地對梁思成說:「真羨慕你,既踏了青,又仿了古,而且還是賢伉儷結伴同行,真不知是幾輩子修的福分。」
有一段時間,她和梁思成被困在了一個叫「李莊」的地方,竟落魄到了要靠典當衣物度日。
那時,她還常常為肺結核所苦,但她從來不是一個整天生活在呻吟抽泣的痛苦中的女人,在給閨蜜費慰梅的信中,她提到即將進行的腎臟手術時,輕描淡寫地說:「一點小修小補,用建築術語來說,也許只是補幾處漏頂或加幾處紗窗。」
當時美國好幾所學校和機構,都熱情地邀請她全家去美國工作和治病,但她和梁思成則一致表示:祖國正在受苦,我們必須與祖國一起經受苦難。
要知道的是:在國外時,有才華又漂亮的她,永遠是最時髦的女人,如同被眾星捧月。可就是這樣的天之嬌女,因為選擇留在深受戰爭苦難的祖國,缺吃少穿,接受不到好的治療,日日咳血,以致最後肺部出現一個空洞!任何一次感冒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
而且疾病也摧毀著她的所有美麗,然而她卻無怨無悔,始終默默忍受。美國學者費正清對他們夫婦,有過極高的評價:「二次大戰中,我們又在中國的西部重逢,他們都已成了半殘的病人,卻仍在不顧一切地,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致力於學術。在我們的心目中,他們是不畏困難,獻身科學的崇高典範。」
後來,在對古建築進行考察中,林徽因需要承擔的再也不僅僅是工作,她還成為了——一位母親!
在四處奔波中,她為梁思成育下了:女兒梁再冰和兒子梁從誡。在西南居住時,她和梁思成,為孩子親手和泥、燒磚、壘房子,房子沒有電、自來水,也沒有廁所,且老鼠和蛇時常出沒、木床上的臭蟲成群結隊。
然而,縱然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每天夜裡她依然會為孩子們講解英文文學作品,培養他們時時、處處閱讀與學習的好習慣。
她出身大戶人家,但她卻也能——「在菜籽油燈的微光下,縫著孩子的布鞋,買便宜的粗食回家煮。」
一次,她碰到日軍轟炸:
「炸彈就落在距我們的臨時住房大門16米的地方……
離得最近的炸彈炸了,氣浪把我拋到空中,
當時手裡還抱著小弟,再把我摔到地上……」
就這樣,死亡和她擦肩而過,然而, 她在給友人的信裡,卻還是處處洋溢著美好:「這兒的陽光總是異常明媚,天空晝夜湛藍,雲朵自在愜意地飄動。」
她的堅強和樂觀,也給孩子們傳達了對生活的堅定信心。兒子梁從誡曾回憶說: 有一次我同母親談起1944年,日軍攻佔貴州獨山並直逼重慶的危局,我曾問母親,如果當時日本人真的打進四川,你們打算怎麼辦?
她若有所思地說:中國人念書總還有一條後路嘛,我們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
一個弱女子,誓死不做亡國奴,如此堅貞之態,讓人心生佩服。
她傳授給孩子的不僅是學識,更教給了他們作為人的氣節和風骨!
在這赤誠的愛國心和砥礪堅忍的精神之下,從1930年到1945年的十五年間,她和梁思成走遍了中國的15個省、200多個縣,實地勘察了2000餘處中國古代建築遺構。
他們一起翻山越嶺、風餐露宿,有時徒步百裡,有時忍飢挨餓,然而,哪怕病痛纏身也不曾有過放棄!
中國的很多古建築就是通過她和梁思成的考察,才得到了中國乃至世界的認識,從此被加以保護。如:河北趙州大石橋、山西的應縣木塔、五臺山佛光寺等。
後來,即使在貧病交加的情況下,她仍在病榻上堅持工作。她潛心埋首,用了幾年時間,幫助梁思成反覆修改,最後終於完成了《中國建築史》,並親筆撰寫其中的遼、宋部分!
這部重要著作的初稿,和用英文撰寫的《圖解中國建築史》,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抗戰勝利後,她還沒有來得及好好歇一歇、享受一下安穩和清平,就又立即投入到祖國的工作當中。她受邀為清華大學設計了教師住宅,編寫了《全國文物古建築目錄》,還接受聘任成為了清華大學建築系的一級教授。
在北京的時候——有一天,她走在北京海王村舊古玩攤時,突然被一隻景泰藍花瓶吸引住了目光。
交談中,老攤主對她說:「北京的景泰藍熱鬧了幾百年,到這會兒算絕根兒了。」
她聽了這話,不禁為這門傳統工藝的命運擔憂起來,回到家中,她與梁思成再三商量,決定成立清華工藝美術教研組,搶救瀕於滅絕的景泰藍工藝。
在她研究景泰藍時,她本就多病的身體其實已十分虛弱——肺部布滿空洞,腎也切除了一側。可她卻每天不顧身體跑到工廠,了解更多關於景泰藍的事。原本,古代景泰藍只有荷花、牡丹和勾子蓮幾種圖案,比較單調,而她找出歷代裝飾資料來學習研究,設計繪製了一批新的圖案。
在她的努力下,如今的景泰藍已立於世界手工藝品之林。林徽因也因此成了中國景泰藍的一代尊師,也真正地將景泰藍救了下來!
(中國首位從事景泰藍專業設計的,工藝美術大師錢美華,便是師從於林徽因)
另外,建國之後,林徽因還成為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和國徽的主要設計者之一,她的名字也將永載於共和國的史冊!
1950年,北京要拆除古城牆,她聽到消息後憂心忡忡,在最後的歲月裡,竟不惜用她剩餘的全部精力和心血,為捍衛古蹟寫下生命的絕響!她四處奔走,大聲呼號,陳述中國應當保留這些古城牆、古建築!
在到處陳情的辛苦和身心的雙重折磨下,她徹底病倒了——日日夜夜咳血不止。
然而,她並不想就這樣放棄,她大聲地告訴所有人:老北京是舉世無匹的傑作!
她反對拆除古建築,提出:古今兼顧,新舊兩利。
這,即使在今天都絕對算得上智慧和高明!
她還提出一個令人叫絕的創意,那就是:將北京古城牆修整成一個主題環城公園!在她看來,北京的古城牆加上城樓,那就成了一串光彩耀目的中華人民的瓔珞,多麼美麗!多麼富有詩意!
1953年,在歐美同學會上,林徽因還指著當時一位管理者的鼻子,大聲譴責他破壞文物建築!
席上,面對這種情景竟無一人敢於支援,可她還是不懼不退,顫抖著身體,顫抖著聲音繼續說下去:「你們拆的是具有八百年歷史的真古董!將來,你們遲早會後悔,那個時候你們要蓋的就是假古董!」
如今,她的話一一應驗,也映襯出當時管理者的愚昧!
拆毀古建那天,她和梁思成一起親眼看著古城牆化為一片廢墟,兩人抱頭痛哭。
她是一名建築師,一個有良心的中國人,她為青磚古瓦隨歷史散去悲傷到不能自已……
1954年,她的病情急劇惡化,完全喪失了工作能力。4月1日,林徽因於北京醫院病逝,一個美麗的詩人,一個有才華的畫家,一個偉大的建築學家,帶著她的夢想與信念就此長眠……
她才51歲,便凋謝了,許多人都為之傷心扼腕!在她的追悼會上,金嶽霖也來了,
他為她寫的輓聯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早於她而逝的徐志摩曾為她寫下無數的詩篇,那一刻,所有溫婉清麗的詩句全都失了往日的顏色。美人已遠去,再難見芳姿!
林徽因去世多年後,金嶽霖突然有一天邀請了至交好友到北京飯店,也不說是什麼原因,而到了飯店,他才向眾人宣布:「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這麼多年,他竟從來沒有忘記過她……
當林徽因的詩集再版時,有人想請金老寫一些話,他搖搖頭說:「我所有的話都應當同她自己說。」這其中的情,著實令人感動!
但是,金嶽霖的愛意克制而慎重,雖宏大而深情,卻能止步於禮!在他的這份愛面前,所有關於她和他的謠言都不攻而破。
林徽因絕不是什麼花蝴蝶,她一生磊落坦蕩,對徐志摩理性,對金嶽霖尊重,對梁思成忠誠!
她為事業,為所愛執著地忙碌了一生,
怪不得金嶽霖說:「林徽因自己有做不完的事,不需要男人時刻捧著哄著。」她沒有時間去跳交際舞、抽鴉片,不會揮霍無度到讓老公為了錢四處奔波,更不會好吃懶做浪費自己的年華……
這就是林徽因!
無論是才貌,還是人格,她都是當之無愧的美人!她清麗脫俗、婉約深具,她琳琅錦繡,滿腹才華,她是「民國女神」,更是眾多多情才子的夢中情人。
至今,許多真正識得美之人,仍然對她有著痴心和懷念……
願我中華能多一些像林徽因一樣的大美之人,而少一些整日只知塗脂抹粉的汙俗女子!
本文系作者原創,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讚、留言與轉發,才是對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