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扛牢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建設更加美麗宜人的黃河之濱。提升南北兩山生態品質,穩步推進城市公園、城郊綠島和生態廊道建設,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突出綠色崛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跨越,推進美麗蘭州建設……」1月12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偉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蘭州市今後的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
在分組討論、會後間隙,「生態文明建設」「美麗蘭州」成了代表、委員們暢談的「熱頻詞」,大家紛紛為我市的美好發展藍圖獻真招、謀實策。
挖掘獨有優勢高點謀劃推進生態建設
「應該從我市整體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黃河流域生態建設高質量發展戰略出發,把蘭州生態建設融入蘭州整體發展和國家戰略發展高度,整體規劃打造蘭州生態建設城市發展規劃。」市九三學社向「兩會」提交的《關於打造兩山一河山水風情生態城市的提案》認為,應充分調查研究蘭州生態建設的自然、生態和人文情況,以蘭州特有的穿城黃河和南北兩山河谷地貌地勢自然生態為基礎,整體規劃建設蘭州自然生態。以「精緻蘭州」建設為思想,打造既符合生態建設科學規律,也符合本地生態地理特點實際,還符合美麗亮化特色的精美生態建設。對不同縣區山體景觀生態建設,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生態。發揮水生態優勢,合理打造以水為美的生態環境,增加和擴大水生態涵養和植被水生態和諧環境,擴大城市森林覆蓋率。
齊新龍委員認為,大力實施蘭州文化旅遊強市戰略,「以保護生態資源為主顯特色、以人文為主保持持續發展」的目標,堅持以「山水城市」建設為主線,深挖蘭州綠色生態遊資源優勢,持續加大綠化造林力度,形成一塊塊綠色林帶,一片片花香果園的景色。
把美麗蘭州作為生態建設的核心目標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勝利在望,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文明高質量建設,持續有效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和任務。」
市民建在向「兩會」提交的《關於我市生態文明高質量建設的提案》中建議,要把美麗蘭州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目標,不斷提高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質量與成效,為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市打好基礎、保駕護航。系統研判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短板和弱項,學習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成功經驗,將美麗蘭州建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工程的重中之重,重點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文明高質量建設的相互促進,不斷推動美麗蘭州的建設進程。
市農工黨在向大會提交的《關於加強黃河蘭州段主城區至新區過渡帶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提案》認為,應以國家加快建設黃河上遊生態屏障的契機,著力修復生態,築牢黃河北部生態安全屏障;推進復綠造林,建設都市中央生態綠芯,最終形成「生態為底,廊道貫穿,景觀連片」的生態景觀空間結構,並依託蘭州中心城區與蘭州新區之間東、中、西三條快速通道形成景觀大道;活化水系通道,塑造山水田園鎮村格局,依託現有山谷溝渠、坑塘,打造景觀水系湖體,區域內建設湖泊、水塘並以水道相連接,塑造一個匯水成溪,涵養水脈的活性水系統,為區域內生態建設奠定良好基礎。
全力推動兩山生態建設再上新臺階
市人大代表張麗霞自1991年便在兩山工作,親身見證了兩山近30年的發展變化。她說,當時山上連一條成形的道路都沒有,一上山便是兩腳土。如今的兩山,一條條山路已將兩山各景點、遊園串連起來,已然成為市民和來蘭遊客最為青睞的去處。
目前,南北兩山綠化工程面積達到62萬畝,各類樹木1.6億株,植物種類達75科254屬424種,常見的脊椎動物達76種,其中鳥類55種。據兩山生態服務價值評價項目研究成果表明,2019年,南北兩山綠化工程區各項生態服務功能綜合產生的總價值達76.74億元,為1999年的16.68倍。如今,兩山綠地已作為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城市發展和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但為城市居民提供娛樂休憩場所,還在涵養水源、防止水土 ( 肥 ) 流失、抑塵、淨化空氣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張麗霞說,圍繞《政府工作報告》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要求,市兩山綠化指揮部將緊扣「12345」總體思路,圍繞「一區、二環、三廊、六出口、十二大景區」,精心謀劃建設項目,努力推動兩山生態建設再上新臺階、取得新發展。做美「一區」,即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優先打造蘭州城區黃河核心段面山景觀提升區,打通從黃河風情線走向南北兩山的綠色通道,進一步擦亮「黃河之濱也很美」的城市名片。實施城區面山綠化提升改造項目,逐年消滅面山裸露荒斑,提升整體景觀綠化效果。加強北環路與南繞城公路城市周邊生態綠環的治理提升,突出以綠為主、多彩造景,形成連接東西向包圍主城區的「綠絲帶」。著力打造「省門第一道」、中通道、蘭州至中川城際鐵路沿線生態景觀廊道,堅持抓好源頭保護和系統修復,重點實施綠化景觀提升工程、面山及陡坡治理等項目,扮靚對外「窗口」,打造有特色、多景點、上層次的城市形象。圍繞天水路、大砂坪等6大高速出入口,突出美化、綠化、亮化、淨化,逐步建成整體協調、各具特色的生態景觀。繼續健全完善九州臺、大蘭山、金城公園、徐家山大景區建設,提高森林公園檔次和品位,建成大青山、仁壽山、鳳凰山、沈家嶺大景區,全面啟動北麓山、河口、營盤山、牟家大山大景區建設,逐步完善休閒景點、遊園、步道、廊亭等基礎設施,為廣大市民提供類型多樣、文化豐富、功能全面的綠色生態服務。
經數代人的努力,昔日的荒山禿嶺已蝶變為金山銀山;經數年的執著,籠罩在市民頭頂的「黑帽子」已被「蘭州藍」所替代。
黃河穿城而過,百裡濱河綠色長廊,南北兩山自然生態已悄然勃興。水鳥築巢翔舞,柳綠花紅映襯中的水車、黃河母親雕像,黃河第一橋、黃河樓,全國文明城市、全國園林城市……無不刷新著「黃河之濱也很美」的城市新名片,無不彰顯著我市自然生態和城市建設的精緻與和諧。
採訪中,參會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生態文明建設必將取得更加矚目的成績,美麗蘭州也必將實現。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呂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