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當天皇,讓外戚無縫可鑽 | 日本飛鳥時代

2021-02-10 明眸壯遊

聖德太子

這是明眸日本文化壯遊的第 22 篇文章

介紹日本飛鳥時代

在飛鳥時代,日本的國號還叫做「倭國」。為了方便起見,我們權且用「日本」來直接稱呼歷史上的這個國家吧。

有三個日本男人,他們的名字都是用「子」這個常見的日本女性名來結尾,他們是說到飛鳥時代就不得不提的三個人——蘇我馬子,小野妹子和聖德太子(小編:喂!聖德太子是名字嗎!)。

聖德太子的故事十分有名,以至於被畫進了《搞笑漫畫日和》。不過,要講清楚他們的故事,我要先說說飛鳥時代是一個什麼時代。

我們從日本的皇室開始說起,這涉及了飛鳥時代這個名字的由來。

日本只有一個朝代,現在的天皇是由兩千六百多年前的首任天皇神武天皇一脈相承傳下來的。日本天皇在歷史上能掌握實權的時間很短,所以反倒沒有那麼多朝代更迭之亂。

由於天皇與其家族在古代被認為是神明般的存在,而姓氏是屬於普通人的,因此直到今日,天皇與皇族連姓都沒有,只有名。過去幾個世紀以來,皇室男子的名字以「仁」(ひと,hito)結尾,女子的名字以「子」(こ,ko)結尾。當然,歷史上有少量例外。

既然沒有那麼多朝代,歷史學者就選擇用其他的辦法來區分日本歷史上不同的時期。

飛鳥時代之前,從早到晚的三個時代分別是繩文時代、彌生時代、古墳時代,這三個時代還是氏族社會,所以他們是用特定時期的考古特徵:繩文、彌生、古墳來命名的。

這三個史前時代是怎樣的呢?日本真的是秦始皇派去的徐福的後代嗎?

距今約1萬四千年前,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致使日本與亞洲大陸分離,變成列島,日本開始了以採集為主要生存手段的原始社會。這一時期的遺蹟非常多,大量出土的陶器和陶俑表面上有繩子的紋樣,故稱為繩文時代。繩文時代晚期,開始有朝鮮半島北部的居民向日本列島遷徙。

繩文時代伴隨著水稻種植的普及而結束。接下來的時代由於彌生式土器的使用而被稱作彌生時代。

水稻種植技術的引入使日本出現了耕種文化,充足的糧食供給帶來人口的大幅增長,很快日本就分化出了社會等級。這反應在這一時期的考古特徵上——出現了很多大型的墳墓,墳墓裡常常伴有很多陪葬品,因為個人是沒有能力聚集足夠的物力財力來為自己的墳墓大興土木的,所以這代表日本出現了社會等級。人們用這一時期最顯著的特徵:「古墳」來命名這個時代——古墳時代。

公元552年,漢傳佛教從朝鮮半島的百濟傳入日本,而後在日本得到了長足發展。佛教為日本社會結構帶來改變,日本開始用興建寺廟代替興建巨大古墳的風氣,因此大型古墳迅速從這一時代消失。這一時代根據皇宮遺址所在地——奈良城南方25公裡處的飛鳥而命名為飛鳥時代。

飛鳥時代這個定義首先出現於日本美術和建築史,是日本建築史家關野貞和美術家岡倉天心在1900年左右提出的。関野貞將飛鳥時代定義為到646年的大化改新結束,而岡倉天心則認為其應該以710年遷都平城京為終止。雖然歷史學家大多以岡倉天心的命名為準則,很多藝術史和建築史學家則更傾向於関野貞的觀點,並將大化改新之後的時期稱為"白鳳時代"。

從飛鳥時代開始,日本進入古代封建社會,從這時到江戶時代的各個時代,是用都城所在地來命名的。從明治時代到現在的平成時代,暫時用在位天皇的年號命名。

關於日本各個時代的具體劃分和解讀,可以在明眸公眾號的「日本簡史」推送中詳細閱讀。

那我們來說說飛鳥時代吧。

飛鳥時代,可能是名字最好聽的一個日本時代了。

飛鳥時代的開端,公元592年,此時的中國正處於隋文帝楊堅所開創的「開皇之治」,國立強盛。飛鳥時代的結束,公元710年,這時的中國,武則天剛剛去世5年,也正是在這一年,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唐中宗,並立溫王李重茂為帝。

作為日本古代的開端,飛鳥時代做到了很多個第一次:

出現了日本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天皇;

日本有了第一部成文法典;

日本第一次鼓起勇氣認為自己不是中國的屬國;

日本歷史上第一個留學生——小野妹子被派到隋朝學習;

出現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年號:「大化」——著名的大化改新的那個大化;

日本第一次實現中央集權的天皇體制;

這個國家第一次開始叫做「日本」——公元8世紀以前的名字一直是「倭」國……

這個時代還有很多迷人之處,試著讀下去吧。




生病和信教的關係

彌生時代,移民開始從亞洲大陸一波接一波地來到日本,在日本形成了兩大集團:本土的繩文人,從亞洲其他地方遷徙而來的「渡來人」。渡來人主要來自朝鮮、中國、越南,他們和本土繩文人長得也不太一樣,渡來人更加高大、皮膚白皙、臉龐較窄。

公元552年,佛教從朝鮮半島的百濟傳入日本。圍繞佛教,位於飛鳥的日本朝野上下大鬧了一場。

這是怎麼回事呢?

把兩個女兒加入皇室並且均生下皇子的外戚蘇我氏慢慢的開始在宮中有了話語權,與渡來人淵源深厚的蘇我氏更加願意接受外來的佛教,想將佛教作為他們控制皇室和鞏固統治的手段。

但是日本這時的宮廷以神道教皇室祭祀、氏族祭祀來維持統治核心。自命為日本神道神祗子孫的本土氏族物部氏擔心佛教如果為皇室所接受,會影響自己的地位和利益,畢竟物部氏一家是主要負責神道祭祀的朝廷重臣。

支持佛教的大臣蘇我稻目和神道教勢力物部尾輿圍繞佛教產生了對立。雙方的對立延續到下一代:蘇我稻目的兒子蘇我馬子和物部尾輿的兒子物部守屋。

而當時,蘇我氏是採取這種架勢滲透進的王室的——

註:圖中括號裡是天皇代數;帶小愛心的紅色雙橫線代表夫妻關係,箭頭指向兒/女;黃色框代表皇室成員;紅底為女性,藍底為男性。請拿好這張圖,接下來需要不時翻回來看。

可以看到,從29代欽明天皇開始的幾代天皇,都有著蘇我氏血緣。

30代敏達天皇在位時,有一次,天皇的舅舅蘇我馬子生病,就以此為由上奏敏達天皇,要求建立佛寺和佛像。得到了天皇的許可。

但不久日本卻發生了疫病,大量人口死亡。物部守屋就抓住機會上奏,說正是由於崇信「蕃神」,也就是佛教,才導致的這場疫病,要求廢止佛法。天皇隨即準奏。

得到天皇許可的物部守屋親自前往蘇我氏所建的佛寺,破壞佛塔,燒毀佛殿,將佛像投入海中,當面唾罵蘇我馬子,將和尚、尼姑拖到鬧市鞭打。從此物部守屋與蘇我馬子二人結下大怨。

然而這麼一鬧之後,疫情更為嚴重,連敏達天皇也病了,但蘇我馬子卻神奇的病癒。這麼看來瘟疫跟佛教沒什麼關係,於是天皇再次批准馬子建立佛教寺廟。

這位敏達天皇可以說是真·良天皇擇宗教而棲了。

沒過多久,敏達天皇病越來越嚴重,駕崩了。在殯宮舉行天皇葬禮時,物部守屋和蘇我馬子互相譏諷和嘲笑。(真是無法想像這個刺激的宮鬥場面……)

隨後,蘇我馬子幫助他的外甥即位,這就是31代用明天皇——天皇換了一個,但是蘇我馬子還是天皇的舅舅。

物部守屋則開始與上一代敏達天皇的異母弟——當時存活的為數不多的跟蘇我氏沒什麼血緣關係的穴穗部皇子密謀篡位。

新即位的用明天皇上位才2年就得了當時的不治之症——天花,得病的天皇召集大臣們,表示自己希望皈依佛門。這下可好,蘇我馬子和物部守屋之間的矛盾立即又被激化起來。

不久,得了天花的用明天皇氣絕身亡。物部守屋想著趕緊趁機扶持一個跟蘇我氏沒有血緣關係的天皇,奈何蘇我氏的兵力強,把物部守屋一家和他想扶持的小皇子都殺了。這一年是公元587年。

物部氏被蘇我馬子滅族之後,朝堂之上再也沒有蘇我氏的對手。蘇我馬子權傾朝野一家獨大,開始了一直持續到大化改新前,長達58年的外戚專權時期。

這也意味著,漢傳佛教得到了朝廷的支持,開始肆無忌憚地生長。



聖德太子和蘇我馬子

物部氏滅亡的這一年,聖德太子15歲,也在蘇我馬子的陣中。聖德太子是蘇我馬子的外甥和外甥女的兒子(對,古代日本就是這麼亂),可以說是親上加親了。當然,這位年輕的皇子此時還不是太子,叫做廄戶皇子,意思就是出生在馬房前的皇子。

只在位兩年的用明天皇去世後,32代崇峻天皇即位。這位崇峻天皇是30代天皇的親弟弟,他和之前的兩位天皇一樣,都是蘇我馬子的外甥——雖然天皇換了倆,但蘇我馬子還是天皇的舅舅。

不過這位崇峻天皇在內外政策上都被舅舅蘇我馬子制約,很不高興,想要除掉這個一手遮天的舅舅。此時,這個不斷鞏固權力的舅舅還把自己的女兒也嫁給了崇峻天皇,真是不斷親上加親的一家呢。

一次,有人給崇峻天皇獻了一頭豬,崇峻天皇看著豬說:「真想像殺這頭豬一樣把那個討厭的傢伙給宰了。」 「那個傢伙」指的就是他的舅舅兼嶽父——蘇我馬子。

蘇我馬子聽後非常生氣,立即去把天皇給宰了。

崇峻天皇被殺之後,蘇我馬子的外甥女33代推古天皇即位——天皇換了仨,蘇我馬子還是天皇的舅舅。這位推古天皇也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天皇!此時距離我們的武則天出生還有32年。

這位推古天皇,是自己的同父異母的哥哥——30代敏達天皇的老婆。詳情請再看看圖:

註:圖中括號裡是天皇代數;帶小愛心的紅色雙橫線代表夫妻關係,箭頭指向兒/女;黃色框代表皇室成員;紅底為女性,藍底為男性。請拿好這張圖,接下來需要不時翻回來看。

推古天皇十分開明,沒有立自己的親兒子,而是讓自己的侄子兼外甥——聖德太子攝政。這時聖德太子才20歲,他的路線和蘇我馬子可謂一脈相承,兩人開始了一段忘年交。

攝政王聖德太子的爸爸媽媽各有一半的蘇我氏血統(可以回頭看看上一節的圖),加起來的話,聖德太子也有一半的蘇我氏血統。有著一半渡來人血統的聖德太子十分熱心吸收中國的文化。他派出了日本最早的留學生——小野妹子(男)去中國隋朝學習佛教、儒教和制度。小野妹子這個名字,也是這一時期日本學習中華文化的歷史符號。

聖德太子最熱心的當屬佛教,大力推廣佛教,建造佛寺。

皇室接受佛教意味著,佛教的傳播會有助於皇室權威被人民接受。漢傳佛教代表的先進文化,給了這個剛崛起的國家以中國式的威嚴和文明。

過了10年,聖德太子搬家了,搬到了斑鳩宮(真是一個愛鳥的飛鳥時代),並在斑鳩之地建了法隆寺。搬家,這顯然是和蘇我馬子出現了隔閡。看來攝政王聖德太子也想脫離蘇我馬子的幹涉和控制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聖德太子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內政方面,最重要的當屬「官位十二階」和「憲法十七條」。前一項,就是聖德太子派小野妹子他們去隋朝學回來的。後一項,說是憲法,其實並非現代意義上的憲法,它是約束官僚和貴族的道德規範,包括了一些佛教思想。聖德太子的憲法十七條意義很大, 它是日本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同時,它定義了「君」、「臣」、「民」的關係,確立了皇室的中央集權——為了抵抗外戚蘇我馬子一脈。

啊,一段以佛教和學習中國為開端的志同道合的忘年交破碎了。

為了維護皇室尊嚴,聖德太子還下令命蘇我氏編纂日本國史——雖說暗流湧動,但是蘇我氏在聖德太子的改革中貢獻確實不小。因為除了外戚的立場問題外,在改革和學習中國上,蘇我氏和聖德太子的利益是一致的。學習中國和外來制度,於蘇我氏而言,有利於撬動以神道教傳統為基礎的皇族,於聖德太子而言,是強國富民的必經之路,把握得好的話,也能鞏固天皇政權。

此外聖德太子還推行了中國農曆,發展了行政區域劃分系統(即五畿七道體系)。

聖德太子作為飛鳥時代最著名的歷史人物,也是從1958年到1983年間流通的日本銀行券10,000日圓的幣面人物。不過這位攝政王並沒有比在位天皇活的久,推古天皇二十九年,49歲的聖德太子去世了。

推古天皇,日本歷史上最偉大的八位天皇的第一位,很有可能僅僅是蘇我馬子和攝政王聖德太子的傀儡。

大化改新


聖德太子去世後,隔了沒幾年,蘇我馬子和推古天皇先後去世。此後的二十多年間,蘇我馬子的兒孫們把持朝政,天皇苦不堪言。到了公元645年,天皇一家受不了了,在藤原氏 (當然這個名字這時還沒有,是後來被賜的姓氏) 的幫助下發動政變,誅殺了蘇我氏一族,重新奪回大權。

藤原氏,如果讀過日本歷史的話你會很熟悉這個名字。正是這時埋下的隱患,導致以外戚身份幹政的藤原氏到了平安時代架空了天皇——日本歷史上,天皇真正掌權的時間沒有多久。這麼看來,古代日本皇室流行近親結婚也是防止外戚滲透的無奈之舉……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蘇我氏一族被滅時,在位的天皇時35代皇極天皇——日本歷史上第二位女天皇。這位女天皇的故事也很有趣,她本來是34代舒明天皇的皇后,舒明天皇去世後,三個皇子圍繞皇位的歸屬爭得不可開交,既然他們爭不出個所以然來,那乾脆由皇后來即位好了,所以皇后就當上了天皇。

蘇我氏被剷除後,皇極天皇找到政變的功臣——自己和前一代天皇的兒子,想要讓位給兒子中大兄皇子,不過中大兄皇子並不接受,因為這時他的哥哥還健在,他覺得這樣即位會授人以柄,說出去不好聽。中大兄就推薦說應該讓媽媽的親弟弟來即位。媽媽的親弟弟也不想即位,轉過來推薦自己的另一個侄子當天皇。這個侄子嚇得趕緊出家了,入飛鳥寺為僧。媽媽的親弟弟沒辦法,只得即位了,這就是36代孝德天皇。

有兩個有趣的後續:36代孝德天皇駕崩之後,於情於理的繼任第一順位就是讓位給他的35代天皇,所以,35代皇極天皇又當上了第37代天皇。後來,皇極天皇去世後,她那個在政變後拒不接受皇位的兒子中大兄皇子還是當上了天皇——38代天智天皇。這齣了四位天皇的一家三口人,簡直是讓圖謀外戚弄權的大臣無縫可鑽。

好像有些跑題了……

那麼我們再來說說,這個把蘇我氏剷除之後的被擁立上位的孝德天皇做了些什麼吧。孝德天皇即位後,將首都從飛鳥遷往難波京(今大阪市),並改元「大化」。此年號意為「偉大的變化」,也是日本歷史上首個年號。

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頒布《改新之詔》,推行政治改革,史稱「大化改新」。這個改革讓天皇手裡的權力更多了一些,日本首次確立的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

大化改新的基本做法,大量效仿了隋唐的制度——可以看出以小野妹子為代表的中國留學生貢獻很大。具體包括,土地上效仿隋唐的均田制、租用調製——土地收歸國有,掌握了土地就掌握了國家命脈;中央設立二官、八省、一臺——整頓了官僚制,中央集權;地方上設立軍團,國民需要服兵役——建立起正規兵制。

雖然其並沒有制定一部官方的法典,大化改新執行了一系列關於社會的、財政的和行政的改革,構成了7世紀到10世紀日本使用的律令系統——「律」代表刑事的條例,而「令」則是行政的法令,也是古代天皇政權的基石,後來藤原氏攝政,要削弱天皇的權威,就是從破壞這一律令制度開始的。

大化改新中的這些改革做法現在聽起來並不複雜,不過對於日本來說,這是史上三大重要變革之一,下一次,就是一千二百多年後的明治維新了。

如果你讀過我們之前的神道教推送,你還會知道,日本的第一本正史——《日本書紀》和為皇室正名的歷史《古事記》都完成於大化改新之後的十數年間。這些年,還經歷了首都從難波京遷回飛鳥,又遷往近江國大津宮,再遷回飛鳥,又前往藤原京。

改新十幾年之後,再次即位的37代齊明天皇(也即35代皇極天皇)的野心大大膨脹,開始陰謀吞併朝鮮——雖然她在去打仗的路上就去世了。這時朝鮮三國鼎立——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並且三國之前的關係非常微妙。大唐、新羅形成聯軍,和日本、百濟聯軍在公元663年發生了一次海戰——白江口之戰,戰役以大唐、新羅聯軍的勝利和百濟滅亡與日本撤軍告終。日本在百濟滅亡後,接納了許多來自百濟的難民。在此同時,唐跟新羅之間的對立增加了。

實際上,從34代舒明天皇開始,日本就在外交上開始疏遠唐朝——實際上,聖德太子時期,日本就不想再做隋唐的屬國了。緊接著,在701年時,日本覺得外人對自己的稱呼「倭」不雅,就將國號從倭國改為「日本」。

雖說關係不好了,但這時的日本還是很喜歡學中國。43代元明天皇模仿唐都長安,建了平城京(今奈良市),並於710年,遷都平城京,開啟了奈良時代。飛鳥時代至此落幕。◎

聖誕(2017年12月24-2018年1月1日)

正在招募

 ▲ 點擊上圖 查看詳情 ▲

相關閱讀

日本必讀書單 | 日本簡史 | 明治維新 | 幕府時代

京都 |  奈良 | 大阪 | 東京

神道教 | 日本禪 | 禪與射箭術

日本建築通史 | 枯山水庭園 | 日本寺廟巡禮

根津美術館 | 美秀博物館 | 吉卜力美術館

茶道 | 料理 | 和果子 | 浮世繪入門 | 浮世繪大師 | 藍染

若文章有幫助

請不吝分享至朋友圈

或者

👇 長按掃碼,關注我們 👇

相關焦點

  • 日本版外戚專權:藤原家「攝關政治」可與西漢呂后同一而論嗎?
    這個女人不簡單,呂雉是有記載以來的第一位皇后,但是她的名氣可不僅是因為來自丈夫劉邦,而是呂雉開啟了外戚專權的先河,是歷史上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然而外戚專權並不僅存在於我國歷史上,與我國相鄰的日本也出現過外戚專權的現象。與我國對於外戚專權的稱呼不同,日本將外戚專權稱為「攝關政治」,這是一個專有名詞,可以將它與我國的呂后稱制可以放在一起討論嗎?
  • 日本歷史上出現8位女天皇,為何飛鳥奈良時代會集中出現6位?
    穿和服的日本女性女天皇的存在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在日本歷史上總共出現過八位女天皇,除了江戶時代出現的明正天皇和後櫻町天皇,其餘的6位全部為日本的飛鳥奈良時代。持統天皇在位期間,致力編撰律令,頒布了日本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法令——《飛鳥淨御原朝令》,後以此為基礎制定了《大寶律令》。與此同時,推行政治改革,強化官僚制,編造戶籍,推行屯田制,為建立中央集權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142 平安時代與藤原攝關,日本天皇萬世一系的延續
    東亞歷史第142篇:日本的平安時代與藤原攝關。 平安時代一共有三十三個天皇,共三百九十三年。統計起來,其中竟有十八位天皇在很年輕時便將大位禪讓給自己的弟弟或兒子,削髮出家做了和尚,並自稱上皇。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其中原因,與藤原家外戚強盛有絕大的關係。
  • 將軍、天皇二元政治的時代,日本武士建立幕府
    先來解釋兩個日本古代職位的詞。攝政--指的是某人代替幼年的天皇執行政務。官白--指的是輔佐已經成人天皇處理政務。如果這個人兩個職位都擔任的話,就合在一起稱為攝關。就是作為天皇代理人或輔佐人,獨掌朝廷權力的一種政治制度。
  • 平安時代與日本政治文化的起源
    與上述兩種史觀相比,學者保立道久試圖在《平安時代》一書中呈現的視角無疑大有逕庭。作為「巖波少年新書」書系的一部,在短短二百頁篇幅裡,保立道久並未試圖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宏觀主題展開敘述,而是以看似繁瑣、實則清晰的線索遍歷了平安朝四百年間歷代天皇與后妃、外戚和重臣間的往來折衝。
  • 為什麼日本出現過那麼多女性天皇?
    ▲今上明仁天皇(右)與皇太子德仁(左)面對如此危機,日本國內曾廣泛討論女性繼承皇位的問題。雖然如今女性不能繼承皇位,但縱觀日本歷史,125代天皇中竟出了8位女性天皇,日本稱為「女帝」,其人數之多,在世界範圍內都很罕見。那麼為什麼日本曾出現如此之多的女性天皇,而如今女性又不能繼承皇位呢?
  • 為何日本天皇沒姓氏?盤點日本十大貴族姓氏
    在日本,姓氏也是分貴族和平民的,尤其是日本江戶時代,姓氏往往是貴族的象徵,而平民一般只有名,這種現象直到1875年才得以改變。不過之後,日本的姓氏眾多,全國各種各樣的姓氏加起來超過十三萬,比如山田、山川等都是日本姓氏。然而,日本還有一個怪現象,就是日本天皇沒有姓氏,也沒有戶籍。
  • 權勢燻天的藤原氏家族,掌控日本近500年,天皇只能娶這家的女人
    飛鳥時代——蘇我氏奈良時代——藤原氏平安時代——藤原氏鎌倉時代——源氏、平氏室町時代——足利氏安土桃山時代——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江戶時代——德川家族。大概可以這麼劃分,其中,藤原氏是日本歷史上家族榮光時間最長的,掌控了日本將近500年,絕大多數的「攝政關白」皆是來源於這個氏族。曾經一度天皇只能娶這個氏族家的女人。藤原氏家族的權勢從公元6世紀開始一直持續到公元11世紀,而締造這個權勢家族的人就是中臣廉足。中臣廉足崛起於日本乙巳之變。
  • 飛鳥奈良時代:日本服飾走「唐風化」路線,服飾與等級制度並駕齊驅
    平安時代日本的飛鳥奈良平安時代,在中國恰好是最為鼎盛的、擁有強盛的國力和高度文明的唐朝時期。唐朝時代除了開放包容對待各種外來文明,兼收並蓄,也向四方廣泛傳播唐文化。而且這個時期無論是經濟、政治制度還是文化,唐朝都對世界產生無比深遠的影響。
  • 日本史上八位女天皇&新刊推介
    在人們的印象中,日本一直是一個奉行男尊女卑的國度。然而,在日本126代天皇中,曾出現過10代女天皇。從公元592年到770年,在不到200年的時間裡,東瀛的國土上就出現了8代6位女天皇,總計在位時間近90年,形成了日本歷史上特有的女帝時代。
  • 日本天皇與皇室傳承良久,支撐皇室延續的是什麼?已經消失的貴族
    摘要:日本天皇與皇室傳承良久,支撐皇室延續的是什麼?已經消失的貴族日本皇室傳承良久,在如此長的時間裡,無論是天皇還是皇室能夠得以順利延續,除了機緣巧合外,還有一個關鍵的支持群體——公家,也就是貴族。對於天皇和皇室而言,公家的存在相當重要,幾乎可說是沒有公家,皇室就無法成立。公家的發祥起源,是古墳時代仕於朝廷、身份世襲化的豪族。這些豪族一一沒落後,合稱「源平藤橘」的公家,也就是源氏、平氏、藤原氏及橘氏開始崛起,其中以藤原氏的勢力最大。
  • 【歷史】日本的女天皇:曾見證「大化改新」
    古代中國曾不乏女主臨朝的年代,女主當政,絕大多數採取垂簾聽政的政治形式,只有武則天直接稱帝,卻也多為後世詬病。女後參與國家政務,歷來被視作「牝雞司晨」,為不正常時代的特殊產物。然而在這方面,日本與中國卻不相同,雖然同受傳統儒家「男尊女卑」思想觀念的深刻影響,古代日本卻並不排斥女性直接走上權力的頂峰。
  • 日本天皇可以傳承2680年,為何中國皇室每隔300年就要洗牌?
    2019年5月1日,日本德仁天皇正式即位,改元「令和」,成為了第126代天皇。很多人可能對126代這個數字沒有什麼概念,那麼我要告訴你的是,根據日本歷史典籍《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的記載,第一任日本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即位,皇位傳到今天這位德仁天皇手裡,一共傳承了126代,歷時2680年,無論是古墳時代,奈良時代,亦或是平安時代,德川幕府時期無論世界風雲如何變幻莫測,就算是二戰時受到了原子彈的傷害
  • 日本最傳奇女性:父親、丈夫、兄弟全是天皇,自己成了首位女天皇
    但如果放眼整個東亞範圍內,最先出現女性統治者的其實並非我國,而是日本。並且日本的位女性天皇的一生,才是真正的傳奇。她的父親是天皇,娶了自己的哥哥還是天皇;其他哥哥是天皇,連自己最後都成為了日本第一位女天皇,也是日本第一世代的最後一任天皇。她的名字叫做額田部,乃是日本8位女天皇中成就最高的推古天皇。
  • 在平安時代後期,掌握實權的為什麼會是日本的太上天皇?
    日本在唐朝模仿中國的皇帝將大和朝的君主從「大王」改成了「天皇」,同時也模仿中國的太上皇而出現了太上天皇。根據史書記載,日本至今共有五十八個太上天皇(簡稱「上皇」),明仁天皇是最新的上皇。有意思的是,在日本天皇逐漸淪為傀儡的平安時代後期,日本的上皇(上皇出家則稱「法皇」)卻控制了全國最高實權,這便是「院政時代」。那麼在平安時代後期,掌握實權的為什麼會是日本的太上天皇呢?在傳統印象中,天皇從平安時代中期淪為無權的傀儡,幕府時代更是連朝廷都淪為傀儡。
  • 日本史上8位女天皇丨日本歷史
    其實在日本的歷史上,先後出現過10代8位女天皇,並形成了一段獨特的女帝時代。在人們的印象中,日本一直是一個奉行著男尊女卑思想的國度。然而在日本由古至今持續了126代的天皇中,出現過10代女天皇。從公元592年到770年,在不到200年的時間裡,東瀛的國土上出現了8代6位女天皇,總計在位時間近90年,形成了日本歷史上特有的女帝時代。
  • 日本女人沒地位?她們當過女天皇,還是貌美如花的女漢子
    日本天皇都是貌美如花的「女漢子」 最早的第一代女性天皇,是飛鳥時代的推古天皇,在位時間36年。推古天皇592年登基時,中國還是隋朝,628年駕崩的時候,中國第一代女帝武則天年僅四歲。繼推古天皇之後的另外幾位女性天皇中,還有一位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元正天皇(680-748)。元正天皇是第44代天皇,36歲那年登基,是日本歷史上首位年齡最輕並終身未嫁的獨身女帝。《續日本紀》上描繪她十分「沈靜婉麗」,是一位性格沉穩安靜的大美女。元正天皇在位期間是日本的奈良時代,中國則正值大唐盛世。
  • 大女帝時代
    例如推古即位前接任敏達天皇的用明天皇因為生病早亡,隨後即位的崇峻天皇則是因為被臣下暗殺,二人合起來的在位期間僅僅7年。在這種動亂中,女性被推選出來安定政局並在短時間內無法選定皇嗣的時期控制局面,在當時還存在很大母系社會影響下的大環境中還是可以理解的。飛鳥時代的推古,皇極((齊明),持統三位女帝基本符合以上定義。
  • 來當一日飛鳥人!優雅漫步在田園裡的日本千年古都
    「飛鳥」是位在日本奈良縣中心的小市鎮,念為「ASUKA」,日文漢字又可以寫作「明日香」,距離奈良市有一段距離,寧靜田園風情及歷史遺蹟很值得安排一日遊!「飛鳥」又稱明日香村,是昔日飛鳥時代首都「藤原京」之所在地。
  • 德仁登基成為日本新天皇后,愛子內親王有沒有可能成為女天皇?
    德仁和雅子德仁如今已經是日本天皇了,在很多事務上擁有更大的權力,難免有些東宮派支持者們期待著他的獨女愛子內親王能夠成為女天皇。那麼,德仁登基成為日本新天皇后,愛子內親王有沒有可能成為女天皇呢?德仁夫婦和愛子內親王按照日本現行的《皇室典範》,愛子內親王根本不可能繼承日本天皇之位,成為女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