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生存,喝水乃關乎生命的大事。
即使為了輕裝上陣,一切從簡,省到只帶一條內褲,也不能省掉一個水杯。如果是郊遊露宿類型的徒步旅行,一個既能當碗,又能喝水的寬口杯就更需要隨身帶,因為你不能指望保溫杯盛湯飯。
現在的戶外水杯,以金屬為主,經久耐摔,但是有個通病就是不隔熱。比如N久之前,極致君的旅行包旁邊經常掛的茶缸,like this:
不好意思,放錯圖,是下面這個:
年代感十足有沒有?別看它不好看,卻很實用,容量大且耐摔(會掉瓷)。就是搪瓷不隔熱(外層瓷,內層鐵)每次開水倒進去,一定要等到涼才能下口,手不小心碰到邊沿都能燙紅。著急的話估計得像下面這樣:
換成不鏽鋼的,問題還是一樣。雙層的不鏽鋼杯倒是不燙,然而更重了。所以後來有段期間為了輕便(裝×),我淘了一個軍用水壺。
能當飯盒
小鍋
水杯
……
還有帆布防燙袋
造型比較硬漢,所以出行相當拉風。缺點是使用它會有種快吃快走的心態(軍人的雷厲風行可見一斑),坐下賞風景喝杯咖啡各種不搭調。
買它沒用多久就得知,市面上正常渠道是很難買到專業軍用品。SO,我淘的是假的。
之後,和驢友一起搭夥吃飯,看上了他的戶外裝備。也就是現在一直在用估計要用一輩子的是snow peak(雪峰)雙層鈦杯。
Snow peak 是一家製造高質量野營和戶外裝備的日本公司,由山井幸雄創建於1958年。那個那年日本的戶外裝備還比較落後,山井幸雄就自己設計並試用,經過反覆改良到理想標準才會銷售。短短幾十年間snow peak就躋身於高檔戶外裝備行列。
它的美觀且高質量的鈦系列炊具、餐具也成為了同品類中的優秀產品代表。雙層鈦保溫杯450就曾獲得過《背包客》2013編輯選擇獎金獎,因而成為了全球戶外運動愛好者們(比如我)的追捧。當然,我一般不輕易誇人,更何況杯子。選它真有理由:
超輕這貨接近塑料的重量,優於鋼鐵的質量……我的鈦杯450毫升,重量相當於一包120克的泡麵。中空設計,清洗時漂浮在水面,可以防丟。
雙層鈦杯觸感溫潤光滑,接口處採用最先進的焊接技術。美觀又富有質感且非常耐腐蝕:有時候洗完杯子留了一點水沒擦乾淨,放一個星期都不生鏽,而且據說永不生鏽……
雙層寬口設計,當碗,當瓢,盛水盛湯泡妹子,技能滿點。
90度以上的開水倒進去,觸摸溫度大約40-50度左右吧,剛好溫熱的感覺。天寒地凍,驢友搭夥吃飯,倒一杯熱咖啡或者熱茶給妹子,真是最好的搭訕利器。
喜歡用鈦杯還有一個重要理由就是它的無毒無害。鈦具有親生物性,對人體不產生過敏反應,是醫學上少數被用於人體的金屬材料(如:人工牙根、人工骨骼等)。純淨的鈦,在紫外線照射下還有一定殺菌作用。
(圖僅為示例,不具有專業性)
鈦表面是一層氧化薄膜,氧化鈦受光後,其表面的正極空穴和負極電子被釋放出來。這個能量與含在水裡的氧溶解形成活性氧、分解水後產生氫和氧。在這個過程裡,在氫和活性氧的作用下,進行殺菌、分解有機物,同時,也分解雜菌、酸味等,因此能使飲料的味道更加醇厚
雪峰的鈦杯有四種顏色可選,是在不同的高溫作用和特殊工藝下形成,因而都是鈦本真的顏色。實物比圖的顏色要絢爛,好看的多。不過個人還是最喜歡純淨的銀灰色,比較低調。
雪峰杯優點多,缺點也不是沒有。比如每個鈦杯背後的那個活動把手,設計者可能是為了方便抓拿和收納。不過我個人不常用,一般都是一隻手抓住杯身或者雙手捧著,天冷可以順便暖個手,所以覺得它有點多餘。
現在市面上的鈦製品以日本產的為主,國內的Keith鈦杯也是一個不錯的品牌,價格與雪峰不相上下,但是工藝上還是差了一截。
鈦金屬的提煉/精煉及板片製造成本較高,導致其金屬素材成本(錠、板/片、棒/線、型)比常用的鋼鐵及鋁合金材料要高得多。
一開始雪峰鈦杯是被當戶外裝備買來的,現在卻成了日常和戶外飲水,隨時都能用的萬能杯。輕便耐用,又美觀大方。不過雙層的鈦杯不能直接明火加熱,需要當鍋煮東西的驢友,可以考慮買單層的鈦杯。
泡一杯熱咖啡,50度左右的觸感,這是雪峰杯給我帶來的風度。
浪費一千次,不如肉疼一次,回復70810或者直戳文末「閱讀原文」 ,敗個鈦杯玩玩 ↓ ↓ ↓
戶外旅行中遇到最奇葩的經歷是什麼?
截至9月9日即周五晚22:00
極致君將挑選一條最精彩的評論並贈送
FM茶包一盒!
關注「最東西」,發現更多好東西。
>>>>過去三天,89%的人都在閱讀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