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裡的辯手劉楠(蜜芽CEO)有一次講了一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小故事:
在一個創業者交流大會上,33歲的她作為演講嘉賓與四位男性同臺,主持人提問前幾位男性嘉賓的問題都是:「怎麼做用戶增長」、「怎麼做利潤」、「怎麼成為獨角獸」等極具討論性的專業問題。
唯獨問到她的時候卻是:「請問你是怎麼平衡你和你的家庭的?」
在很多人的眼中,步入婚姻的33歲女性是有特定的價值屬性的:凡事以家庭為重心,做好一個賢妻良母。
不僅僅是劉楠,很多女性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雖然沒有手腕上的那條時間線,但總是無形中有了這樣的約束:
你18歲時,應該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不應該有其他的興趣愛好;
你25歲時,應該找個安穩清閒的工作,不應該左衝右撞追求什麼人生理想;
你30歲時,應該成家立業生孩子,相夫教子安穩度日;
你40歲時,應該老實工作、安於現狀,別再瞎折騰;
你50歲時,應該帶孫子/孫女、養花草,而不是讀老年大學,學習花俏的藝術;
你60歲時,應該服老養老、照顧好自己不麻煩孩子,而不是走T臺,創業,開啟人生的第二春;
你70歲時,應該呆在家裡看電視,而不是走出家門看世界.
什麼年齡就該做什麼事?幾乎所有女性會卡在這個問題上:我是不是已經錯過了做某事的最佳年齡?
對女性而言,每個年齡段,難道都只有一種運行模式嗎?
當然不是!
李娜28歲才進入國際網聯TOP10,29歲奪得第一個大滿貫賽事冠軍,而她的對手莎娃、小威拿到人生第一個冠軍時均未滿20歲;
36歲的郝景芳,白天是一名宏觀經濟研究員,晚上則是挑燈碼字,寫科幻小說的作者。2016年憑藉《北京摺疊》在美國堪薩斯城獲得第74屆「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獎。
52歲的芮乃偉,世界圍棋歷史上第一個女子九段棋手,是全運會史上奪冠年紀最大的運動員,即使到了57歲,還堅持在職業一線。
60歲的雅子奶奶歲退休後,才開始接觸電腦,「閉關」6個月學習編程,開發出一個專門針對老年人遊戲,獲得了數萬的下載量,蘋果的總裁庫克也向她拋出了橄欖枝。
70歲的馬靜芬和丈夫包了雲南哀牢山2500畝地,開始研究種橙子,休整山地、種苗、施肥、防病、灌溉、培養果農…橙子收成後,學習電商銷售,親自設計了褚橙莊園,成為運營者。
81歲的「學霸奶奶」薛敏修用四年時間,完成了所有專升本課程的學習,拿到了天津大學現代遠程教育的本科畢業證書。
……
從她們身上,我們看到,無論是30歲,40歲,還是70、80歲,年齡只是一個數字。
想起之前在知乎上看到的問題:「你有哪些東西是被年齡帶走的?」
有個高贊答案,我至今印象深刻——「得不到的拼命想要和以為自己能出眾的幻想。」
年齡,仿佛帶走了我們敢闖敢拼的衝勁,帶走了我們一腔孤勇的勇氣,也帶走了我們成竹在胸的自信。
年齡,就好像是束縛,讓女人變得畏縮不前。
其實,人生永遠都沒有太晚的開始。
年齡,不該成為你的絆腳石,別因為年齡,而失去了人生太多的可能性。
就像我們一直倡導的「年齡不過是數字,標籤也不過是偏見」:20歲可以追夢,30歲無需焦慮,40歲依舊瀟灑,50歲、60歲照樣可以繼續乘風破浪。
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我們拍攝了一個別出心裁的賀歲短片,片中包含三位護膚老師無懼年齡的故事,切身告訴大家:每個女人,都不該讓年齡限制自己人生的無限精彩。
年齡 只是一個數字
愛上色彩斑斕 哪裡需要理由
無懼任何定義 用力綻放自信與魅力
年齡總是千篇一律,經歷才是五彩斑斕。
我們不必把自己的生活置於他人設定的時間標準裡,不必為了別人的要求遏制自己自由的生長,不必刻意地改變自己而去迎合討好他人。
年齡永遠只是一個數字,任何人都不能用它來強行砍掉你想飛的翅膀。去它的「什麼年齡就該做什麼事」,我們自己的樣子就是標準。
永遠不要說「我這輩子就這樣了」的這種話,一切都還來得及。
除了你自己,沒有東西能真正成為你選擇生活的障礙。
「我無法改變自己的年齡,但我可以決定自己的心理年齡。我的身體,我的生活,我的狀態,並不被年齡所束縛,那是由我自己來決定的。」
每一刻都是你此生中最年輕最有希望的一刻。
在實現夢想的路上,壹博士也會一路為你保駕護航。
助你在每一個年齡段,都能無懼歲月的痕跡,一路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全力綻放!
Docteur 壹博士
特調護理 平衡養膚
煥顏新生 美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