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鱷魚皮屬於珍稀皮革,歷來都是被人視為奢華高貴的代名詞,也是頂級腕錶的錶帶製作首先材質。為何其在人們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除了其是動物界一方霸主,還因為其原皮製作成革的難度十分大。難在哪裡,今天駿霸皮具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
鱷魚與恐龍一樣,都屬於恐龍家族。作為爬行動物,它具有極高的生態價值、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因此使用「皮中鉑金」來形容鱷魚皮的高貴並不過分。鱷魚皮外形狹長,天然紋理複雜、縱深交錯。表面覆蓋有堅硬的鱗甲,呈密集的粒狀。同時這鱷魚的鱗甲內有堅硬的骨骼作為支撐,並含有大量的色素。由於這種種因素,導致鱷魚皮料遠遠比其他動物皮革處理要難,甚至有人形容為世界性的難題。另外由於不同的鱷魚皮革蛋白纖維會因為生前環境和習性不一樣而有所差異。這也是鱷魚皮革呈現出來的顏色也會不一樣的原因之一。
所以想讓每張鱷魚皮沒有色差是極其困難的一件事,即使想要色差非常少,也需要製作鱷魚皮技術,至少是經過十多,二十年的製作經驗累積才可完成。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鱷魚皮的製作在工藝上要求極高,一般製作鱷魚皮有五個重要工序。分別是去鱗、去色素、鞣製、染色和整飾。
第一步地去鱗甲有點像製作哺乳動物皮革的脫毛工序,但是對於鱷魚皮來說主要是為了皮革更軟,讓後面的試劑更容易滲入皮革中。有經驗的制皮師告訴我們鱷魚的原皮胚需要經過多次重複的浸水→泡鹼→復灰→軟化→鹽洗→浸酸等一系列複雜操作。而後的鱷魚皮會膨脹柔軟,皮地表面的硬鱗便能徹底除去,變得粒面清晰,質感也變得柔軟許多。
第二步則是鱷魚皮獨有的,之前提及過鱷魚皮會有色素如白,綠、黃、黑、灰等,需要去除。如果這些色素沒有去除不乾淨,其所製作出鱷魚皮就看起來很差,甚至導致顏色染得不均勻,看起色素斑駁感,嚴重影響鱷魚皮的質量。除去鱷魚皮的色素有很多方法,一般較為常用的是氧化法和還原法。
第三步就是對皮胚進行鞣製,這是所有皮革都需要經歷的一步,也是皮革行業重要的工藝。採用鞣製工藝的不同,將會影響成品皮革的物理化學特性及用途。另外,有經驗的制皮師會根據鱷魚皮品種和用途的不同也決定了,採用鞣製工藝的不同。鞣製工藝是要將鱷魚皮內含有的脂肪、水分、鹽分、雜質全部去掉,使它易於保存,同時讓鱷魚皮適當膨脹,更加容易塑形,而且軟硬適中。
第四步就是染色,通過上面的處理,我們會得到乾淨且軟硬適中的鱷魚皮,但是由於去色和化學試劑的作用下,皮質會變得黯淡無光。這時候則需要進行復鞣、加脂、染色操作,使得鱷魚皮吸收染劑,油脂,「恢復」光澤。並且皮質會變得緊實而柔軟。染色和鞣製技術同樣重要,一旦把控不好就會有染色不勻,水痕,光澤度不勻等瑕疵。
最後一步就是整飾或者拋光。簡單說白就是對鱷魚皮進行「美化」。因為鱷魚皮表面具有粒子,且具有突出的骨質層,和特殊的紋路。進行整飾後看起來會更加有立體感,光澤和細膩感。
所以一張自然的鱷魚皮到一張珍稀皮革成品,並非易事。需要經過許多複雜且高難度的工序才能完成。稍不注意就會出現爆裂,不平整,耐久度不夠,手感不好,等等的問題。今天駿霸皮具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讚,加個關,下次繼續和大家分享更多有趣(實用)的內容!
#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