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油廢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

2021-01-15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隨著工業經濟的迅猛發展,含油廢水排放量日益增大。除石油工業中的採油,石油儲運與加工以及各種洩漏事件產生的含油廢水外,輕工業生產中的製革、機械工業中的車削工藝以及食品加工與餐飲等其他行業也會產生大量含油廢水,造成嚴重的環境一社會危害。其中,乳化油廢水因其油滴尺寸小( <20 μm) ,體系穩定強,難以通過重力、氣浮等方式實現油水分離,已經成為含油廢水中最難處理的一類廢水。目前乳化油廢水處理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絮凝法、吸附法、膜分離法、磁分離法等,本文就這些方法進行簡要綜述。

1.絮凝法

是指通過投加絮凝劑,使其發揮靜電、吸附架橋與網捕卷掃作用,促進乳化油滴失穩、聚並,最終使絮體沉降或上浮而順利實現油水分離,該方法通常還可以配合氣浮、旋流、生物法等使用。鄭懷禮等在聚合氯化鋁( PAC) 和聚合硫酸鐵( PFS) 中引入適量的磷酸,生成聚磷氯化鋁和聚磷硫酸鐵,其乳化油絮凝效果明顯優於PAC 和PFS,濁度去除率高達99. 5%,除油率達到99%以上,且處理成本也有所降低。Gao 等將丙烯醯胺,二甲基二丙烯基氯化銨和丙烯酸丁酯通過自由基膠束共聚合成功製得疏水改性的陽離子性聚丙烯醯胺,當其用量為50 mg /L 時,除油率可以達到93. 4%; 且它與可溶性澱粉、硫酸鋁具有很好的協同作用,可提高除油效率。Zhao 等通過殼聚糖( CS) 與丙烯醯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銨的接枝共聚,製得了兩親型陽離子殼聚糖基絮凝劑,發現其在乳化油廢水處理中的絮凝效果比CS、PAC 與陽離子聚丙烯醯胺的絮凝效果更加優異。絮凝法雖然工藝簡單,效果好,適應性強,但是絮凝劑投加後所需的靜置時間長,且形成的絮體易漂浮,導致後續絮體分離效率較低。

2 吸附法

吸附法除油關鍵在於吸附劑的選擇。活性炭是最常用的吸附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油性能,同時也可以吸附水中的其他有機物,但是吸附容量有限,回收利用困難,綜合成本較大。因此,開發高效低成本的吸附劑是當前吸附法的研究重點。吸附樹脂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型吸附材料,吸附能力好,再生容易,是活性炭的良好替代品。伍振毅等通過懸浮聚合的方法,設計合成了一種含有苯環,長鏈碳氫鏈以及親水性的多胺基的大孔吸附樹脂。合成的樹脂有很好的除油效果,能在60 ~80℃條件下將5 ~ 10 mg /L的含油原液的油質量濃度穩定控制在1 mg /L 以下,此類樹脂可以通過類萃取的原理除油以達到再生的目的。朱慧等採用多壁碳納米管對吸附處理柴油廢水進行動力學特性研究,並與活性炭進行了比較,研究表明多壁碳納米管和活性炭的吸附量均在60 min 左右達到吸附平衡,但多壁碳納米管的吸附量遠大於活性炭。Viraraghavan 等研究了微型真菌( 毛黴菌等) 對乳化油的吸附效果,發現其對礦物油、植物油、切削油的吸附容量分別為77. 2、92. 5與84 mg /g。Yang 等則研究了大型真菌( 毛木耳) 對乳化油的吸附效果,發現其對礦物油的吸附容量可達到398 mg /g。吸附技術雖然簡單,高效,佔地面積小,儘管天然材料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吸附材料的成本,但仍存在回收回用困難的缺陷。

3 膜分離法

膜分離技術是近幾十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分離技術,它是利用特殊製造的多孔材料以物理截留的方式去除水中一定顆粒大小的汙染物。傳統分離膜主要包括微濾膜、超濾膜、納濾膜和反滲透膜。膜分離具有佔地面積小、分離效率高等優點,但也存在膜易受油類物質汙染,化學與熱穩定性差等缺陷。因此,設計製備適用於油水分離的新型膜材料已經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基於特殊浸潤性的油水分離膜是較新的發展方向,它根據水和油在其表面浸潤性的不同將油水混合液中的油、水分離開,其中超親水/水下超疏油膜尤其適用於乳化油廢水的處理。超親水/水下超疏油膜對油的黏附力極低,當其接觸乳化油廢水時,水可以不斷往下滲透,而由於表面的超疏油性,使得油滴截留在表面,從而達到油水分離的目的。同時,由於膜的超疏油性,油滴無法汙染膜表面,適用於水多油少的場合。Kota等將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與POSS 基材料按質量比為4∶1 混合製得溼度響應性膜,具有超親水超疏油特性。該膜在空氣和水中均表現出超疏油性,在處理不同類型的油水混合物時均達到99%以上的高效分離。Cao 等將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聚合物( PDMAEMA) 塗覆在不鏽鋼網上,形成PDMAEMA 水凝膠塗層,製得了溫度和pH 雙重響應性網膜,可通過調節溫度和pH 值實現油水分離。當溫度< 55℃與pH 值< 13 時,當膜接觸到油水混合物時,水可通過膜滲透而油被截留在膜表面。Wang等製備了聚乙二醇與Ag 納米粒子的多孔複合膜,該膜與水的接觸角趨於0°,而在水下與油滴的接觸角達到了158. 2°,呈現出了超親水/水下超疏油的特性; 該膜材料可同時對「水包油」與「油包水」乳液實現高效的油水分離,因此在含油廢水處理中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Chen 等通過溶膠凝膠作用將二氧化矽納米粒子鑲嵌到玻璃纖維膜中,由於其超親水/水下超疏油的特性同樣表現出了優異的乳化油水分離效率。上述超親水/水下超疏油膜材料在乳化油廢水處理中展現出了很好的應用前景,但是該類材料使用時需要膜固定裝置,無法在廢水現場直接進行操作在,往往需要將廢水回收後才可進一步進行處理。

4 磁分離法

磁分離法是目前比較新穎的一種含油廢水處理方法,具有能耗低、分離效率高、佔地面積小、過程靈活簡單、便於回收、環境汙染低等優點,因此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Fe3O4納米粒子製備簡單,表面可修飾性強,通過調節磁性納米粒子的表面浸潤性,可促使磁性粒子迅速聚集到乳化油滴表面或內部,最終可在外界磁場的作用下高效分離乳化油滴,從而實現水體淨化。Zhu等製備出了核殼結構的磁性納米粒子Fe3O4@ C,該材料具有良好的疏水親油性,能夠有效地進行油水分離,最佳吸附率達到3. 8 倍。此外,Fe3O4@ C 粒子在腐蝕環境中有較好的化學穩定性,攪拌條件下不會下沉,具有良好的循環使用性,這些優異的性能使得它們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前景廣泛。Lead 等等通過一步法製備得到了聚乙烯吡咯烷酮修飾的Fe3O4納米粒子,同樣表現出了優異的乳化油水分離效果,且水體中的富裡酸對其分離效果的影響大不; 氣質聯用儀的分析結果表明,低分子質量烷烴( C9 ~C21) 在10min 之內的去除率達到100%,當分離時間增加到40min,超過67%的C22 ~ C25被去除。Liang 等通過共沉澱法製得油酸修飾的Fe3O4納米粒子。磁性粒子的油酸包覆量可通過油酸的添加量進行調控,當粒子的接觸角趨於90°時表現出了最優異的油水分離效果,其除油率可達98%以上; 粒子經有機溶劑洗滌後再生,經6 次循環使用後粒子分離效率未見明顯下降。Chen 等與Lü 等將聚N - 異丙基丙烯醯胺接枝到Fe3O4@SiO2粒子表面製得溫敏感型磁性納米粒子,當溫度低於低臨界溶解溫度( LCST, 32℃) 時,該粒子表現出了優異的兩親性,從而可迅速吸附到乳化油滴表面,從而在磁場的作用下實現乳化油水分離; 而當溫度超過32℃後接枝迅速蜷縮,促使磁性粒子從乳化油滴表面脫附,從而實現粒子的再生,該粒子在復使用7 次後依然具有良好的分離效果。Wang 等將PDMAEMA 連結枝到Fe3O4@ SiO2粒子表面製得pH 敏感型磁性納米粒子,發現其在pH 值為7. 1 ~ 9. 4 的範圍內可高效分離乳化油滴,粒子可用0. 1mol /L 的鹽酸溶液洗滌再生,循環使用6 次後未見分離效率明顯下降。上述兩種粒子表面活性可基於溫度或pH 調控的磁性納米粒子在粒子再生工藝便捷環保,無需有機溶劑洗滌,具有更優異的使用前景。

5 結語與展望

隨著石油工業、機械加工、食品加工與餐飲業的不斷發展,乳化油廢水排放日益增多,尋求高效環保的油水分離技術或材料迫在眉睫。絮凝與吸附法雖然取了一定的成效,但分離效率仍然較低,同時回收利用困難,而膜分離技術與磁分離法在乳化油廢水處理中已經展現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其中,表面浸潤性質可通過環境刺激響應的膜分離材料或磁性納米粒子在材料,因其抗汙染與再生循環方面的顯著優勢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因此,在上述基礎上,對膜表面或磁性粒子表面進行多重響應的分子結構設計有望成為乳化油廢水高效便捷處理的突破方向。

延伸閱讀:

高濃度乳化油廢水怎麼處理?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含鉛廢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
    筆者對化學沉澱、吸附、膜分離、離子交換、生物修復和電解技術在含鉛廢水處理中的研究現狀進行了介紹,總結了不同處理技術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發展含鉛廢水的處理技術提供依據,並為多工藝組合處理含鉛廢水提供參考。
  • 廢水處理工藝之乳化油廢水破乳技術
    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工藝和設備比較簡單,效果穩定,但一般效率較低,出水含油量較高,常作為一種含油廢水預處理方法使用。●無機混凝劑破乳乳化油廢水中加入金屬鹽類化合物,其陽離子部分可以起去除乳化油界面存在的表面活性劑及抑制雙電層的作用,使油滴經凝集、吸附等機理而被去除。
  • 重金屬廢水電沉積處理技術研究及應用進展
    處理重金屬廢水的方法很多,電化學方法是其中一種重要的清潔技術,其用途廣泛,可以有效去除和回收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本文聚焦於電沉積法,介紹其在重金屬廢水處理過程中的反應原理和傳質機理,重點闡述影響其處理重金屬廢水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反應器結構、電極材料、電壓、電流密度、pH、廢水溫度、重金屬濃度、雜質離子、電流形式、電沉積時間等。
  • 乳化液含油廢水處理技術「依斯倍」
    乳化液中的油是乳化油,其主要成分是機械油,來自機械加工和金屬表面處理行業。乳化油中含有石油、磺酸鈉、油酸皂等皂類表面活性劑,可以降低液體的表面張力。此外,乳液中的親水性固體顆粒也能使乳化油在水中穩定分散,部分固體顆粒被油潤溼,而大部分被水潤溼,阻礙了油顆粒的團聚。乳化油表面的油膜阻止氧氣溶於水,導致水中缺氧,生物死亡,產生異味,嚴重汙染環境。初級處理技術乳化液的預處理包括電解、靜電過濾、超濾、重力分離和撇渣等。
  • 談談餐廚垃圾廢水處理技術的相關要點
    餐廚垃圾的廢水不僅對環境產生影響,同時也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危害,因此,必須重視餐廚垃圾的廢水處理,本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餐廚垃圾廢水的處理,以供參考。關鍵詞:餐廚垃圾;廢水;處理技術1.餐廚垃圾廢水的影響餐廚垃圾廢水,俗稱泔水,是居民在生活消費過程中形成的生活廢物,極易腐爛變質,散發惡臭,傳播細菌和病毒。
  • 水處理技術丨乳化油汙水破乳方法
    【摘要】乳化液中的油即乳化油,它的主要成分是機械油,來源於機械加工和金屬表面處理等行業。乳化油中含有石油、磺酸鈉、油酸皂等皂類表面活性劑,具有減小液體表面張力的能力。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工藝和設備比較簡單,效果穩定,但一般效率較低,出水含油量較高,常作為一種含油廢水預處理方法使用,適合多品種乳化液破乳場合。● 無機混凝劑破乳乳化油廢水中加入金屬鹽類化合物,其陽離子部分可以起去除乳化油界面存在的表面活性劑及抑制雙電層的作用,使油滴經凝集、吸附等機理而被去除。
  • 燃煤電廠工業廢水零排放技術研究
    本文介紹了燃煤電廠生產運行系統中所排放不同性質工業廢水的處理方法,以及處理後水資源回收利用的路徑;分析了燃煤電廠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的研究進展和實際應用情況,並對燃煤電廠廢水處理和水資源回收利用的發展趨勢做了展望。
  • 倍淨師金屬拋光廢水破乳劑快速分離水中乳化油
    金屬拋光類廢水因每家採用的拋光助劑不一,且配方都不一樣,就光亮劑,清洗劑和表面活性劑等就給拋光廢水帶來很大的困擾,所以這種廢水含油量、COD含量都高,且懸浮物濃度也大,另外因金屬拋光的材質大都是不鏽鋼、銅、鋁合金等這也就導致這類廢水成分複雜。那麼金屬拋光類廢水該如何去處理最好?
  • 重金屬廢水處理技術匯總!
    膜分離技術膜分離法是利用高分子所具有的選擇性來進行物質分離的技術,包括電滲析、反滲透、膜萃取、超過濾等。用電滲析法處理電鍍工業廢水,處理後廢水組成不變,有利於回槽使用。含Cu2+、Ni2+、Zn2+、Cr6+等金屬離子廢水都適宜用電滲析處理,已有成套設備。反滲透法已大規模用於鍍Zn、Ni、Cr漂洗水和混合重金屬廢水處理。
  • 活性炭吸附處理含酚廢水的應用研究
    目前對含酚廢水的處理方式有萃取法、化學氧化法、化學沉澱法、物理吸附法、電解法、生化法等。其中物理吸附法研究和應用較多,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高分子材料(樹脂)、矽質材料(黏土、沸石)、礦化垃圾、生物材料(農業固廢)等。活性炭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穩定的化學性質和良好的力學強度,適用於含酚廢水的處理工藝。
  • 技術解析|18種常見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3、SBR工藝SBR是序批式活性汙泥法(SequencingBatchReactor)的縮寫,作為一種間歇運行的廢水處理工藝,近年來在國內外被引起廣泛重視和研究的一種汙水處理技術。SBR的工作程序是由流入、反應、沉澱、排放和閒置五個程序組成。
  • 各種有害廢水如何處理?
    廢水中油類汙染物質,除重焦油的相對密度為1.1以上外,其餘的相對密度都小於1。油類物質在廢水中通常以三種狀態存在。(1)浮上油,油滴粒徑大於100μm,易於從廢水中分離出來。(2)分散油.油滴粒徑介於10一100μm之間,懇浮於水中。(3)乳化油,油滴粒徑小於10μm,不易從廢水中分離出來。
  • 中科院抗生素廢水處理技術在石應用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楊敏研究員團研發的針對發酵類抗生素生產廢水的強化水解預處理技術,在河北聖雪大成製藥有限責任公司廢水處理系統工程改造中得到成功應用,解決了發酵類抗生素廢水經濟、高效、穩定達標排放的難題。
  • 含油汙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
    我國每年大約需處理10億m3油田採出汙水,其中大慶油田採油汙水年總產量為2.3億m3。油田含油汙水處理是油田礦場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重要課題。鑑於此,本文對含油汙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進行了分析,以供參考。關鍵詞:含油汙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引言我國水資源緊缺。
  • 高鹽廢水處理與氟腐蝕問題
    在含鹽廢水處理的過程中採用生物法處理能取得較好的處理效果,早期就有宋晶利用 SBBR 對含鹽有機廢水進行處理研究,結果表明在 3.5 %的鹽度條件下,SBBR 工藝對 COD 去除率可達 95 %,且對有機廢水的耐衝擊負荷能力較強。
  • 工業廢水應該怎麼處理?處理工業廢水的三種方法
    由於膜技術在處理過程中不引入其他雜質,可以實現大分子和小分子物質的分離,因此常用於各種大分子原料的回收,如利用超濾技術回收印染廢水的聚乙烯醇漿料等。目前限制膜技術工程應用推廣的主要難點是膜的造價高、壽命短、易受汙染和結垢堵塞等。伴隨著膜生產技術的發展,膜技術將在廢水處理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
  • 各行業廢水特點 處理工藝大集結
    氣浮法是代替沉澱法的新型固液分離手段,1978年上海同濟大學首次應用氣浮法處理電鍍重金屬廢水處理獲得成功。隨後,因處理過程連續化,設備緊湊,佔地少,便於自動化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氣浮法固液分離技術適應性強,可處理鍍鉻廢水、含鉻鈍化廢水以及混合廢水。不僅可去除重金屬氫氧化物,而且可以去除其他懸浮物、乳化油、表面活性劑等。
  • 含鹽廢水處理公司
    高鹽廢水的處理是目前工業發展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大規模處理高鹽廢水仍具有處理效率低、運行成本高的特點,仍有許多關鍵技術問題需要突破和解決。高鹽廢水是指總含鹽量大於1%的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排放的廢水,其中含有Cl-、SO42-、Na+、Ca2+等高無機離子。,還含有甘油和中低碳鏈等有機物。由於其成分複雜多樣、鹽度高、對微生物生長的抑制作用強,廢水處理技術比普通廢水處理技術難度大得多。在中國,高鹽廢水的數量佔廢水總量的5%,並且仍然以每年2%的速度增長。
  • 研製消弧觸發開關,滿足應用高壓液相放電技術處理有機廢水的需求
    為了滿足高壓脈衝液相放電廢水處理技術需要,研製一套消弧觸發放電開關裝置,在絕緣轉子的圓周上均布轉動觸頭,與絕緣定子上的彈力觸頭,實現通-斷接觸,形成開關。近年來人們通過高壓脈衝液相放電技術,處理工業有機廢水取得了一些進展,該技術通過等離子體產生的高能電子輻射、高溫熱降解、臭氧氧化、光化學氧化、液電空化降解等多種綜合效應,迅速而無選擇性地將工業廢水中的有機物降解為分子量更小、毒性更低的有機物甚至將其無機化。由於該技術的高效、無二次汙染,從而使其具有廣闊的開發應用前景。
  • 中科院一項抗生素生產過程廢水處理技術在石成功應用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任學光)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楊敏研究員團隊研發的針對發酵類抗生素生產廢水的強化水解預處理技術,在河北聖雪大成製藥有限責任公司廢水處理系統工程改造中得到成功應用,解決了發酵類抗生素廢水經濟、高效、穩定達標排放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