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阻礙了大家出門的腳步,估計大家在家也都憋壞了,今天本號又把曾經寫過:《不光好吃還能逛!講解員燒菜的川菜博物館,盜墓迷的「實習」基地永陵,成都究竟有哪些有趣的博物館?》的博物院講解員+文化交流愛好者KKKKK請出來,給大家簡要寫一下大英博物館的埃及、中國和希臘館的精華藏品。如果大家將來打算去大英博物館參觀,提前做點預習功課一定會讓你的參觀收穫更多。
眾所周知,大英博物館是全球規模最大、藏品最豐富的博物館,堪稱人類文明的寶庫。在這裡,你可以看到阿茲特克人的雙頭蛇,日耳曼武士的頭盔,復活節島的巨像,中國宮廷的珍寶……可以說看完大英博物館,整個人類文明的往事就盡在你的腦海,走遍大英博物館,全世界的歷史和文化都在你的眼前。
由於疫情的原因,就只在線上給大家簡單的講講我個人認為的大英博物館的部分看點哦,希望之後能夠放一些講解音頻給大家。
文物帶給我們的意義是什麼?最重要的是文物本身所蘊含的歷史價值,文物是人類歷史的重要載體。透過文物,我們可以了解背後那段時期的故事,了解一個族群的過去,了解一個文明的進程。
由於大英博物館藏品極其豐富,目前展出的部分可能只佔他全部藏品的1%。他的展館都是按照文明區域劃分,一共有九個主題館,如果是時間不夠的參觀者,我建議可以先重點關注六大展區,分別是:埃及館,希臘羅馬館,中國館,亞述館,兩河文明館以及瑪雅館,排名分先後哦。
接來下就給大家簡要介紹下埃及、中國和希臘館中的精華展品。
1、埃及館
為什麼我們要先看古埃及文物呢?因為這是一個曾經冠絕全球的輝煌文明,雖然文明已經消亡了,但是透過它遺留下來的文物,我們仍然可以得以見到那一個無比燦爛的文明。想像一下,當炎黃部落還在和蚩尤在逐鹿之野廝殺的時候,埃及人已經在孟菲斯的沙漠中建起了高大的金字塔。在長達4000年的時間裡,孟菲斯的胡夫金字塔一直都是世界最高建築,直到艾菲爾鐵塔落成。
倉廩實而知禮節,尼羅河的兒女們從來就不會為饑饉煩惱,這是一片富庶的土地,自然在數千年前就誕生了燦爛的文明。
大英博物館的埃及文物論數量可能不如開羅的埃及國家博物館,但是論質量的話可能算全球第一了,畢竟近現代以來,殖民埃及最久的國家還是大不列顛,英國考古工作者和私人收藏家從埃及獲得了大量精美的古埃及文物。
從正門步入大英博物館,在大中庭右手邊有雙獅守衛的地方,就是埃及文物館所在地。進入埃及館你會看見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世界文物史上最有價值的文物沒有之一——羅塞塔石碑。
透過一件文物,我們可能會看到一個故事、一個人物或者一段歷史,但只有羅塞塔石碑,它讓我們看到的是一整個文明。在三千年來,古埃及文明不斷遭到外族入侵,神廟掩埋於荒漠,語言消失在市井,文字消泯於歲月,一個輝煌的文明就這樣漸漸消失,直到羅塞塔石碑的出土。
這塊石碑上面有著三種文字,從上到下,分別是古埃及的聖書體,古埃及的世俗體,以及埃及末代王朝的希臘文。幸好希臘文並沒有失傳,通過法國天才學者商博良對這塊石碑的破譯和解讀,讓近代學者重新掌握了古埃及文的奧秘,自此之後,古埃及逝去的文明細節,又再次重現於世間,一個輝煌文明的往事,終於被我們所破譯。羅塞塔石碑,是開啟古埃及文明不可或缺的一把鑰匙。
這塊石頭在大航時代2裡只算D級發現物,就在亞歷山大港邊上。不過大航時代對於發現物的分級顯然是按照和地中海的距離來定的。
古埃及的文物,以出土文物為主,大部分出土於神廟或者墓穴,羅塞塔石碑的左側雕像,是埃及著名建築師法老——第十八王朝的阿蒙霍特普三世。
阿蒙霍特普三世一生的愛好,就是修修修與啪啪啪,給自己修建了無數宏偉高大的巨像,只為顯示法老的威嚴,盧克索帝王谷外的門農巨像也是他的化身。
在羅塞塔石碑的右側面帶微笑的帥哥,就是古埃及名氣最大統治時間最長的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他擅長戰爭與建築,戰爭方面:東抗西臺人,強迫強盛一時的西臺人籤訂了全球第一個國際條約;南壓努比亞人,掠奪了大量黑人奴隸。建築方面:修建了著名的阿布辛貝神廟,擴建了世界最大的神廟建築群——盧克索神廟群。傳聞中的他還是一位深情男子,他和妻子奈費爾塔莉說的情話值得所有男士們學習。
擺在拉美西斯二世面前的,是一艘載著死者通往冥界的石船。古埃及人相信冥界中同樣存在一條地下尼羅河,要去往美好的另一個世界,必須要通過這條河流。所有古埃及的墓葬中,往往會有船隻出現,有石頭材質的也有木頭材質的,作用都是一個,搭載死者成功到達另一個世界。
而在埃及文物館的二樓,更是一個神秘的世界,幽暗的燈火正好襯託出二樓展區的主題——亡靈的世界。
二樓主要展示了古埃及墓室中的壁畫以及大量木乃伊及棺槨陪葬品,進門之後靠牆的左側,是非常經典的埃及貴族死後想像圖,充分反映了古埃及對自己死後世界的想像。
在這幅壁畫上,畫著墓主人一家三口,在另一個世界泛舟。這個長滿了水草的地方是埃及人所認為的經過亡靈審判後所能到達的無垢之地,被叫做蘆葦之野,相當於聖經裡面的伊甸園,水底有肥美的鯉魚,天空有眾多的飛鳥,是一個物產豐饒的地方。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齊齊,快樂的生活,在那裡休養一段時間以後,眾神會把他接走,加入神的序列。
在上邊這幅想像圖右邊的大型壁畫畫的是墓主人在人間的時候宴請賓客的場景。僕人們立在一旁服務,賓客們按照已婚和未婚入住,還有樂隊吹奏,可能也是一場大型的相親活動。
再往右的壁畫畫的是主人生前的地產,為他服務的農民。從這幅圖裡可以看到埃及人的生活和耕種方式。
這幾幅壁畫對應著古埃及人的死後想像和人間生活,是了解古埃及人的社會和精神文化非常重要的文物,也反映了古埃及人的正面律下的古典寫實主義特色。
走向二樓深處,我們會看到各色木乃伊及棺槨。請務必不要忽略掉牆邊靜靜看著你的貓木乃伊,古埃及人有著濃厚的動物崇拜情節,他們崇拜什麼動物,就喜歡把這種動物做成木乃伊,這具大英博物館的貓木乃伊正是古埃及人崇拜的聖物。如同製作人木乃伊一樣,製作貓木乃伊也是有嚴格的流程的,用料和工序和人木乃伊幾乎完全相同,畢竟是神聖的物件。
但是大英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對這隻保存完好對貓木乃伊進行x光掃描的時候,發現這隻小貓的頸骨是斷裂的,也就是說這隻小貓不是自然死亡,不符合嚴格的貓木乃伊製作規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極有可能是由於當時的古埃及對貓木乃伊這種聖物的需求量太大,而貓自然死亡的太慢,所以有人為了製作貓木乃伊而人為的擰斷了貓的脖子,千年之後這個秘密才被現代科技所發現,只能說古今中外不管哪個地方,都有奸商啊。
二樓最重要的展品,是集中反映古埃及人死後靈魂審判之旅程序的代表文物——亞尼的死亡之書。
該書用長篇畫作和聖書體的文字來描繪死者從死去到永生的整套流程和需要的咒語,裡面最經典最著名的部分就是傳說中的「秤心儀式」。在奧西裡斯(古埃及神話中的冥王)面前,把死者的心臟和代表正義公理的羽毛放在一起,阿努比斯(古埃及神話中的死神,以胡狼頭、人身的形象出現在法老的壁畫中)負責掌控天平,如果心臟重於羽毛,則代表死者作惡多端,自然不能復生,還要接受懲罰。
其實仔細想來,幾乎每一個古代文明都會有亡靈審判這一環節,比如中國的陰曹地府,其實也是類似的。畢竟在法制並不健全的古代,約束人類不違背底線的現世條件太少,這樣的話,死後的亡靈審判更顯的彌足珍貴。
擺放在死者之書旁邊的,還有一堆用於儲藏新鮮內臟的卡洛匹斯罐。
古埃及人相信,靈魂的碎片被存在四個重要的器官之中,分別是肝、肺、胃、腸。所以要用刻有保護神的罐子保護一起下葬,細心的同學會發現,這些出土的罐子密封性並不好,感覺輕輕一擰就開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待這些死者在另一個世界復活之後,還需要他們自己打開罐子,把自己的內臟取出放回去,才能真正完成復生。
埃及館的二樓還有一堆木乃伊和他們的棺槨,其中最有名的一具棺槨當然要數亞曼拉公主啦,編號EA22542,名為「Unlucky Mummy」。
關於她的恐怖傳說至今還在網路流傳,雖然是非可信消息,但是仍然還是大英博物館流傳最廣的鬼故事之一,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網上搜搜看哦,這裡就不過多贅述啦。
二、中國館
大英博物館埃及館是最精華的部分,此外對於每一個中國遊客來說,中國館更是不能忽視的區域(千萬別因為你來自中國就不看中國館了)。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海外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了2萬3千多件文物,長期陳列的則有2000餘件。
難能可貴的是大英博物館的中國館不像他的其他區域館是分散陳列,而是嚴格按照西方標準所認可的中國歷史時間線來擺放的。大英博物館中國館幾乎囊括了整個中國歷史,每個時代的精華都在這裡有所呈現。
先說個有趣的地方,西方學界認為中國王朝歷史最早只能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的商王朝,而拒絕承認目前中國認定的夏代的存在,所以在大英博物館中國館的最開始,在遠古時代結束後,是從商王朝開始計算中國國家的誕生的。
大英博物館商代文物中,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來自湖南南部的青銅器 雙羊尊。這尊雙羊尊造型精美絕倫,羊身上長滿鱗片可以說是羊龍的合體,同時在雙羊腹部還有一隻鴞,在一件青銅器上呈現三種生物的形象,更代表了商代先民濃厚的自然崇拜遺風。值得一提的是,我曾在東京根津美術館二樓青銅展廳見到過一件類似的雙羊尊,同樣出土於中國南部,但是還沒有找到資料證明他們是否出土於同一地點。
下圖為日本根津美術館的商代雙羊尊
大英博物館收藏的西周文物中,堪稱一絕的是1931年河南出土的康侯簋。簋是古代的青銅食器,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禮器。在這件康侯簋的底部,有銘文記錄的24字,記錄了武王伐商及西周早期三監之亂這一重要的歷史事件,彌足珍貴。
在大英博物館中國館的後方正中,擺放著一組13件出土於唐代忠武將軍劉庭訓墓的唐三彩俑。這些唐三彩作品形態各異,釉色鮮亮。其中的駱駝矯健有力,天王踩小鬼更是威武森嚴,這正是唐代輝煌時期的傑作,展現了盛唐的時代風貌。在清末修築汴洛鐵路時被盜掘於邙山南麓,邙山正是中國帝王將相墓葬最多的區域,古代俗語有「生在蘇杭,歸葬北邙」的說法。
而在中國館的最深處,是讓人扼腕的易縣遼代三彩羅漢像,早期易縣三彩羅漢像被認為是唐代作品,還引起了廣泛爭議。畢竟在大家的觀念中唐三彩一般是墓室陪葬品,未見過有三彩佛像,直到後來該藏品被斷定是遼代的傑作才平息了爭論。
易縣三彩羅漢像,原本16尊,在近代被盜運出中國時,損毀數尊,目前確定的還有11尊分布在了世界各地的著名博物館中,見證了中國文物流失的最悲傷的歲月。大英博物館的這尊,集雕塑與繪畫於一體,融寫實與想像於一身,被梁思成認為是不亞於文藝復興時期最精美藝術作品的中國雕塑。
在易縣羅漢像背後有著一幅巨大的菩薩壁畫,仔細看會發現這幅壁畫是由均勻的12塊組成,畫面由三尊面相豐腴、姿態優雅、瓔珞被體、袒胸跣足的菩薩構成,一主尊二脅侍,中間觀音,左邊普賢,右邊文殊,這是中國最普遍的菩薩形象。遺憾的是,這幅壁畫是在上個世紀20年代,中國戰亂的時候被盜賣出境,為了方便運輸,還被故意的切割為十二部分,這幅巨型壁畫來自山西五臺山清涼寺,是明代壁畫的代表作品。
大英博物館最讓人耳熟能詳的中國瑰寶,自然是東晉顧愷之的名畫《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啦!依據中國西晉張華所撰的《女史箴》一文而畫,畫的是古代所推崇的優秀女子的形象,以現代眼光來看,不免有性別不平等的嫌疑,但是其表現的魏晉時期的時代風貌,是中國重要的歷史記憶。遺憾的是,由於長期展出受損這幅畫作現在每年僅允許展出6周,展出在91a展廳,而不是中國館的33號展廳哦。
在女史箴圖的旁邊還有一副意味悠長的作品,中國當代畫家曲磊磊所作,上面把雷鋒頭像和兵馬俑身軀嫁接在一起,背後還有毛澤東同志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其中意味,那就只有見仁見智咯。
三、希臘館
希臘館是大英博物館佔地面積最大分布最廣的展廳,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頭,是歐美現代文明的奠基石。大英博物館的希臘館,門類多樣館藏豐富,堪稱除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之外,最精華的希臘文物展廳。
大英博物館的第一件希臘藝術作品,大家可能想不到,是大英博物館的大門。大英博物館的大門和帕特農神廟的結構非常相像,這就是古希臘建築對現在建築文化的體現,不僅在西方,我們國家的人民大會堂也是這種柱式結構,同樣是受到了古希臘建築的影響。柱子上面的這種結構叫山牆結構,也叫三角楣,這種結構具有穩定性,為了適應三角楣結構,上面的雕像都是所在位置相應的大小。下面的這八根柱子是愛奧尼亞柱。
進入希臘展廳,我們要重點提及的,是大英博物館希臘館的鎮館之寶——來自雅典帕特農神廟的大理石浮雕。這些來自古希臘帕特農神廟的雕刻和建築殘件,迄今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帕特農神廟的精華,也是希臘雕塑藝術的巔峰之作。
浮雕上面雕刻了古希臘的戰事與眾神,由於是埃爾金伯爵在1803年非法從希臘購得,所以這批珍寶又叫埃爾金大理石,至今希臘政府還在追索這批珍貴的文物,而這個埃爾金爵士跟中國也有關係,他的兒子,就是火燒圓明園的英法聯軍統帥。。看來劫掠文物,也是有家族傳承的啊。
埃爾金大理石中,有不少戰鬥的場面,其中之一是希臘人在對抗半人馬的戰爭。
戰爭最終當然是希臘人取得勝利,但是有趣的是,其他文明中關於對抗敵人的戰爭作品,往往都會凸顯自己的英明神武,敵人的矮小丑惡(比如古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卡迭石之戰壁畫)。但是希臘人卻不同,這個浮雕上,敵人顯得高大威猛,希臘戰士看起來處於下風,為什麼會這樣?恰恰是希臘人的精明之處了,他們想給人這樣的感覺:敵人這麼威猛,那麼最終打敗這些敵人的希臘人,那又是多麼厲害呢?
希臘館另外的館藏珍品,要數著名的命運三女神圓雕作品了,她們是希臘神話中掌管命運和生命的三位女神:克羅索 、克拉西斯和阿特羅波斯。
人的一生都取決於她們:最小的克羅託掌管未來和織就生命之線;二姐拉克西絲分配命運,負責維護生命之線;阿特洛波斯將線扯斷,掌管死亡。
命運三女神雕像是古希臘雕刻家菲狄亞斯主持完成。歷經滄桑的大理石帶著歷史的厚重,大理石紋路融合在衣褶裡,依然幻化著女神們輕如蟬翼的長衫。敦厚與輕柔的結合,安穩與靈動的相輔相成,是一件帶著溫度與風度的雕像藝術。
除了命運三女神之外,大英博物館甚至也擁有一根特別的希臘柱,來自雅典衛城的女神柱,這種柱式是希臘人浪漫的創新,依靠女神長長的頭髮來加固支撐上面的屋頂,避免因為脖子太細造成支撐不足。
作為追求完美的大英博物館,也專門開闢了一個房間來擺放從地中海西岸遠道而來的利西亞王國統治者之墓,很多參觀者會誤以為這是一座神廟的部分,但實際上這是約公元前370年的利西亞統治者墓葬上方的海神Nereids紀念碑,深受希臘愛奧尼克神廟的影響。
除了雕塑之外,希臘文明的陶器也是一絕,下圖是索菲羅斯 (Sophilos)留下的最大一件作品——調酒罈,也叫迪諾罐。作者索菲羅斯是第一位在陶器上簽名的雅典畫家,酒罈形狀模仿了站立式器皿,適用於婚禮。
值得一提的是,較為久遠的希臘陶人物、動物多是繪其側面,這與當時的禮教有關,認為正臉是禁忌,畫中人物若與讀者目光相視,人物即會被拽到現實中,夢幻中的美好追求與嚮往隨之被摧毀。
限於篇幅,今天就由KKKKK帶大家參觀到這裡,如果想了解更多有關大英博物館館藏的文物,請訪問:
https://www.britishmuseum.org/exhibitions-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