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也被刪了?」
「對方向我要了3萬!」
「全淘寶賣Beauty Buffet的有多少人啊?這樣坐著就可以撈到一億」
8月20日,一次突如其來的恐慌,在泰國Beauty Buffet護膚品淘寶商家圈子裡迅速蔓延。
出事的「那頭牛」,就是這個:
一個泰國著名的護膚品牌,因為其標誌性的「奶牛LOGO」在中國被智慧財產權保護,搶註者瞬間擁有了將正品商家以「侵權」為名從淘寶天貓投訴下架的生殺大權。不計其數的賣家成為了砧板上的魚肉,挨家挨戶地遭遇搶註者數千元到十萬元不等的「訛詐」。
而這,只是危機的冰山一角。面對漏洞百出,泥沙俱下,病態叢生的代購行業面前,日益嚴格的清理審查,來者不善的「職業打假」,都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鯊魚一般,來回遊弋在泰國代購群體的四周,伺機而動,步步為營。
Beauty Buffet系列護膚用品,是一款在泰國當地知名度極高的護理品品牌。
經過長期的推廣和打造,這個以「奶牛商標」的形象而著稱的泰國品牌,逐漸被中國網購平臺上的消費者與商家所熟知,成為了代購界幾乎人人皆知,消費者趨之若鶩的熱門產品。
然而,人盡皆知的Beauty Buffet——那個標誌性的「奶牛LOGO」,卻突然傳來了在中國被人成功搶註的消息。
從8月20日開始,大量經營Beauty Buffet產品的海淘商家,從百度的搜索頁面中銷聲匿跡。在百度搜尋引擎上查詢「Beauty Buffet」,會出現滿屏的「由於該網站的robots.txt文件存在限制指令,系統無法提供該頁面的內容描述」的字樣。
假作真時真亦假——成功搶註「奶牛標」的人,只要以侵犯智慧財產權為由向淘寶投訴,「侵權」的Beauty Buffet正品商家們就將面臨下架。而對於商家而言,一旦被下架則其評分和銷售活動的參與將大受影響,不啻於滅頂之災。
於是,在成功「狙擊」Beauty Buffet淘寶商家之後,開始有人「挨家挨戶」地聯絡商家們訛詐「撤訴費」。商家只要向奶牛標的所有者繳納1000元到數萬元不等的,便能夠啟動申訴,恢復自己Beauty Buffet產品的頁面。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滿城風雨,遍野哀鴻。
一夜之間,曼谷城中無數經營Beauty Buffet產品的代購商家悉數中招。有的被索取數千元,規模較大者甚至被索取超過10萬元。許多業者「破財消災」,而許多頁面尚且健在的商家則紛紛通過人工遮蔽奶牛商標(拍照時用手指遮擋LOGO,或直接P上一隻熊貓遮住奶牛)的方式來規避風險。
「他是看到這個圖案,自己模仿去畫,然後註冊?」「這樣就能訛錢?中國人太牛了……」
據業內人士透露,被投訴的賣家會根據銷量情況,被索取數千到十萬不等的「撤訴款」。據信,Beauty Buffet淘寶排名前三的商家均遭投訴,最終自認倒黴,每家交了6萬元了事。而多數較有規模的商家無法承擔下架的損失,普遍都出錢消災,息事寧人。
在突如其來的暗箭之下,蔚為壯觀的泰國代購業界陷入迷茫與困惑。恐慌和憤怒,在一個又一個微信群上如野火一般蔓延。沒人能說清究竟該怎樣應對這樣突如其來的無妄之災,也沒有人知道,下一個被搶註的品牌,會讓誰猝然躺槍。
截止目前,該品牌商標也已在中國被註冊,已經進入審核階段!一個行業已存在的泰國品牌,突然之間被中國人搶註。在現行中國法律體系下,這並非一個多麼罕見的案例。
商標專用權的確認和取得,世界各國有不同的規定,大致可分成「註冊原則」和「使用原則」兩大流派:
所謂註冊原則,就是「誰先申請就歸誰」,而不問該商標是否已經使用。「使用原則」則正好相反,誰先使用誰厲害,後來者註冊了也不管用。
而中國為了方便商標的管理,採用的是註冊原則。它是以申請註冊作為獲得商標專用權的法律的依據,誰最先申請註冊,商標專用權就屬於誰。這一制度的法律結果為商標搶註行為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
與此同時,中國註冊商標審查制度存在著不盡人意的地方。商標註冊申請人的條件過於寬泛。凡是領取到營業執照的任何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合夥、個體工商戶都可申請商標註冊,而不問申請人是否已經從事生產經營,也不問申請的註冊商標是否與其所從事的經營活動相符。
雖然商標法實施細則規定了商標註冊申請人必須是依法成立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合夥、個體工商戶以及符合法律規定的外國人或者外國企業,但是什麼樣的人對哪些商品或服務可申請商標註冊,法律沒有規定。
最終的結果是,申請註冊商標的商品或服務與申請人的生產經營範圍不一致,造成申請人申請註冊的泛濫,使大部分註冊商標成為不依附於商品的「閒置商標」。
通常,國際知名商標,都會在華註冊。網購的盛行,使許多原本不可能得到如此知名度,也從不在中國市場投放宣傳的「外國小品牌」突然之間大紅大紫;而海淘賣家的存亡,又與平臺自身的規則息息相關。這一切,為搶註者提供了「坐地收錢」的機會。而在「搶註」實際上屬於合法行為的現況下,對於這種惡意滿滿的搶註,商家們幾乎是無解的。
而這,遠遠不是代購行業所面臨的唯一危機
相比「惡意搶註」這樣的突發事態,泰國海淘最深重的危機,仍舊源於其自身。
最致命的一點,就是毫無下限的「國產化」傾向。
隨著網購、海淘的興盛,以及中國赴泰遊客的爆炸式增長,許多原本在泰國本土只是「小家碧玉」的正常產品,猛然間被中國網絡推手打造成了「網紅女神」級別的熱銷神品。從天而降的天量需求,超出了泰國本土產能的上限,於是幾大泰國海淘的知名品類,幾乎無一例外地面臨「供不應求」的狀況。
相當大一部分中國商家對此的解決方案是:中國生產,泰國貼牌。
中國生產的泰國特產,質量工藝是否不如泰國貨?
這是另一個問題,不在這篇文章的討論範圍之內。
但無論如何,假貨就是假貨。中國生產的「偽泰國特產」,供應穩定,價格低廉,要多少有多少。用這些東西來偽裝泰國產品,終究是一種欺騙。
比如,根據一位不具名的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泰國如日中天的某寢具產業(你懂的),現在「幾乎都是」產自珠三角,一件成品的出場成本僅50元左右,運往泰國後貼上泰國標牌,價格可以翻到10倍。
最終的結果,是泰國市場充斥著天量的「中國貨」。某些產業甚至幾乎全部被國產貼牌或佔領,真正的泰國土產正品反倒鳳毛麟角。中國消費者和遊客辛辛苦苦買到的「泰國正品」,也許就是廣東福建的產品。雖號稱Made in Thailand,但如果要原產地證書,是絕對拿不出來的。
這種偷天換日的模式,最近帶來了兩個後果:
一是泰國工商管理機構和警方開始反覆篩查泰國各地的「泰國代購街」,對中國代購商頗有「嚴防死守」之勢,一經發現假冒產品,會處以動輒幾十上百萬泰銖罰款或拘留,代購街中國商家已經陸續出現停業、轉讓跡象。
第二種後果是,招來了專門針對海淘的「職業打假群體」。這些人購買產品後投訴自己購入假貨,商家如果申辯,買家便要求商家出示海關手續、原產地證書,否則便去有關部門舉報。
本來就是國產貨,哪裡來的原產地證明呢?於是只能破財消災。
這兩種後果,歸根到底是無良的「泰國品牌國產化」模式所招致的報應。警方上門,是理所當然;被買家訛詐,也不過是「破綻百出的黑幕,引來不懷好意的狙擊」。咎由自取,求告無門。
「奶牛商標搶註事件」將如何發展,仍有待觀察。但歸根到底,這只是皮毛之患。
——泰國部分無良商家,依靠國產貨掛羊頭賣狗肉,降低成本欺騙國內消費者,才是整個產業的最大病灶。
這種徹頭徹尾的欺騙,註定將無法長久。因為這種行為,不但讓泰國受損失,背黑鍋,也會讓中國消費者最終失去對這些泰國品牌的信任,最終在渾濁的市場環境中玉石俱焚、同歸於盡。
到那一天,才是泰國代購行業真正的凜冬與末日。
邪路註定是走不通的,只有老老實實做產品,走質量,才能讓這個行業能夠天長日久地存在下去,也讓那些聞見腐爛血腥因而蜂擁而至的「打假獵手」們,能夠遠離自己。
暗夜潛行,雖是捷徑,難免碰著一兩隻異鬼。只有光明正大地行走,才能在泡沫崩塌之後的深秋之中,笑到最後。
去偽存真,媒體職責。為杜絕中國仿冒泰國品牌影響廣大商家和消費者利益,各位讀者如果掌握泰國造假產品信息,也歡迎向我們爆料舉證,我們將在後續報導中陸續曝光。敬請大家密切關注泰國網後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