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不幸,大多源於對自己的事情採取了錯誤的思考方式。對事物進行完整的判斷,是邁向幸福生活最重要的第一步。——司湯達
中國佛學中有個說法叫做「相由心生」,這種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早在千百年前,擁有大智慧的古人早就擁有了我們現代人的心理學知識,只不過因為社會狀況、人民的開化程度等原因,這種觀點並沒有得到廣泛認可和應用。
如今社會進步,網絡上隨處都可以學到一些心理學的基礎知識,我們大多數也都了解了「相由心生」對應到心理學上的道理,然而卻幾乎很少有人能做到「知行合一」。
日本企業高層爭相報名學習、常常一席難求的的日本「西田塾」的創始人西田文郎,在「相由心生」的知行合一這一方面可謂是駕輕就熟了。他在《錯覺的法則》一書中講述的主要思想,和「相由心生」的道理如出一轍。正是運用了「相由心生」原理,西田文郎才開創了提升大腦功能、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超級大腦訓練」。
《錯覺的法則》這本書,從生理學上大腦的構造來客觀地講述了大腦是如何產生錯覺的,又從心理學上解釋錯覺是如何「欺騙」我們的,同時它教會我們如何去利用好的「錯覺」成就幸福人生,如何儘量減少讓我們產生負能量的不好的「錯覺」。
1、「錯覺」造就成功者
成功的人和沒有成功的人在天生的能力上並不存在太大差別,重要的差別出現在想像能力方面——是否具有正面積極的想像能力,以及能否產生好的錯覺。
西田文郎說:「成為億萬富翁比騎自行車還簡單。」
這句話大概就是西田在給企業家們做培訓時常說的一句話,不斷地重複這句話並不是告訴你天上是可以掉餡餅的,而是說你要不斷地給你的大腦灌輸「成功很容易」的思想,不斷給自己「洗腦」,這樣你才能「不知難而上」,才能在挫折面前,保持強大。
締造軟銀帝國的孫正義說:「最初我所擁有的只有夢想和毫無來由的自信,但這是一切的開端。」毫無來由的自信就是他認為自己一定能成功的「錯覺」,儘管當時他除了這「自欺欺人」的自信之外一無所有。
眾所周知的鳳姐,因為長相和雷人的言語被很多人唾罵,但不得不說她的迷之自信確實給她帶來了成功,從籍籍無名到2015年的網紅排行榜第14名,隨後還參演電視劇,接拍廣告,出詩集,廣告出場費曾高達30萬元。雖然她遭受了太多網絡暴力,但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說,她是成功的,她成功地在歷史潮流中留下了痕跡,她為自己的夢想真正努力過。
如果說,我們普通人有鳳姐的魄力,有著「成功是必然的」這種錯覺,那成功還遠嗎?那麼,如何營造成功錯覺,這個問題就需要你自己去《錯覺的法則》這本書裡找答案了。
2、「錯覺」造就天才
我常常說,只要能記住自己家的電話號碼,人人都是天才。
連全家人身份證號碼都背得下來,更何況手機號碼,所以我並不差。
國民動畫《小豬佩奇》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其中有一集,佩奇一家在洗車的時候,佩奇不小心把大家身上都弄溼了,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可能會很生氣,換好的漂亮衣服正準備出門,衣服卻被熊孩子弄溼了,很難說能忍住不發火,而動畫片裡的豬爸爸卻說「至少車已經乾淨了」,豬媽媽也打趣道「我們也被洗乾淨了」,佩奇並沒有因此受到父母的責備,最後一家人愉快地出遊了。
縱觀《小豬佩奇》這部動畫片,無論是佩奇一家還是羚羊老師,他們都在為孩子營造著「你們是最棒的」這種錯覺,這種錯覺並不是驕縱孩子,而是培養孩子自尊自信的靈魂。
《錯覺的法則》的作者西田文郎也很幸運,他就有一位睿智的媽媽,雖然他的哥哥姐姐都很優秀,她的母親卻從來都沒有讓他覺得他是最差的,當哥哥姐姐因為好成績受到表揚時,他也會得到媽媽的那句誇獎:「你是個善良的孩子」。
你怎麼說孩子,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孩子會成長為你口中所說的那個樣子,這就是因為家長會把自己的「錯覺」傳遞給孩子,孩子也產生了「錯覺」。如果傳遞給孩子的是不好的「錯覺」,孩子就會失去了自信,很難變得優秀。而如果傳遞給孩子的是好的「錯覺」,孩子就會越來越自己,並且在這種關愛中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結束語
「錯覺」在人生的方方面面都起著不同的作用,甚至不誇張地說,「錯覺」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西田文郎說:成功會垂青「欺騙」大腦的人,失敗會造訪被大腦「欺騙」的人。《錯覺的法則》一書,可以說是西田塾「超級大腦訓練」的精髓思想所在,讀《錯覺的法則》,學會用好你的「錯覺」,你也可以「弄假成真」,而且會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