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送禮物,巧克力當然是首選,一塊塊表達甜蜜愛意的巧克力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會被賦予表達愛情的含義呢?
說到巧克力的來源,就要追溯到古老神秘的美洲文明,早在公元前。1099年左右,可可就已經被當時的美洲人發現,並且種植了。隨後的奧爾梅克文明,瑪雅文明等等,都對可可的種植技術進行過改進,在瑪雅文明和阿斯克特文明的不斷努力下,一種由咖啡豆,辣椒,香草和水混合製成的可可飲料就此誕生了,這種飲料的味道是極其詭異的,因為沒有糖,所以呢,你只能嘗到極其苦澀的味道,還伴隨著辣椒和香草的滋味,所以呢,到15世紀西班牙的探險家們把這種飲料帶回國,並且敬獻給尊貴的王室的時候,國王可能當時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什麼鬼呀,就把它丟在一邊了。
隨後,可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再也沒有引起西班牙皇室的注意,直到西班牙人對這種神秘的飲料進行了改造,可可才又重新煥發出它的生命力。西班牙人為了讓這種飲料更加好喝,在製作的過程當中加入了糖,肉桂,丁香等原料,他們把這些東西與可可豆混合,攪碎成糊狀,曬乾後添加到熱水或是煮沸的玉米水當中,這就形成了最早的甜味可可飲料,終於這種飲料受到了西班牙王室的歡迎,甚至蔓延到了其他國家。
相傳西班牙公主將可可豆作為訂婚禮物送給路易十四,由此奠定了用巧克力表達愛意的習俗,到了17世紀用牛奶衝泡的可可飲料終於被發明出來了,發明人是英國的漢斯斯隆爵士,這時的可可飲料已經和我們現今的可可飲料接近了,而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可可作為世界四大飲料之一,一直都是以液體的狀態存在的。
1815年一位叫做範豪爾頓的荷蘭人發明了簡化技術,使這個巧克力的苦味減低,口感更加類似於我們今天喝到的熱巧。到了1819年,歷史上第一塊固體巧克力終於被製造出來了,但是那個時候,固體巧克力十分粗糙,而且容易碎,在1828年,豪爾頓發明了一種螺旋壓力機,這種壓力機可以將可可脂從可可豆當中分離出來,隨後大家發現,可可脂可以使可可豆磨成的糊狀,更加的光滑,也更容易跟糖混合在一起,而可可豆在榨完汁之後,所剩下的可可粉則可以使可可的飲料風味更加濃厚,這個發明使巧克力的質量大大提高,從此以後固體巧克力終於告別了粗糙和易碎,開始精緻起來了。
1879年瑞士蓮巧克力的創始人發明了精煉技術,使得巧克力的品質產生了飛躍,逐漸變成了我們現在吃到的巧克力,所以說從美洲的上古文明開始,到古瑪雅,古阿茲特文明,到西班牙探險家,到英國爵士,再到荷蘭化學家和瑞士巧克力製作人,巧克力的發展史就像是一場悠久的美食之旅,正是從遠古時代一直到現在的努力,才成就了我們今天舌尖上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