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墳風水為什麼會影響後人?
世界分為陰陽,而陰陽組合起來,就有了生氣。有了生氣,才有了萬物。所以,葬經的第一句就是:葬者,藏也,乘生氣也。
生氣是醞釀萬物的根本,生氣由陰陽交互而生,達到一定界限就成為風,風上升到空中就變做雲,雲累積化為雨,雨降下,潛行在地裡,這就是生氣。
我們人就是由生氣凝結的,父母陰陽交合,生下後代,所以後代跟祖宗的生氣可以感應。如果能替祖宗找到一塊生氣凝聚之地,使父母的身體受生氣滋潤,那本人也會受到生氣的呵護,自然就無往而不利。
如風水學經典《葬經》對祖墳的作用作了精闢的論述:「葬者乘生氣也。五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人受體於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經曰: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是以銅山西崩,靈鍾東應」。
這段話形象地道出了祖先如何「乘生氣」、「行地中」、「生萬物」、「氣感而應、鬼福及人」的運作過程。祖先對後人的影響即如「銅山西崩」而「靈鍾東應」一般。
陰宅風水物質不滅定律
俗說話「人死如燈滅」,一般人都認為,人死後,「靈魂」出殼,肉體火化或腐爛,成灰作泥,如何來影響子孫後代呢?
大家也聽過,祖墳風水好壞能影響後代命運?但是,受現代科學影響,很多人已不相信這點,或半信半疑,或者認為是迷信。
其實,不論是中國的風水學,還是現代科學,都證明祖墳風水好壞的確影響蔭庇後代。中國古代有:「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陰陽法於天地,形氣法於萬物,天人同聲相應,人地同氣相求。」的說法。這其實是對中國天人合一思想的經典概括。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更是命理風水的核心概念。天為陽,地為陰,天合人,人合天,人天同象,天人同構,陰陽形氣合一,這已被很多人以及現代科學證明是對的。
由此推斷,祖墳風水的好壞,的確能無形中影響著子孫的前途命運及傳宗接代。不可不知,不可不信。「物質不滅」定律是現代科學的一個基本定律,也被稱之為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
這個定律的科學表達是:在任何與周圍隔絕的物質系統(孤立系統)中,不論發生何種變化或過程,其總質量保持不變。
18世紀時,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從實驗上推翻了燃素說之後,這一定律始得公認。
20世紀初以來,這條定律又發展成質量守恆和能量守恆兩條定律通過質能關係合併為一條守恆定律,即質量和能量守恆定律。
根據這一定律,人的死亡,只不過是一個舊的人體組合的消失,但是,組成這個人體的基本物質元素卻是永存不滅的,而是重組為其它物質形式,形成新的生命形式,就象肥料施到田裡,又被莊稼吸收,變成糧食蔬果一樣。
由此看,先人們雖然人死燈滅了,物質卻存在,由此形成的氣場布滿了一定空間,而通過場的作用,仍在無聲無息地影響子孫後代。
由於先人們與其子孫後代的遺傳基因十分相同,有極大的共性,所以,越是血緣關係貼近的,對子孫後代的影響力就越大,很容易通過氣場進行交流溝通。
可惜,這種交流溝通的基因或者磁場,太微小太微弱了,人們不但看不到摸不著,就是用現代科技手段也難檢測到,但是,科學實踐也表明,暫時檢測不到的,並不等於不存在。
在這點上,我們的老祖宗其實比現代人聰明多了,他們沒有藉助所謂的先進手段,獨闢蹊徑,驗證了不少已被現代科技證明、或正在被證明的東西。
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