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謝欣
編輯 | 任悠悠
在《浮士德》中,浮士德因為想重返年輕,甘願與魔鬼進行交易獻出自己的靈魂。與浮士德一樣,延緩甚至戰勝衰老也是無數人在追求的事,這也就滋生了許多利用國內外信息差進行包裝的「神藥」。
一款叫做「沛泉菁華」的美國產品,這幾年靠著「白藜蘆醇」、「端粒酶」等賣點在國內一些消費群體中流行,不過界面新聞發現,其所宣稱的一些「防癌」、「抗衰老」等功效不僅缺乏科學依據,並且該產品也並未在國內註冊,處於灰色地帶。
此外,銷售沛泉菁華的美國婕斯(Juenesse)公司也屢次遭受「傳銷」質疑,據界面新聞調查發現,雖然自身打著「直銷」、「跨境電商」的旗號,但婕斯的經銷體系中依然存在著明顯的上下級分成、返利等現象。
主打產品中美說法迥異以「婕斯」或「白藜蘆醇」為關鍵詞在新浪微博上進行搜索,可發現大量認證為「健康博主」、「美妝博主」的帳號,點進她們的主頁,或是添加微信瀏覽朋友圈,一股濃濃的微商風撲面而來。
在這些人的話語中,Réserve™沛泉菁華被介紹為「目前市面上白藜蘆醇含量最高保健飲品」,每包30毫升含有186.57毫克白藜蘆醇成份(相當於186瓶紅酒的白藜蘆醇含量),採用太空食品懸浮凝膠技術、7種水果按黃金比例組合等等。
白藜蘆醇則是她們宣傳的重點所在,從抗衰老、消炎到降低膽固醇、消滅癌細胞,白藜蘆醇和沛泉菁華儼然是又是一款「神藥」。在一個婕斯群中甚至宣傳「人類抵禦疾病經歷了三次革命,第一是發現了疫苗,抵禦了溫疫;第二次是發現了青黴素,抵禦了炎症;第三次就是發現了白藜蘆醇」,「它不屬於保健品,也不屬於藥品」。
不過其表述中卻充斥著自相矛盾,多為婕斯經銷商所分享的一個白藜蘆醇-沛泉菁華介紹界面中卻又在產品介紹下方「以上說明不涉及診斷,及預防任何疾病」。
而據婕斯環球官方網站(www.jeunesseglobal.com)介紹,白藜蘆醇-沛泉菁華是一款由多種外國水果製成的天然甜味補充品,並明確說明:「沒有美國食藥監管理局(FDA)所評估,本產品不用於診斷、治療、治癒或預防任何疾病。」其發布的一份文件《JEUNESSE GLOBAL POLICIES AND PROCEDURES》顯示,婕斯產品不提供作為身體、精神或任何障礙或疾病的藥物治療手段。不得說任何婕斯產品有FDA認證或建議使用婕斯產品能夠幫助任何診斷、評價、預後、描述、治療或抑制或治療疾病。
這與沛泉菁華在國內的消費群體所宣揚的功效相去甚遠,不過從官網介紹上看,該產品倒真的「不屬於保健品,也不屬於藥品」,更像是屬於食品飲料範疇。
此外,在國家藥監局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中,均未能查詢到該產品在國內的註冊信息。而眾所周知的是,按照相關規定,保健品屬於食品範疇而非藥品,也不允許進行任何有關療效和治癒某種疾病的宣傳。
而事實上,美國FDA對保健品監管的一大重點工作便是嚴查虛假宣傳,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何婕斯在其官網上的介紹與在中國消費者群體口中會有如此大差異。
「研究成果」屢遭「打臉」而所謂的白藜蘆醇到底是否有功效呢?
實際上維基百科對此已有詳細解釋。
白藜蘆醇(英語:resveratrol)是一種非黃酮類的酚類物質,屬於芪類化合物的植物抗毒素,目前常當作膳食補充劑。在一些動物實驗中,白藜蘆醇對動物有幫助,但目前還沒有可靠的證據可以證實白藜蘆醇對人體健康的幫助。
沛泉菁華的消費人群所稱的所謂對心臟疾病、抗癌、新陳代謝或是延長壽命的幫助,目前均未有證據證明。「如果有那麼厲害早發《Nature》或者SCI了」一位相關領域從業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
此前的「研究成果」也被證實為造假。2012年,康乃狄克大學開除了Dipak K. Das教授,因為他在白藜蘆醇的研究中造假。關於紅酒中的白藜蘆醇Dipak K. Das總共發表了150篇文章;但是康乃狄克大學調查發現多於150篇是偽造數據的,其中包括他開除之前2012年1月的文章。
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清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顧中一對界面新聞表示,白藜蘆醇是一個炒作了數十年的抗氧化成分。它本身屬於一種多酚類的物質,在紅葡萄皮中比較常見,從最早的法國悖論開始,已有了半個多世紀炒作的歷史,但是迄今為止也沒有高質量的研究認為它能夠抗癌和抗衰老。
而事實上,美國FDA今年2月份曾給17家保健品企業發布警告信,稱他們違規宣傳產品能夠預防或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其中就包括白藜蘆醇。
顧中一表示,這種膳食補充劑功效往往都是證據不足的,真的有效的話早就已經開發成藥物了。並且如果攝入過量還可能出現頭痛噁心疲勞等情況,有時還會和藥物發生相互反應,產生抗凝血的作用,增加出血傾向。
至於所謂的「七種水果」的功效顧中一也認為存在諸多硬傷,除去作為食物宣傳了預防和治療疾病的功效有違法的嫌疑外,如宣傳中的櫻桃含鐵量高、綠茶中維生素A含量高都是錯誤的。他認為,總體來說抗氧化的概念意義都不是很大。有很多的研究都顯示,大劑量的通過補充劑的形式補充抗氧化物,並不能起到預防疾病,並不能起到預防慢性病的效果。此外沛泉菁華所宣揚的「納米懸浮凝膠」技術在太空中或是老年人有防止嗆咳風險的作用,但是對於健康人來說,沒有多大的意義。
「躺槍」的諾貝爾獎婕斯旗下另一款主打產品「AM&PM」被重點強調的另一點是所謂的「細胞修復」,稱其通過諾貝爾獎端粒修護技術,修護細胞染色體端粒,可有效延緩老化現象」。
不過,這種說法也明顯存在誇大宣傳。
UCB的Elizabeth Blackburn和Carol Greider,以及哈佛大學的John Szostak因「發現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護染色體」而獲得了2009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不過,該研究只是發現了端粒、端粒酶在細胞衰老中存在作用,而並非是所謂如何「利用端粒酶對端粒進行修復」。事實上Elizabeth Blackburn曾指出,端粒長度與患病率之間的關聯並不一定意味著兩者之間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提高端粒酶含量能加長端粒長度,但從患癌症機率的角度來說,端粒酶太多造成的效果卻與端粒酶太少的效果相同。端粒酶過多會促進癌細胞的持續生長,反倒會增加患癌症的機率,而端粒酶太少則會降低人體正常的再生潛力,同樣會增加患癌症機率。
而復旦大學醫學院黨永軍教授則對界面新聞表示,雖然目前細胞衰老是比較熱門的研究領域,但「目前還沒聽說過有任何開展臨床研究」的項目。
顧中一則表示,長生不老一直是人類的願望,所以相關研究現在還是再進行的,但是首先要清楚的是FDA並沒有把衰老作為疾病,所以臨床試驗不會直接以這個作為目的去測試。實際產品宣傳能夠抗衰老的基本都是打擦邊球,目前為止,有關抗衰的研究絕大多數幾乎都跟偽科學相關,可能還沒有什麼有效的手段能夠真正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此外,眾多婕斯產品的使用團體中還會提到一位名為Vincent Giampapa的人士,稱其是為婕斯環球集團醫學團隊顧問,於2014年獲得諾貝爾獎提名,擔任NASA專任營養顧問等,把他與婕斯旗下產品深度綁定。
不過根據新華網此前報導,所謂的Vincent Giampapa獲得「諾貝爾獎提名」信息並未有見於諾貝爾獎官網,且相關工作人員回復稱,有關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提名資料,在50年內都是嚴格保密的,不會公開透露。
而檢索Vincent Giampapa發現,除去大量的與婕斯相關的宣傳文章中提及此人外,其他一些文章僅將其作為醫學界人士進行介紹,而為數不多的曾有提及其與NASA關係的文章中也是稱其為NASA在太空梭機械臂設計上提供專業知識,而非所宣傳的「營養學專家」。
而一旦有諮詢者對產品有效性進行質疑,或是希望進一步解釋論證時,婕斯的經銷商們往往都轉移話題,並不對產品本身進行更多解釋,而是扔出一堆連結與圖片,告訴對方「XX明星也在用」,「XX節目中有出現」。從她們的分享連結中可發現,眾多的婕斯經銷商會使用一款名為「婕斯萬象」的APP,APP中對於各種婕斯旗下產品、如何應對質疑等均有「教程」。
而與眾多保健品企業一樣的是,婕斯同樣選擇了「甩鍋」給經銷商。根據《健康時報》此前報導,2016年8月15日,美商婕斯環球集團大中華總部發表聲明,稱公司之產品皆為營養補充品,不涉及任何治療及醫療效果,亦從未進行過違反各國法律的宣傳,並鄭重提醒所有經銷商,如有上述行為,所有法律責任由該經銷商自行承擔,皆與本公司無關。
跨境電商還是跨境傳銷?與眾多國內保健品類似的是,婕斯也同樣陷入了傳銷的質疑。
與國內一些微商、直銷存在差異的是,婕斯的消費者或經銷商在產品銷售上並不存在著直接的上下線購買與拿貨的關係,綜合多位婕斯的經銷商介紹可發現,婕斯利用「會員價優惠」吸引消費者在其官網進行註冊並付費成為會員,通過註冊會員,後來者在實質上與介紹人之間形成了上下線關係。
而發展會員、新會員進行消費、新會員再去發展會員消費均會給推薦人帶來積分,而這一積分「可以兌換成美金或其他形式的獎勵」。
從獎金制度看,首先通過產品或者「事業分享」,可以拿到30-500美金的一次性推薦獎金;其次任何在婕斯的消費或者加盟都會產生積分,宣傳中稱最高可拿到高達10.5萬美金月封頂收入;而重點在於,婕斯經銷商也從下線的獲利中「不勞而獲」,從第一代下線中可獲取的獎金比例是30%、第二代15%、第三代10%、第四到第七代均為是5%,上不封頂,這被婕斯的經銷商稱之為「領導管理獎金」。此外還存在所謂「全球鑽石股東分紅,參與分紅全球營業額的3%」,海外遊等等。
而據婕斯經銷商的宣傳,婕斯「去年有14億美金的年營業額」。
根據《健康時報》報導,美國專門披露虛假廣告的非盈利組織Truth in Advertising(TINA)2017年4月對婕斯進行詳細調查,細數12大「罪狀」,包括100多份婕斯經銷商誇大宣傳案例,可疑產品使用前後對比照,混亂產品價格和消費者投訴等。2016年7月,婕斯在美國遇到一起100餘名加州華人的集體訴訟案件,控告婕斯欺騙在美中國移民,鼓勵他們在中國組織非法傳銷機構,向中國境內親友出售婕斯產品。產品通過香港等渠道進入中國大陸,規避中國工商部門和海關的監控。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浙江墾丁律師事務所聯合創始人律師麻策對界面新聞表示,判斷是否是傳銷,重點並不在於是否存在銷售返利,而是是否存在三級分銷體系,上線是否可以通過自己的下線所發展的次級下線客戶來「躺著賺錢」。
而一位自稱婕斯環球「創始股東&全球推廣總裁」的經銷商則表示,「你在之後加入的夥伴做的所有業績都會屬於你」,並發來了金字塔狀的站位圖。
結合此前報導與工商資料,婕斯環球在國內現有分支機構婕斯(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但界面新聞數次撥打工商信息上留存的聯繫電話均未有人接聽。
不過,在婕斯經銷商眼中,婕斯變身為「跨境電商」,對婕斯產品的「神奇技術」的崇拜、「事業夥伴」所展示的巨大經濟利益以及統一在一個理念下的群體認同感依然讓眾多人投入其中。
無論這些技術是否科學,理念是否正確,他們依然會籤下這份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