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電視連續劇《燕雲臺》的熱播,給歷史上一個不為人知的朝代,以及一個傳奇的太后——蕭燕燕,帶來了觀眾。
電視連續劇中的蕭燕燕自小就與眾不同,儘管編劇想要表達她遠大的抱負,但還是把蕭燕燕寫成了一個有些傻白甜的少女,與兩姐妹相比更顯得有些任性。
而電視劇在蕭燕燕成為太后之後戛然而止,對於她以後的一筆帶過,讓人看得眼花繚亂。電視連續劇中的這些場景讓觀眾不禁思考歷史上是否真有這麼一個蕭太后。
其實,蕭太后其人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不僅存在,而且還是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在她27年的攝政生涯中,可以說,這對大遼的命運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且這樣一個被李文軍評價為:「蕭太后和她的丈夫遼景宗,可以稱得上是遼朝的中興之主」的人,怎麼可能是傻瓜呢?不但如此,她和自己的兩個妹妹之間的關係,也不像劇中所表現的那樣相親相愛,而是相愛到了一起。
蕭燕燕,也就是政治婚姻的受害者,是蕭思溫的第三個女兒。父親蕭思溫是一位官場老臣,多年來沉淪於官場,三個女兒對他來說,實際上是參與政治鬥爭的三種工具。
蕭思溫的女兒,作為朝內重臣,她的婚配自然不能靠自己去想,而要用在自己身上。而且,擺在眼前的,是如何選擇自己該「押」的對象。
這是由於當時契丹朝存在著三大政治集團。阿保機次子耶律德光的次子,即齊王耶律?撒葛,作為當時最炙手可熱的皇室成員,被許多大臣所寵愛。
而蕭思溫也不例外,他把自己的大女兒蕭胡輦嫁給了耶律·撒葛,顯然對他的成功上位十分看好。蕭胡輦的年紀比這兩個姐姐大得多,做事認真穩重,既然已經嫁給了耶律撒葛,她便開始全力輔佐耶律撒葛,希望能助他登上王位。
而蕭燕燕的二姐蕭夷懶則嫁給了耶律阿保機三子耶律李胡的嫡子耶律喜隱。耶律李胡是當時蕭太后最寵愛的小兒子,因此他的長子也在朝中一時風頭正勁,一度成為爭奪王位的利器。
然而蕭夷懶嫁給耶律喜隱是他失意之後的事,至於蕭思溫為何要這麼做,接下來就看蕭燕燕的動向。
蕭燕燕嫁給了耶律阿保機長子耶律倍的侄子耶律賢。原來爭奪王位的三個人中,耶律賢的勝算最小。但其餘兩人太過魯莽,竟先後發動政變,並因及時鎮壓而敗北,自己已斷送自己登基之路。
於是,在一旁靜觀形勢的蕭思溫扶植耶律賢繼位,又順理成章地把小女兒嫁給了他,蕭燕燕便成了皇后。蕭燕燕姐妹三人的早期經歷可說是完全不自覺的,她們完全是父親政治投機的工具。本來一起成長的姐妹情,也因註定要走向不同的陣營而分崩離析,最終在這一抉擇中勝出的蕭燕燕,又怎能顧及姐妹情而影響自己的政治判斷。所以她的二姐才會有一段悲慘的婚姻。
三姐妹都有相同的起點,但卻有不同的結局。起初深受父親愛戴的大姐蕭胡輦,本身就是一位騎馬長大的巾幗英雄,她不僅驍勇善戰,在戰場上也頗有謀略。她深知自己娶了耶律罨撒葛,不只是為了做他的妻子,更重要的是要幫助他登基。但他們顯然找錯了對手,當時王位的強有力競爭者有耶律賢和耶律喜隱,而他們並沒有選擇壓制競爭者,而是想通過直接發動政變奪取王位。
雖然他們選擇直接推翻遼穆宗荒謬的統治,但即使耶律罨撒葛自己已經有了很大的力量,他也沒有贏得這次的權力,等著他的是流放命運。蕭胡輦也成為父親遺棄的兒子。
從耶律喜隱之後,他竟也選擇了政變這條路,就是他這個人,不按常規行事,常常也沒有什麼深思熟慮,所以政變也很快就被鎮壓了。此後不久,遼穆宗便逝世,耶律賢因此成為繼位最合適的人選。蕭思溫自然是順風順水,把聰明的女兒嫁給他當皇后。在這之後,蕭夷懶與耶律喜隱結婚,雖然她的妹妹已當上皇帝,但她仍未能逃脫命運。
此時的耶律喜隱已經完全不能利用了,蕭夷懶要娶他為妻,要面對一個毫無希望的人生,那蕭思溫為什麼要為自己的女兒做這樣的事?即使是這樣一副冷血動物,這種得不償失的東西,也不符合他以前的步履。所以,蕭夷懶的悲慘經歷背後可能還有別的原因。而且最可能的原因,也許就是蕭燕燕對這位二姐的迫害。
新皇遼景宗為了拉攏朝臣,不但不懲罰兩位叛逆的皇族,而且對他們十分寬容。和他們結婚表面上看起來也沒什麼難事,但實際上耶律喜隱的惡行不僅在政治方面,在他的人品方面,他本來也不太好。遼景宗對他們表面上的拉攏、暗中的打壓,而蕭燕燕作為皇后,甚至自己的姐姐,在穩固的證據面前也不過是可取的棋子。
相對能幹的大姐姐蕭胡輦被遠派邊疆幾十年,而相對溫和的二姐則直接被嫁給暴躁的耶律喜隱用來牽制他,此時蕭燕燕,面對著自己骨肉的親生父親,也變得冷酷無情。
蕭燕燕從一位少女成長為一位不屈不撓的英雄,最終殺掉了蕭太后,從她生命中走過又被遺棄的人不只兩個。謠傳蕭太后嫁給耶律賢之前,有一位情人叫韓德讓,兩人甚至有婚約。史書上有許多記載,甚至有蕭燕燕殘暴殺害韓德讓原妻的記錄。
兩人的愛情故事,一起出遊打獵,共同辦事等一類的記載也不少。但與追求愛情相比,蕭燕燕顯然需要更多的權力來控制。最後她還是當了皇后,和韓德讓的關係也只能在情人之間止步。
感情感情都被遺棄的蕭燕燕,的確是有些從政的天賦。以其鐵血之才,在其執政期間,又多次重用耶律斜軫、耶律休哥和韓德讓等人,在與宋朝的軍事衝突中佔據優勢。
大遼的軍隊在統和四年仍處於防禦階段,擊退了宋軍進攻遼南京析津府的攻勢;到統和二十二年,蕭燕燕以求關南地為名,與耶律隆緒一道,與宋軍結盟,與宋軍結盟。很明顯,在這一時期,大遼的國力迅速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