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能聽見這樣的聲音:「他/是單親家庭的孩子,你要不要多考慮考慮,萬一他/她對於感情的理解受到父母的影響了呢?」「他/她的父母離婚了,誰知道他/她會不會「遺傳」父母的婚姻模式呢?」離異家庭這四個字,幾乎成了一頂莫名其妙的帽子被強制性的扣到了很多人的頭上。這些朋友因為生於這樣相對特殊的家庭中,便莫名的承受了許多本不該他們所承受的壓力。
究竟,離異家庭對孩子有著怎樣的影響呢?這些影響,是否真的會映射到下一代的婚姻中呢?
✪ 父母離婚,對孩子心理的影響?✪
首先,出於孩子的某種奇怪的邏輯,他們會認為父母的離婚是由於自己的過錯造成的。我想這是由於他們已經習慣於為各種事情而受到責備,以至於在被證明無辜之前,都會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犯了錯。
其次,他們會認為離開的父母永遠消失了,並且再也不是自己的父母了。而且,如果離開的父母確實沒有通過各種方式與孩子保持聯繫,孩子就會深信自己不值得愛了,而這種想法會妨礙孩子一生。這就是為什麼離開家的父母必須要承諾經常回來探望孩子,並且要把這個承諾作為莊嚴的義務來履行。如果他住在很遠的地方,也可以通過信件、電話、生日禮物和聖誕禮物甚至情人節禮物來與孩子保持聯繫。
第三,小孩子會有這樣的恐懼:如果父母中有一方離他而去——在他的心中這是遺棄——另一方接下來也會這樣做,從而使他成為孤兒。
最後,如果父母一方使孩子相信另一方是一個無用的人,孩子就會確信自己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無用的人,因為他是父母共同所生的。
✪父母離婚,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孩子容易產生強烈的自卑感、被遺棄感、怨恨感等消極情緒。專家在多個案例中發現,多起因家庭父母離異,子女在情緒、情感上發生大的變化。他們在父母離異的過程中以及離異後表現出:膽小怕事、孤僻、易怒、走極端、不相信人等狀況,這些行為和性格表現直接影響到他們與周圍的同學、師長、朋友的交往。
孩子容易缺失生活和學習上的自信心。大多數離異家庭的子女有不同程度的行為障礙。由於家庭的破裂,致使部分孩子喪失生活和學習上的信心,在行為上具有較多的逆常表現。
心靈上受到的創傷有很長時間的持續性,部分不易平息恢復。不少離異家庭的子女,父母是在他們讀小學階段就離異的,但當問及他們的父母親時,他們一般都是閃爍其詞,不願多談父母和他(她)的家庭。
和所有事情一樣,每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兩面性。婚姻亦然,雖然夫妻離異對於大部分孩子有著這樣那樣的影響,但離異這件事情,也真的是因人而異,關於父母離婚,我們來聽聽不同的聲音。
父母離異的孩子未必不能健康成長
以平常心對待單親家庭的孩子
如今離婚早已不是什麼稀奇事情了,我們的身邊或多或少都有幾位有過婚姻,但又重新開始新生活的朋友。這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家庭的孩子心理健康,陽光向上。絕不應以點概面,並不是每一個父母離異的孩子心理都不健康。至於那一部分有些問題的孩子,導致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也絕不只是源於父母離婚這麼簡單。一對夫妻以離婚收場,其間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性格不和、第三者插足等。如果這些本就不幸福的夫妻不選擇離婚,而選擇為孩子湊合著過,這個家庭能說是一個氣氛正常的家庭麼?在一個氣氛不正常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心理狀況,往往會有更加嚴重的問題。
以平常心對待單親家庭子女
父母離異,對孩子的不利影響是無容置疑的。但是當婚姻關係實在無法維持時,不離婚孩子仍然會受到傷害。有些夫妻,離婚前大打出手,但離異後,卻能常常心平氣和地一起討論孩子的問題。有些家庭的父母離異,反倒給孩子創造了一個安寧的環境。所以絕不應一味反對父母離異。部分父母離異的孩子仍然能夠健康成長,而且 他們比其他孩子更自立,更懂事,更能吃苦,更體貼父母,學習成績也很好,性格看上去也開朗大方。這是因為他們的父母雖然離異了,但對孩子的愛沒有改變,並 且離異的父母雙方能夠理性相處,允許對方關心孩子。所以,父母離異是否會傷害孩子,還要看是怎樣的父母,以及離異過程中及此後怎樣和孩子相處、交流,是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還是消極的心理暗示
最近,「今夜私語時」開展了「私·交」活動,在眾多的報名表中,小編我也發現,有很多的朋友在擇偶欄中特意標註了,「最好非單親家庭」的字樣。抱著好奇的態度,小編在網絡上進行了大量的搜索,發現單親家庭的子女在婚戀上遭遇歧視的現象並不鮮見。
但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且不全面的,現在單親家庭非常非常多,很多成長在單親家庭的子女,反而比那些成長在完整的家庭的孩子更成熟。所以,不論是單親家庭或者是健全的家庭,選擇伴侶方面還是要看這個人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