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接娃「鄙視鏈」,父母掙得多反而排靠後!你在第幾層?

2020-12-15 閃電新聞

本文由萱爸育兒經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當了父母后,人們會發現生活中的矛盾點越來越多,一邊是育兒成本增加,需要多掙錢,一邊是努力掙錢,卻難以兼顧育兒。

等孩子上了幼兒園後,白天上班終於能放心些,但在接孩子這件事上,卻又犯了難。

李娟是個寶媽的同時,也是個上班族,她和丈夫努力工作,就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

由於公公婆婆身體不好,她就沒有讓老人過來幫帶孩子,也因此她和丈夫每天更忙碌了。

丈夫負責早上送孩子去幼兒園,她負責下午踩點下班趕去接孩子。

可再怎麼準時,李娟也得五點半下班,那時她去接孩子,幼兒園裡也沒幾個孩子了。

某次她因為外出辦公,得以四點半就能順路接孩子,去接的時候她還很開心,覺得孩子一定會很驚喜!

可一到校門口就發現,烏央烏央一片的,都是孩子家長,這個點其實大部分家長已經接到孩子了。

孩子發現媽媽接她接得早很是開心,可李娟卻開心不起來,因為按這樣算,她每天都比不少人晚接了孩子一個多小時。

李娟接到孩子後,班裡就零星剩4、5個孩子了,一位接過孩子的奶奶對李娟說:

「父母不知道怎麼想的,再忙孩子放學還不得接下。」

李娟瞬間覺得有些尷尬,因為在今天之前,自己的孩子也在這些剩下的孩子之列。

一旁老師看穿了李娟的心思,安慰她:

「李媽媽你也別往心裡去,接孩子而已,家長們自己非得搞個鄙視鏈。」

幼兒園接娃「鄙視鏈」,父母掙得多反而排靠後

李娟也才知道,原來在家長之間,還流傳著這麼一條「鄙視鏈」!

鄙視鏈最頂端:中午就接

能在中午就接孩子的家庭,都是有錢又有閒的家庭。

上午孩子在學校,和老師小朋友們玩了學了,中午的時候家長就接孩子回家吃飯、午睡,等到下午就開始送孩子去各種補習班。

家長有錢有閒又重視教育,這種育兒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學習上確實是很難被其他孩子超越的不是嗎?

鄙視鏈二層:放學前等娃

幼兒園一般下午四點或是四點半,就可以接孩子回家了。

可在這之前,幼兒園門口就已經有一群家長在等著了,他們提前到達幼兒園,就是為了能在第一時間接到孩子。

在準時接孩子上「爭第一」,是家長也是孩子們最愛的一種「競爭」。

鄙視鏈三層:5、6點左右接娃

一些父母雙職工,沒人代接孩子的家庭,一般都得等到下班才能接孩子。

這類家長中,一般會有一方下班早一些,比如5點左右,到達幼兒園接孩子都在5點半或是6點,這也是多數普通家長接孩子的時間。

鄙視鏈底層:不定時接娃

還有一類家長,接孩子從來都是不定時的,因為工作實在太忙,平時到底幾點回根本不清楚。

這類家長往往會讓孩子在放學後,再繼續去幼兒園的託管班,雖然確實賺得多,但陪伴孩子的時間也確實很少,無法很好地照顧到孩子。

其實從幼兒園接娃鄙視鏈就能看出,這對父母都有工作的家庭,實在是太不友好了。

相比較家裡有全職帶娃的,以及有老人幫帶娃的,雙職工父母在帶娃這件事上,確實是難以比得過他們的,即使他們掙的錢更多,能給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

幼兒園接娃「鄙視鏈」,鄙視的是什麼?

家長陪孩子的時間

看到鄙視鏈底層的,反而是有工作有更高工資的父母,有些人會質疑,幼兒園接娃鄙視難道是「窮家庭」在鄙視「富裕家庭」嗎?

其實這才是片面了,看看鄙視鏈頂端,就知道這不是針對有沒有錢,而是家長有沒有好好陪孩子。

有錢有閒的人家,家長不僅能給孩子富裕的生活,更能給孩子好的陪伴。其他在鏈條二層、三層的,也是陪伴孩子時間遞減的家庭。

接孩子越早,說明家裡人陪著孩子的時間越長,這才是鄙視鏈排名最大的依據。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

鄙視鏈鄙視的依據,除去家長對孩子的陪伴外,還有對孩子各方面的照顧以及教育。

接孩子越早的家庭,很明顯是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照顧孩子,注意到孩子的方方面面,給予及時的教育。

而接孩子越晚的家庭,回到家時間本就不多,還要忙家務等工作,分給孩子的時間就更少了。

因此,在照顧孩子的生活以及教育上,也就不會如那些,有人全職在家照顧的細心。

萱爸有話說

萬萬沒想到,幼兒園接個孩子,居然也有「鄙視鏈」!

越有錢的反而越墊底,而特別有錢的卻能在頂端,只能說明人們鄙視的,其實是家長陪孩子的時間少,以及照顧孩子不夠。

但目前,問題卻沒有最優解。不知各位家長,你們排在第幾層呢?

我是小萱爸爸,積極學習帶娃的「女兒奴」一枚,每天分享育兒過程中的所思所感,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轉發、評論,你的喜歡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接娃也有「鄙視鏈」?媽媽接孩子太晚被嘲,表示:我太難了
    說起接娃放學,相信每個寶媽都深有體會,但由於寶媽和寶媽之間各有不同,有些人重視事業,對工作很積極;有些人重視育兒,想給予孩子最好的照顧,所以寶媽們接娃的時間就出現了差異,繼而形成了一種「鄙視鏈」。這一天,小林提前下班,破天荒準時到幼兒園門口接孩子,門口的一個寶媽看小林有些面生,主動上前跟小林搭話說:「以前沒見過你啊?你家孩子是哪班的?」小林想了想說:「小2班的」,寶媽很驚訝:「跟我女兒一個班啊!你是誰的家長?」小林說:「我是XX的媽媽。」
  • 新型「鄙視鏈」來襲:「兒女雙全」在幾層?兩個孩子的你還好嗎?
    現在新型的二胎家庭「鄙視鏈」已經生成:大寶女孩+小寶男孩>大寶男孩+小寶女孩>兩個女孩>兩個男孩一、鄙視鏈頂端:姐姐和弟弟女孩子本來就比男孩子成熟懂事兒的早,如果大寶是女孩子,照顧弟弟的任務基本就在大寶身上,那麼父母就會省去很多麻煩
  • 養生圈也有「鄙視鏈」,你躺在第幾層?
    生活中隨處可見鄙視鏈:相親鄙視鏈、地區鄙視鏈、職業鄙視鏈……「養生圈」也不例外,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懂的更多更科學,一邊鄙視他人一邊被人鄙視。生命君梳理飲食、運動、作息、旅行等不同領域的鄙視鏈,所在的級別與健康息息相關,一起來看看你在第幾級。
  • 父母眼中的「職業鄙視鏈」走紅,公務員實至名歸,墊底的毫不意外
    你現在是做的什麼工作?你的父母知道你做的什麼工作嗎?他們又認可你的工作嗎?但是老一輩的人可不認同你這樣的想法,在很多父母眼裡,只要你不是公務員,沒有入事業編,哪怕你月入過萬,那就不是一個穩定的好工作。父母心中的職業鄙視鏈父母心中的職業鄙視鏈,大差不差就是這個樣子:公務員>事業編制>教師>個體老闆>大學生村官>合同工>打工人。
  • 帶娃也有「鄙視鏈」,全職媽媽成底端,吃力不討好「實錘」
    一般來說,媽媽帶娃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可是最近我卻聽到一個新鮮的詞語,叫做「帶娃鄙視鏈」,而在這個鄙視鏈中,為了家庭付出最多的「全職媽媽」生活在最底端,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全職媽媽成「帶娃鄙視鏈」最底端,吃力不討好「實錘」了最近朋友小影參加完同學聚會有些悶悶不不樂,在聊天的時候她說:「為什麼全職帶娃就不被認可?」
  • 全球羽絨服鄙視鏈裡,國產羽絨服在第幾層?
    在今天,鄙視越來越變得公然、無畏和赤裸裸。然而,羽絨服之間也有著高低排序,檔次之分,甚至是一套鄙視鏈系統。有的說自己時尚摩登,有的標榜自己究極保暖。總之,最後都會收歸在一個個大大的LOGO下,完成一次佔領優越感的心理活動。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馬術第一,鋼琴只能排最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中產的地方就有鄙視鏈。在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中,越冷門越砸錢越高貴。①運動類鄙視鏈馬術>高爾夫>冰球>擊劍>棒球/美式橄欖球>花滑>網球>足球>跆拳道>羽毛球桌球>遊泳>跑步體育,永遠是精英教育的核心。
  • 全國興趣班「鄙視鏈」排行榜:鋼琴因俗氣排倒數,第1名卻很冷門
    一、「你孩子還在學鋼琴?已經過時了」曾經看紀錄片《沒有起跑線》的時候,聽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叫作「別和學遊泳彈鋼琴的孩子做朋友」。這是什麼意思?20年前能學鋼琴和遊泳的孩子,那簡直是人中龍鳳,可現在的父母卻儼然把它當作等級最低的「俗物」!
  • 留德華鄙視鏈
    那時我的腦中存在著一條十分清晰的鄙視鏈,堅信論素質和水準,德國華人無疑排在歐洲第一,瑞士跟德國差不多,奧地利、荷比盧和法國華人屬於第二梯隊,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東歐國家的華人墊底,儘管我不具備任何可以證明這個理論的標準和數據。現在回想起這件事,我覺得相當羞愧。我自認為不落窠臼,卻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鄙視鏈怪圈中自我感覺良好而瞧不起他人的眾多混蛋之一。
  • 中產養娃,溢價比星巴克還高
    事件發酵到最後,網友們不再討論父母要求賠償的行為是否妥當,爭論的焦點漸漸滑向了:這麼小的孩子,究竟該不該穿名牌?  中產養娃,拼的就是高溢價  中產養娃四件套:學業、課外班、好Tony、穿名牌。  中產養娃的賽道,從幼兒園就已鋪就,鄙視鏈跟「國際」直接掛鈎。
  • 幼兒園老師反感的幾種接娃方式,老師不直說,家長別裝糊塗!
    孩子上幼兒園以後,父母就成了孩子上下學途中的「保鏢」,每到放學的時候,都會有成群結隊的家長趕往學校去接孩子回家。還有很多的家長都會提前一段時間到學校門口等著孩子放學。小丁看到別人家的表格上只有兩個電話號碼,而自己的卻填寫了六七個人的號碼,老師看到說了一句,你家接孩子的人比較多,表格不夠用就寫到背面吧。現在幼兒園的管理都比較嚴格,老師見到不認識的人來接孩子,立馬就會提高警惕,打電話給孩子的父母確認來接孩子的人的信息。並且,還會問孩子是否認識這個人,你與他是什麼關係。
  • 奢侈品鄙視鏈算什麼,見識一下你從沒想過的板類運動鄙視鏈
    但這部劇實在是太熱門了,又牽扯出一件被大家津津樂道的事情,那就是貴婦太太圈的奢侈品鄙視鏈。即使你沒看過電視劇,但下面這張圖,你一定見過。大家可能不看都不知道奢侈品還有鄙視鏈吧,上海貴婦圈的太太們合影,人手一隻
  • 二胎家庭「鄙視鏈」出爐,兩個兒子的家庭排名倒數,你在哪一層?
    二胎政策後,很多父母選擇再多生一個孩子,希望家裡的孩子以後能夠有個伴,也彌補了自己沒有女兒或兒子的遺憾。這樣就造成雖然都是二胎家庭,但是孩子的性別和年齡大小也是不一樣。不同的二胎家庭有不同的煩惱,二胎家庭"鄙視鏈"出爐,兩個兒子的家庭排倒數,來看看你在哪一層?
  • 坐月子「鄙視鏈」出爐:讓親媽伺候是丟人?李玫瑾教授不這麼認為
    都說生娃是女人人生中的裡程碑,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坐月子」的傳統,月子期間恢復得怎麼樣,直接關係到將來寶媽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而且還會影響到日後家庭生活的和諧。 坐月子,照顧寶媽的人選,當然是個重要因素。坐月子,也是有「鄙視鏈」的,寶媽們不妨來看看,你屬於哪個層級?
  • 史上最全北上廣養貓鄙視鏈
    小張萌生「想養貓」的念頭,是大學畢業兩個月後。彼時他在北京的一家外企工作,月薪7000,每天凌晨下班,租住在大望路後現代城一間9平米的次臥裡。這成了他第一次遭遇鄙視鏈的原因。住在三裡屯獨立國際公寓的同事 Vivian 苦口婆心地勸他:「小張啊,以你現在的情況,真的不適合養貓。
  • 花滑圈子鄙視鏈(三)
    言歸正傳,繼續說說鄙視鏈。要想娃滑的好必然給多上課,課時費150-300元/半小時不等,一次上課1-3小時不等,記住是半小時,這個可跟別的課外班計費方式不同。一個冰場裡,有蹣跚學步的,有畫葫蘆壓步的,有跳著1A,2A的(專業術語請自行百度),能跳3A大概給包場了吧。
  • 奶茶圈兒鄙視鏈丨喜茶、一點點、COCO排個位,誰比誰又更高級?
    當奶茶紛紛都走上網紅路線之後,就悄咪咪滋生了一條「奶茶鄙視鏈」👇喝連鎖奶茶的,看不起喝瓶裝奶茶飲料的。幾塊錢一瓶的飲料,怎麼能和我辛辛苦苦排隊幾小時買的相提並論?喝精品奶茶的看不起喝連鎖奶茶的,奶精衝兌的也能叫奶茶?
  • 娛樂圈鄙視鏈:臧鴻飛說出了音樂鄙視鏈,秦昊闡述了影視鄙視鏈
    這段話雖然看似在講玩笑話卻引得臺下觀眾們的一片叫好聲,就連臺上的嘉賓都說好,但是仔細分析下去,就會這個鄙視鏈也是用所科學依據的,雖然是歌手,但是大家好像都看不起在音樂裡面那個讓音樂變得不純粹的人,比如玩古典樂的會覺得自己是最頂級的音樂家,他們覺得玩搖滾的人和自己相比比較低俗,而玩搖滾的人卻覺得自己玩搖滾很高雅,覺得說唱不倫不類更加低俗,這就是音樂圈的鄙視鏈。
  • 網際網路鄙視食物鏈大全:玩豆瓣的鄙視玩天涯的
    在鄙視已經變得公然、無畏、無所顧忌的當下,似乎不鄙視無以證明自己的優秀、高端與成功。你鄙視我,我鄙視他,鄙視食物鏈將消弭的等級制度再次建構,豎中指、翻白眼就是隔開自戀、自卑的「宮牆」。
  • 就因為我在上海,竟然天天被鄙視!!太扎心……
    所以上海的交通「鄙視鏈」應該怎麼排呢?所以汽車表示很委屈……而平時出行也很「任性」,有車的似乎永遠排在最頂端,但是有時候走路的反而鄙視有車的……長途出行飛機>高鐵>開車>火車>汽車>摩託車>自行車>徒步短途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