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校外租房:半是海水半是火焰
現狀:「校內有床、校外有房」的情況較多,個別高校外甚至「一房難求」
隱患:校外「學生公寓」多由私房改建而成,缺乏消防設施,也沒有應急通道
各大高校即將開學,沉寂了一個寒假的學校又重新熱鬧起來。連日來,我們在市內各高校走訪時發現,儘管早有教育部「禁租令」,但「校內有床、校外有房」的情況仍較多,個別高校外甚至還出現了「一房難求」的局面。
現象
校外租房火爆
3月3日,我們首先來到了位於河東的一家高校。
從河東沿江風光帶沿木魚湖公園方向走,在一條學生常路過的巷子口,我們就看到了一些剛更新的廣告條幅:「內有多套學生公寓和情侶套房,裝修精美,設施完善,帶獨立衛生間,24小時熱水、光纖網絡……」
我們注意到,這條巷子距附近的高校不足300米,學生步行去學校不會超過10分鐘。為吸引學生入住,不少老闆還親自「上陣」,帶有興趣的學生前去參觀。就在我們上午蹲點採訪的1個多小時內,就有4位學生(三男一女)表達了需求,其中的一男一女系情侶。
問及為何選擇在校外租房,一些學生給出了如下答覆。
學生小李:「我準備考研,校外房租便宜,環境又安靜。」
學生小陳:「學校居住環境較差,多人共用一個衛生間,我不太習慣。一個人住,獨來獨往,既清淨又舒服。」
和上述兩位採訪對象的情況不同,今年讀大三的王同學則坦言,選擇住在校外,更有利於促進他和女朋友的感情。
走訪
安全問題堪憂
當天上午,我們跟隨小陳來到了他租住的地方。在路上,小陳對我們說,他租住的這棟「學生公寓」,是附近名氣最大的一家,也是學生最為集中的一家。「這一家開張5年多了,周邊同類型的『學生公寓』,差不多都是參照他家設計的。」
在他的帶領下,我們走進了這棟「學生公寓」。公寓負責人「開發」了多種房型。比如,普通學生單間、情侶單間和情侶套間。房型不同,收費標準也不一樣。
走訪中我們了解到,在這一帶,最普通的學生單間每學期的租金1000—1200元不等(水電費另算)。另外,房東每月還要收取一定的衛生管理費。
藉口想租房,我們與這家公寓的經營者交談了起來。聊天中我們得知,在校外租房的學生,80%以上是大三、大四生,其中不乏學生情侶。為何「擇他地而居」,有的是嫌棄學校住宿環境太差,有的是要準備考研或便於找工作,還有的是為了方便談戀愛。
隨後,我們又陸續走訪了市內其他幾所高校。我們注意到,學校周邊的「學生公寓」,幾乎都由附近居民的私房改擴建而成,有營業執照的屈指可數。房東一般會為租房者提供床、書桌和衣櫃等簡單家具。這些學生公寓,有的一層樓就住了將近30戶,整棟樓房都未安裝任何消防設施,也沒有應急通道,而走廊的寬度大多不到兩米。
多位學生告訴我們,租房前,房東都會拿出一份合同要求他們在上面籤字。然而,這份「合同」真的能起作用嗎?它會在關鍵時刻幫學生維權嗎?
為此,我們諮詢了湘晉律師事務所的李穎慧律師。李律師認為,根據《合同法》規定,租賃行為既可採用書面形式,也可採用口頭方式。但礙於目前還沒有一套系統的法律規範管理「校外租房」現象,因此有關部門執行起來也處於「棘手」狀態。
討論
需不需要租房?
2007年7月,教育部通過其官方網站發布消息稱,原則上不允許高校學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這是教育部2005年在高校學生校外租房問題上稍微鬆口後的又一次政策回歸。
該消息稱,要嚴格校外住宿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原則上不允許學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對特殊原因在校外租房的學生,要履行相關備案手續」,嚴格教育管理。這裡的特殊情況主要是指「對在校內宿舍和公寓安排確有困難」。
雖然「禁租令」已出臺這麼多年,但高校周邊租房的現象依舊火爆。針對這一現狀,師生們說法不一。
七嘴八舌
李同學(大學三年級)
學校限制學生在外租房也是為學生的安全著想。畢竟在外面住的話,學校就管不了你了,如果出事的話怎麼辦! 況且學生每年都要交住宿費,既然都交了錢為什麼還要在外面另外交錢住呢!難道家裡的錢真的多得花不完?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學生在外租房住可能是有一些正常原因的,比如寢室的學習環境不好,對於要面臨考研或熱愛學習的學生來說,這樣的環境無疑只會妨礙他們,所以也只好在外租房。不管怎樣,從校方的角度客觀一點去考慮,我認為是應該限制的,雖然我也在外面住過。
陳同學(碩士一年級)
我不在外面租房,但是我也不反對在外租房。我覺得這是個人的選擇問題,學校過分地幹涉,作用也不是很大。關鍵看同學自己,因為在外租房畢竟是一筆很大的開銷,比如我就承受不起,在學校一年的住宿費僅夠支付在外租房兩個月的費用,這還不包括水、電、電話、上網等。
另外,還有安全問題,老早就聽說有人在外租房發生刑事案件的,還有中毒事故等。住宿舍人多,生活條件差點,也不利於學習,但是都是年輕人,克服一下也沒有什麼,學習嘛,去教室自習好了。說為了考研租房的,我的觀察是周圍好多在外複習考研的人並沒有考好,租房與否與考研關係不大,我感覺很多人只是找個藉口。
宋同學(大學二年級)
其實父母很多不是單純地不同意子女在外租房或是同居。特別是女孩子,父母更多會考慮到安全問題。在高中時,我媽就給我在學校附近找了幢小樓房。不過只維持了半年,主要原因是上完晚自習從學校回到那裡,還要走20分鐘的路,雖然是大馬路,路燈也很亮,不過被人跟蹤過,現在想起來都心有餘悸。
我覺得學生還是住在學校比較好,不管是從學習、飲食還是安全上考慮。學生嘛,還是以學業為主,打工鍛鍊自己,完全可以考慮方便的職業為主,不必為了自己工作而影響學校的統一管理。而且現在租房造成的自由散漫和男女同居所帶來的後果,要比飯菜不合口味和圖清靜方便更嚴重。因為我覺得現在的學生自律能力相對偏差,心理承受能力也不是很好。
沈老師(大學輔導員)
我的觀點是大學生還是住校好。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在「自己管自己」方面還是有欠缺,在學校裡住宿,起碼能將意外發生機率降到最低點。此外,在外租房有可能影響學習。租房的學生下課後就離開學校了,對於一些臨時變動的課程、學校裡組織的講座等往往容易錯過。平時也容易遲到、曠課等,對學習反而不利。
(湘潭晚報記者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