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腕錶的四大複雜功能機構分別是陀飛輪、萬年曆、打簧問表、計時碼錶。其中三問表由於結構複雜,零件多而精細,被譽為最複雜功能的機構。但是除了三問表之外,你知道還有類似的打簧問表嗎?今天輕奢品小編就和大家看看,打簧問表的有哪幾個,喜歡的朋友馬上來看看吧!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打簧問表,它也稱「問表」,意思就是你隨時問、它隨時答,因為報時需要敲打表中的簧片,故稱打簧表。完全不同於整點報時的自鳴表。問表的種類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兩問表,它分為兩種,其一是報時、報刻,報出時間最大誤差14分鐘;
其二是報時、報5分鐘。報出時間最大誤差14分鐘(如報分時打讓5下,就表示有25分鐘)。除此之外還有比較少見的十分問(Ten-minute repeater)、半刻問(Half-quarter repeater)、五分問(Five-minute repeater)。
第二種就是我熟悉的三問表,可以報時、報刻、報分。你問它答的時候是先報小時,再報刻(15分鐘為一刻),接下來報分鐘,通過高低音調來區別(幾小時-幾刻又幾分鐘)。
還有要說的是自鳴表,就是報時表(Strike),不用人為控制就可以自動報告時間。而自鳴表又分為大自鳴(Grand strike)和小自鳴(Small strike)兩種,二者都可以整點和刻鐘的時候發出聲響;不同的是「小自鳴」在自動報刻時不再重複整點報時。
其實「問表」的發明靈感,來至於裝在教堂、鐘樓等高大建築物上的「鍾」。那個年代沒有電燈泡也沒有夜光塗料,都依靠這些鐘的報時而作息。後來進入懷表時代,懷表的結構、功能開始由簡入繁。不同形式的懷表紛紛問世。
1676年,英國鐘錶匠Edward Barlow 使普通懷表有了更複雜的機構,發明了齒條式的報時機構。對於在黑暗中「聽」到時間的問表相當實用,英國的另一位鐘錶匠Daniel Quare進一步完善了兩問打簧結構並且獲得專利權此打簧懷表就開啟新的篇章,懷表再也不只是單純的計時了,它是同時具有藝術價值、工藝價值的高檔裝飾品。
1783年,寶璣發明、製作了報時的簧條機構,因為在他的作品中往往帶有清脆的聲響,為此還獲得了專利。評判打簧問表品質的決定因素是報時的音質,同時也決定了價格的高低。便宜的問表,報時的響聲略帶混濁雜亂,而幾十萬上百萬的問表,發出的聲音錯落有致,扣人心弦。
中國雖然已經製作出打簧表,但是對於它發出的聲音真的敢恭維,之所以咱們的音質不過關,可能是對於金屬發出音樂的技術控制手段,是其主要的原因。如今,三問的功能不但是複雜技術的集成,還是鐘錶大師們炫耀技藝的一種方式,其結構複雜、製造耗時、成本不菲、精密要求高,能製作的問表的人為數不多,生產的數量有限,所以更顯彌足珍貴。今天輕奢品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讚,加個關,下次小編繼續和大家分享更多有趣(實用)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