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特團隊去年參加江門市創新創業大賽,並獲得初創組一等獎。 陳敏銳 攝
時代列車的駛入,帶來了無限契機,掀起新一輪城市發展的浪潮。
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的開通,為江門這塊充滿希望的熱土強「筋」壯「骨」,全力打造各類要素集聚的「強磁場」,促進江門與大灣區各城市資金、人才、物流等生產要素的流通,積聚蓬勃發展的強動能,點燃發展「新引擎」。
「藉助江門交通便利的區域優勢,利用廣州、深圳等城市人才資源外溢輻射,將吸引更多專家來江門交流合作,更多技能型人才來江門就業,更多企業來江門投資,更多優秀團隊來江門創業。」省人大代表、江門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李珩欣喜地說。
而江門,也出臺了一系列有力有效舉措,確保資金及人才等各類資源要素來到江門,留在江門,以樞紐經濟發展構建江門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讓一批又一批人才的夢想在這裡起航。
文/黎禹君 李偉良
A 區位優勢助力我市打造投資熱點
發展樞紐經濟,建設樞紐是基礎,提升功能是關鍵,要素集聚是核心,輻射帶動是根本。交通樞紐作為連結各類要素最緊密的紐帶,是人才、信息、資金、技術等高流動性經濟要素的關鍵配置點,對樞紐經濟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
不可忽視的是,珠西樞紐城市的打造必將進一步凸顯江門區位優勢,夯實招商引資基礎。
「江門優越的交通區位是我們在招商引資中的一大『利器』,江門是珠江口西岸重要交通樞紐,而江門站開通,是我們交通大會戰中的重要節點,隨著中開高速、黃茅海跨海通道等重大工程建設,將更加主動擔起大灣區承東啟西、輻射粵西乃至大西南的重任。而這也推動了重大項目更加青睞江門,助力江門打造投資熱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藉助顯著的交通區位優勢,近年來,我市堅持「工業立市」戰略,緊抓招商引資生命線,創新招商方式方法,以項目促投資,推動重大項目招商取得新突破。萬洋眾創城、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中國鐵建灣區總部、江門·僑鎮、榮陽鋁業、摩爾電子科技產業園、宏發高新產業城項目一期、創維集團顯示項目、旺盈印刷集團江門一體化印刷包裝產業項目、蔚海智谷、中科院新澳開物生物醫藥裝備項目、依利安達5G通信增資擴產項目等一批投資超10億元重大項目紛紛落戶我市。
中集集團與我市在智能集成裝備、模塊化建築業務、消防救援裝備、產城融合等項目開展合作;騰訊「WeCity未來城市」項目落戶江門人才島,人才島智慧展示中心已動工建設;華為在我市打造科技創新人才示範島,與江門職院合作建設「華為ICT學院」;寶能、萬科與我市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國家電投綜合能源項目落戶開平。
據統計,2019年至2020年6月,全市洽談引進投資超1億元項目306個,投資額1888.05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52個,投資額1281.2億元。在項目動工方面,2019年至2020年第二季度,全市集中動工(投產)項目475個,總投資2202.16億元,累計完成投資580.92億元。其中超10億元項目64個,總投資1461.41億元,累計完成投資270.85億元。
江門已經成為「創富之地」,吸引著四面八方的資金流,有力推動了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鍊、技術鏈的深度融合。
B 以更優的政策吸引更多人才投資創業
江門站給江門人民帶來新的期待。古老而開放的僑鄉,隨著江門站開通,勢必煥發出創業創新的新生機和活力。
「江門的交通區位、人才政策,以及政府辦事效率等一系列條件,給了我們在這裡創業創新的優勢。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面對國際舞臺,我們相信未來會有更大更廣闊的空間去發展。」從香港返回家鄉江門創業的廣東道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本立說。
2018年江湛鐵路開通以來,我市出臺《江門市進一步做好促進就業工作實施方案》《江門市進一步做好穩定和促進就業工作實施方案》等促進創業就業工作綱領性文件以及10多項配套政策,出臺全市首份面向港澳居民專項扶持政策——《江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於支持港澳居民到江門市就業創業的若干措施》,完善了就業創業政策體系。
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選擇江門、留在江門。截至目前,全市建立創業帶動就業孵化基地19家,當前在孵創業實體761多個,1.4萬人受到創業扶持;舉辦3次留學歸國人員創新創業項目路演評審,擇優資助了17個留學歸國人員創新創業項目,總扶持資金達340萬元。
為吸引港澳人才創業,我市成立了江門市港澳青年創業創新服務中心,發揮我市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資源優勢,為港澳青年就業創業提供精準服務保障,吸引更多有為青年來江門創業,加強開放合作。羅偉特、梁立鋒、譚慧敏,這3位來自香港的90後年輕人,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感謝江門這片創業沃土,來這裡創業,我們得到了很多支持。」羅偉特說。在江門4年間,該團隊長期紮根農村,克服困難,展開大量基礎實驗,共申請4項國家發明專利,3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填補了華南地區魚菜共生技術基礎應用數據的空白。
C 積極打造「灣區人才」聚集新高地
在各類高端創新要素中,高端人才是重中之重。江門站所處的珠西樞紐新城,不僅是各產業園區引資引智的「功能島」,其本身也是引資引智的重大載體。其中,位於樞紐新城的中科健康創新生物產業園項目,過去3年成功幫助新會引薦高層次生物醫藥創業創新團隊10個,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科技部「973」首席科學家高光俠等。
「江門目前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尚處於經濟窪地位置,應積極發揮交通便利的利好,引入人才,推動人才引入政策的實施和江門人才島建設,無疑是首要任務。」江門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新方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安加慰說。
強化人才引育,江門在行動。我市緊抓戶籍制度改革對人才體制改革的「牛鼻子」作用,通過修訂落戶條件實現入戶區域、入戶條件、入戶材料、入戶人員全放開的「零門檻」入戶政策,成為廣東省內落戶門檻最低的地級市,最大程度促進人才要素流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地建設。
今年4月,我市印發了《大力推進「灣區人才」工程實施方案》,以全面實施「灣區人才」工程為抓手,大力加強人力資源開發,進一步健全人才管理服務工作體制機制,實施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促進人才要素自由流動,營造有利於人才發展的軟硬社會環境,積極打造「灣區人才」集聚新高地。
為進一步做好人才服務工作,我市加快「人才安居樂業生態園」信息系統上線,建設江門市人才資料庫,逐步實現人才「零跑腿」即可享受補貼待遇。據統計,今年以來,市直共發放各類人才補貼697.9萬元,下撥各市(區)343.27萬元。此外,打造大灣區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窗口,為大灣區國際人才提供就地就近人才公共服務。
截至目前,全市企事業單位共柔性引進兩院院士、著名高校教授等高層次人才27人。
廣東芳源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芳是中南大學材料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後,曾獲江門市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殊榮。她認為,江門一直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專門成立市人才工作局,加強黨管人才工作,並提供「人才管家」服務,「這些舉措,促進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集聚江門,江門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發展一片向好」。
D 搶抓機遇進一步釋放發展紅利
「作為澳門人,我建議江門出臺更多引資優惠便利政策,引導港澳和大灣區其他城市的企業和年輕人到江門投資創業。」安加慰坦言。
說幹就幹。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將緊緊把握江門站開通契機,進一步釋放發展紅利,以更優的創業創新政策吸引更多人才來江門創業。
一方面,我市將構建更有力更完善的就業創業政策體系,高質量開展「樂業五邑」創業創新大賽、創客素質提升班、就業大講堂等活動,讓政策和服務惠及更多創業者、求職者。另一方面,建設「樂業五邑」就業創業綜合服務平臺,為求職者提供職業指導、崗位對接、技能培訓等「一站式」就業幫扶服務,為創業者提供市場開拓服務、創業資源對接、導師智庫指導等「一站式」孵化和創業加速服務。
在打造高水平特色創業孵化載體體系方面,以珠西先進產業優秀人才創業創新園為核心,同時發揮珠西創谷、江門市火炬高新技術創業園、高新區總部科技園、中科創新廣場、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文創小鎮、江門市大學生和碩士研究生創業孵化基地等載體的帶動作用,建成「1+7+N」孵化平臺體系,根據創業主體不同階段、不同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專業化、差別化、定製化指導服務,促進創業企業加快發展。
隨著江門站的開通,一系列政策落地見效,奮力打造扶持創業、人才集聚新環境新優勢,江門這座大灣區城市,必將產生強烈「磁場」,吸引更多要素匯聚,展翅騰飛。
案例
江門蒂卡歐建材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梓浩:
會推薦更多香港朋友到江門發展
今年24歲的香港青年李梓浩,畢業於香港九龍青年學院。2018年,祖籍新會的他從香港辭職,下定決心回到家鄉江門創業,收購了江門市蒂卡歐建材製品有限公司,開啟創業之路,打造智能衛浴品牌是他的目標。
2019年10月,李梓浩的智能衛浴研發項目成為珠西先進產業優秀人才創業創新園入駐項目。李梓浩在入園後申請了4項專利。研發的兩種產品分別是360℃殺菌燈及車載消毒燈,投入市場後受到消費者歡迎。在疫情期間,李梓浩還通過開拓線上阿里巴巴批發渠道,擴大公司市場營銷渠道,並且在中山建立了自主生產不鏽鋼的配件工廠,產值達2000萬元—3000萬元。
「在江門創業期間,我得到了政府的扶持與幫助,雙創園的優惠政策解決了創業初期辦公地點、創業輔導等創業難題。」李梓浩說,得益於江湛鐵路的開通,這使江門境內鐵路布局更加合理完善,形成鐵路客運站場之間的高效聯動。
江門站的開通,讓李梓浩十分高興。他期待日益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對自己公司的發展起到更大的拉動作用。「我有不少香港朋友都想到內地發展,我也會推薦更多香港朋友到江門發展。」李梓浩說。(黎禹君)
江門市高層次人才胡楊:
未來開展工作更方便了
胡楊是清華大學博士,2018年4月,經導師介紹,他毅然辭掉了在大城市國企的工作,來到了位於新會區羅坑鎮的新輝(中國)新材料有限公司。
加入新輝公司後,胡楊開始了高性能丁苯、丁腈膠乳的新產品研發和工業化轉化工作。在2年多時間裡,他帶領技術團隊陸續推出鋰電池負極粘接用丁苯膠乳、人造大理石成型用丁苯膠乳、高硬木材拼板粘接用丁苯膠乳等多個新產品,每一種都對標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外先進產品,突破了技術壟斷,逐漸實現了此類產品的進口替代。
胡楊回憶說,剛來江門時,江門站附近還很荒蕪。「這兩年江門總體發展得很快,尤其是樞紐新城一帶,交通很便利,去哪兒都很快。」胡楊說,他家住在北京西站附近,「從江門站坐高鐵直達北京西站,再走十多分鐘就可以到家,十分方便。」
「江門的人才政策、人才發展環境都很好。」胡楊說,「我剛來江門時,有關部門還前來慰問,向我解答有關人才政策,讓我感很溫暖很踏實。」對於江門站的開通,胡楊表示十分期待,「以後出差不一定要開車,我們未來開展工作更方便了。」 (黎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