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道120句經典名句,聖賢智慧的結晶,值得一讀再讀!

2021-12-23 開啟深度記憶

有溫度 有深度 有廣度 

點擊上方藍字可關注我們

【儒家】

1、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

2、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學》

3、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大學》

4、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大學》

5、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中庸》

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7、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中庸》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中庸》

9、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10、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庸》

1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1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13、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

14、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

1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1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1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

18、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

19、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

20、三思而後行。——《論語》

2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

2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2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24、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

25、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

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7、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28、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2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30、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孟子》

3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32、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

33、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尚書》

34、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

3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36、差若毫釐,繆以千裡。——《禮記》

37、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

38、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周易》

39、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

4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

【佛家】

1、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金剛經》

2、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金剛經》

3、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金剛經》

4、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金剛經》

5、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金剛經》

6、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金剛經》

7、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金剛經》

8、無有定法,如來可說。——《金剛經》

9、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金剛經》

10、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金剛經》

11、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金剛經》

12、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

13、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金剛經》

14、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金剛經》

15、若心有住,則為非住。——《金剛經》

16、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金剛經》

17、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金剛經》

18、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金剛經》

19、如來者,即諸法如義。——《金剛經》

20、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金剛經》

21、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金剛經》

22、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金剛經》

23、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金剛經》

24、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金剛經》

25、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金剛經》

26、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金剛經》

27、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金剛經》

28、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金剛經》

29、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金剛經》

30、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金剛經》

31、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金剛經》

32、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金剛經》

33、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金剛經》

34、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金剛經》

35、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金剛經》

36、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

37、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壇經》

38、人有南北,佛性無南北。——《六祖壇經》

39、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六祖壇經》

40、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六祖壇經》

【道家】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德經》

2、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道德經》

3、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4、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若守中。

5、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道德經》

6、見素抱樸,少私寡慾。——《道德經》

7、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道德經》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道德經》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

10、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道德經》

11、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道德經》

12、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德經》

13、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道德經》

14、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道德經》

15、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道德經》

16、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道德經》

17、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8、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道德經》

19、慎終如始,則無敗事。——《道德經》

20、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道德經》

21、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22、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

23、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經》

24、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道德經》

2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

26、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德經》

27、天網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經》

28、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道德經》

29、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莊子·逍遙遊》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莊子·養生主》

31、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莊子·人間世》

32、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大宗師》

33、小惑易方,大惑易性。——《莊子·駢拇》

34、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莊子·田子方》

35、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莊子·應帝王》

3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莊子·知北遊》

37、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莊子·外物》

38、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莊子·天下》

39、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莊子·山木》

40、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莊子·繕性》

BY /

素材來源:《大學》、《中庸》、《孟子》、《周易》、《金剛經》、《六祖壇經》、《道德經》、《莊子》

本文來源於網絡,公益分享、參考之用,客觀思考、理性評論,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


長按 識別圖中二維碼

修行路上給予你更多的啟示與幫助

相關焦點

  • 12句國學經典名句,值得一讀!
    現在的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所以末學會經常挑選一些國學名句,來分享給大家,讓您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夠不斷地積累一些國學知識。 1、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 儒、釋、道三教,全息大對比
    儒、釋、道,就是指儒教、佛教、道教。三者並稱時,其中的「釋教」並沒有稱為「佛教」。這主要是因為,在中國古代,將佛教、道教並稱時,一般稱為「釋、老」,這是各取其教祖之名而定的。而儒、釋、道並稱時,將儒學稱為「儒教」,確實能夠體現出對儒家文化的推崇和信仰。畢竟,在現世世界中,以儒學為根基的儒家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作用力,是顯而易見、顛撲不破的!儒、釋、道三教,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駕馬車。
  • 觸動心靈的10句詩詞,寫盡人間滄桑,值得一讀再讀!
    有些詩詞,初讀不以為意,走過半生,才明白其中真意;有些詩詞,看到的第一眼就觸動靈魂,仿佛這句詩為自己而寫。這種情絲,為自己而生。觸動心靈的10句古詩詞,寫盡人間滄桑,值得一讀再讀!一起來品讀詩意人生,感受人間大美。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15句經典語錄,發人深省,值得一讀再讀
    本文精選15句經典語錄,表達毛姆對愛情的理性發問、理想與現實的掙扎,以及複雜而又真實的人性。《月亮與六便士》兼具故事性與哲理性,發人深省,值得一讀再讀。正如伍爾芙所說,讀《月亮與六便士》,就像是一頭撞上高聳的冰山,令平庸的生活徹底解體。
  • 高適的這首詩僅有4句,卻能感悟人間最真摯的友誼,值得一讀再讀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別董大·其一》,便是一首關於知己,也關於離別的經典詩篇。它出自於唐代著名邊塞詩人高適之手,是高適組詩作品《別董大二首》的第一首。題中提到的「董大」,一般認為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董庭蘭,因其在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稱「董大」。天寶六年春,吏部尚書房琯被貶出朝,門客董庭蘭也離開長安。
  • 史上最灑脫的一首詩,短短幾句堪稱獨處的最高境界,值得一讀再讀
    王維曾經寫過一首出神入化之作,堪稱獨處的最高境界,值得一讀再讀。這首作品就是《終南別業》。《終南別業》唐代:王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此詩一出,立馬就將世人帶入了那座靜謐的終南山。自古以來,終南山高人就不少。
  • 南懷瑾:三句話將人生最高境界總結,佛道儒三家智慧精髓
    南懷瑾三句話將人生最高境界總結,佛道儒三家智慧精髓,讀讀他們始終是好的。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這三句話分別大概的意思是:心、骨、皮,是人最重要的三樣東西,心是人的根本,骨是人的支撐,皮是人的形象。
  • 南懷瑾八句人生格言,一條比一條經典!
    他的著作是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捷徑,對無法直接了解典籍的人作了一個重要引導,其內容往往將儒、釋、道等各家思想進行比對,別具一格。一、畏就是敬,人生無所畏,實在很危險。摘自南懷瑾《論語別裁》,這裡所謂畏就是敬,人生無所畏,實在很危險,只有兩種人可以無畏,一種是第一等智慧的人,一種是最笨的人,可以不要畏。二、學問最難是平淡,安於平淡的人,什麼事業都可以做。
  • 《天道》丁元英的10句經典語錄,勝讀10年書,值得中年人用心體會
    《天道》丁元英的10句經典語錄,勝讀10年書,值得中年人用心體會神就是道,道就是規律,規律如來,容不得你思議,按規律辦事的人就是神。天下之論道到極致,百姓的柴米油鹽,人生冷暖論到極致,男人女人得一個情字。
  • 儒、釋、道三大家用英文怎麼說?
    儒、釋、道三大家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三大基石。儒家講「入世」,道家講「出世」,釋家講「隱世」。儒家文化教化我們以成為「君子」為目標不斷提高自我修養,道家極力推崇順從自然,上善若水的生活方式,而以禪宗為代表的中國佛家通過參悟領會虛幻寂滅的真諦。
  • 3句珍惜時間的古詩詞名句,句句經典,值得珍藏
    詩詞大會如今已經辦到第五季,裡面的題目大都選取名詩名句,少有特別生僻的詩句。不過,詩句儘管大都耳熟能詳,換個角度考,可就有人答不上來了。詩詞大會第三季裡有一道題,涉及我們背得滾瓜爛熟的3句詩,但卻有一半的人答錯。這三句詩都是關於珍惜時光的名句,來看看你會不?
  • 李品純新書《隸書經典名句賞析》問世,央視春晚總導演作序推薦
    讀中國古代經典,就像一場思想之旅,總是能引人入勝。近年來,書法家李品純從中國古代經典中摘選名句,以隸書的形式,對經典名句進行書法創作,並認真揣摩,反覆研讀,又結合實際逐一賞析,最終形成了《隸書經典名句賞析》的書稿。
  • 《道德經》6句經典名句,領悟為人處世智慧的態度、探求真理
    《道德經》6句經典名句,領悟為人處世智慧的態度、探求真理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在古今社會生活中,在老子看來,真正領會「道」之精髓的聖人,不輕易下斷語,即使是對已知的事物,也不會妄自臆斷,而是把已知當作未知,這是虛心的求學態度。只有這個態度,才能使人不斷地探求真理。
  • 辦公室書法四字名句 王國強書法作品
    有人問:為何自古至今書法四字名句熱度一直不減,反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四字成語書法是中華文化瑰寶,是五千年古今文化智慧結晶,是古聖賢留下來的經典名句,一句四字成語,概括了一個典故、一段歷史、一份哲理。
  • 100句儒家經典語錄,值得一讀再讀
    ——《中庸》愛好學習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11、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廣泛地學習,詳盡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別,忠實地執行。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 【國學】十人百句經典名句
    老子的十大經典名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9.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 老祖宗的5個智慧,句子很短,但道理很深!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祖宗留下的諺語、俗語、格言,很多都是智慧的結晶,是生活經驗的提煉,值得我們終身學習。下面分享5個《增廣賢文》的格言,句子雖短,但道理卻很深。一、貧窮自在,富貴多憂。
  • 《唐詩三百首》中一首經典山水詩,意境如畫,值得一讀再讀
    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解讀《唐詩三百首》中,王維的一首經典山水詩。山居秋暝 (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每當我讀到這十個字,閉上眼腦海中便浮現出了畫面,那意境如此美妙,恍如走進夢境一般。這種感覺,只有在山水詩中才能找到。以上兩聯,詩人選取明月、清泉、竹林、荷花,進行鋪展描寫,實際上是借物來隱指自己純潔、清高品格。
  • 金剛經十大名句,句句開悟,值得反覆去讀!
    金剛經十大名句,句句開悟,值得反覆去讀!聖度文化總結了金剛經十句經典名句,分享給大家。當年六祖慧能,只是聽了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便言下大悟,可見金剛經卻有開悟之功,希望所有學佛者,都能常讀金剛經,功德無量,好處無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好書推薦:《菜根譚》10大經典名句,感悟為人處世的智慧!
    它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佛教的出世思想,是一部有益於人們陶冶情操、磨鍊意志、奮發向上的通俗讀物,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書中的十大經典名句。1、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