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京都的寺廟清水寺,是知名度很高的寺廟之一。站在錦雲溪懸崖上的清水舞臺,以四季交替的樹木色彩為背景,以其美麗的姿態和壯觀的景色極具魅力。由139根櫸樹柱子支撐的舞臺高度為13米,相當於4層樓的高度。地板面積190平方米,鋪滿了410塊以上的檜木板。為了保護地板上的木材,前端有一些微的傾斜,讓雨水自然流淌。
從下往上看清水寺的舞臺,可以看到柱子和水平的木排。仔細看那根柱子的話,就會發現前面和後面的柱子長度不一樣吧。這是根據傾斜地面調節柱子長度的被稱為「懸造」的傳統技法。通過柱子之間的貫穿,建築物整體呈框架狀,保持穩定。
參拜完正殿後,站在舞臺邊緣眺望景色。正面是紅色的子安塔,右邊是京都的街景,左邊是奧之院和音羽瀑布。春天的櫻花,新綠的群山,秋天的紅葉,無論哪個季節都是難分仲伯的美景。
但是,您知道這個舞臺在平安時代以後,實際上是確實作為舞臺來使用的嗎?據說相撲、雅樂、歌舞伎、狂言、能劇等藝術,被供奉在本尊的千手觀音處。那麼,這次就介紹清水寺由來和能《田村》的故事。
能《田村》(故事梗概)
前半部分:某日,旅僧帶著從僧來到清水寺。那是一個櫻花盛開、春光明媚的日子。這時有人正拿著掃把打掃,旅行僧上前打招呼。於是,那人介紹自己是這裡的花守,隨後講述了清水寺的來歷。
很久以前,大和的名為賢心的一位沙門,做了一個在木津川的河上看到了閃耀的金色清泉的靈夢。第二天早上,賢心來到川上,遇到了在清泉下修行多年的行睿居士。行睿居士告訴他,他一直在等待著賢心,於是賜給他一顆靈木,要他雕刻成千手觀音,然後就消失了。於是賢心雕刻了千手觀音,供奉在泉旁作為觀音道場,自己建造了草庵來守護道場。
兩年後,一名武士坂上田村麻呂在追捕鹿的時候,誤入了觀音道場。為了給生病的妻子提供從鹿身上得來的靈藥,他一直在追鹿。田村麻呂在清泉附近見到了賢心。賢心告誡田村麻呂,不要在觀音道場殺生,並向他說明佛法的教義。田村麻呂被他的教導所感動,立刻皈依佛法,在這裡捐贈佛殿,安置了千手觀音。
這就是清水寺的開始,花守對旅行的僧人們說完後,進入了田村堂。
後半部分:那天晚上,旅行的僧侶們在清水寺的櫻花樹下誦經。然後,田村麻呂的靈魂(其實是白天的花守)現身,講述了參戰的許多戰役,並感謝在賢心雕刻的千手觀音的保佑下取得了勝利。
坂上田村麻呂是誰?
坂上田村麻呂(758-811)是實際存在的一名武士。身高五尺八寸(176釐米),體重201斤(120公斤),臉色紅潤,目光銳利,長著金色的鬍鬚。他是一個一發怒就能打倒猛獸的勇士,但一笑起來又是一位連嬰兒都能撫摸的溫柔的男人。田村麻呂被稱為京都的軍神,毗沙門天的化身,是京都的英雄。
桓武天皇(737-806)在平安京遷都之際,打算徵服蝦夷。然而,788年的第一次徵討以失敗告終。在蝦夷軍的遊擊戰中苦戰,遭到了死亡人數超過1000人的慘敗。於是,在791年的第二次徵討中,桓武天皇任命田村麻呂為副將。田村麻呂分析上次惜敗的原因,努力訓練強化自己一方的軍隊。雖然最終取得了很多勝利,但阿流為率領的蝦夷軍仍在繼續抵抗。
田村麻呂的戰略
797年第三次徵討中,田村麻呂被任命為徵夷大將軍,由桓武天皇賜節刀(代行天皇權限的標誌)。除了士兵以外,田村麻呂還帶著天皇統治下的律令農民進入了戰場。田村麻呂通過農民向因長期戰亂而疲憊不堪的蝦夷人民傳授種稻和養蠶技術。另外,給予歸順的人土地,保障他們的生活,允許他們與律令農民進行交易。田村麻呂把安定人們的生活放在第一位。於是,蝦夷軍的抵抗力量急速減弱。田村麻呂通過拯救敵軍的生命和生活,不讓自己的士兵進行無謂的戰鬥,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損失,贏得了人們的信賴。
平安京的英雄·田村麻呂
801年率領4萬兵的田村麻呂軍與蝦夷的阿流為軍激戰。戰況互有勝負,一直持續到第二年。但是最後,阿流為以下500人還是在田村麻呂面前投降了。田村麻呂成功結束了多年的戰亂。向觀音道場捐贈清水寺的田村麻呂,就這樣成為了平安京的英雄。寺內中央的田村堂(開山堂)供奉著田村麻呂夫婦和行睿、賢心(後為延鎮)的像。
關於這個系列
懸造是指,調節地板下柱子的長度,保持建築物內部水平的傳統建築技術。這種獨有的建築樣式,使用懸造建造的佛堂,在日本各地的坡地和斷崖上隨處可見。但是不管怎麼說,京都清水寺的正殿是最廣為人知的例子。在這個系列中,我們從日本所有的懸浮式建築中,選出了5座外觀優美,同時從建築上眺望的景色也很美的佛堂。
1京都·清水寺的舞臺
2京都醍醐寺的如意輪堂
3奈良靈驗長谷觀音
4奈良東大寺二月堂
5千葉·笠森寺的觀音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