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皮膚乾燥,總是各種護膚品齊上陣,效果平平。小藥童偶然看到這方應季好藥,和大家一起分享
▍全文共2370字,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紫雲膏的臨床運用
紫雲膏淵源於宋代。《和劑局方》五卷中之神效當歸膏,其由胡麻油,黃蠟,當歸組成。
明代《外科正宗》作者陳實功又在神效當歸膏中加入紫草,取名潤肌膏,並曰:「潤肌膏內用麻油,紫草當歸一處投,能搽禿瘡枯槁色,加之黃蠟效應收」。
其後日本人華岡青洲,又在陳氏潤肌膏四味中加入豚脂,而名紫雲膏,記載於其門人整理的《瘍科密靈》附錄中。
—1—
藥物的組成及製法
胡麻油1000毫升 黃蠟380克
豚脂35克 當歸100克
紫草100克
製法:
首先用強火將胡麻油煎至滾燙冒青煙,待青煙過後,把已切細的當歸一點一點地放入,當把當歸炸至乾枯可以漂浮起來之後,再一點一點放入豚脂和黃蠟,最後將切細的紫草放入,煎至出現色澤之後,滅掉火,放入瓷器內一邊攪拌,一邊待其冷卻,即成膏備用。
加入紫草的時候,溫度必需在140度以下,才能熬出滿意的紅紫色。若是冬季使用,可以減少黃蠟的用量。
—2—
功效
該膏具有滋潤肌膚,涼血活血,止痙止癢,消腫祛腐,生肌長肉之效。據現代醫學證實具有較強的抑菌力,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均敏感,有抑制炎症性的腫脹及發紅、發熱,且有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創傷癒合的效果。所以日本《藥理學雜誌》林元氏認為該膏是一種理想的外用藥物的製劑。
—3—
臨床應用
《外科正宗》曰:「皸裂者,乾枯之象、氣血不能營養故也。因熱肌驟被風寒所逼,凝滯血脈,以致皮膚漸枯、漸槁,乃生破裂;日襲於風,風熱相乘、故多作痛。」依據此理,我們將紫雲膏運用於皮膚裂痕,皸裂證以及因其致之疼痛,出血症,詳細察觀了20餘例病人,收到了甚為滿意療效。
例如:王x x,女,25歲,因為炊事,洗衣服等家務之事,使雙手皮膚皸裂,屈伸困難,疼痛難忍。查體格消瘦,餘無異常,曾用多種藥物內服、外塗不效。
給予紫雲膏外搽2次/日,藥後一月疼痛減輕,屈伸運動較前靈活;二月時指紋清楚,裂傷減少,三月後恢復正常。
祖國醫學認為:冷風嚴寒傷及皮肉,氣血凝滯而生凍瘡。該病經用紫雲膏外塗,尤其皮膚紅腫,灼痛者用之,往往數日後,凍傷腫傷疼減,皮膚色澤漸復正常,且經常搽用可以防止凍瘡的發生。
例如:朱x x,男,17歲,學生。每年入冬後,身體暴露部位:手、耳廓、面部、足跟等處,皮膚發生凍傷,局部腫脹,色暗紅,遇熱則灼熱疼、瘙癢、麻木、曾用「凍傷膏」等藥,其效不著,給以外用紫雲膏,每日敷藥一次,數日明顯好轉,不月痊癒。
某種因素致局部氣血運行失暢,復因皮膚外感溼熱之邪,或為昆蟲所傷而發本病。該膏可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潰瘍,如因下肢靜脈曲張、創傷感染,或某些皮膚病等引起者皆可用之。
例如:劉 x,男,53歲,患下肢潰瘍三年日久不愈,潰爛面凹陷,創面肉色灰白,有時流液,有時乾裂疼痛,似如針刺,周圍皮膚色素沉著。先以雷夫奴爾紗條局敷,數日後膿性分泌物減少,改外敷的紫雲膏紗條一次/日。數月復康,一年後追訪未見復發。
其特點為局部皮膚上突發紅腫或紅斑,焮熱作癢,有時伴發小丘疹或水皰,破而流液,應用本膏有良效。
例如:張x x,男,40歲,工人,因患風溼腰疼,某醫生給予追風化痞膏外貼,二天後腰部貼膏藥處皮膚發癢、起紅斑伴有灼疼感,且邊緣起小丘疹。囑其取掉化痞膏,用紫雲膏外塗,紗塊覆蓋,很快痊癒。
例如:李x x,男,45歲,印染工人,患雙手掌指脫皮一年餘。
述:指掌皮膚四季經常出現先皮下起小皰,繼則破裂起白皮、數日乾燥脫落,遇強酸強鹼則破裂出血,疼痛。多方求治,其效不佳,給用紫雲膏外搽,數月而愈。半年後訪再未復發。
每於夏季常遇到不少人頭面、頸項、膚背、肩、股等處發生痱皰,表現為局部皮膚汗孔處發生密集如粟米樣紅色丘疹,有瘙癢,熱辣感,甚則因搔抓而繼發感染引起痱毒。外用本膏可獲良效。
例如:一患兒頭頸,雙腋下發生痱皰,每遇出汗後,或天氣過熱則患兒哭啼不安,胡亂搔抓,其母疑系痱皰瘙癢,辣疼而致,便塗以癢子粉,無效。囑其每日水浴後塗以該膏,數日安康。
七、用於痔瘡、痔出血、脫肛、肛門裂傷等,肛腸科疾患的治療
例如:一男性患者,年齡30歲,農民。自訴:近一月來每次大便時疼痛伴肛門灼燒感,便後有血,偶有其疼持續1小時左右,病者苦於大便,故不敢多食,日漸體衰,影響勞動。給以麻仁丸內服以潤腸軟便,外用本膏,二周後病癒。
也可用於外傷,白屑風、脫髮、白斑禿皰、皮膚瘙癢等症的治療,有一定的效果。
—4—
小結
此膏在應用中可據病情不同採用不同的給藥方式,如皮膚皸裂等一般宜直接搽於患處,而潰瘍則宜將該膏做成紗條敷之,可單獨運用,亦可參合應用,必要時配以內治;若創面分泌物和腐肉較多,暫可先用祛腐生肌藥治之,如九一丹、對丹等,待其祛除後用之為宜。如皰面較深和化膿性疾患不宜使用該藥。
1.原價1060元,限時特價99元
2.邀請好友報名有機會獲得《肖相如師門:內部醫案學習資料》1本,活動即將結束,所剩不多,先到先得!添加微信報名學習
(添加好友請備註「醫案」)
大家都在看
一張千古名方的解析運用,學會終身受益!
成名醫必學醫案,中醫提升臨床技能必看
▍版權聲明:
▶文章選摘自《現代中醫藥》,1985,作者:白崇志,梁忠民。來源公眾號:天堂醫。封面圖片採用無版權圖。
▶本平臺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如存在使用不當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本文涉及方藥請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切勿以身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