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讓新冠疫苗接種在衝突地區成為可能

2020-12-26 騰訊網

「我記得很清楚,敘利亞衝突爆發的那天是(2011年)3月15日,那時候我是一個駐日內瓦的外交官……」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中國事務個人特使、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東亞地區代表處主任白良(Jacques Pellet)近日在2020首屆中國與國際發展論壇上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回憶道,「然而,戰爭直到今天還未真正結束。」

從敘利亞到阿富汗,從納卡到頓巴斯,白良細數了那些他描述中「凍結的衝突」、「被遺忘的衝突」和「長期衝突」。2020年,新冠疫情奪去了人們對這些衝突地區原本就有限的注意力。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些民生凋敝之地再度遭到重創,也讓從事人道工作的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開展工作受到了影響。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中國事務個人特使、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東亞地區代表處主任白良(Jacques Pellet)。 受訪者供圖

「我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曾呼籲,全球在新冠疫情時期應停火,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也支持這個提議,但遺憾的是,我們看到的與之相反——在阿富汗、葉門、利比亞、衣索比亞……戰爭還在繼續。」白良表示,「這表明,在一些地區,大流行並沒有『刪除』之前存在的問題,我們也沒能看到國際社會團結一致去對抗這場大流行,而之前就存在的問題依然存在。」

白良畢業於法國格勒諾布爾高等政治學院,曾先後在日內瓦大學及北京大學學習中國語言與文化。1995年,他進入法國外交部,多次被派駐中國。此外,白良在人道外交和多邊外交方面也具有豐富經驗,曾任法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副代表。

2016年,白良加入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擔任毛雷爾主席的個人特使,負責在中國及第三國加強與中國政府部門的戰略關係,與眾多參與者和機構就共同關心的人道事務展開合作。2019年9月,白良就任東亞地區代表處主任,負責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在中國、朝鮮半島和蒙古的事務。

白良就衝突地區的疫情應對、疫苗分配等問題談及了自己的看法。2020年對於奮戰在衝突地區第一線的人道工作者來說,也是挑戰重重的一年。談到這一年的困難,他聳聳肩,微笑說道:「我們做到了,我們可以做到。」

新冠並不是「規則改變者」

對於一些生活在衝突地區的普通人來說,新冠病毒是一個極為渺小的存在,而社會隔離則是一個太過抽象的概念。

在《紐約時報》記者的筆下,23歲的阿富汗青年穆罕默德·瓦基勒在疫情暴發後每日仍前往集市賣二手鞋,與客人握手,數著骯髒的鈔票,他不喜歡洗手液,也從不戴口罩。在阿富汗,還有無數個像穆罕默德這樣的普通人,他們日日忙於生計,擠在密閉的公交車中,在小餐館裡並肩用餐,用擁抱這種傳統的肢體語言相互問候。

「我們知道人們對於病毒和不斷聽到的疫情消息感到厭倦……我們生活在一個面臨戰爭和貧困嚴重威脅的國家,新冠無法與之匹敵。」阿富汗衛生部發言人艾克邁勒·薩姆索爾無奈地說道。截至12月22日,這個陷入戰亂40餘年的國家已經報告了超過5萬例新冠確診病例,病亡人數超2000人,然而,阿富汗的新冠病毒檢測能力非常有限。

雖然全球都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但阿富汗米爾韋斯醫院的工作人員還是主要忙於救治戰傷患者。 採訪對象供圖

「老實說,新冠疫情對於我們來說並不是一個『規則改變者』,我們仍然在提供援助、提供清潔水、支持衛生基礎設施的建設、在拘留場所開展保護工作、救助難民和傷員……這也是我們應對新冠疫情的一部分(工作)。」白良說道,「在阿富汗這樣的衝突地區,應對疫情不僅僅是衛生角度的,我們還需要去適應戰爭這種新的工作環境,不過,我們工作的實質並沒有改變。」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一些國家利用新冠疫情來推進一些與公共衛生無關的議程,如鞏固權力、奪取戰場、擴大外交優勢等,在另一些地區,半官方團體和非國家行為者也在抓住新冠「機遇」實現自己的目標。這些導致了諸如納卡地區、衣索比亞北部、西撒哈拉等地的衝突慘劇。與此同時,戰爭在葉門、敘利亞、阿富汗等飽經創傷的衝突前線也從未停息。

「這就是為什麼雖然我們認為防控新冠疫情縱然重要,但其不應該成為唯一的關注點,因為假使我們不強調其他的困難,那就沒有辦法維持局勢穩定,最終也沒有辦法成功對抗疫情。」白良強調,「我們也呼籲我們的捐助者,要意識到儘管新冠疫情是當今的優先處理事項,但其並非唯一。」

白良認為,在一些地區,疫情的應對工作也需要被整合到現有的人道援助工作中,「倘若僅關注新冠,那可能會拖累了其他工作,比如慢性病(的治療)、生活援助等。」白良指出,疫情帶來了許多次生危機,進一步放大了衝突地區的脆弱程度,若不及時滿足人道需求,動蕩地區勢必愈發動蕩,矛盾與衝突勢必進一步激發。

「我首先要強調的重點是預防。我們在非常偏遠的地區工作,很多是一些很難到達的地方,我們盡力往這些地區送一些採購來的防護物資,因為在這些地區有的時候很難保持社交距離。同時我們還是在努力做好預防工作,向這些地區分發了肥皂、口罩……」白良強調,「我們的工作仍然在持續,只不過是以一種新的形式。」

孟加拉國科克斯巴扎爾地區薩達爾醫院,由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支持的急診科護士。 採訪對象供圖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在全球10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69個代表處,伴隨新冠疫情而來的非常規措施和旅行限制也給該組織原有的行為模式帶來了挑戰。白良在採訪中坦言,疫情擾亂了原本的崗位輪換機制,物資的採購也遇到了麻煩,「但即便如此,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工作者們知道自己的人道使命,因而這些困難的工作也都完成了。」

「事實上,我們(今年)的預算執行率達到了88%,儘管通常這個數字會是95%到96%,但是考慮到今年充滿了挑戰,這個數字已經很不可思議了,這表明我們確實適應了。」白良欣慰地說道。

讓新冠疫苗接種在衝突地區成為可能

隨著英美等國的民眾紛紛捲起衣袖注射新冠疫苗,即使疫情仍在瘋狂蔓延,西方國家面前那條逐步擺脫大流行噩夢的道路業已顯現,但對於窮國和衝突前線的地區,想要完全控制住疫情,道阻且艱。

脆弱的衛生系統和小規模的經濟體往往受疫情的打擊更大,新冠再次暴露了國與國之間巨大的不平等差異。為了避免「疫苗民族主義」導致不平衡現象加劇,世衛組織、全球疫苗聯盟(GAVI)和流行病防範創新聯盟(CEPI)成立了「新冠疫苗獲取機制」(COVAX),確保一些發展中國家和貧窮國家可以獲得疫苗——但這絕非易事。

路透社12月16日獲得的一份世衛組織內部文件指出,COVAX的發起人表示,該項目因資金缺乏、供應存在風險和合同安排複雜而面臨著「非常高」的失敗風險,一旦失敗,這有可能讓貧窮國家的數十億人直到2024年才可獲得新冠疫苗。

「我們現在的挑戰是確保(新冠)疫苗被視為一種全球公益產品——讓任何地方的每個人都可以獲得並負擔得起,將其變成一種『人民的疫苗』。」12月18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德國聯邦議院發表演講時倡議道。2020年6月,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與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聯合國共同呼籲為研製「人民的疫苗」團結一致。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支持南蘇丹紅十字會的1700名志願者在南蘇丹各地社區向100多萬人提供健康教育和個人衛生宣傳信息。 採訪對象供圖

白良指出,在新冠疫苗的公平分配方面,開展國際合作最為迫切,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也希望成為疫苗分發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並不直接做疫苗工作,這是一個國家的政府、世界衛生組織或者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其他一些不同的組織所做的。」白良強調,「不過,我們要做的是讓接種疫苗這件事在某些地區成為可能,這些地區通常很危險,人們很難接種到疫苗。」

白良進一步指出,基於自身的中立身份和在衝突地區擁有強大網絡的特點,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所要做的是支持這些地區的疫苗接種運動,首先就是通過傳遞信息的方式讓人們明白接種疫苗的重要性。

「由於在一些地區疫苗這個概念並不被人們所接受,所以你必須要去和這裡的社群去交流,去解釋,讓他們信服。另外,在一些地區,儘管衝突爆發,我們也有能力確保疫苗的接種可在安全的條件下進行。」白良告訴澎湃新聞,「所以,我想強調的是,在一些已經留下我們足跡的地方,我們可以讓疫苗接種成為可能。」

「我們可以作為中立的中間方進入到當地政府進不去的地方,解決最後一公裡的問題。」白良說道。此外,他認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與合作夥伴可以在疫苗的公平分配方面發揮作用,或參與獲取疫苗的談判及實際分配工作,或補充政府及其他行為體的相關計劃。

世界需要「強有力的聲音」

「新冠病毒不分國界……在所有人都安全之前,沒有人是安全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曾如此說道。在全球共危難的關頭,對人道主義救援機構和國際組織的支持就顯得尤為重要。

「疫情初期,我們看到對於援助的需求不斷上升,後來我們發現獲得國際人道救援的資助比以前更加困難了,因為一些主要的捐助者也在面臨巨大的困難。」白良直言,「可以想像,每個國家的政府都在努力救助自己的人民。」

非營利新聞媒體《新人道主義》雜誌2020年11月的一篇報導援引內部文件指出,面臨預算壓力,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正計劃在一些相對和平的國家進行裁員,並在明年將其預算削減約94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15億元)。報導指出,此舉與新冠疫情造成的不確定性及其引發的資金擔憂有關。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紅十字會國際委員會在烏克蘭頓涅茨克市彼得羅夫斯基區緊急派發食品。 採訪對象供圖

12月1日,聯合國發布的《2021年全球人道主義狀況概覽》顯示,2021年全球將有創紀錄的2.35億人需要人道援助和保護,與2020年相比增加近40%。為此,聯合國明年必須募集350億美元才可滿足這一龐大的人道需求。

白良肯定了中國在國際抗疫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同時他也希望中國可以與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加強援助方面的對話,「我們確實希望中國通過幫助我們來幫助其他人。」

「當然,我們也需要政治支持。」白良指出,在此前關於新冠疫情的國際討論中,中國呼籲國際社會支持世衛組織和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工作,「不僅是新冠疫情,在很多議題上我們都在擴大並深化與中國的政治對話,因為中國眼下在全球的影響力比以往更大了,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影響者。」

「尊重人道事業是很重要的。在很多地區,醫院受到攻擊,援助工作者的工作陷入困境……為此,我們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聲音,呼籲衝突各方尊重國際人道法的基本準則。」白良認為,「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角色是很重要的。」

相關焦點

  • 新冠疫苗的「最後一英裡」,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不要遺忘戰亂地區民眾
    圖/Getty Images)對此,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2日發表聲明,希望確保受衝突與暴力影響的民眾也能平等獲取疫苗,「否則,他們可能會被安排在最後,甚或徹底遭到遺忘。」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總幹事羅伯特·馬爾迪尼指出,這些地區的民眾承受著衝突與新冠肺炎的雙重負擔,「對於他們而言,獲得基本醫療服務往往充滿挑戰,甚至完全是一種奢望。他們應當享有同等權利,應能像他人一樣獲取疫苗。」
  • 新冠疫苗來了,誰先接種?|特別關注
    某些發達國家對疫苗的「囤貨」,是否能讓每一支疫苗物盡其用仍有待商榷。新冠疫苗並非首個面臨國際間分配問題的疫苗,歷史上已有類似情況出現: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蔓延時,法國、德國、西班牙、荷蘭等國家紛紛囤積疫苗,但最終,這些國家的疫苗接種率僅為5%,直至甲流疫情結束,數以億計的疫苗因超過保質期而被銷毀。
  • 剛剛,濮陽市新冠疫苗第一針,接種了!
    濮陽網記者 孫夢豪/視頻 陳北侖/播音1月2日下午4時20分,在市人民醫院預防接種門診,來自濮陽市盛海源倉儲公司的兩名冷鏈食品行業工作人員相繼接種了新冠肺炎疫苗,成為我市首批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者,標誌著新冠肺炎疫苗緊急接種工作在我市正式啟動。
  • 艾莉森·米凱姆:世界各地新冠疫苗接種工作推進到哪一步了?
    【文/艾莉森·米凱姆 譯/觀察者網 由冠群】本周三(12月2日),英國成為第一個批准新冠疫苗投入使用的西方國家,歐盟譴責這一決定「草率」且可能不安全。儘管英國已不再是歐盟的一部分,但在本月底之前,英國仍受歐盟規定約束;在正常情況下,倫敦必須等待布魯塞爾批准後才能分發藥品。
  • 美食藥局委員會建議批准使用莫德納新冠疫苗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12月18日電據美國中文網報導,當地時間17日,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的一個顧問委員會投票建議批准莫德納(Moderna)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據報導,莫德納新冠疫苗與此前獲得FDA批准的輝瑞新冠疫苗非常相似。該疫苗預計將成為美國監管機構批准的第二種新冠疫苗。報導稱,FDA的疫苗和相關生物產品諮詢委員會以20比0票,一致贊成批准莫德納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委員會建議為18歲及以上的人接種疫苗。
  • 新冠疫苗今日在孟州開打!這類人可優先接種
    、民航監管等部門國際航班保障人員及入境人員集中隔離場所工作人員;  3、入境人員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療機構一線人員;  4、疾控中心負責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消殺及應急處置人員;  5、除3、4項以外的其他抗疫一線醫療和防疫人員;  6、國際和國內交通運輸從業人員;  7、擬赴疫情較嚴重國家或地區工作或學習培訓人員;
  • 宏哥:為什麼我選擇接種新冠疫苗|新冠疫苗|mRNA|新冠病毒|HIV|疫情...
    這種群體免疫力的獲得應該是通過接種疫苗獲得,但是西方很多國家如英國和瑞典在新冠疫情剛開始的都是採用的消極抗擊疫情,期望通過讓國民得病來獲取免疫力,結果就是英國在首相感染後知道了新冠的可怕,出院後立即轉向防疫策略,而瑞典則堅持到現在後,近期瑞典國王承認了此前措施的失敗。
  • 全球新冠疫苗接種:美歐進度未達預期,拉美招架無力
    英國:「史上最強免疫計劃」 「疫苗對我來說意味著一切,在我看來,這是恢復正常生活的唯一途徑。」82歲的布萊恩·威廉·平克在今年1月4號接種完新冠疫苗後說道。威廉是英國首位接種阿斯利康疫苗的人,意味著英國成為第一個接種牛津疫苗的國家,該國的衛生部長將這一天稱為「真正的關鍵時刻」。
  • ...組建議批准輝瑞新冠疫苗 但4類人不建議接種?可能存在什麼問題?
    據海外網,FDA疫苗效率和安全獨立委員會最終以17票贊成、4票反對、1票棄權的結果,對這個問題作出了肯定的答覆,建議批准輝瑞的新冠疫苗。輝瑞/BioNTech這款mRNA新冠疫苗的最新試驗結果也發表在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 國家部署大規模新冠疫苗接種 百萬劑次接種顯示安全有效
    繼英國、美國展開新冠疫苗緊急使用之後,中國也正式布局大規模重點人群接種事宜,且從當前數據看,中國研發的新冠滅活疫苗安全有效。12月21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冬春季疫情防控及重點人群疫苗接種有關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再次重申了中國研發新冠滅活疫苗安全有效。
  • 中國新冠滅活疫苗阿聯獲批,全球疫苗接種競賽打響
    至此,國藥股份的新冠疫苗也成為了繼輝瑞/BioNtech的mRNA疫苗(95%)、Moderna的mRNA疫苗(94.5%)、牛津/阿斯利康的腺病毒載體疫苗(70.4%)、俄羅斯疫苗(92%)之後,全球第五個公布三期臨床試驗有效率數據的疫苗。
  • 美食藥局委員會建議批准使用莫德納新冠疫苗
    中新網12月18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當地時間17日,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的一個顧問委員會投票建議批准莫德納(Moderna)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 據報導,莫德納新冠疫苗與此前獲得FDA批准的輝瑞新冠疫苗非常相似。該疫苗預計將成為美國監管機構批准的第二種新冠疫苗。
  • 關於新冠疫苗接種的一切,有問必答快看這裡!
    相對於其他技術路線而言,滅活疫苗研發平臺成熟、生產工藝穩定、質量標準可控、保護效果良好,研發速度快,且易於規模化生產,具有國際通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判標準。2.公眾何時可以開始接種新冠疫苗?答:2021年1月至2月我市將有組織的開展九類重點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請相關接種人員按照所在單位和區裡的通知安排,有序進行進行接種。
  • 淄博新冠疫苗開始接種!各區縣預約接種方式公布!
    淄博新冠疫苗開始接種!各區縣預約接種方式公布!淄博市出國工作或學習人員預約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公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關於抓緊做好重點人群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工作的通知》,國家已批准新冠病毒疫苗用於重點人群緊急接種。
  • 一旦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歐盟憂慮注射器等我物資或將出現短缺
    歐洲聯盟日前提醒,一旦新冠疫苗開始大規模接種,可能面臨注射器、防護服等醫療物資短缺風險,敦促各成員國考慮聯合採購。路透社7月30日以歐盟委員會一份總結報告為消息源報導:「一旦新冠病毒疫苗研發成功,可能沒有(足夠的)注射器和其他醫療用品……可能出現短缺」。歐盟委員會上周召集歐盟成員國公共衛生專家開會,後續在網站上發布這份總結報告。
  • 新冠疫苗接種方案確定,怎麼打?哪裡打?你又知道嗎?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國家衛健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日前接受專訪時表示,「我國目前已有5個新冠病毒疫苗進行Ⅲ期臨床試驗,數量位於全球前列。疫苗研發已經進入衝刺階段,我們處於全球第一方陣,但不為第一而搶跑。」
  • 新冠疫苗26日運抵義大利 歐盟建議孕婦謹慎接種
    歐洲藥品管理局(EMA)21日宣布,專家通過對美國輝瑞(Pfizer)與德國BioNTech共同研發的新冠疫苗進行評估,歐洲藥品管理局同意有條件核准該疫苗緊急使用授權,並建議孕婦謹慎接種。義大利衛生部表示,首批輝瑞疫苗將於26日運抵義大利,國家衛生系統將在年底前按計劃進行疫苗接種工作。
  • 新冠疫苗怎麼接種?你想要知道的問題全在這裡
    相對於其他技術路線而言,滅活疫苗研發平臺成熟、生產工藝穩定、質量標準可控、保護效果良好,研發速度快,且易於規模化生產,具有國際通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判標準。  2 公眾何時開始接種?  答:2021年1月至2月北京將有組織地開展九類重點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請相關接種人員按照所在單位和區裡的通知安排,有序進行接種。
  • 全國新冠疫苗接種即將開始
    12月21日,相關媒體針對最近網上非常火爆的新冠疫苗接種事情,再一次向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負責人提問:「國內首批新冠疫苗是否在1月15日開始接種。」同時,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針對媒體的提問,給予了相關答案:「是的,中國新冠疫苗首針將於1月15日接種,會先從事進口冷鏈、口岸檢疫、醫療疾控等重點人群展開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
  • 英國新冠疫苗開打,90歲老人成接種第一人
    英國成為第一個在臨床試驗之外開始為其公民接種新冠疫苗的西方國家,第一位獲得疫苗的英國人是90歲的瑪格麗特·基南,她於當地時間周二早上6點31分在考文垂大學醫院接受了兩劑疫苗中的第一劑。二則擔心會被反疫苗人士以及新冠陰謀論組織利用,不利於後期推行防疫規定。除此以外,由於證明卡片標明「請確保將此卡保存錢包中」,保守黨議員內部對此也是意見不一,呼籲首相詹森應對新冠疫苗接種證明進行有關立法,禁止酒店餐廳和娛樂場所將其視為「免疫護照」,影響民眾正常生活。另外希望立法說明企業無權查看員工的接種證明,避免造成就業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