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患者免疫治療前糞便和血清內短鏈脂肪酸水平與客觀緩解...

2020-12-26 生物谷

 

近期來自日本的一項研究首次顯示,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療前,糞便和血清內的乙酸、丙酸等多種短鏈脂肪酸水平高,都與治療的客觀緩解率更高、無進展生存期更長有關。

檢測短鏈脂肪酸,其實是從側面分析了患者腸道微生物的代謝狀況。這項研究還發現,患者的飲食特點也可能與免疫治療效果有關,多吃蘑菇、蔬菜可能會有利於治療。這項研究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1]。

都說腸道微生物和許多生理與疾病進程有關,比如說晝夜節律和營養代謝、癌症和自身免疫病等等,但這種關聯是通過什麼機制實現的,就眾說紛紜了。

腸道微生物的代謝產物,是目前科研證據最多的機制之一。其中短鏈脂肪酸(SCFAs),也就是腸道微生物代謝出來的乙丙丁戊酸,能影響腸道乃至全身的免疫狀態[2]。

如果能用臨床數據,證實短鏈脂肪酸水平真的與免疫治療效果有關,那麼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物→免疫調節→免疫治療效果的邏輯鏈就完整了,而且也能為臨床提供全新的檢測方向。

基於這些考慮,就有了日本京都大學團隊開展的本次研究。研究總共入組了52名接受PD-1抑制劑治療的實體瘤患者,保留患者在接受治療前的血清和糞便樣本,然後分析檢測結果與PD-1抑制劑療效的相關性。

分析結果顯示,PD-1抑制劑治療後達到客觀緩解的15名患者,糞便樣本內的乙酸、丙酸、丁酸、戊酸以及血清樣本當中的異戊酸水平都明顯更高。

客觀緩解患者(第二列)和未緩解患者(第三列),糞便和血清中多種短鏈脂肪酸水平的對比

根據患者樣本檢測的實際結果,研究團隊確定了一個與療效相關的界限,如果按照這個閾值以及PFS時間來分析的話,那麼上面五種短鏈脂肪酸分別與疾病進展風險下降71%/92%/69%/47%/62%有關(HR 0.29/0.08/0.31/0.53/0.38)。

具體數據都在這兒啦

當然了,短鏈脂肪酸只是腸道微生物的代謝產物,還可以進一步追溯到它們的「源頭」,研究團隊還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收集了患者在開始治療前一年的飲食狀態,結合脂肪酸水平和實際治療結果做分析。

從數據來看,多吃蘑菇、捲心菜和綠色蔬菜,與患者體內幾種短鏈脂肪酸的水平上升關係最密切,但如果以PFS時間來衡量的話,那麼吃蘑菇是與疾病進展風險下降明顯相關的(HR 0.40),而吃菜的效果不明顯。

研究團隊在論文中表示,比起分析腸道微生物整體特徵,或是某個特定菌群與免疫治療療效的關聯,分析短鏈脂肪酸的方法更簡便,也更貼近腸道微生物的免疫調節機制。(生物谷Bioon.com)

 

 

小編推薦會議 2020(第六屆)腸道微生態與健康國際研討會

http://meeting.bioon.com/2020MicIntestin?__token=liaodefeng

相關焦點

  • 短鏈脂肪酸與消化系統
    -腸道菌群調節宿主生理作用和健康,是通過菌群代謝物發揮關鍵性作用。腸道內微生物的代謝作用相當於人體器官中另一個隱藏器官。腸道微生物群產生的代謝物會隨著血液和營養分子一起運送到各個細胞組織中,每個細胞生理活動可能會受到腸道代謝物影響。其中短鏈脂肪酸是碳水化合物在結腸微生物作用下發酵生成代謝產物,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
  • 腦腸軸中短鏈脂肪酸水平升高或會加劇精神...
    ,腸道微生物能提供特殊的免疫刺激信號來激發外周先天性免疫系統,並誘導炎性細胞因子水平的上升,腸道微生物與宿主免疫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由微生物所產生的小分子代謝物所介導的,而短鏈脂肪酸(SCFAs,Short chain fatty acids)就是腸道中最豐富的微生物代謝產物,其在機體免疫調節和微生物-腸-大腦之間的交流溝通上扮演著關鍵角色。
  • 腸道菌群組成影響腎細胞癌患者腫瘤免疫治療的應答
    」 研究發現:微生物群的組成受TKI和ATB的影響,並影響免疫治療的成功, 未來研究人員表示在開始治療前對糞便的分析可能可以指導臨床醫生用藥,以防止腎細胞癌患者對免疫治療的原發性耐藥。簡稱/名詞介紹:ORR:客觀緩解率,指腫瘤縮小達到一定量並且保持一定時間的病人的比例,也就是在任何時候完全緩解和/或部分緩解的患者數量。PFS:無進展生存期,指從隨機分組開始到第一次腫瘤進展或死亡時間。
  • 腸道菌產生的特定長鏈脂肪酸,或是減肥新招數 | 熱心腸日報
    這些發現說明,除了短鏈脂肪酸,菌群產生的特定長鏈脂肪酸也有益於代謝健康,這為研發新型抗肥胖藥物提供了新思路。(@mildbreeze)南方醫科大學陳燁團隊:丁酸鹽或可延緩慢性腎病的進展Clinical Science[IF:5.237]① 納入127名慢性腎病(CKD)患者及63名健康人,對比分析糞便及血清中的短鏈脂肪酸水平
  • 短鏈脂肪酸
    乙酸、丙酸和丁酸是三種最常見的代表性短鏈脂肪酸。乳酸即羥基丙酸,是一種非嚴格意義上的短鏈脂肪酸,有D、L-二種構型,它對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短鏈脂肪酸雖然屬於脂質範疇,但實際上並不符合脂質的一般定義,因為它們在氯仿、己烷等脂肪溶劑中並不溶解,反而與水、乙醇等極性溶劑能任意混溶。
  • 聊聊「脂肪酸」
    短鏈脂肪酸的碳鏈上的碳原子數小於6,系揮發性脂肪酸。中鏈脂肪酸的碳鏈上碳原子數為6-12的脂肪酸,主要是辛酸(C8)和癸酸(C10)。長鏈脂肪酸的碳鏈上碳原子數大於12。脂肪酸碳氫鏈一端為甲基端,一端為羧基端。食物中所含多是長鏈脂肪酸。飽和脂肪酸的碳氫上沒有不飽和鍵,單不飽和脂肪酸的碳氫鏈有一個不飽和鍵,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碳氫鏈有二個或二個以上不飽和鍵。
  • 你的健康不可或缺的營養-短鏈脂肪酸
    短鏈脂肪酸的主要來源是可溶性膳食纖維與抗性澱粉。這些食物不是由腸道直接消化的,而是通過腸道有益菌群進行發酵的終產物-短鏈脂肪酸來實現的!換句話說,短鏈脂肪酸的產生離不開兩類物質,一類為可溶性膳食纖維與抗性澱粉作為原材料,另一類就是腸道有益菌。腸道產生的主要的短鏈脂肪酸為乙酸、丙酸和丁酸。
  • 丙酸能增加腸道調節性T細胞的分化和功能
    在腸道內,食物、微生物組和它們的代謝產物與免疫系統發生相互作用,甚至可以影響到遙遠的人體結構,比如大腦。腸道微生物群就像一個與環境相互作用並自給自足的內分泌器官。近日,發表在Cell上的一項新研究證明,一種短鏈脂肪酸丙酸(propionic acid)影響患者腸道介導的免疫調節。長期服用丙酸和MS藥物可以降低疾病復發率以及殘疾風險。
  • 短鏈脂肪酸在微生物-腸道-大腦通訊中的作用
    (SCFAs)是鏈長為1至6個碳原子的飽和脂肪酸,是腸道中膳食纖維發酵的主要產物。乙酸(C2)、丙酸(C3)和丁酸(C4)是人體中最豐富的SCFAs,其他短鏈脂肪酸,如甲酸、戊酸和己酸的產量較少。每種SCFAs的數量和相對比例取決於底物、微生物群組成和腸道運輸時間。在結腸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分別以大約60:20:20的摩爾比存在。
  • 營養快報 | 短鏈 vs. 中鏈 vs. 長鏈脂肪酸, 哪個對母豬最管用?
    短鏈,中鏈,長鏈脂肪酸大家好!這是2019年第11篇「營養快報」
  • 《科學》:腸菌助力免疫治療的機制找到了
    雖然在臨床上CTLA-4抗體和PD-1抗體基本對結直腸癌束手無策,不過在藥物誘導的模式小鼠中,這兩種免疫治療方法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研究者對比了未經治療和經過免疫治療小鼠的糞菌組成,發現總體多樣性基本一致,但是個別菌種豐度差異較大。在厭氧條件下培養,總共分離鑑定出21種菌,其中7種只存在於經過免疫治療的小鼠中,4種只存在於未經免疫治療的小鼠中。
  • 如何利用中鏈短鏈脂肪酸提高代謝(新陳代謝系列六)
    ,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較簡單,而脂肪酸的種類分法就相對多一些,一般按碳原子數目不同,可分為短鏈,中鏈,長鏈脂肪酸;按分子中是否有雙鍵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從營養角度又可分營養必需脂肪酸和營養非必需脂肪酸.從某種意義上以偏概全的來說,我們減肥要減掉的就是長鏈脂肪酸,因為我們知道肥胖者體內堆積了大量的脂肪細胞,這些脂肪細胞中的脂肪均是長鏈脂肪酸
  • 中鏈脂肪酸的應用及替抗研究進展
    多數研究表明日糧中添加MCFAs可改善豬的生長性能。研究發現,日糧中添加5%的MCT能夠顯著提高斷奶仔豬的平均日增重和飼料轉化率,可顯著提高斷奶仔豬的生長性能,調節和穩定斷奶仔豬的胃腸道菌群環境。但提高了血液中總蛋白含量,降低總膽固醇含量,影響機體脂質代謝,並提高斷奶仔豬腸絨毛高度,降低胃和腸道前段的pH值,促進仔豬對營養的消化吸收,改善仔豬的腸道健康。此外,添加MCFAs增加了腸道二糖酶的活性,改善腸道吸收消化供功能,可緩解仔豬因LPS刺激造成的腸道損傷,並減少炎症因子的表達,緩解炎症反應。
  • 10種短鏈脂肪酸的LC-MS分析方法
    什麼是短鏈脂肪酸?短鏈脂肪酸就是碳原子數為1-6的脂肪酸。關於短鏈脂肪酸的功能有那些,此處可以省略一萬字。
  • 短鏈脂肪酸是什麼東東?它為什麼對我們很重要?
    提到腸道細菌,提到膳食纖維時,我們經常會聽到「短鏈脂肪酸」。短鏈脂肪酸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 特異性免疫球蛋白:來自康復患者血漿的病毒「剋星」
    而「血清(血漿)療法」的升級版——免疫球蛋白也被提及:目前已研發出靜注(靜脈注射)的新冠肺炎人免疫球蛋白,可以用於患者的臨床救治以及高危人群的被動免疫保護。那麼,康復患者血漿與免疫球蛋白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古老的「血清療法」為何在此次抗疫期間成為有力武器?後期為何還要開展免疫球蛋白的應急攻關?
  • 梳理Ω-3脂肪酸功能研究最新進展
    3.Nat Commun:Omega-3可阻止數年後精神病發作doi:10.1038/ncomms8934科學家們早已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體內多不飽和脂肪酸會減少,尤其是ω- 3脂肪酸和細胞膜內ω-6脂肪酸。據本周二公布的一項研究表明,ω- 3脂肪酸是在富含油脂的魚類中發現的,長期食用後可以防止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的發病。
  • 100期抑研報|Omega-3脂肪酸對圍產期婦女抑鬱症狀的療效和安全性
    但其用於圍產期抑鬱症(perinatal depression, PND)單一治療的療效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查omega-3脂肪酸單一療法在與安慰劑對比之下針對圍產期抑鬱症(PND)的療效和安全性。然而,在實際使用抗抑鬱藥之前確定是否為難治性重性抑鬱症患者通常是困難的。因此,血清生物標誌物識別難治性抑鬱患者將有助於臨床設置。這項研究的目的是闡明識別難治性重性抑鬱症的適當的生物標記物。方法:考慮到免疫炎症過程參與了重性抑鬱障礙的發病機制,某些細胞因子相關分子可能作為臨床難治性重度抑鬱患者的生物標誌物。
  • UCSF科學家發現,生酮飲食可以抑制...
    他們在人體試驗和小鼠實驗中發現,生酮飲食經代謝後生成的酮體,能選擇性地抑制腸道內的雙歧桿菌,從而降低腸道中促炎Th17細胞的水平[1]。而且,普通的高脂飲食沒有這個效果。更有價值的是,給正常飲食的小鼠餵食酮體,就能出現類似的腸道微生物變化。
  • 中鏈脂肪酸在仔豬上的作用及應用效果
    乳脂及許多飼料原料,如椰子油、棕櫚油及萼距花屬植物種子油中都含有一定的中鏈脂肪酸和中鏈甘油三酯(Marten等,2006)。中鏈脂肪酸和中鏈甘油三酯在動物體內的消化、吸收及氧化供能速度較快與其碳鏈短、分子質量小、熔沸點低和呈極性等特點密不可分(耿春銀等,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