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手電筒,不知道會引起多少人的回憶。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恐怕每個人都會印象深刻。趙本山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那句家中還有一個電器:手電筒。這更是把手電筒的重要位置,提高到了一個檔次。那時候,老式手電筒幾乎家家都有,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小時候農村還沒有安電,晚上人們只能點著煤油燈或者提著馬燈幹活。如果趕上晚上澆地,那可就麻煩了,這時候,手電筒就會派上大用場了,手電筒逐漸成為人們晚上澆地的必備品,打著手電筒澆地自然成為農村夜間一個新時尚。自從有了手電筒,到了晚上再澆地,可就方便多了,查看壟溝,開畦口,不用再摸著黑一腳泥一腳水的幹活了,無形之中也提高了澆地效果,人們無不拍手稱快,無疑,小小手電筒作為人們的一個好助手,曾經給農民兄弟幫了大忙,可謂是農民兄弟晚上活動時已經離不開的一個好朋友。
那時,在沒有電的農村手電筒的作用可真不少,晚上找東西要用手電筒,看青、看場要用手電筒,後來人們晚上逮知了猴也都是用手電筒。某村有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太,眼神不好還愛打麻將,開著電燈還不行,還看不清楚牌,還必須用手電筒照著才能看清麻將牌,但即使這樣,還照打不誤,真是有癮頭。
當然,隨著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各式各樣的新式手電筒問世,老式手電筒逐步被淘汰,慢慢的退出了歷史舞臺,這是必然規律,常言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懷舊歸懷舊,我們應該感到高興,為之慶幸,無疑,我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這個時代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