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秋葉 PPT(ID:PPT100)
最近,《奇葩說》的一個辯題說出了天下家長的心聲——「孩子經常寫作業寫到半夜,家長該不該去跟老師理論」。
辯手陳銘的話,句句說進我的心坎:
行為主義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老在困的時候學習,未來你一學習,就困。
除了孩子半夜寫作業的這個辯題外,之前還有一個「他真的很努力了,是好話還是壞話」的辯題,他的回答也風靡一時。
他說:
大概每個人都有努力到麻木不想去改變的一段時間,但是希望不要用行動的勤奮來掩飾戰術的懶惰。
很多時候我們習慣了一成不變,也懶得去改變,就這樣將就著,不管是否還有成效。
看起來很努力很拼命,其實並沒有得到什麼實質性的結果。
仔細想想,身邊很多人其實都不知不覺陷入了陳銘所說的這種「偽努力」誤區。
我的一位朋友就是如此。
被「偽努力」困住的年輕人
臨近畢業季,朋友跟我講她最近感到焦慮和無力,問我該怎麼辦?
詳聊一番之後,我發現了問題的根源,她所做出的很多努力,都是一種「自嗨式」努力,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不知道自己未來該做什麼,看著身邊同學都開始考研,她也自然的加入了考研大軍。
勤學苦練,學到半途,覺得好難,開始懷疑自己。
再加上看到身邊不斷有同學收到 offer,於是又毅然決然地放棄考研,參加秋招。
奔赴各種各樣的招聘會,海投簡歷,東忙西忙。
後來發現相中的公司不要自己,要自己的公司又不符合期待。
現在又在猶豫是否參加考公,徘徊不定,鬱鬱寡歡。
我告訴她:很多時候你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很勤奮了,披星戴月、夜以繼日,但實際上去想,會發現沒有一件事情是辦成的,只是陷入了一種自我感動的誤區罷了。
其實,生活中有太多這種「自嗨式」的努力了。
比如:
風風火火辦了張健身房的卡,但去了幾次就不知道把卡丟哪了;
每天都說下班回家後,要拿出兩個小時充電和學習。
回家的那一瞬間卻攤在沙發上刷了一晚上手機......
光有滿腔熱血,卻終究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面對這種「偽努力」的誤區,我們該怎麼辦呢?
《認知覺醒》一書作者周嶺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經驗。
破除「偽努力」誤區的 3 點小戰術
克服避難趨易、急於求成的心態
我們的身體裡理性和感性常常在拉扯,而感性往往佔據了上風。
所以,有時候我們出現「偽努力」的症狀,做不成事,並不是因為我們努力的願望不夠強烈,也不是因為我們意志力不足,而是因為感性中避難趨易、急於求成的「默認天性」太過強大。
如何克服這種避難趨易、急於求成的「默認天性」呢?
我想,可以先從設定一個小目標開始。
比如原先打卡每天睡前閱讀一小時,假設做到這一條並不容易,所以任務一完成你就會鬆一口氣,心想:終於完事了。
現在把任務調整為閱讀 5 分鐘——一個很容易完成的小目標。
這樣做的好處是:你不會因為困難而迴避目標,且此時剛好進入狀態,精力旺盛,就願意順著慣性繼續閱讀下去。
專注深度學習,並關注淺學習
人的學習分為深度學習和淺度學習,其中深度學習的內容平均留存率是淺度學習的 3 倍左右。
▲《認知覺醒》周嶺
深度學習有利於磨鍊我們的理智,提升我們的跨界能力,能讓我們產生更多的靈感,思考更加深刻和獨特。
那我們該如何進行深度學習呢?三個小步驟告訴你:
第一步,獲取高質量知識。
儘可能獲取並親自鑽研一手知識,比如,可以讀經典,讀原著,甚至讀學術論文。
第二步,深度縫接新知識。
儘可能結合自身的經歷、學識、立場把所學知識寫出來,去解釋、去延伸、去重構作者的思想,而不是簡單的羅列書本要點。
第三步,輸出成果去教授。
儘可能用自己的語言或者文字清晰地給他人陳述自己所知道的東西,這樣有利於進一步鞏固你的學習成果。
深度學習與淺度學習其實並不衝突,淺度學習也有其價值,關鍵是不要搞反它們的權重關係。
我們可以把淺學習作為了解新信息的入口,但不能把成長的需求全部寄託於此,更合理的態度是:專注於深度學習,同時對淺學習保持開放。
學做一個善於主動休息的「學霸」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我們精力消耗嚴重時,一旦放鬆反而容易沉溺於舒適的娛樂活動。
而當我們感到精力不足時,停下來主動休息,反而能夠使精力桶的水位得到快速回升。
所以,一個真正的自控高手,不是一個只知道衝刺的人,而是一個高效、善於主動休息、保持精力平衡的人。
如果既想高效又想勞逸結合, 不妨試試番茄工作法:
勞逸結合的科學模式應該是:極度專注+主動休息。
而番茄工作法的核心與這個模式極其符合:先極其專注地工作 25 分鐘,然後休息 5 分鐘,如此循環往復。
當然,25 分鐘只是一個參考標準,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思維耐力來設定工作時段。
有的人可以集中精力半小時,而有的人也許只能集中 15 分鐘,只要到達了自己的疲勞邊緣,就可以主動停下來休息一會。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學習的秘密不完全在於刻苦,還在於「會玩」,希望大家在今後的學習成長中也能玩出水平,玩出風格,成為他人眼中的學霸。
寫在最後
破除「偽努力」誤區,既要行動勤奮,也要「戰術」正確。
帶著下面總結的 3 點「小戰術」,努力向前走,相信目標會越來越清晰,前方成長的小徑也會逐漸變成寬敞大道的~
加油,年輕人!
#互動話題#
你經歷過這樣的「偽努力」誤區嗎?
歡迎各位書友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你的故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