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圈」如何圈出精彩,今天他們有話說

2020-12-13 澎湃新聞

「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圈」如何圈出精彩,今天他們有話說

2020-11-12 2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人民城市為人民」規划行動系列第一站,上海市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圈行動規劃研討會今天在上生·新所召開。

上海市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圈行動規劃研討會,是「人民城市為人民」行動規劃系列的第一站,研討會與長寧區「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圈行動規劃」培訓緊密結合,在上海市城市規划行業協會指導下,由長寧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和長寧區地區工作辦公室聯合主辦,長寧區副區長孟慶源等領導出席會議並致辭。

研討會對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圈行動規劃的目標、重點和工作方法等進行了深入研討,並廣泛邀請了規劃管理、社區管理、居民代表、規劃編制、科研機構等各方人員共同對編制實施中遇到的問題、難點進行研討交流,為上海十五分鐘生活圈建設建言獻策。

孟慶源副區長表示:在工作理念上,要把握好上接天線與下接地氣的關係;從推進方式上講,要把握好頂層設計與問計於民的關係,著力提高居民生活品質,促進社區自治共治,全力打造家園共同體。

當日上午,與會領導和嘉賓們還共同參觀了上海市15個「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圈行動規劃」試點區域代表——徐家匯街道和新華路街道的優秀實踐項目。其中新華路街道以「花園社區、人文新華」為主題,緊密圍繞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基本要求,努力打造宜居宜業的繁榮社區、多樣便捷的幸福社區和活力開放的和諧社區。

位於新華社區的敬老邨是公眾參與式規劃的典型。該項目是在政府、規劃設計師、在屬地企業、社會公益組織、自治團體及居民的共同努力下,通過吸納多渠道資金,對小區進行全面適老化改造,極大地提升了小區老年居民的生活感受。

新華路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則是嵌入式更新的典型,項目通過對現狀房屋的徵收改造,聚集社區養老需求,打造出集衛生服務、老年就餐、休閒活動、康復醫療於一體的一站式社區醫養服務綜合體,為街道內老年居民們提供了舒適、便捷的養老服務空間。

此外,參觀人員還對上生·新所更新建設進行了考察。上生·新所是有機更新的典型項目,它既強調了歷史風貌保護,提供了開放活動場地,又實現了功能轉型升級以及歷史風貌的延續和空間開放共享,廣受各界好評。

上海「2035」總體規劃明確打造「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圈」是上海建設卓越全球城市的重要舉措。長寧區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一直在積極地探索。2019年初,新華路街道被列為市「花園社區、人文新華」的願景藍圖與行動方案;虹橋街道、仙霞新村街道的行動規劃也在逐步編制過程中。

今年結合「十四五」規劃治理工作,區委區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明確要在"十四五」期間基本全面建成「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圈」。

猜你喜歡

實習記者:沈 靜

編 輯:李 博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長寧官方微信

喜歡就點個「贊」

歡迎留言評論和小編互動

原標題:《「十五分鐘社區生活圈」如何圈出精彩,今天他們有話說》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長春市各街道社區傾力打造「15分鐘生活圈」
    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是衡量城市文明的硬指標,對市民來說,居住地附近的公共基礎設施是否齊全、環境是否優美、生活是否便利,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幸福感、獲得感強不強,而這一切又都與街道社區15分鐘便民生活圈的建設成果密切相關。
  • 江寧「15分鐘生活圈」,儂曉得伐?
    江寧「15分鐘生活圈」,儂曉得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你家附近步行十五分鐘
  • ...二路街道、淮海中路街道「15分鐘社區生活圈」整體行動規劃方案
    黃浦區領導專題研究瑞金二路街道、淮海中路街道「15分鐘社區生活圈」整體行動規劃方案2020-12-14 黃浦區規劃資源局近日,黃浦區委常委、副區長洪繼梁主持召開專題會議聽取瑞金二路街道、淮海中路街道「15
  • 當人們被雲端經濟圈養 如何定義三公裡幸福生活圈?
    來源:投中網作者 李曉麗 Ellie1、活在圈子裡的人「今天壓倒一切的問題是:我們如何生活,我們如何居住,我們追求什麼樣的社區形態?」這是包浩斯在1924年斯圖加特展覽時的一句宣言。當社區之門再次打開,你走出宅家生活圈,你急切釋放的需求是什麼?在陽光、空間和植被這些「基本的欣悅」被滿足後,你的日常生活仍將重歸一成不變嗎?當回到家裡,回到工位內,放下手裡的外賣和快遞,再來審視一下這個問題:我們是如何生活的?
  • 什麼是大家都在追求的5分鐘生活圈?你是圈內人嗎?
    (圖源網絡)經常會想如果自己有瞬間移動的超能力就好了或許早上就可以多睡哪怕10分鐘或許就不用浪費那麼多精力在路上或許我們就可以全心全意投入工作>或許我們有更多享受生活的時間哪怕僅僅是坐著發會兒呆雖然瞬間移動只存在於想像但如果生活、學習、工作、醫療、娛樂都能在5分鐘之內到達那何嘗不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呢?
  • 成都溫江清泉社區:連接左鄰右裡,打造全功能鄰裡生活圈
    活動現場設置了多個板塊,尋根●溫江記憶的作品展、鄰市、文藝演出、志願者表彰、蜀繡、插花、茶藝等等,豐富了居民的生活氛圍,社區婦女同胞們紛紛表示,這是一份不錯的三八節禮物。據悉:清泉社區在面臨隨著轄區商住樓盤新居民日益增多,社區紅線內外發展治理的難題日益凸顯的情況下,把住得好、生活得舒適,作為居民安居置業的新考量。社區通過持續發力銜接轄區各類商戶、生活服務資源,共設置了逾20個公益愛心集市攤位,而愛心商戶通過義賣將部分收入注入社區微基金,以拓寬社區發展治理「微資金」來源。
  • 麒麟區珠街街道: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讓便捷生活近在咫尺
    掌上曲靖訊 為改善群眾居住環境,曲靖市珠街街道在轄區內的4個社區分別規劃「15分鐘便民生活圈」,為社區居民解決生活、就醫、就學、休閒娛樂等問題,讓社區居民幸福感、獲得感進一步提升。「15分鐘便民生活圈」既社區居民15分鐘步行範圍就能到達的地方,這些地方包括醫療教育機構、文體活動場所、公共衛生間、超市、市場等。「現在買菜、看病都很方便,娃娃讀書也近,生活是越來越方便了!」住在珠街社區的王大媽笑著說。此外,為方便群眾辦事,珠街街道要求各社區將服務事項集中到社區便民服務站,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
  • 15分鐘便民生活圈 讓市民享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為方便市民生活,經開區著力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讓市民享受美好生活,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下午四點,家住頤康花園的李女士準時出發到白牛農貿市場購買晚餐所需的食材,在去市場路上,李女士先到了超市,購買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從家出發到超市,僅僅用了五分鐘的時間。從超市出來,李女士來到了白牛農貿市場,僅僅走了十分鐘,她便到達了市場內。
  • 國內幾乎所有的「未來社區」,都有這兩個問題!
    很遺憾,我沒能提出啥有建設性的意見,最後他們的方案好像獲得了二等獎,在此恭喜下。 今天這篇文章是我對未來社區的一些思考,或者說是「挑毛病」。因為未來社區的概念外延太廣,幾乎涵蓋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只能從一個建築師的視角來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周之處,還請有識之士多多指正。
  • 市北區敦化路街道黨建引領打造15分鐘「為老服務生活圈」
    家住金壇一路10號的葉長榮今年八十五歲高齡,兒子葉林工作忙碌,平時難以在老人身邊時刻照顧,如何讓老人吃上一口熱飯菜成了他心頭的大事。自從了解到家門口新開的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可以送飯上門,他第一時間為父親選擇了訂餐服務,放下了心中的大石頭。
  • 鹹安南昌路社區有個「三分鐘文化活動圈」
    香城都市報訊(記者 周萱 章文靜 通訊員 周懸松)從你家出發,3分鐘能到哪?對於鹹安區溫泉街道辦事處南昌路社區的居民來說,出門3分鐘就能滿足文化活動需求,因為這裡有個「三分鐘文化活動圈」。「小圈子」服務大社區什麼是「三分鐘文化活動圈」?南昌路社區黨總支書記、主任黃輝介紹: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圓心,在3分鐘服務半徑內,統籌設置公共文化設施。「三分鐘文化活動圈」裡有什麼?走進南昌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二三樓設有圖書室、書畫室、群藝館分館等。
  • 城市老人生活圈和圈子裡的數字溫柔
    我國有1.5億老人生活在城市,城市是老人的家園,也是老人開展社會活動的場域。城市老人的日常生活是如何度過的?他們的生活圈是如何構成?各個圈層包含了哪些具體而重要的生活場景?不同場景下他們會接觸哪些數字產品與服務,有哪些痛點?又該如何做數字適老化的改造呢?
  • 十五分鐘養老圈:從「基本養老」向「品質養老」跨越
    有尊嚴、有溫度。作為全市養老創新發展的先行區,蓮湖區未來三年還將新建 5家大型綜合養老服務機構、9家街道級養老服務中心和30家示範性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新增養老床位約2600張,把城市社區「15分鐘養老圈」落到實處。
  • 在曲江,如何做「懶人」?
    出門就有果蔬超市抬腳就是公園綠地分分鐘就到學校衛生站……不經意間,15分鐘便民生活圈的模式已經悄悄扣響曲江人的生活大門「順便買個菜」下午四時許,紫汀苑小區北門的便民市場漸漸熱鬧了起來「今天去中心社區義診,遇到很多高血壓病人,發現他們的生活方式都不太正確,我們就把平時需要注意的事項、持續監測血壓的觀念傳遞給他們。」安仁醫院健康師劉華麗告訴小薇。
  • 15分鐘「圈」出美好生活
    新華社鄭州7月7日電 題:15分鐘「圈」出美好生活  新華社記者史林靜、汪亞  在你的城市,15分鐘能做什麼?  河南許昌給出這樣一份答案:從市內的任何一處居民小區出來,步行不出15分鐘,幾乎都能找到一處健身休閒的遊園或綠地、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個便民閱讀書屋、一個生鮮便利店……
  • 長沙構建「社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
    近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對《長沙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進行了第一次審議,《條例》提出,今後,已建成住宅小區要實施適老化無障礙改造。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讓更多老年人在生活中更從容面對智能技術帶來的變化。
  • 打造15分鐘學習圈 永康新增4所家門口老年大學
    芝英鎮芝英八村、芝英鎮胡堰街村、西城街道虹霓經濟合作社、西城街道西門社區4所「家門口老年大學」教學點掛牌成立。今年以來,永康市委老幹部局積極推進老年大學向鎮(街道、區)、村(社區)延伸,努力打造構建更加快捷方便的「15分鐘學習生活圈」。
  • 隨刻精彩大會圈粉年輕人,愛奇藝「隨刻」的興趣社區能成嗎?
    長視頻流媒體的賽道上,三足鼎立的格局短期內不太可能被打破,而隨刻所承擔的角色則是,在長視頻之外,深入布局短視頻行業賽道,打造出在愛奇藝之外的另一個平臺。與自製內容為主導的流媒體模式不同,隨刻希望用戶不僅在這個新平臺上觀看及創作內容,還能進行大量互動和討論,也就是說,用戶興趣社區的打造,是隨刻通向成功路上的關鍵一步。
  • 第六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系列講座 聽嘉賓細數哥倫比亞圈的社區...
    央廣網上海12月14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王璟瑜)昨天下午,第六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系列講座「鄔達克建築的過去和今天」第三場在鄔達克紀念館開講,上海交通大學歷史建築勘察設計研究院設計總監馮立對哥倫比亞住宅圈做了非常深入細緻的研究,講座以哥倫比亞圈原居民鄔達克、孫科、巴拉德以及
  • 下城這個老小區 用一根晾衣杆撬動「5分鐘生活圈」
    德勝東村有不少外伸式晾衣杆,有些杆子伸出窗外近兩米,不光凌亂不堪,還有較大的安全隱患。不少居民都願意更換統一伸縮晾衣杆,但一些居民卻提出了反對意見。原來,33幢住著很多當年杭鋼退休的老職工,家中的晾衣杆用的是當年杭鋼生產的鋼材。他們認為新更換的晾衣杆肯定沒有當年杭鋼的質量好,不願更換。最後金繼全想了一個辦法:靠事實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