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9月20日消息:日前,臺灣"國防部"提交的機密預算之中,編列的武器研製與更新計劃多達幾十個。其中,準備將臺灣"自行研製"的IDF戰鬥機改裝成隱形戰鬥機的"廬山計劃"最引人注目。
"廬山計劃"如何出籠?
眾所周知,臺灣二代戰機的使用壽命大約20年,如果經過延壽改進可使用30年。30年以後怎麼辦?臺軍決定,從2001年開始,實施"IDF戰機衍生型研發計劃","自行"開發新一代輕型戰鬥機。計劃包括提升IDF戰機現有發動機的推力、改良航空電子設備,並在機身上附加隱形塗裝。古詩中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臺軍希望IDF經過如此這般的一番改造,能變成不露"廬山真面目"的隱形戰機。因此,這項計劃就被命名為"廬山計劃"。
時來運轉受寵若驚
長期以來,IDF在臺灣空軍中一直低聲下氣,在趾高氣揚的外購戰機面前備受冷落。而此次讓IDF戰機進行隱形研改與作戰系統提升兩大計劃,儼然把執行"境外決戰"重擔託付給它。
為了提升IDF的戰鬥力,臺軍從去年就開始特別編組"假想敵中隊",進行實戰對抗演練。據透露,裝備IDF戰機的臺"空軍"427聯隊在臺東志航基地"空戰演練儀"(ACMI)的管制監控下,和F-16戰機展開了一番模擬空戰。IDF竟然出人意料地獲勝。今年,IDF的"假想敵"又變成了"幻影"2000,儼然一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姿態。在今年的"漢光16"軍事演習中,IDF"戰果輝煌",種種表現甚至超過了F-16。
IDF能不能變成隱形飛機?
在IDF的隱形問題上,添加隱形塗料雖然實現起來比較容易,但操作起來卻不那麼簡單。一方面隱形塗料價格昂貴、保養複雜,而且這項技術勢必還得依靠美國,臺灣根本掌握不了主導權。另一方面是因為IDF的外形並沒有採用隱形設計,單單抹一層隱形塗料,效果未必能令人滿意。
因此,臺灣軍方還有一種意見認為,乾脆把外形也一起改,並提出無垂直尾翼方案。因為省略垂直尾翼可以消除側面雷達反射截面積,同時也大幅減輕了機尾的結構重量,戰機可以做得較輕。但專家們也指出,無垂直尾翼戰機的技術相當複雜。美國空軍在論證"聯合攻擊機計劃"(JSF)時,麥克唐納公司原本提出這個設計,但遭到否決。最後入選的設計方案都是傳統的雙垂直尾翼+雙水平尾翼設計。
軍事專家認為,先天不足的IDF要想變成先進隱形戰鬥機,在技術上難題不少,恐怕不那麼容易。
走進臺軍地下堡壘
美籍華人聯名上書反對美售臺軍火
(中國國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