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家裡的小男孩已經要上幼兒園了,我卻還清楚地記得爺爺坐在小板凳上,一字一句地教我《回鄉偶書》的情景。賀知章的這首代表作成了我人生中學的第一首古詩,後來初中、高中背誦過的古詩,有的已經不能完整地背出了,這首《回鄉偶書》依然如同刻在腦海裡一樣,隨時都能脫口而出。
年少的時候,孩子就像一塊海綿,總是能不斷接納和吸收各種知識,如俗話「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所說,每一天都在進步。這個時候學得的知識,受到的教育,很多也都會跟著孩子們一輩子,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此時,無疑是他們學習傳統詩詞,感受古典文化薰陶的黃金時期。
而初入門詩詞學習,這本《給孩子的古詩詞》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編者王馨多次獲得「灌雲名師」、「優秀園丁」等稱號,多年和孩子們的溝通相處經驗,讓她摸透了孩子的性格特點和學習規律。
詩詞的世界宏達和多彩,有的婉轉悽美,有的孤寂失落,而王馨在這本書中,選取的卻是符合孩子個性,充滿盎然童趣和勃勃生機的一百一十二首古詩。寫景詩為主,狀物詩為輔,整體風格歡欣向上的細節處理,就讓作為孩子媽的我心生好感。畢竟,愛恨情長和各種用典,對剛接觸古詩詞的孩子來說,是真的不太合適。
春夏秋冬,山川日月,熟悉的四季景色,磅礴的大山大河,抬頭就可以看得見的太陽和月亮,拉近了詩詞和孩子之間的距離,也讓孩子更方便聯想,方便把詩詞之美和自然之美融為一體。
家裡的小男孩最喜歡的是充滿童趣的動植物這部分詩詞,比如「一叫千門萬戶開」的公雞,生動而接地氣的描寫讓小男孩笑個不停。而我更喜歡傳統節日底下的詩詞,比如古詩十九首的《迢迢牽牛星》,又讀詩又能感受古代節日的氛圍,連我也漲了不少知識。
王馨老師曾笑談,說古詩詞其實是一種穿越。也是,看到秋天江畔的落日,也許我們心中會生出「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感慨;看到春日的鴨子溪水,也許孩子就會興衝衝地想到「竹外桃花三兩枝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我們心中一時所想卻表達不出來的,古人卻早已言簡意賅地幫我們吟唱了出來,這種感覺有點像在和千年前的作者對話,也讓孩子們更有興致去觀察身邊的美景,品味生活的美妙。
4歲就開始讀《古文觀止》,自幼浸泡在古典文化中長大的「自說自話的掌柜」,最終成為了喜馬拉雅的人氣主播,把自己的喜好和所長變成了工作。
而從小讀古詩,聽古詩在傳統文化的音韻之美中,長大的孩子,就算沒能換來隨手寫詩的未來,也能養成唯有書香才能薰陶出來的溫潤氣質,並相伴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