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分為布局、中局和殘局。
學習布局主要有三個目的:形成一套平穩過渡到中局的布局體系、理解棋型、布局飛刀。
目的一:形成一套平穩過渡到中局的布局體系。這個體系要做到對方走主流譜招,你要跟上譜招不吃虧,對方走明顯劣變,你要能抓住漏洞擴先,這樣就可以了。至於對方走出不主流的變招,就不是這套體系能夠解決的問題了。
我先手是急進中兵,其他情況主要走中炮牛頭滾,有時隨機應變;後手順炮對抗中炮,橫車架馬炮對過宮炮,反向中炮對仙人指路,左中炮對飛相局。
目的二:理解棋型。剛才說到對手有時會走不主流的變招,這時候常規的譜招就沒有用了,同時局面焦點還沒有完全形成,計算的方向尚不明朗,所以此時需要自己對棋型的理解,結合計算行棋。那對棋型的理解從哪裡來,就從學習布局中來。
象棋
比如學習中炮屏風馬七兵布局,主要的棋型是紅方攻中路,黑方攻三七路底線,退炮打車是常見棋型;順炮布局,雙方爭奪中路和弱馬出路;屏風馬三兵布局,紅方邊馬如何防守黑方進攻,是一個常見的局部棋型;左炮封車或雙炮過河,如何封鎖與反封鎖、牽制與反牽制,是重要的棋型課題。學布局不能只記譜招,還要理解不同布局的經典棋型。
目的三:布局飛刀。這個是錦上添花,在你常見的譜招體系中埋藏幾個飛刀,你研究得比對手深,遇到就用,不遇到就不用。
中局分為攻殺和組織。沒有特意練過組織,包括各種戰術,我的中局組織能力是隨著下棋、看高手對局慢慢提升的。
網上說熟讀適情雅趣會長一馬的棋力,在我看來的確如此,我練了一段時間,開始的收穫是計算耐性和計算深度都增加了,但後來我發現最大的收穫其實是棋感變好了,能在較短時間找到比較關鍵的進攻要點,這個成長不亞於一馬。記得洪智特大在直播時說過,職業棋手的厲害之處並不是能計算多少步,而是第一感覺就有幾步好棋,然後圍繞著這幾步棋計算,如果沒有正確的第一感覺,計算多少步都是無用的。適情雅趣提高了我的棋感,這是意料之外的收穫。
象棋棋子
殘局則主要是均勢殘局和實用殘局。
均勢殘局是指雙方子力相當,勝負難料,但局面相對簡明。這部分殘局主要靠實戰練習,但也有共性通法。記得聽許銀川老師網絡講棋時候說過,殘局陣型很重要,比如馬炮兵的棋,最有威脅的陣型就是臥槽馬肋炮卒。我聽後很受啟發,殘局雖節奏較慢,但有效運子比速度也很關鍵,朝著有效的攻擊陣型走,不走無效的棋,是均勢殘局取勝的關鍵。
實用殘局則是有定論的殘局。這裡面又分兩種殘局:
一是變化有限,攻守有規律的實用殘局,比如馬擒單士、馬兵勝單缺象、炮士勝雙士、炮兵勝士象全、士象全和單車、炮雙士和單車等,一方只要擺好陣型、掌握方法,一定能夠取勝或謀和,這部分定期溫習或下棋時遇到就溫習一下即可。
二是變化較多,攻守沒有定式的殘局,比如車炮兵對車士象全、車馬兵對車士象全、馬炮對馬士象全,有利於進攻方,但想贏下來需要費一番工夫,而炮雙兵對炮士象全、馬兵對士象全,車雙兵對車士象全,則都是有利於防守方,但想和也不容易。這樣的棋局也得像均勢殘局一樣,多下多積累經驗。
象棋
業餘棋手對弈的體驗,我總結出當時的自己——業餘四級棋手的五大特徵:
特徵一:走子熟練
第一,走子還是比較熟練,過了象棋入門期,一般不會走錯或者把子送到對手嘴裡(當然偶爾也會出現如同「劉宗澤大師在2018年象甲第14輪將車送到曹巖磊的馬口」這樣的杯具)。
特徵二:了解殺法
第二,了解重要的基本殺法,如臥槽馬、鐵門栓等,但有些殺法並不了解,例如我當時只是偶爾見到大刀剜心、金鉤掛玉,還不知道這是個典型殺法,同時,對已知重要殺法,掌握的程度也很淺,這部分先不展開,等到講學殺法的經歷時再說。
特徵三:中局分勝負
第三,殘局水平高低幾乎無所謂,因為業四水平的對局大多下到中局就結束了,一半是雙方激戰分勝負,另一半則是失誤或被算計丟子一方直接認負,後者在這個水平段更為常見,我當時就經常如此。而這種情況(丟子不明顯失先直接投子認負)在高分段逐漸減少,一方面,棋手殘局功力提升,丟子方可尋求少子謀和機會;另一方面,棋手對物質與位置、子與勢判斷更加準確,從而增加了(即使是被動)棄子爭先的可能,更重要的是,伴隨著象棋水平的提升,棋手的意志品質隨之提高。
特徵四:子與勢的關係不明
第四,中局不了解子與勢的關係,選擇多子還是棄子取勢多半是性格使然,而非在特定局面下的理性選擇。比如當時的我一味強調多子,經常貪子失先,被對手棄子強殺;我二哥則相反,每每棄子取勢,當然也不是每次都棄大子,但置士象於不顧與對方激烈拼殺則是常有的事,當然,在沒有經過深入計算的情況下,棄子強攻不成、導致攻守失據則是大概率事件。當然,性格對棋風的影響不僅僅在業四階段存在,隨著水平提高可能影響更大。我現在基本能夠穩住業七的情況下,前幾天還出現了多四個兵的殘局被對手巧勝的情況,就是不看全局貪物質的惡果。孫浩宇大師直播時經常提到「心魔」難除,說的也基本是性情。但是,高手在做子與勢的取捨選擇時,是經過周密計算的,只不過對計算過後局面的判斷會受性格影響有偏差,而業四棋手在面對抉擇時,非理性因素的影響比重極大。
象棋
特徵五:布局隨手
第五,布局隨手。布局隨手的原因倒不像中局盤面選擇那樣,是隨心所欲,恰恰相反是心中無物,簡單說就是三個字,不會走。記得我小時候下棋的時候,我無論先手後手都是中炮,也記不清後手是順炮還是列炮,當時覺得都一樣。去年十月份也是這樣。其實也無可厚非,相傳蔣川特大早年草莽出身,後手都是應順炮開局,甚至先手也要先補一招士,等對手擺中炮他也擺中炮,強行形成順炮。但是當年只有業四水平的我並不了解鬥炮開局正規譜招,所以評測時進入中局往往都要虧一些,卡在業4-2很長時間,一直上不了業4-3。這種僵持的局面直到接受我二哥走屏風馬的建議後才被打破,當然等待著我的不是業五,而是業二,業二!總之,在業四棋手看來,中局至少還有局面焦點,開局則完全沒有思路,只能憑感覺,見著拆著了,畢竟快速出車、挺卒活馬這些俗語還是聽說過一些,當然炮不輕發、車勿多走的棋理,業餘棋手就不一定能夠理解了,至少我當時是如此。
綜上,業餘棋手只是較熟練的象棋初學者,在布局、中局、殘局、殺法等多方面尚未入門。我的學棋故事和提升建議會慢慢分享,這裡先擺出我的結論。能夠做到布局舒服、中局計算、殘局淡定、殺法熟練、儘量避免無謂失誤,即可評測到業六。在此基礎上我大膽做出預測,能夠在業六基礎上對自己的布局、中局、殘局、殺法做一次全面系統性提升,即可評測到準業八水平!
因水平有限,文中出現疏漏在所難免,敬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