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非常重要卻被人忽視的問題。
臀乃全身的重心所在。臀在哪裡,重心就在哪裡。
在毛澤東時代,如果說你「屁股坐錯了板凳」,那可是「立場問題」,你就等著挨鬥吧。
打拳也同樣存在類似的「立場問題」,臀放錯了地方,力就發不出來,或者不嚴密。
所謂體力,主要是重心移動產生的的衝擊力,不難發現,腳的踩力,膝的跪力,歸根到底都來自臀向下的壓力,向前的擊打力,來自於臀向前運動的衝擊力,向左右的靠發勁,來自於擺臀的慣性力。臀才是人身各種力的總樞紐。雖然這些力歸根到底起源於腳蹬地的反作用力,但是,如果沒有臀的統籌,就形不成全身的整體勁。
打拳的時候臀應當在哪裡?猛一下子你還真回答不上來。
《玄機秘傳穴道拳訣》告訴我們:「前腳必直,要與臀、大腿、身法一段,腳跟與臀一片。」
《拳經》告訴我們:「下身之所重者在臀,宜與肩相應而成一片。肩過右則擺右,要陡然相衝而帶壓下,故一身之筋節俱緊貼敵人身上,所謂百法收來無空間是也。」
把這兩種抄本的論述放到一起,就可以得到比較完整的結論:臀應當在前腳跟,膝應當在前腳尖,肩應該與膝、前腳尖上下成一垂線,發力時瞬間過尖,臀應當與肩的運動協調成一片。這是前堅後箭步的一個要點。
聽起來好像很新鮮,其實這是人的「本能」反應,不用學就會。
第一,臀移向前腳才能向前走。你一走就知道了,慢走時臀由後腳移向前腳,小跑時臀一直在前腳,這不用學就會。臀如果一直在後腳,走不出去。
搏擊時「上不停手,下不停步」,當然臀向前腳拱。
其實孩子們打架就是這樣抓撓著向前走的。這是動物的本能。
第二,臀移向前腳才能用上勁。或者說,向前發力時臀必移向前腳。比如用鐵鍬鏟土,就是臀向前找腳跟,膝在前腳尖,肩與膝、前腳尖上下成一垂線,肩與臀用力方向一致。男人不用教,都做得很標準。一般女人使用鐵鍬向後撅著屁股,用不上勁,需要教才能改過來。
用笤帚掃地,不用教,都會臀向前腳跟方向湧動,肩找膝前,這樣才能把土掃出去。臀要是坐在後腳上,連掃地也掃不出去,不信你就試試。
至於搏擊發力,古今中外,沒有不是臀找前腳跟的,連大猩猩打架都是臀找前腳跟。
看專業打拳擊的是這樣。
普通人打架也是這樣。
臀不在前腳跟那傢伙肯定佔了下風。
第三,臀移向前腳才能欺身佔位。
臀在前腳跟,膝在前腳尖,肩與膝、前腳尖上下成一垂線,這就叫「三盤對天」, 入身之時,我之臀必對前腳跟,才能將他重心衝偏,這就叫「欺身佔位」、「緊倚門牆」。 臀衝過去了,全身各環節的勁都緊貼在敵人身上,使他沒有運作空間,這就叫「百法收來無空間」。使跌法,也強調把臀貼上去,才能摔他個結結實實。
入身之時最容易出的問題就是「撅屁股」,腦袋進去了,身體沒進去,做不到「欺身佔位」、「緊倚門牆」,到處都是空,不挨打還等什麼。
還有的正相反,腳進的挺深,臀和頭都沒有進去,腆著個肚子,這也得挨打。
還有的也知道進膝,也知道進肩,但是不知道後膝前射,後面拖著一條腿,臀當然進不到前腳跟。步子又大又笨,什麼技法也用不上。
第四,臀壓向前腳根前腳帶能「堅」。 臀壓在前腳跟,前腳就「實」。 臀壓在前腳跟,小腿骨必然向前傾斜,成為跪膝狀態。這樣,前腿就不怕踢,不怕撞,不怕勾、擺、跪、蹩。誰都可以試一試,也許你根本沒練過武,只要你把臀壓在前腳跟,誰也勾不倒你。反之,你武功再高,只要你臀不在前腳跟,一勾就倒。
所以,你要想用勾腳跌法,必須先把他重心推偏,他臀不在前腳跟就好辦了。你要想毀他的膝,必先使他的臀離開前腳跟,小腿骨向後傾斜就成弱膝,經不起踢踹碰撞。
拳經說:「腳法之用力,總在於膝頭、臀,不然何以謂之堅?」
第五,臀還是保持平衡的重要器官。如果你會推獨輪車就會明白,推車時臀要不斷左右搖擺,不然就會翻車。騎自行車也一樣靠臀保持平衡,大撒把時更明顯。搏擊時,臀要要靈活而穩定。所以拳經說,臀應當與肩成一片。肩向前射,臀就向前,肩向後靠,臀就向後,肩向右閃,臀就向右,肩向左擊,臀就向左。
第六,臀本身也「是重武器」。具有強大的攻擊性。肚打、胯打、背打、靠發、坐蓮,橫衝直撞,臀皆有功焉。
但是,一般來說,臀也不要超過前腳跟,不然就不穩定,勁發出去收不回來,前栽。
臀的位置與步法有密切關係。兩腳距離過遠,臀不可能放到前腳跟。因此,不管上多大步,後腳要緊緊相隨。「鴛鴦腳」也罷,「雌雄腳」也罷,兩隻腳本是一對「夫妻」,不能讓人家「夫妻分居」,離得老遠。我們常見的大馬步、大弓步是典型的「夫妻分居」,臀也就沒地方呆了,只好坐在兩腿中間,成了「雙重則滯」架勢。可見,解決不了步的問題,也就解決不了臀的問題。
其實,全身是一個整體,臀是這個整體的重心,所以,臀這支「主力部隊」的行動要與身體各部隊的行動協調統一,形成一片整勁。
所以《拳經》一再告戒我們:「此法需要記清一片而下」。
「總之,肩隨手,手隨身,身隨臀,臀隨大腿,大腿隨膝頭,膝頭隨腳,一齊而入」。
「肘動腳跟同進退,肩投腰襯臀齊行」。
「需要記清一片。則我是全人,而彼處可攻矣。」
拳經的這些話,仿佛使我們看到了一個現代化戰爭的場面:腳如裝甲車,拉載部隊飛速前進。膝如坦克團,橫衝直撞。手肘是尖刀班,肩是先頭部隊,手進肩隨,手肘齊發,無孔不入。臀是主力部隊,乘坐在腳這個戰車上,一片衝壓過去。
「彼處可攻矣」!
臀找前腳跟的一個技術要點是尾閭前兜。尾閭前兜,氣就會沉向丹田,胸虛腹實。臀、胯朝前攻,做到「百法投來無空間」,尾閭後彈,就會引起「脊尾顛顫」,發出「冷驚脆快」之力。所以,內家總是說要「斂臀」,不要「撅屁股」。其實這也是一個不學就會的理論,你用鐵鍬鏟地時尾閭一定是向前兜的,你推獨輪車時尾閭一定是向前兜的,你打桌球時,一定是先尾閭前兜,突然後彈,做到脊尾顛顫的。
在臀的問題上,比較普遍的錯誤傾向有兩種:
1、撅屁股。
表演派的朋友打長拳時都撅屁股。所以撅屁股的打法佔了武術界相當大的比例。
應當承認,挺胸、塌腰、撅屁股,這很美。你看,唱戲的、跳舞的都這樣。咱說,武術是搏殺,不是表演。可是有武術大家專門出書,說武術的本質就是表演。對於這些人,用不著爭論,他們也知道挺胸、塌腰、撅屁股不適合搏擊,人家就是為了表演。
2、臀坐在後腿上,肩、臀與後腳跟成一垂線。
這部分朋友不是搞表演,他認為坐在後腿上適合搏擊,這就得爭論一番了。
主張搏擊時臀坐在後腿上,主要是一部分練形意拳的朋友。可是,形意拳的老祖宗也是臀找前腳跟的。
形意拳的前身是「心意拳」。姬龍峰是住在少林寺,按照《拳經》創造的「心意拳」。直到現在,戴家心意拳也是把《拳經》的「問答歌」作為宗旨。民國年間的老形意家寶鼎的拳架子也是臀找前腳跟的。臀坐在後腿上,這是站樁練功。剛去世不久的老形意拳家李仲軒說,形意練架子坐在後腳,用起來肩找膝,膝對前腳尖。(這樣做的結果當然臀找前腳跟了)。
主張搏擊時臀對後腳跟,是把「練架子」與搏擊混為一談了。
練為戰。要叫我說,平時練架子、走趟子,就應該按實戰練。還是按戴氏「心意拳」練,按寶鼎的老形意練好。
坐在後腿上只用於站樁。
嚴格說來,寶鼎他們的架子實際上形成了「大弓步」,臀很難與前腳跟成垂線,而且必然有點撅屁股,兩腿距離太遠,難以堅箭變換,形不成拶勁。
綿張的前堅後箭步才是真正符合《拳經》要求的架子。
猜你還喜歡以下內容:
開胯一個動作就夠了!
http://mp.weixin.qq.com/s/TrsoEwLPWVMMFLW8532xgA
內家上乘功夫「力由脊發」 千古不傳之秘!【大筋開後發力視頻】https://mp.weixin.qq.com/s/38GO12aWWYeRWni5DHQQzA
太極不開胯都是娛樂:松垮方法篇&四大金剛最近同臺表演視頻
http://mp.weixin.qq.com/s/L-2N2LCQiUltaXCjPRop6Q
內家拳勁力訓練秘要#視頻#【陳軍團老師威猛發力】
http://mp.weixin.qq.com/s/uKxSeknbUyqqmZRPw8qEFg
模特走秀晃動屁股和趙堡街架太極的「大閨女架」
http://mp.weixin.qq.com/s/Ei14J9rnE6-VWi6QmYCvlQ
叫醒脊柱
http://mp.weixin.qq.com/s/wKqvhnYhpn9xK-0RcfNN3Q
【活化石】陳延熙傳的小架風格套路#視頻兩段#
http://mp.weixin.qq.com/s/QibsVbBvFpFqPKstZ9q0YQ
「真松」周身鬆開五步!//內家不傳之秘-骨架傳功,松透求整http://mp.weixin.qq.com/s/LgbBQgPelmVEDgTnV3s0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