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內螺紋孔進行倒角或沉頭孔的目的通常是為了避免產生凸起的毛刺,毛刺會妨礙適配件與平整的工件表面之間固定。另外,當裝配件壓在毛刺上時,毛刺將被壓下,從而導致內螺紋變形並增加螺紋錯扣的可能性。
在零件圖上繪製倒角或沉頭孔也可以幫助螺栓正確對齊或插入。在待鑽孔所在的位置加一個倒角或埋頭孔可以幫助入鑽。由於這些原因,絕大多數螺紋孔需要某種類型的倒角或埋頭孔。因此,這是最常見的加工工藝之一,也是通常需要改進的地方。 螺紋孔倒角的角度通常為120°或90°,其中最常見的是90°。有時會在工程圖上指定倒角的外徑和深度。然而,機械師或程式設計師經常會自行決定倒角孔的深度或外徑。在一些經典的機械師經驗法則中,最常見的做法是加工比螺紋大徑大0.010英寸-0.015英寸(0.254mm-0.381mm)的倒角直徑,這將消除毛刺並提供足夠的深度引導即將裝配的螺栓。加工倒角或沉頭孔有多種方式,這些方法的加工效率不同。過去常用的方法是在初鑽之後,在待鑽孔處加工一個120°或90°的倒角。許多工具機廠採用90°角的數控點鑽來完成點鑽、沉頭孔及倒角,不僅節省了換刀時間,也降低了刀具成本。數控點鑽頭作為引導工具,在鑽孔之前被用來加工一個90°的夾角。雖然這種方法方便,但若使用較新的高滲透率硬質合金鑽頭來鑽孔時,則不建議採用上述方法。因為這類硬質合金鑽頭的頂角是140°。在使用了90°的點鑽之後,再利用140°硬質合金鑽頭進行鑽孔加工會導致在該硬質合金鑽頭上造成切角並使刀具更快失效。若採用硬質合金鑽頭鑽孔,必須改變使用刀具的序列。--END--
➽來源:易搜刀具網
聲明:本文所用視頻、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告知,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證明材料確認版權並按國家標準支付稿酬或立即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