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碎薄荷葉,盛半杯檸檬、冰塊,注入白朗姆,上升的氣泡帶著青檸薄荷的香氣,吧檯遞出一杯夏日特調Mojito。
以上,不是周杰倫的《Mojito》官方MV片段,而是出自抖音一位專業調酒師的自製《Mojito》「抖MV」。
「麻煩給我的愛人來一杯Mojito,我喜歡閱讀她微醺時的眼眸。」碎冰與透明杯壁碰撞,檸檬薄荷的清爽與烈性朗姆酒調和,在令人眩暈的熱帶日光下,為愛人點一杯微醺的Mojito,原來是這種感覺。
將周杰倫的歌詞具象化之後,聽眾更能體會《Mojito》的清爽浪漫,也為不了解雞尾酒的群體科普了歌名。
當然,這只是《Mojito》抖MV其中一個視頻。
熱門單曲,配上手勢舞,再利用剪映模板拼貼混剪後,還可以製造堪比大片的觀感,這就是抖MV。作為一種可視化的宣發方式,抖MV用畫面對音樂的內容進行創意化的展示,助推音樂人作品實現破圈傳播,同時也讓用戶享受音樂不再局限於聽。
在抖音,MV正強勢復興,新生的抖MV也正在極大的改變著人們消費音樂的習慣。
打歌新模式,抖MV狂歡
周杰倫已加入「抖音群聊」,「群聊」參與人還有吳亦凡、蔡徐坤、張藝興……
6月12日,周杰倫新歌《Mojito》在抖音同步上線,杰威爾音樂官方抖音號發布的《Mojito》MV點讚量達到7.1萬。
抖音與杰威爾音樂達成版權授權合作後,獲得周杰倫等藝人的全部歌曲、歌曲MV的短視頻平臺版權權益,抖音用戶不僅可以免費聽歌、看MV,同時也開放了歌曲的二次創作權,每位用戶都可以創意製作自己的《Mojito》「抖MV」。
歌曲上線72小時相關話題視頻播放量達到4.9億。而藍盈瑩發布的《Mojito》尤克裡裡彈唱,也登上了抖音熱點榜,吸引170.9萬人觀看。
在周杰倫加入「群聊」之前,群裡已經匯集了眾多明星、原創音樂人,用他們創作的抖MV進行新歌宣發。
6月13日,張藝興在抖音「號召各路英雄豪傑們」翻拍第四張專輯《蓮》中的part。在#張藝興蓮翻牌挑戰話題下,有用戶攜寵物貓「翻跳」了MV片段,也有芭蕾版、舞扇版、原創編舞版《蓮》。而張藝興還「翻拍」了用戶發布的一段原創編舞。
蔡徐坤5月發布的新歌《情人》,也在抖音掀起了舞蹈翻跳熱潮:街頭、天台、舞室,甚至飯桌,都可以成為用戶的舞臺。宣美、劉怡潼、金晨、祝緒丹等明星也紛紛用《情人》作為短視頻BGM。
以董唧唧、棉子等為代表,活躍於抖音的原創音樂人也以平臺作為宣發新歌的主陣地,積累了一批粉絲。
音樂人愈發倚重抖音,抖音打歌、可視化宣發也已成為趨勢。「聽」音樂太單調,在抖音,音樂被演繹出更多的體驗方式,音樂可以被「看到」。
從聽音樂,到「看音樂」
回溯歷史,我們的音樂消費場景隨著音樂載體的發展而不斷變遷。
距今一百四十三年前,人類歷史擁有了第一段被記錄下來的聲音——愛迪生用自製的留聲機錄下了《瑪麗有隻小羔羊》的歌詞片段。
而後一百多年,歷經滾筒式留聲機、碟式唱片、手搖式唱片機,才終於出現了黑膠唱片。黑膠唱片蓬勃發展的二十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也被稱為「黃金錄音年代」。
20世紀60年代,錄音技術進入數位化的新時代。90年代起,使用更加便利的CD盒式磁帶和黑膠唱片市場迅速萎靡,又引領音樂載體的市場一路闖進21世紀,流媒體接過接力棒,成為目前最主流的聽歌平臺。
最初,聲音被轉換為一條條波紋,刻在錫箔製成的滾筒上;如今,音樂載體又變成無形的數字流,音符變成二進位數字中無數個0和1。
邁入數位音樂時代,大眾的音樂消費習慣也從純聽覺享受,轉變為視聽結合的需要,開始了從聽音樂到「看」音樂的轉變。
磁帶、CD唱片記錄下的華語黃金年代,周杰倫的歌曲MV堪比電影耐看。《千裡之外》以世紀之交的歌劇院為背景,講述「沉默年代/或許不該/太遙遠的相愛」的悽美愛情;暗黑三部曲之一的《夜的第七章》MV,致敬福爾摩斯,講述了一起「藍玫瑰兇案」。
林俊傑也憑藉《修煉愛情》MV成為Youtube首位擁有兩首獨唱歌曲破億播放量的歌手。但數位音樂時代,卻很難再看到五月天的《乾杯》、潘瑋柏的《快樂崇拜》這樣的經典MV。
MV可視化的宣傳效果無疑滿足了聽眾更深度的娛樂需求。結合內容拍攝的MV強化了音樂屬性及風格,提升了音樂作品的完整度。畫面關聯旋律,也增強了歌曲的記憶點。
雖然音樂宣發和音樂消費的可視化已形成趨勢,但MV的輝煌並沒有真正延續下來。《全球獨立音樂市場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獨立音樂佔據市場份額接近40%。而根據艾瑞諮詢發布的《中國數位音樂商用版權市場研究報告》,獨立音樂人及音樂廠牌掌握了國內超過50%的音樂版權。對於這群獨立音樂人而言,拍攝MV門檻太高,MV不再是歌曲的標配。
而短視頻平臺的崛起,彌補了這種宣發上的缺位。影音結合的15s抖MV短視頻,構建了新的音樂消費場景。
回顧當年Wonder Girls《Nobody》MV在Youtube上引發的3000多條模仿、改編及翻唱,與如今抖音上的手勢舞、翻跳挑戰的性質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在於,抖MV是傳統MV的進階模式,不是將傳統MV「搬運」到抖音平臺,而是以更多元的形式,更豐富的創意實現音樂的可視化表達。
原創音樂人夢然的《少年》,吸引用戶製作大量「歌詞共鳴」式的抖MV「憶當年」;吳亦凡自帶「反差萌」的《大碗寬面》,讓用戶腦洞大開,改編歌詞進行翻唱;《野狼disco》《舊夢一場》等熱門歌曲,配上卡點混剪、影視片段,也能引領新的潮流。
抖音可視化宣發,「看見」音樂
在抖音,人人都可以是MV導演。
以音樂人新歌為BGM及內容創意來源,帶上熱門話題,一條抖MV就此誕生。
音樂短視頻的屬性與MV天然適配,在此基礎之上,結合歌詞及歌曲的內涵進行深度個性化表達,富含趣味性和吸引力的UGC創意內容進一步提升了抖MV的品質,強化「可視化」表達。聚合流量優勢及產品優勢的可視化宣發,極大地豐富了音樂消費場景,深度影響音樂產業。
一方面,抖音正帶領MV重回大眾視野,讓音樂以可視化的方式更快更有效的觸達用戶。
在發掘潛力音樂後,抖音隨即推出的各項話題、挑戰賽激發了用戶創作熱情,為音樂增加了流量和曝光量,進一步釋放了可視化宣發的能量。
另一方面,抖音也讓優質音樂被更多人看到,在更加廣泛的受眾圈層內掀起波瀾。
先在抖音內部通過可視化宣發刷屏,隨後熱度延伸到其他音樂平臺,在全網形成風靡之勢。《少年》《舊夢一場》等音樂均沿此攀升至國民級熱歌的高度。順應音樂消費可視化的趨勢,抖音以龐大的用戶流量、精準化推薦機制改寫了音樂宣發路徑。
作為產業上遊的爆款歌曲發源地,抖音放大自身可視化宣發的平臺優勢形成了音樂內容生態傳播體系,也建立起完整的音樂生態:不僅帶領小眾音樂走入大眾視野,讓優質音樂被「看見」,也通過平臺的音樂資源整合能力、音樂生態建設,為音樂人提供上升通路,幫助更多的音樂人被看見,不斷為華語樂壇輸送新鮮血液。渠道價值、生態價值的雙向輸出,讓抖音在音樂產業內的影響力日益增長。
2018年1月,抖音推出了第一季「抖音看見音樂計劃」。1.4萬音樂人參與、8萬多首原創音樂作品、1.5億用戶使用量,據了解,2018年全網70%的最熱音樂都由「抖音看見音樂計劃」推出。
2019年的「抖音看見音樂計劃」報名參賽音樂人達到2萬,參賽音樂作品上升至10萬,所有作品催生了1.8億支視頻作品。「看見音樂計劃最佳原創音樂人」前十位歌曲的使用量累計超過3200萬次。
如今,2020年「抖音看見音樂計劃」即將於6月20日啟動,開啟報名通道。在前兩屆的基礎上全面升級的「看見音樂計劃」,將持續通過抖音音樂的可視化宣推、高效精準的推薦、全平臺流量曝光,進一步挖掘和扶持優秀的原創、獨立音樂人,輸送新生原創力量,影響音樂市場。
在助力原創音樂傳播的賽道上,抖音向上扶持音樂人,向下助推優質音樂被「看見」。以可視化宣發優勢和音樂資源整合推動產業變革發展。抖音的長線布局將進一步完善數位化時代的音樂娛樂生態。
短視頻平臺進軍電影已成行業趨勢
地攤經濟,「後疫情時代」的中國生機
《只有愛·戲劇幻城》:戲劇+文旅+雙向破壁
DOULive:「雲」上安放的線下娛樂
鏡像娛樂(ID:jingxiangyule)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