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開發區「四辦」解決企業燃眉之急

2020-12-21 荊楚網

再過幾天,東本三廠外部路燈將不再「借電」,轉為正式用電。從黑漆漆到「借電」,再到恢復正常,這得益於武漢開發區以「四辦」精神(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就近辦)為指導,及時地為企業解決燃眉之急。看似瑣碎的小事,卻事關企業員工安全的大事。

去年12月初,武漢開發區先進位造業園區收到東本三廠反饋企業外部道路無照明的隱患問題。經現場了解情況得知,珠山湖北路市政路燈因大型活動停工導致未能按正常時間完工,入冬後天黑較早,員工下班無照明。

為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園區多次邀請經信局、施工單位現場辦公,得知路燈已建好,但箱式變電站尚未完工,無法通電,若按正常報建手續,需兩個月左右時間。為解決企業燃眉之急,經園區牽頭協調,決定採用暫時借用企業電力,為路燈通電,並由路燈建設單位為企業支付電費,同時由園區協調城管,為路燈箱式變電站進行先建後驗程序,儘快將路燈轉為正式市政用電的方法解決企業問題。

2019年12月14日,開始提供照明。目前,變電箱施工已正在進行,1月中旬前預計可以轉為正式用電。

此外園區辦公室近期多次接到燎原模塑、東風彼歐、長光電源等企業聯合報告,因道路改造,位於創業四路兩側的停車位均被取消,企業無法滿足員工停車需求,導致許多員工車輛停在路邊被貼條,企業無法正常生產。

園區經與城管、交管等部門多次上門現場辦公,確定了由園區牽頭,企業出具承諾書,城管同意佔用人行道,交管為企業劃車位的方式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12月14日城管、交管正式回復,同意為企業增設停車位。目前,停車位已增設完畢,可以滿足企業需求。

武漢開發區先進位造業園區以「四辦」改革作為抓手,優化了企業經營環境,為區內企業的生產和發展助力。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11月,武漢開發區先進位造產業區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358.12億元,同比增長0.8%。(楊玉紅)

相關焦點

  • ——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推進「四送一服」專項行動側記
    「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客戶單位開工遲,資金回籠較慢,我們經營流動資金緊張,好在開發區財政局及時伸出援手,幫助我們協調擔保公司和銀行,貸款很快到位了。」日前,明都電力線纜有限公司總經理毛方忠接受採訪時說,由於去年底企業接到的訂單比較多,按約定如果不按時交貨的話,企業面臨著違約風險,幸好貸款及時到位「救了急」,解決了推動訂單生產帶來的墊資壓力。
  • 鎮江市貿促會開出35份疫情不可抗力證明書 解決企業燃眉之急
    中國江蘇網2月22日鎮江訊(王南飛 章存保 艾培)疫情發生以來,很多企業受客觀影響延遲開工,導致國際貿易合同無法按期履行,不僅要承擔直接合同損失,還將面臨客戶追償,而這個時候,由貿促機構開具的不可抗力證明書,就可以幫助企業解決這一燃眉之急。
  • 百家企業當面洽談現場籤約,武漢開發區今籤2億元建材大單
    楚天都市報6月23日訊(記者簡俊暉 通訊員 張敏 胡深博)去年產值2億元,今年到目前只有2千萬,正當武漢君善建混凝土公司憂急之際,武漢開發區給其「送」來6000萬元大單。6月23日下午,武漢開發區舉辦「暢通回暖·助力經開智造」供需對接會,13家建材類企業分別代表供需雙方,籤訂近2億元的採購協議。君善建混凝土總經理解聰喜獲大單後,喜形於色:「疫情讓我們耽誤了三個月,上半年產值只有去年全年的十分之一,下半年若不快馬加鞭,就很難恢復元氣。」他表示,這個大單就是雪中送炭,讓他們從低谷走出,重拾了開拓市場的信心。
  • 濰坊2小時落實防疫專項貸款2300萬 解決企業燃眉之急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12日訊 2月11日,在濰坊高新區金融監管中心的積極協調幫助下,僅用2個小時就落實了防疫專項貸款2300萬元,為轄區山東俊富非織造材料有限公司解決了燃眉之急。俊富非織造材料有限公司作為專門生產個人衛生防護和醫療防護用品材料的企業,春節期間,為抗擊疫情滿負荷生產,急需新增流動資金。「由於疫情的影響,目前產品貨款的回收出現了一定的困難」,山東俊富非織造材料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陳志紅告訴記者,春節期間企業一直沒有停產,三班倒,從而出現了儲備原料、採購原料資金的緊張。
  • 蘭州城區線上退稅「真金白銀」解企業「燃眉之急」
    (資料圖)蘭州市西固區稅務局供圖(抗擊新冠肺炎)蘭州城區線上退稅「真金白銀」解企業「燃眉之急」中新網蘭州4月7日電 (付雅娟 王聞宇)「稅務部門在線輔導退稅申報操作方法,只要上網動動手指,不到2天,一筆95萬元的退稅款就到帳了,資金困難得到緩解!」
  • 哈爾濱所屬開發區規上企業應開盡開 全省開發區規上企業復工率達96%
    5月14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黑龍江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進展情況第55場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102個開發區共計1643家規上企業已開復工1578家,復工率持續穩定在96%,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等10個市(地)所屬開發區規上企業實現了應開盡開;
  • 武漢開發區綜合實力進入全國前十位
    新華網武漢1月17日電(張敏)商務部17日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9年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武漢開發區綜合實力在全國219家國家級經開區中位居第十位,比上年前進兩位。  據悉,國家級經開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 智能睡衣、無創血脂儀……日本5個高端健康項目來武漢開發區路演
    7月28日,「T-park」高端項目路演——生命健康專場項目對接會在武漢開發區舉辦,來自日本的幾個高端健康項目吸引了不少投資人的關注。 由於受到疫情影響,此次路演在武漢開發區設立線下會場,並通過網絡會議連線日本相關企業進行線上介紹。
  • 全省開發區規上企業復工率達96%|哈爾濱等10市(地)所屬開發區規上...
    省商務廳副廳長姜保國介紹,疫情發生以來,省商務廳全力推進全省開發區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復產和落戶開發區省百大項目建設工作,最大限度推進開發區經濟平穩運行。該廳建立開發區企業復工復產周報制度等三項制度,協調推進復工復產和百大項目建設,協調解決出現的問題。
  • 烏魯木齊開發區稅務局:在線優服務 企業增活力
    今年以來,國家稅務總局烏魯木齊開發區稅務局聚焦「六穩」「六保」大局,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多措並舉支持企業經營發展,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該局及時梳理國家出臺的減稅降費和疫情防控稅收優惠政策,以「雲課堂」「雲輔導」「直播間」等形式舉辦稅收優惠政策輔導,對納稅人進行在線輔導,及時解決企業在政策上的疑問。構建「網上辦為主,預約辦、自助辦為輔、前臺辦兜底」的「非接觸式」辦稅格局,著力提升辦稅電子化水平。
  • 上市企業增長45% ,廣州開發區書寫靚麗答卷
    兩年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縱深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全力營造「中小企業能辦大事」的環境,持續推出「民營及中小企業18條」「暖企8條」「區塊鏈2.0」「金鑲玉」2.0等系列政策,激發中小企業創新創造創業活力,跑出了創新發展的「加速度」——2019年,該區規模以上民營及中小企業同比增速39.2%,總量全區佔比93.2%;吸納了64.2%的就業人口,貢獻了64.5%的營業收入和93.4%
  • 漳州開發區全力助推臨港工業企業復工復產
    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漳州開發區各單位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同時主動作為發揮各自職能優化工作流程,助力企業「動起來」。海關關員正在核查船員信息、測量體溫。蘇聰強攝這批進口原木是漳州開發區部分企業用於製作建築模板的原材料,受全球疫情影響,運載原木的貨船推遲數日到港,使得漳州開發區相關企業原木供應緊張。在得知情況後,漳州海關駐招銀辦事處等相關部門立即成立通關協作小組並開展工作,保障貨物安全有序通關。海關關員細細查看進口大麥。
  • 網友買口罩買到了武漢寄出的「救援物資」?武漢開發區官方回應來了
    2月15日下午,武漢開發區通過官方微博發布公告澄清,經武漢開發區(漢南區)公安分局調查核實,寄件人「何潔」系化名,實際寄件人為何雄,是湖北雄誠達消防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一起做生意的妻子叫王潔,寄件人名字取「何潔」化名。
  • ...產業眾創基地——記中國一冶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人工智慧科技園...
    武漢經開區人工智慧產業園改造現場楚天都市報記者 黎先才 通訊員 王惠 楊愛國廣泛集聚智能高端企業,發揮創業創新集聚效應。2018年,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對原有20餘年歷史的沌陽街民營科技工業園一區老廠房升級改造,將老舊存量資產,盤「活」為人工智慧產業聚集基地。由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人工智慧科技園項目包括改造16棟框架廠房為研發實驗樓、功能升級1棟行政辦公樓、維修改造5棟人才公寓,並新建1棟科技研發樓、1棟智慧立體停車庫及1棟配套機房。
  • 確保質量 武漢企業生產的口罩均達醫用標準
    確保質量 武漢企業生產的口罩均達醫用標準 2020年04月01日 10:22:00來源:長江日報   點對點服務確保質量  武漢企業生產的口罩均達醫用標準  長江日報訊(記者唐煜 通訊員劉翠微 代再霞) 「從標準對標,從專供出口,從民用到醫用
  • 蕪湖三山經濟開發區:用心用情做好「加減乘法」
    三山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宣傳科供圖 目前,三山經濟開發區正在持續推進投資項目審批改革和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試點工作,現已制定公布投資審批事項和申報材料標準化清單,依託在線平臺對各類投資審批事項實行「一碼運轉、一口受理、一網通辦」;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全流程、全覆蓋改革,實現審批流程、信息數據平臺、審批管理體系、監管方式「四統一」;及時推動減稅降費系列政策落地,降低物流
  • 唐山市打出政策「組合拳」促企業復產達產
    穩崗服務:網上招聘助4362人達成就業意向「在火速支援武漢雷神山建設的戰役中,真得感謝人社部門幫忙招聘了30多名本地員工,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日前,豐潤區鑫順鴻源裝配式房屋有限公司總經理史亞釗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史亞釗得知武漢要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趕製了價值50多萬元的裝配住房,連夜發車捐贈武漢。到貨第二天,武漢方面聯繫廠方訂購裝配住房,史亞釗決定馬上復工,但一些外地工人不能及時返廠,人社部門協調從周邊招聘,保障了訂單如期交付。復工復產過程中,用工成為企業面臨的大問題。
  • 武漢新增一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落戶武漢經開區
    武漢晚報訊(記者楊幸慈 通訊員李洋智)12月5日,武漢愛莎國際學校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開工,該校既是一所民辦外國語學校,也是繼武漢楓葉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武漢長江國際學校、武漢法國國際學校之後的第四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該校計劃2022年9月正式開學。
  • 天津市東麗區稅務局:綠色通道解燃眉之急
    日前,天津市東麗區稅務局收到天津某鋼鐵貿易有限公司送來的一面寫有「貼心服務為企業、熱情高效辦實事」的錦旗。該企業財務人員對東麗區稅務局綠色服務和高效辦稅表示十分感謝。該企業由於內部網絡系統改造,無法在線開票,導致正常業務往來受阻,經營壓力陡增。稅務部門了解此情況後,立即協調辦稅服務廳為企業開啟綠色辦稅通道,細緻深入輔導離線發票開具方法,幫助企業成功開具發票,解決了燃眉之急,保障了企業的用票需求。
  • 瑞豐銀行再推「惠企十條」解企業燃眉之急
    繼金融服務疫情防控工作「十二條」之後,瑞豐銀行再推「惠企十條」,加大對企業外貿出口關鍵環節的支持,有力地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助力我區外貿企業復工復產。「快遞公司未開工,年前發往埃及的貨物被滯留在了當地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