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林立的土耳其,容不下一個文化多元、歷史悠久的博物館

2020-12-23 騰訊網

近期,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正式宣布廢除1934年通過的內閣法令,重新將其位於伊斯坦堡市的聖索菲亞博物館改為清真寺,此舉又一次將地跨歐亞、被認為是連接伊斯蘭教與基督教橋梁的土耳其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聖索菲亞清真寺的原身是東正教大教堂,它的修建者是拜佔庭皇帝查士丁尼,教堂修建歷時五年,於公元537年竣工。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徵佔領君士坦丁堡後,該教堂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以羅馬天主教堂的面貌示人。1453年奧斯曼帝國軍隊攻陷君士坦丁堡後,聖索菲亞大教堂被徵服者略加調整後變更為清真寺。1934年,出於種種內外因素的考量,在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的支持下,沿用了近500年的清真寺被改為博物館——展出的主要內容是一些鑲嵌畫和建築物本身。從清真寺到博物館的變身一度被賦予了多重意義:它被認為是土耳其世俗化的堅實一步;同時也被認為是土耳其與西方及周邊國家甚至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和解」的重要標誌。80多年來,聖索菲亞博物館成為土耳其文化包容和文明共存的一個重要象徵。1985年聖索菲亞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聖索菲亞博物館所在的伊斯坦布被認定為「歐洲文化之都」。

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著世界範圍內的各類民族主義思潮的興起,以「溫和伊斯蘭主義」著稱的土耳其正發黨也蠢蠢欲動,以復興伊斯蘭教來表達其民族主義情緒。正發黨治下的土耳其對內解禁頭巾、按照伊斯蘭傳統修改教科書,對外以伊斯蘭教的代言人自居,公開發聲力挺伊斯蘭世界的種種訴求。但是,即便是如此,直到去年3月當反對黨提出要變更聖索菲亞博物館的地位時,埃爾多安總統都予以斷然拒絕,他當時表示「只有人民才有權決定是否在聖索菲亞博物館做禮拜」,並強調「這是一個政治問題」。

那麼,是什麼因素導致埃爾多安最終下定決心將聖索菲亞博物館改回清真寺?原因顯然有多種,擇其要,第一,在去年的地方選舉中,正發黨丟掉了富有象徵意義的伊斯坦堡和安卡拉,這一事件,使埃爾多安認識到在未來的大選中,進一步爭取宗教保守群體選民的重要性。自1934年改清真寺為博物館以來,土耳其的宗教保守分子一直沒有停止過博物館復改清真寺的鬥爭。每逢周年或宗教節慶,總有數量不等的宗教保守分子通過遊說、靜坐、示威等行為進行抗議。據土耳其的一個民調機構今年6月中旬所做的調查,有高達70%的受訪者支持博物館改清真寺提案。

第二,從與基督教(東正教)國家的關係角度來看,近期以來,土耳其與美國、俄羅斯等國家關係不睦甚至齟齬不斷,促使土耳其下決心以「純內政」的方式發洩或表達對美俄等國的不滿。第三,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近年來的經濟下滑加上近期新冠病毒的肆虐,土耳其面臨著嚴重的經濟與社會危機。正發黨亟需一個能夠激活「歷史榮耀」和「宗教自豪感」的事件來轉移民眾的視線,「提振」他們的信心。

除了上述「工具性的」原因外,有一個深層面的原因更值得關注:冷戰後特別是21世紀以來,伴隨著被視為「上帝的報復」的宗教復興運動在全球的勃興,宗教民族主義逐漸成為一個影響各國乃至地區和全球政治與社會穩定的極其重要的因素。在美國,福音民族主義的崛起催生了影響全球的「川普現象」;在印度,印度教民族主義支撐下的莫迪政府四面出擊;在緬甸,佛教民族主義製造出令全球關注的羅興伽少數群體問題,如此等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土耳其的博物館改清真寺的「聖索菲亞現象」不過是這種全球性的宗教民族主義的一個插曲或局部。

「聖索菲亞現象」是全球性宗教民族主義勃興的一個縮影,與之關聯的問題很多,至少涉及到:一國如何對待和處理其歷史遺留和文化遺產問題;國家凝聚力和社會團結建設問題;文化包容或不同文明的相處問題;多數民主原則與少數人權利保護問題,等等。其中一個貫穿性的問題是政黨競爭與民粹主義問題。

當前世界一個令人不安的現象是,政黨為了攫取權力或獲取所希望的政治利益,不惜無原則甚至無價值底線地投選民所好;而選民則利用政黨對選票的無限偏好心理提出違背政治正義和基本人權原則的無理訴求。政黨競爭與民粹主義的攜手共進,導致已有的價值原則和共識,在許多國家甚至國際社會都不再受到尊重或支持。國家或人群判斷是非的主要標準和原則是,是否有利於自身利益最大化。這也是為什麼此次博物館改清真寺事件發生後,利益最攸關的希臘反對聲最為強烈,它宣稱土耳其的行為是「對整個文明世界的公開挑戰」,而本應持熱烈贊成態度的神權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則出人意料地反應平淡,總部位於其領土的《阿拉伯新聞報》甚至發表了題為《埃爾多安改變阿亞索菲亞博物館的地位,向極端主義者示好》的評論。

在宗教民族主義猖獗的時代,清真寺林立的土耳其,容不下一個文化多元、歷史悠久的博物館;在印度教神廟多如牛毛的印度,容不下穆斯林少數群體使用了數百年的清真寺。同樣,在美國,保守而激進的福音基督徒不僅將打擊的鋒芒對準育齡婦女、同性戀群體和移民,而且作為川普政府的鐵桿票倉,他們將目光轉向外交領域,支持以色列遷都耶路撒冷,支持美國政府無底線地制裁所謂「異教國家」。

「不確定性與日俱增」是這個時代最真實的寫照,安全和確定性是許多國家和人們共同體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標。國家安全、地區安全和世界安全已成為跨國家跨地區跨族群的共同願望。然而,如果沒有價值觀安全的護航,如果已達致的價值原則和共識得不到起碼的尊重和遵守,所有這些安全目標都將無所依託。這也許是「聖索菲亞現象」帶給我們最大的思考。

本文轉自微信公號周評天下事

相關焦點

  • 當博物館再成清真寺:土耳其對「西方」的叩問
    7月10日,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宣布廢除1934年的內閣法令,終結了聖索菲亞(Hagia Sophia)86年的博物館歲月。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an)隨後也籤發總統令,恢復了聖索菲亞過往長達482年的清真寺地位。
  • 教堂博物館擬改清真寺 土耳其被指世俗化倒退
    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國務委員會昨日完成審議,決定是否批准有近1500年歷史的著名古蹟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由博物館改建為清真寺,預計15天內頒布裁決。外界關注土耳其世俗化傳統恐再現倒退,希臘及美國等皆表反對,斥土耳其煽動民族主義與宗教狂熱,加劇分裂。
  • 聖索菲亞博物館改為清真寺:被操縱的歷史記憶與被爭奪的身份困境
    但歷史久遠的東西,承載的記憶往往是多樣的,你彰顯某一種,就必然會打壓或抹殺其他的,這就發生了所謂的歷史記憶之爭。如果放在歷史的長河裡來看,與記憶緊密相關的就是遺忘,打壓或抹殺就是造成遺忘的原因之一。那麼,在此角度下看,聖索菲亞博物館最近被土耳其改回清真寺,其實就是圍繞這座著名宗教建築物的、與記憶和遺忘有關的政治爭議的歷史延續。
  • 土耳其或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成清真寺,東正教會發出警告
    近日,埃爾多安表示,正考慮把歷史悠久的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再次改建成清真寺。這一舉動,立刻遭到了東正教牧首、希臘以及美國的反對。美國國務院甚至針對此事發表聲明:「要求土耳其將其保留為博物館,並確保所有人使用。」
  • 土耳其將聖索菲亞教堂改為清真寺,打了誰的臉?回顧一下歷史淵源
    7月10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宣布了一個震驚世界的消息,將聖索菲亞大教堂,由博物館改為清真寺。聖索菲亞教堂,最早是基督教大教堂。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大帝穆罕默德二世攻陷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阿雅索菲亞清真寺。
  • 土耳其10個最佳旅遊景點,除了伊斯坦堡,你還知道幾個?
    無論您喜歡的是迷人的海灣,還是古老的歷史遺蹟,土耳其的城市景點都不會令您失望。土耳其歷史悠久,周圍環繞著海灘和高聳的山脈,數千年來一直是歐洲和亞洲之間的門戶。作為貿易和文化交流的地方,使土耳其成為了一個豐富多樣的國家。
  • 土耳其將一教堂改回清真寺,埃爾多安曾稱這是「預示土耳其新時代到...
    【環球時報記者 甄翔】據法新社21日報導,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當天宣布,將伊斯坦堡市內另一座有著東正教和伊斯蘭教雙重印記的古建築改為清真寺。這座古建築原名柯拉教堂,毗鄰此前在爭議聲中被正式改為清真寺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 來體驗土耳其版本的「博物館奇妙夜」!
    這與其主人厄梅爾·託森古董收藏家的身份不無關係。 從酒店項目開啟之時,他就致力於打造一家能讓客人生活在歷史的輝煌和環境中,以各種方式體驗卡帕多西亞文化的酒店。
  • 一個被藍色包圍的國家,有哪些必不可少的體驗?——土耳其
    土耳其西面愛琴海,南臨地中海是一個被藍色寵壞的國家,這裡擁有星羅棋布的江河湖海如藍色的閃亮眼眸,濃墨重彩的城市和小鎮,清澈的水中映出蔚藍的天空,海很藍,天很藍,還有那座很有標記性的藍色清真寺「。土耳其被天空和大海和無處不在的藍色包圍著,是一個被藍色包圍的國家。
  • 土耳其旅遊之都安塔利亞,一座露天的博物館
    土耳其南部度假城市安塔利亞就像一座露天博物館,自然與歷史交相輝映,吸引著歷史愛好者和度假者。這座城市被稱為旅遊之都,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本地和外國遊客,同時也是利西亞和潘菲利亞等古代文明的交匯點,擁有50多個古代定居點。
  • 不一樣的歐洲,不一樣的亞洲——土耳其(博德魯姆)文化藝術奢享之行
    土耳其(博德魯姆)文化藝術奢享之行天和堂繼印度朝聖行,斯裡蘭卡茶之行,神秘波斯行後,又一奢享深度體驗,不一樣的亞洲,不一樣的歐洲,精心打造特色的遊學淘寶之行集新古典主義、新藝術主義和東方文化風格於一體。 酒店的創始人是一位古董收藏家,他將畢生所藏用於這家充滿歷史氣息和文化氣息的酒店。在這裡,你可以全方位感受卡帕多奇亞的文化。
  • 土耳其的美,當然不止伊斯坦堡!
    在土耳其第5天,小天來到了伊茲密爾(Izmir),土耳其的第三大都市,第二大港。伊茲密爾市區清潔整齊,高樓林立。還保留著眾多的名勝古蹟,如古鐘樓,15世紀的希薩爾清真寺,以及世界古代七大奇蹟之一的阿爾忒彌神廟遺蹟等等,絕對不容錯過!
  • 土耳其是一個多彩神秘夢幻浪漫的國度,它的風土人情你了解多少?
    孩子出生後的第四十天,媽媽要帶著孩子洗土耳其浴,一邊吃東西一邊欣賞浴室樂隊的演奏,並替孩子祝福,或許下自己的心願。土耳其是伊斯蘭國家,作息時間與西方無異。除進入清真寺必須脫鞋及肅靜外,國內氣氛非常自由,尤其是伊斯坦堡這樣的國際都市,與其他中東地區伊斯蘭國家迥異。
  • 都知道伊斯坦堡,其實這裡才是土耳其首都,羅馬浴池足見其奢華
    提到土耳其,首先就會想到一個名字-伊斯坦堡,它不僅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也是國際大都市之一,曾是東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首都,在世界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不少人會誤以為這裡還是土耳其的首都。在安卡拉,有一條大道貫穿南北,這便是阿塔圖爾克大道,它是以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的尊稱來命名的。在這條大街上有著民族廣場、勝利廣場和紅新月廣場等等諸多廣場,每個廣場上都建有凱末爾的雕像,他或是高踞馬背,或是昂首挺立,形象生動而逼真。此外,安卡拉還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最早的歷史甚至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時期。
  • 【最關注】將聖索非亞大教堂改為清真寺,令人「悲傷難過」;穆斯林歡欣雀躍,西方批評​
    巴格達(亞洲新聞)– 土耳其國務委員會在埃爾多安總統(Recep Tayyip Erdoğan)的支持下作出的決定,將伊斯坦堡的聖索非亞大殿,從博物館變回清真寺。對此決定,加色丁禮教會宗主教薩科樞機 (Louis Raphael Sako) 說,這對「我們所有人和整個世界」都是「悲傷和難過」的現實。像教宗方濟各一樣,加色丁禮教會宗主教對土耳其當局改變古代基督徒大殿地位的決定,持批評態度。
  • 走進德國清真寺,我看到了什麼?
    © dpa picture alliance / Alamy Stock Photo德國的天氣一般溼冷陰沉,然而走在土耳其聚居區的街上,卻不像其他區域那樣有一種歐陸國家肅穆寂寥的冷感,反而在黯淡的天色下顯出一種東方特有的「熱度」來——人行道旁熱鬧的食雜店鋪,普通超市裡不常見的蔬菜、水果色澤明豔地悉數擺出,巨大的石榴、
  • 藍色土耳其 - 去哪兒攻略
    作者:Lynette-Lin說說這次旅行伊斯坦堡有2,500多年的歷史,位於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金角灣圍繞形成的半島上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地跨亞、歐兩洲的城市。拿破崙曾說:如果世界只有一個首都,那一定是伊斯坦堡!
  • 土耳其物價、文化、教育、醫療面面觀
    土耳其還跟其他27個國家達成了自由貿易協定,跟關稅同盟一樣,關稅也非常低,所以土耳其的進口商品都非常便宜。說到土耳其,總是繞不開浪漫。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土耳其三面環海,海岸線非常長,旅遊資源非常豐富,2018年一共有4000萬的旅遊人次,其中中國遊客就將近40萬,旅遊人數年增速達到59%,而且這個速度還在增加。土耳其也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國家。伊斯坦堡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歷史上曾經是三大帝國的首都,也是積累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
  • 體會浪漫的土耳其的風情,這幾處景點,不容錯過!
    作為一架大陸橋、一個交會點、一座戰場,土耳其見證了遠古以來人們——神秘主義者、商人、遊牧者和徵戰者——在歐洲和亞洲之間的來來往往。許多人在這裡留下印記,因此,土耳其國境內散落著拜佔庭人的城堡、希臘和羅馬人的遺蹟、塞爾柱人的商隊驛站和奧斯曼人的宮殿,土耳其的燦爛歷史中寫滿了非凡又迷人的事件、文化和名人。
  • 土耳其敗家旅遊攻略 之一 伊斯坦堡
    與其說是坐熱氣球,不如說是看熱氣球,只有在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亞,才能看到滿天的熱氣球的盛景。所以,我們本次的敗家旅遊攻略便選擇了土耳其系列,奉獻給你。土耳其是一個橫跨歐亞兩個大洲的國家,其中橫跨兩洲的城市,伊斯坦堡正如拿破崙所說,「如果世界是一個國家,他的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