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淘到《閣樓上的光》之後,笑笑爸爸就開始每周從閱讀館搜刮好書,還找到不少適合樂樂讀的繪本,這樣就不愁找不到書給大家推薦了。本周要分享的是日本作家角野榮子的《魔女宅急便》。小說總共6部,我們今天分享第一部。
在中國,也許《魔女宅急便》的電影比小說更有名氣,因為電影的導演是大名鼎鼎的宮崎駿,甚至有小朋友在幼兒園就已經把動畫電影看過了。而小說原著寫得細膩優美、溫婉動人,絲毫不遜色於宮崎駿的電影和久石讓的音樂。處在語感積累期的小朋友,一定要讀一讀《魔女宅急便》,感受一下語言的溫暖和可愛的想像。
接下來,我們還是以課程設計的方式進行分享,便於家長們參考,用於跟孩子的親子共讀中。
一、用傳統方法梳理全書
似乎每本書都可以藉助「老三樣」進行總體梳理——第一,給故事角色點個名,都來這裡報個到;第二,盤點一下故事橋段,特別是那些轉折與起伏;第三,讀完合上書本回味一下,感受故事的主題。
針對《魔女宅急便》這本書的閱讀課開展,可以把人物、情節和主題略做一點設計。
1. 製作角色卡片,積攢遊戲道具
如果是小說/故事,就製作人物卡片;如果是科普圖書,就可以製作知識卡片;如果是歷史故事、地理故事,則可以做相應的時間卡片、空間卡片。梳理全書時,採用這個辦法屢試不爽,比做思維導圖更有趣。
笑笑在「五一」節給弟弟妹妹推薦冰波的《長頭髮獅子》時,對任務卡片的製作做過介紹和展示,雖然畫風靈魂,但也不失童真。
可以讓孩子畫出角色形象,再附上簡略的文字介紹。為了有趣,介紹時可以講一講它的神奇本領、特異功能、特殊癖好、口頭禪等等。簡單說就是讓它們「遊戲角色化」。也許集齊全書的角色,甚至集齊作者筆下更多有代表性的角色,就可以用這些卡片來玩遊戲了,是不是很期待呢?
千萬別以為故事就是隨便看看而已,其實閱讀也需要增添一些儀式感和娛樂化的形式。當我們覺得小孩子不應該看故事書、看了沒營養時,也許我們對故事書作為閱讀資源的開發做得不夠。如果只看故事情節,那確實收穫不大,但如果將故事書閱讀過程設置為有趣的任務式閱讀、親子競賽閱讀、情境思辨閱讀,那故事書就會非常有價值。
《魔女宅急便》裡的主要角色有琪琪(小魔女)、吉吉(小魔女的貓)、柯琪莉(媽媽)、奧奇諾(爸爸)、魔女姐姐、舒諾(房東)、蜻蜓(小魔女的愛慕者)、咪咪(成熟的時髦女生)、紫羅蘭奶奶、圍腰奶奶等等。雖然每個小故事都很短小,但每個人物都特色鮮明。一個表情、一個動作、一次對話,都把人物展現得活靈活現。
比如捨不得琪琪出遠門的媽媽總是嘮嘮叨叨、緊張兮兮,說話前後矛盾。舒諾是個性格豪爽的熱心人,好心收留琪琪,對鎮上的人都非常信任。還有紫羅蘭奶奶洗衣服時用「擦擦擦」「砰砰砰」給自己伴奏,比跳廣場舞還帶感,等等。
共讀交流話題:我們看誰能把人物特點說準確,也評一下書中的哪一幅插畫得更像你閱讀後心目中的角色形象。
2. 腦袋裡放一次電影,回味精彩故事
無論是每一個獨立的故事,還是一個故事裡的不同片段,都可以進行梳理和分類,檢驗一下記憶中的閱讀留存,還可以在心裡默默地溫習和複述。
《魔女宅急便》中,小魔女琪琪離家時心情複雜、開店時內心忐忑、第一次去海灘遊泳就遭遇驚險、用晾衣線把衣服拉到了天空中、偷看別人信件時的「刺激」、和冬天的風一起為小鎮奏響迎接春天的音樂會等等,都寫得非常生動,充滿想像,值得一遍一遍回味。
共讀話題交流:你最喜歡其中哪一個故事呢?它的哪一點打動了你?
還可以深入聊一聊:每一次遇到棘手的任務或者客戶提出奇葩的要求,琪琪都是怎麼想、怎麼說和怎麼做的呢?哪些事情她更願意做,哪些事她又不情願呢?如果換做是你,你會怎麼處理?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或者更有趣的做法呢?
3. 縷一縷全書線索,感受故事主題
梳理完角色和情節之後,對全書的把握也八九不離十了。接下來就是感受故事主題。
事實上,所謂「主題」是無所不在的,而且不需要像答問答題一樣去不情願地捏造。你在讀任何一個人物、一個情節甚至一小段文字時,都會有內心的想法,這些其實就是主題,或者至少是感受主題的一個片段了。
當然,角色和情節更像是閱讀的一個個坐標;要把這些坐標串起來,需要故事的脈絡,也就是線索。
本文其實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小魔女琪琪的成長變化,一條是始終縈繞琪琪內心的親情。
琪琪的變化是很容易讀出來的,一開始猶豫不決、惶恐不安,但總是調整心態,樂觀面對,漸漸地被人接納,也接納了小鎮的人和事,還為自己魔女的身份和宅急便工作感到自豪。雖然偶爾有惡作劇,但基本上都在幫助他人;雖然偶爾有為難情緒,但態度端正、考慮周到、講信譽、有責任心還是佔了上風。琪琪甚至還做過驚動小鎮的大事情——幫居民送來了新年,帶來了春天。如果要評選「感動柯裡柯鎮年度人物」的話,相信琪琪一定可以成功當選,然後騎著掃帚飛去領獎。
親情也是貫穿全書的線索。從出發前媽媽的嘮叨和擔憂,到琪琪獨立生活後發現媽媽的每一句忠告都說得很有道理,處處體現出媽媽的先見之明和料事如神。在琪琪孤單和困惑時,也總是想起出生的小鎮和爸爸媽媽的鼓勵。到獨立生活滿一年後,可以回家探親了,卻又迫不及待地想離開家,放不下宅急便的工作,因為琪琪心裡已經有了更多的「家人」。根據能量守恆定律,琪琪身上親情的力量已經轉化為更多的力量和責任。親情是她心裡永遠的故鄉,柯裡柯鎮是她現在的家,當下的生活。
小說的主題,也當然就是「成長」和「親情」。從琪琪身上,你也一定能看到自己成長的影子,也能想起父母的關心和叮嚀。愛的教育是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每一次閱讀,都會帶來一次心靈的成長。
共讀話題交流:小魔女是如何從快遞界青銅變成宅急便王者的?說說你做某件事情的經歷,特別是你的心路歷程。
二、語言和想像的閱讀進階
每本書的進階閱讀方式不一樣。我們曾經展示過群文閱讀、群書閱讀、思辨閱讀、情境閱讀、還原閱讀等等。《魔女宅急便》比較適合體味語言的溫暖和想像的魅力。
1. 細讀文本,品味語言
小說的語言非常有特色。一是讓人感到無比溫暖,二是輕鬆幽默,三是非常形象有畫面感。
首先,語言是作者內心想法的體現。當一個人對生活充滿熱愛時,她寫出的文字也會鼓舞人心。作者寫琪琪獨立生活時的孤獨並不晦暗,總會有人給予善意和溫暖。作者寫的冬天也並不寒冷,冰涼漾著詩意,故事充滿童趣。我們在寫作文時,也可以嘗試著把自己真實的情緒、心情帶進文字裡,這樣就不會寫出虛情假意的套作了。
其次,文中的幽默比比皆是,透露著作者看待生活的智慧。比如琪琪初到小鎮時人們看待她的方式以及她自嘲的方法,還有紫羅蘭太太對「湊合店」的解釋,以及對丁丁號船員的描寫,其實都暗含著一些諸如要樂觀,要學會調整心態,要聽媽媽的話等樸實的道理。
同學們還能從小說中找到其他幽默的句子嗎?說說你的理解。
第三,關於語言的形象和畫面感。讓語言表達形象,有三種方法:第一是用好動詞,第二是用好比喻,第三是抓拍細節。
好的作家都是用動詞的高手,生動傳神。比如作者說「琪琪抓住吉吉的脖子,把它從車窗縫塞了進去」,把當時他們翻越火車的場景寫得更加形象。小說中還有很多精準使用動詞的句子,你能找到哪些呢?
比喻一定要貼切,用已知寫未知,用熟悉寫陌生。「大海翻滾著,好像一隻不停跳動的巨大怪獸。人們像要騎上它的背似的,一個接一個地跳入水中。」「或許因為撞在混凝土建築的角上又彈回來,風簡直像刀子一樣鋒利。以為它停了,卻忽然又刮起來。每當這時候,琪琪那簡陋的小店就會一陣搖晃,發出輕輕的聲音。」
好的語言不僅要形象,更要可愛,讓人沒有閱讀的壓力。有些人寫出的語言確實也比較形象,但不可愛,讀起來不愉快。包括一些寫作教學中,老師出示的例句也很形象,但提不起孩子學習的興趣。看《魔女宅急便》就不會有這樣的感受,讀任何一句話都不痛苦,仿佛就在看動畫電影。
抓拍細節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描寫細緻。琪琪要回家探親前有一段描寫:「琪琪把椅子拖到灑滿陽光的窗邊,抱著膝蓋坐下。抬頭望去,天空朦朦朧朧的,像嬰兒的小臉蛋一樣泛著柔和的光。」拋開最後的比喻,前面的細節抓拍也是非常有畫面感的。這就是源自細緻的觀察和敏銳的捕捉。
2. 通過仿寫,釋放想像力
想像力也是全書的特色。《魔女宅急便》的想像有很多類別,包括調皮的想像,比如給所有東西都穿上圍腰,脫掉後就會拉肚子;可愛的想像,比如把衣服晾到天空上去;跌宕起伏的想像,比如驚濤駭浪中營救小孩,新年到來的最後一刻「修好」了塔鍾,趕上飛馳的火車取回樂器;美麗的想像,比如用氣球運送相框,和蜻蜓溫馨告別等等。
我們借「圍腰」進行了一次想像力仿寫練習:如果某一個小鎮的人,都要戴手套,或者戴帽子,或者戴圍巾,或者戴魔戒,會發生怎樣有趣的故事?
顯然,小孩子對「戴魔戒」最感興趣,想到了《指環王》《納尼亞傳奇》,甚至想到像《鬥羅大陸》修煉魂環一樣修煉魔戒,從黃色到藍色到紅色到金色最後到彩色……
《魔女宅急便》裡的想像真的很誇張,甚至可以說「幼稚」,但你卻忍不住去讀這樣溫暖童真的小故事。
三、故事中有作者的世界觀
大部分故事都有主題,這是作者有意想要告訴大家的,我們也能通過角色、情節領略得到,通過線索梳理看得更清。不過小說背後還有作者也許並沒有想透露但又藏不住的世界觀——看待這個世界、與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
《魔女宅急便》讓我們看到了作者角野榮子的樂觀和開朗。這位老奶奶在2018年憑藉《魔女宅急便》《褲子船長的故事》《大盜布拉布拉》等作品獲得安徒生國際文學獎。2016年北京大學的曹文軒教授也獲得此項殊榮,成為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人。
與曹文軒故事的大格局大境界不一樣,日本的角野榮子寫得很「小」,很細膩很敏銳,寫到你的心裡去。讀完後,你又能睜開眼看到大千世界的美好和善良。就是這樣的正能量,可以讓孩子們形成更真淳的世界觀,讓我們與這個世界更加有趣地相處。
已經85歲高齡的角野榮子老奶奶說自己至今仍然每天堅持寫作,真希望這位「魔法奶奶」能為我們帶來更多好作品。
進行完今天的分享,你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地想打開《魔女宅急便2:琪琪的新魔法》了呢?那就趕緊開始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