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在哪裡,只要一提到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就會在腦海裡浮出大片大片的紫色薰衣草,美的驚心動魄!但我在四月來到這裡,這只能是一個夢,一個充滿著紫色幻想的夢!
這裡的薰衣草,要到六七月份才能盛開。現在的普羅旺斯,田野一片青翠。
這裡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叫做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大區,她是薰衣草的故鄉。紫色的薰衣草,花語為「等待愛情」。
站在高處眺望闊野,大片的田間,齊整的薰衣草已經露出了小小的花蕊。朦朧間,似有一層淡紫色的薄霧飄浮在大地上,給人以無限想像的空間。
眼前的這個畫面,相信你一定見過。這就是修建於1148年的塞南克修道院,號稱法國最美的修道院。真的如我想像中的一樣,藍天下寂靜的山谷,石砌的古老修道院,微風下遠延的紫色薰衣草……,那種瞬間靜止的感覺,一切都是安寧而美好。
那一年,著名作家彼得·梅爾夫婦在他們的《山居歲月》一書中,講述了這裡發生了許多趣事,普羅旺斯幾乎在一夜之間成名。電影《薰衣草》裡,青蔥的金城武和陳慧琳也在這裡給大家講述了一個甜蜜的故事。
站在古老的修道院前,眼望著那片茂盛的燻衣草地,徜看陽光下,想像著那泛著光芒的紫水晶,任其撞擊著心靈,周身被這馥鬱的奇香瀰漫,我的天空夢幻成紫色的世界。
啊!普羅旺斯,一個遙遠而熟悉的名字,在沒有走近她前,在我的想像裡她是神秘的、浪漫的、自然的。當我與她零距離接觸時,她給我的感覺卻是古老的、休閒的、芬芳的、自由的。
離開修道院,揮手與田壟間一排排泛青微紫的薰衣草告別的時候,心緒蕩漾。縱然看不見薰衣草花海,聞不到薰衣草香氣,但心裡仍湧動出一絲絲的甜蜜。
朋友說,薰衣草沒有盛開的普羅旺斯,雖然少了紫色的浪漫和特釀的花香,但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卻有著許多無與倫比美麗的小鎮,那都是每一個採香人流連的聖地。
果然,當我們來到著名的萊博小鎮的時候,一下子就聞到了那優雅的芳香!
在遙遠的中世紀,萊博是普羅旺斯地區79個封建領土城市中最強大的一座城市。13世紀,當地人依山勢建立起這座堅強城堡,也因此在以後的若干年,萊博城的城主都是普羅旺斯地區的統治者。
古鎮名字來源於古奧克語,意為陡峭的懸崖峭壁。小鎮曾吸引著名詩人但丁前來遊覽,並在此留下不朽的詩篇。
據說,但丁當年也正是在這裡目睹耳聞獲得靈感,寫下了那部曠世名著《神曲》中的地獄篇。
小鎮至今仍保留著中世紀的許多古堡廢墟,輕步從石板小巷中走過,不經意間就會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
1642年,萊博小鎮被交付於摩納哥國王管理,當時的萊博,雖然領土位於法國,然而卻依然成為摩納哥王國所掌管的城市。
也是鑑於此段歷史,當今的摩納哥國王,在他的眾多頭銜之中,還能看到萊博領主的頭銜。
人們都說,歐洲的小鎮都很有味道,我感到普羅旺斯的小鎮味道可能更濃。
只因它的那些冷峻、肅穆、滄毅等元素,都被紫色的浪漫所包裹,呈現出一種獨特的色調。
離開萊博古鎮,穿過一片葡萄園野,我們要到石頭城去。人們都說,那裡是典型的法國普魯旺斯小鎮。
名為戈爾德的石頭城,距塞南克修道院只有2公裡。它是一個依山小鎮,充滿著寧靜白色和灰色,石頭是小村落的主基調,由於地勢,房子分布錯落有致。屹立在村落頂部的教堂和城堡,能俯瞰整個呂貝隆地區。
整個小鎮的房屋遠處看去,如同一座空中的房子,呈梯形盤踞在一起,給人的印象就是石頭建築,圍牆、房子、教堂幾乎都是石頭堆砌而成。
其街道全由一塊塊石板鋪成,大部分房屋幾乎都是16世紀完整保存下來的,如今依舊堅固如初。
繞著小巷子來到那片建築,高低錯落的房屋建築組成了聞名於世的小鎮風光。
據說這裡居住了很多名人,可小鎮卻依舊保持著它平凡質樸的風貌。
透過枝葉看到了巷子深處纖塵不染的藍天,我真的好想什麼都不做,就如貓兒一樣繾綣在路邊,仔細地品嘗這杯豐厚醇美的陳年佳釀。
從戈爾德那些年代久遠、外表斑駁粗獷的石頭建築中,我分明感受到了一種力量,堅實,穩固,不可動搖。
其實,戈爾德歷史上原本就是一座飽經風霜、久經歷練並充滿故事的普羅旺斯小鎮。絕佳的地理位置,讓它早在十一世紀就成為了羅馬人爭搶的重要軍事要塞。
中世紀時,戈爾德深受宗教戰爭的折磨;十九世紀又遭遇到大地震的重創。而令人稱奇的是,一次次的磨難並沒有摧毀它,那些至今依然穩穩挺立的古堡、教堂、城牆、老宅等中世紀的石頭建築,都是鐵一般的見證。
與石頭城毗鄰的不遠處,還有一座人們盛讚的紅土城,它就是被選入法國最美村莊的魯西永小山城。
對魯西永來說,我更覺得叫它「紅土城」比較好聽。因為在我的眼裡,它不是石頭壘石頭的冷峻漠然,而是以紅土堆疊而成的豔麗和濃鬱。
18世紀末期,小村的居民無意中發現,在這裡唾手可得的紅黃土可以成為飽和度極高的顏料。而這種顏料,可以被用來塗刷小鎮房屋的外牆,所以這裡的房子都被刷成了自己想要的顏色。
沿著一條窄巷走過另一條窄巷,不一會兒就可以走到著名的鐘塔下。再順著緩坡小路,走到最高處教堂背面的瞭望臺,再這裡可以遠眺廣袤的沃克呂茲山區和卡隆山谷。
穿行在村子狹窄的小巷裡,可以看到路兩旁緊緊相鄰的小房子都塗抹成新鮮的橙色、嬌嫩的黃色、溫柔的粉色、豔麗的紅色,都有或淡藍或淺綠或乳白的精緻小窗,牆壁上、窗欞下有纏繞的花蔓和舒展的綠藤,一派法式優雅的甜膩。
四處轉悠時發現這裡藝術氣息蠻濃,隨便一個街角就有繪畫工作室,露天市場也有賣畫的攤位,每一個小店都被裝飾的藝術範兒十足。
如今,這裡只剩下寥寥幾戶人家還保留著利用赭石礦製作天然顏料這一古老的手藝。據說,梵谷就特別偏愛這個地區出產的顏料,這也許是梵谷作品裡顏色濃烈的的原因之一吧!
聽人們說,小城邊面的一處採石場有著色彩絢麗的巖石斷面,非常好看,但我們卻在不經意間忽略了,留下了不小的遺憾。
由於沒有找到合適的位置,無法拍攝紅土城的遠景。卻在一處畫攤前,不知哪位畫家了卻了我的心願。畫中藍天陽光下,紅黃的房子們安靜地坐落在一片綠色的樹林裡,紫色的薰衣草隱隱約約點綴其中,想必紅土城的整體感念就是這個樣子。
接二連三的美麗小鎮讓人目不暇接,沒想到接下來地中海岸邊的埃茲小鎮,將我們這次的普羅旺斯之行推向了巔峰。
埃茲是一個建於中世紀的古老的石頭小鎮,地處海邊的一塊巨大的巖石上,是法國尼斯和摩納哥公國之間的一個小村。站在其六百多米的頂端可以鳥瞰大半個蔚藍海岸,景色十分迷人壯觀。
漫步在曲折狹窄的石板路上,處處感受到迷人的獨特景致。石塊砌成的房屋,拱著狹窄的巷道蜿蜒向上,風情無限。因埃茲一直保留著中世紀的風貌,許多文學家和藝術家都深深為她吸引。曾經獲得奧斯卡獎的美國電影《捉賊記》就是在這裡拍攝的。
走至山的頂端,便是一處熱帶庭園,被稱為「異國花園」。其中有著各種仙人掌等熱帶植物,有些還達到數十尺高,漂亮的令人窒息。
這裡原是十四世紀建立的環形堡壘,但是在1706年被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軍隊大肆破壞後變成了廢墟,直到1949年才被重建為現在的花園。
地中海遠方起航的船舶,徒有畫面而聽不見行進的聲響;不遠處的瀑布能聽到水花的傾洩,卻看不見它飛濺的姿態,那一瞬間,我的心緒靜好如水。
這屹立在山頂廢墟旁優雅靜默的雕像,讓所有來到她身旁的遊人都不由自主地安靜下來,仿佛這些雕像本身散發著某種平和的力量,讓人從匆忙拍照和觀景的情緒中解脫出來,去靜默凝望、聆聽……
站在廢城遺址上,眺望著海岬上的科西嘉島、埃茲的特色紅屋頂、還有仙人掌襯託下的藍色地中海岸,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
離開小鎮埃茲,回到尼斯的時候,已經是傍晚時分。這個位於地中海岸邊的都市,這個歐洲國家的度假勝地,在夕陽下分外妖嬈。
入住客棧,靜下心來,回味著薰衣草沒有盛開的普魯旺斯之行,來去匆匆,讓人十分的感慨!紫色的薰衣草,它開在心裡的普羅旺斯;古老的小鎮,它散落在蔚藍的海岸,它們都貼近天邊的雲彩。
無論你何時來到這裡,你都能感覺到普魯旺斯的妖嬈,都能激起那份思想的顫動,因為她總在你心靈的近處,讓你感覺到時空穿梭,歲月無法逆轉,這一點卻是無情。
再見了,普羅旺斯!再見了,沒有盛開的薰衣草!再見了,鑲嵌在廣褒大地上的靜美小鎮!再見了,那片蔚藍色的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