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網12月19日訊(記者宋磊)「目標是旗幟,也是導向」,19日,中共武漢市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相關精神。市發改委副主任餘功豹在解答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武漢市委關於制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的「十四五」武漢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他將這一目標概括為「七個更加」:
市發改委副主任餘功豹。記者任勇 攝
城市能級更加強大。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在全國同類城市實現進位,全國經濟中心初步形成。經濟結構更加優化,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建立,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世界級產業集群發展壯大,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基本建成國家先進位造業基地、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和區域金融中心。
創新動能更加強勁。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創建取得突破性進展。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加快構建,創新生態明顯優化。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倍增,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明顯提高。
改革開放更加有力。產權制度、要素市場化配置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市場主體活力明顯增強,營商環境達到國際一流水平。開放型經濟突破性發展,國際交往中心建設全面提質,新發展格局重要樞紐作用充分發揮。
文化魅力更加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偉大抗疫精神大力弘揚,「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精神特質充分展現。文化事業繁榮興盛,文化旅遊產業成為支柱產業,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水平全面提升。
生態環境更加優美。城市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持續優化,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城市綜合承載力大幅增強。長江大保護成效更加顯著,世界濱水綠城、溼地花城魅力更加彰顯,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取得明顯進展。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建成疾控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武漢樣板」。多層次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
城市治理更加高效。基本構建經濟治理、社會治理、城市治理統籌推進和有機銜接的治理體系。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法治社會、誠信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黨建引領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基層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城市應急管理體系、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健全完善,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城市更加安全、更有韌性。
分析武漢實現「十四五」武漢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的難度和挑戰,餘功豹說,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武漢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重創,對中長期的影響還有待觀察和評估。但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多年積累的綜合優勢沒有改變,在國家和區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沒有改變。特別是在習近平總書記「搭把手、拉一把」的強調下,中央和國家各部委進一步加大對湖北武漢的支持力度,制定一攬子計劃,社會各界鼎力支持,全市上下搏殺二季度、衝刺三季度、決戰四季度,經濟發展從一季度「下滑四成」到二季度「單季打平」,再到三季度「強勢轉正」,經濟復甦幅度好於全國、全省,疫後重振風向標作用進一步彰顯。「『十四五』時期,武漢發展仍處於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武漢樞紐地位突出、能級優勢明顯、科教資源富集、產業基礎雄厚、市場腹地廣闊,長江經濟帶、中部地區崛起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發展基礎依然堅實,發展勢頭依然很好。我們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完成『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編輯: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