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侍衛住在宮裡,怎樣防止他們與妃嬪日久生情?清朝的辦法絕了

2020-12-12 騰訊網

在古代歷史上,皇帝長期處於權力架構金字塔的頂端,一身系天下安危,擁有至高無上的皇權,享盡人間榮華富貴。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皇帝寶座也因此成為各方勢力覬覦的目標,從而置身於權力鬥爭的漩渦中心,稍有不慎就會遭到暗算,歷史上針對皇帝的刺殺和謀害行動,千百年來時有發生。

為了保證皇帝和皇族成員的生命安全,歷代皇帝都對自身安全極為重視。歷朝歷代的皇帝安保體系雖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大同小異。古代皇帝的「保護層」一般由兩大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駐守京城的禁軍,又稱御林軍。禁軍一般由軍隊中的精銳主力充任,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待遇優厚,人數眾多,擔任國家首都的守衛,以及皇宮外圍的日常巡邏守衛。

第二部分則是宮廷侍衛。宮廷侍衛雖然人數沒有禁軍那麼多,但卻是皇帝整個安保體系的重中之重。宮廷侍衛平時駐紮在皇宮之內,每天可以直接接觸到皇帝和皇族成員,直接負責皇帝和皇族成員日常的人身安全,說白了就是皇帝的貼身保鏢或者親兵,也是皇帝安保體系的最後一個保護層。

歷代皇帝都對宮廷侍衛的組建與遴選極為重視。隋唐時期的千牛衛和千牛備身,宋朝的帶御器械,明朝的錦衣衛,清朝的大內侍衛等等,都曾為皇帝和皇族的安全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宮廷侍衛駐紮在宮中,就會不可避免地產生一個問題:侍衛們都是身心健全的青壯年男子,身材魁偉武藝高強。而皇帝後宮中又是美女匯集之地,三宮六院粉黛三千,她們之中除了少數人能得到皇帝寵愛,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獨守空房,寂寞無聊情感空虛,怎樣防止侍衛們與妃嬪們日久生情?

其實古人一點都不傻,現代人想到的古人也會想到,並且採取了嚴密的防範措施。歷朝歷代各有不同,但清朝皇帝的辦法簡直絕了,簡直滴水不漏無隙可乘。

第一點,清朝皇帝對宮廷侍衛的人員遴選上有著極為嚴格的規定。侍衛的人選,絕大多數都是官高爵顯的功臣子弟,或者上三旗的貴族、軍官子弟,這些人家境富足,待遇優厚,家中本已妻妾成群,根本犯不著拿著自己身家性命去冒險與妃嬪勾搭不清。而且侍衛幹好了還能升官發財,前程似錦,如傅恆、福康安、和珅都是從侍衛起家,因此只要腦子正常的人,都不會拿著自己的富貴前程開玩笑。

第二點,清朝侍衛日常在皇宮的活動範圍,有著嚴格限制,基本被限制在乾清門之外,妃嬪居住的東六宮西六宮,他們是絕少有機會涉足的。因此雖然住在宮內,其實他們與妃嬪們絕少接觸。只有后妃們出宮活動時,他們才隨行護駕,但那時人多眼雜,扈從如雲,也根本沒有任何機會交流。

第三點,清朝后妃們的寢宮,還有一項獨特製度:值夜。比如慈禧晚間就寢時,她的寢宮儲秀宮內外至少會安排5個婢女通宵達旦值班,寢宮門口兩個人,更衣室門口一人,靜室門口一人,太后的臥室還有一人。其他后妃大同小異。

這種安排,表面上是為了更好地服侍后妃們,實則深層也有監視的意味。因為這並不是后妃們本人的意願,而是「祖宗家法」,任何人不得更改違背。在如此嚴密的監視下,別說進來一個人,就是一隻蚊子也難得飛進來。

如此一來,妃嬪們身邊日夜都有一堆人服侍,也就根本沒有任何機會與侍衛們產生什麼情感糾葛。清朝的這套辦法可謂滴水不漏,完全杜絕侍衛與妃嬪的任何深入交流的可能,清朝自立國以至於覆滅,從未出現過任何後宮醜聞。有人會說溥儀的皇后婉容曾與侍衛有染,但那件事發生在1935年,清朝早已在1912年就不復存在了。

參考資料:《宮女談往錄》《晚清侍衛追憶錄》

相關焦點

  • 古代宮中居住著侍衛,如何防止他們與妃子日久生情?清朝的辦法絕
    在古代的皇宮中,保護皇帝的大部分有兩個組成機構,一個是駐守京城的禁軍,又被稱之為御林軍,這一軍隊大都是一些非常訓練有素的士兵,每天的任務就是巡視皇宮外圍的日常,然後就是擔任國家首都的首位。第2個部分就是宮廷侍衛,雖然說宮中的侍衛沒有禁軍多,但是卻是整個皇帝安保體系中最為重要的。
  • 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和妃嬪,皆出自清朝,他們都活了多少歲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和妃嬪,看看他們都活了多少歲,一生有怎樣的經歷。巧的是,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和妃嬪,皆出自清朝。那麼他們是誰呢? 乾隆晚年耽於享樂,使得清朝開始走下坡路。加上熬死了優秀的兒子,不得不將皇位,傳給資質平庸的嘉慶。嘉慶即位後,無法挽回清朝的頹勢,清朝就這樣衰落下去。
  • 為何清朝皇帝如此信任御前侍衛,還允許他們帶刀?
    在以清朝為背景的各種影視劇中,我們總能看到一個威風凜凜的群體,那便是御前侍衛。我們知道,黃色在古代象徵著皇權,即使是朝中官位顯赫的大臣,也沒有隨意身穿黃色服飾的權力。然而,這群似乎並不起眼,也並不尊貴,只是負責守衛皇宮的侍衛卻能夠整日身穿黃色的服飾,這樣的特權在古代並不多見。
  • 古代妃嬪侍寢時,為什麼要裹被子進去,被人攙扶著出來呢?
    妃嬪送到後,妃子則從皇帝暴露在外的龍腳這頭匍匐鑽進被子,然後與皇帝行周公禮。至於為什麼要將妃嬪脫光後裹著被子送進去,道理非常簡單,就是為了防止侍寢的妃嬪暗藏利刃,行刺皇帝,可以說這是一項安保措施。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就是節約時間,古代的帝王日理萬機,非常的繁忙,將妃子脫光後送進去,可以節約皇帝寬衣的時間,簡單直接有效,這就是帝王的待遇。在妃嬪侍寢的時候,古代的皇帝們並非可以肆意妄為的。
  • 揭秘清朝的妃嬪等級制度,人數有限額,連居住的宮殿都有講究!
    看過清宮劇就知道,清朝的後宮妃嬪有嚴格的地位等級之分,那麼具體是怎麼劃分的呢?今天,課代表就為大家來揭秘——《如懿傳》劇照由此可見,從康熙開始,清朝的後宮妃嬪分為八個等級,由上而下依次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
  • 清朝御前侍衛都帶著刀,皇帝會不會擔心被他們刺殺?
    清朝的御前侍衛雖然都帶著刀,但是皇帝絲毫不會擔心被他們刺殺。相反,在皇帝遇到危險的時候,御前侍衛還會奮不顧身的將皇帝保護的非常好。用現在的話來說,皇帝就是御前侍衛的大金主,只有金主平安無事,他們才能獲取地位及榮耀。
  • 清朝御前侍衛佩刀,難道皇帝不擔心他們刺殺嗎?
    中國古代「侍衛」這一官職的沿革大約經歷了三個階段,即明清以前、明代、清代這三個歷史階段。明清以前的侍衛,在早期,代表著侍從以及護衛,例如《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所寫的:「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 清朝時期,妃嬪為何總戴長指甲套?主要是為了方便皇帝!
    在古代的任何一代封建王朝的貴族眼裡,身上一切的服裝以及每一件配飾對她們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因為這些對她們來說,是能夠直接反映出她們的身份和地位高貴的象徵。    清朝是我國中國最後一個君主封建王朝,與其她朝代相比,歷史相對於我們現在更加近一些,清朝的歷史的真實性會更加詳細準確一些,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我們經常能在各種清宮劇中看見得後宮的那些皇室妃嬪的小指和無名指上戴的金燦燦的又十分華麗高貴的尖尖的手指套。這些金燦燦而又華麗的手指套,它真正的用途究竟是什麼呢?
  • 清朝妃嬪等級是怎樣劃分的你造嗎?
    清朝後宮總分為八個等級: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答應只能有一名宮女侍候。庶六品:容華正七品:婕妤從七品:貴人庶七品:常在正八品:美人、佳人、良人從八品:順人、才人、淑人庶八品:小儀、小媛、小娣正九品:承徽、承榮從九品:寶林庶九品:採女正十品:選侍從十品:答應庶十品:秀女以上就是清朝妃嬪等級是怎樣劃分的信息
  • 清朝大內侍衛真容:面露兇光,個個武功高強,圖5是慈禧貼身侍衛
    不過,有一個朝代倒是可以稱之為「不問蒼生問鬼神」,這就是清朝的時候。清朝倒不是「問鬼神」,他們是「不問蒼生問武力」。所以他們一直特別注重給自己培養「大內高手」,連現在都還流傳出許多清朝「大內高手」的故事。
  • 一見鍾情VS日久生情
    有人說一見鍾情就是見色起意,也有人說日久生情不如一見鍾情。在這個快餐式愛情的時代,面對感情我們應該相信哪種形式?吊橋效應引起的一見鍾情吊橋效應是指當一個人提心弔膽的過獨木橋的時候,心跳會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
  • 清朝妃嬪,為何愛穿造型奇怪的「高跟鞋」?不僅僅是為了美
    清朝後宮的妃嬪,為何愛穿造型奇怪的「高跟鞋」?清朝妃嬪,為何愛穿造型奇怪的「高跟鞋」?不僅僅是為了美!喜歡清宮劇的朋友會發現,清朝後宮的妃嬪及宮女們,也都喜歡穿一種不同於現代的、造型奇怪的繡花「高跟鞋」。之所以說它造型奇怪,是因為這種繡花鞋以木為底,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釐米左右,有的可達14-16釐米,最高的可達25釐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後鑲在鞋底中間腳心的部位。
  • 清朝妃嬪,為何愛穿造型奇怪的「高跟鞋」?不僅僅是為了美!
    清朝後宮的妃嬪,為何愛穿造型奇怪的「高跟鞋」?清朝妃嬪,為何愛穿造型奇怪的「高跟鞋」?不僅僅是為了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現代女性為了展示婀娜身姿,往往會配上一雙高跟鞋。因為,高跟鞋除了增加高度,更重要的因素是可以增進女性誘惑力。
  • 男女之間,有這4種關係,最容易日久生情
    也就是說,想要和一個喜歡的人成為情侶,最快的方式,就是成為這個人圈子裡的人。就算不能走進她們的這個圈子,也要想辦法成為她們的朋友,這樣才有可能會追到她們。在我們的認知裡,只有熟悉的人,才會讓自己有安全感,而追求自己熟悉的人,可能性也高。會選擇和熟悉的人在一起,很大的原因就是日久生情。
  • 你贊成「日久生情」的說法嗎?你理解的日久生情可能是騙人的
    在生活裡,有的人相信一見鍾情,有的人認可日久生情。男女之間經歷了這樣那樣的一段體驗之後,我們更願意相信那是感情吧。現在網上有這麼一句話,「一見鍾情不過見色起意,日久生情都是權衡利弊」,其實想想好像也不無道理,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看看。一、所謂的日久生情,更多地來源於生活上和心理上的依賴。
  • 清朝的御前侍衛有多威風?你可別僅僅以為他們只是皇帝的保鏢而已
    清朝,由於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滿人入關統治中原的朝代,他們的風俗習慣和之前的朝代有著巨大的差別,因此,在整個中華歷史文明中,對於清朝的各種研究也特別多。但同時清朝是距離現代最近的一個朝代,很多疑問甚至都還有年老一輩的人親身見證過,因此對於清朝的關注度明顯比其他朝代多。
  • 為什麼清朝妃嬪習慣戴手指套?不會弄傷自己嗎?其實不光為了愛美
    清朝後宮劇近年來一直是熱門題材,劇裡妃嬪們的一言一行都充滿「火藥味」,偏偏她們又總是舉止優雅,說話慢條斯理,穿著打扮美不勝收,跟內裡的心計形成巨大反差,這也是觀眾們最津津樂道的地方。不過我們看多了清宮劇,就很容易總結出清朝妃嬪們穿著打扮的一些特點,比如都梳著經典的旗頭,踩著花盆底,脖子上掛著白布條等等。不同的劇裡,妃嬪們的打扮風格往往也不一樣,比如更早一些的《還珠格格》裡,妃嬪腦袋上就都頂著大花頭。其實這個髮型叫「大拉翅頭」,是清末才流行的,出現在乾隆年間並不符合歷史。
  • 兩個人若是經常這樣相處,很容易日久生情
    常言道:愛情,日久生情,細水長流。是的,只有兩個人相處的時間久了,矛盾和隔閡少了,兩個人會走得更遠。
  • 清朝大內侍衛的真實樣貌:虎背熊腰,手持各式兵器,個個眼神駭人
    像什麼大清后妃、金枝欲孽、宮、步步驚心等等,這一類題材至少盛行了十多年。不過看劇會給人們形成一個印象,那便是大內侍衛不僅帥氣還武功高強。像延禧攻略跟如懿傳不就是,傅恆和凌雲徹兩位均是侍衛,也都是男二。拋去長相不說,畢竟劇中的顏值高其實還都是為了發展感情,那他們在歷史上真的就武功高強,神勇無比嗎?
  • 日久生情?近水樓臺先得月?心理學裡的戀愛原理—曝光效應
    男女雙方經常和對方見面,相處的時間長了,會增加相互的好感,時間一長,感情也就萌生了,這就是日久生情。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心理學研究表明熟悉和鄰近是影響人際吸引的一種主要的因素,熟悉感能夠增加吸引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