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新月異,人們在「吃」這件事上變得更加刁鑽,就連小餛飩的湯底都新增了很多做法,雞湯、排骨湯、海鮮湯等,但讓我念念不忘的還是那碗埋藏在記憶深處十多年的小餛飩。
記得小時候奶奶常帶我去集市趕集,餓了就會給我買碗小餛飩,餛飩裡包著些許肉餡,看起來圓鼓鼓的,湯上飄著零零散散的紫菜、蝦米和蔥花,一口一個小餛飩,再喝上一口鮮美的湯,那滋味,別提有多幸福了。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找尋屬於港城獨特風味的小餛飩。
在花園浜路(23號)上有一家開了11年的老店鋪,名為「小新餛飩」(原周記餛飩),取自老闆的名字周小新,因原店名被搶先註冊,故而改名為小新餛飩。
這是一家不到30㎡的小店,踏進店門,左右兩邊各放了三張長桌和幾張板凳,一眼望去能看到開放式的窗口,窗口上放著各種調料,再裡面是周叔煮餛飩的地方。
小編來到這家餛飩店時天還未亮,街道依舊籠罩在黑夜中,路上還只有環衛工和寥寥無幾的行人,星星點點的日光躲在霧霾中不肯出來,放眼望去,只有這家店燈火通明。
推開店門,正巧碰到三位娘娘正在包餛飩,桌上擺著滿滿幾盆剛包好的餛飩和幾碗餡料,手中還不停的忙活著。「來碗小餛飩。」「好嘞!」其中的一位娘娘放下手頭的活就跑去煮餛飩。
餛飩餡料有6種,香菇蝦仁、草頭幹肉、韭菜肉、芹菜肉、小青菜肉和薺菜肉。其中香菇蝦仁和薺菜肉是大家常點的。
媽媽的味道
多年的合作使得這幾人分工明確,井井有條,一旁的周叔則以飛快的速度包著小餛飩,只見他迅速的拿出一張小餛飩皮面,用竹板挑起一小塊肉餡塞在裡面,單手輕輕一捏,一秒能做四五個!把包好的小餛飩放在託盤裡,早已按個數分成了小堆。
灶臺上是兩個大鍋,可以一邊煮餛飩,一邊燒開水。煮餛飩的方法很簡單,等水燒開,下餛飩,大餛飩煮5分鐘,小餛飩煮1-2分鐘,乘著煮餛飩的功夫在碗裡加入高湯、蔥花和紫菜,再撒些黑胡椒進去,最後用開水一澆,再加些蝦米和蛋絲,把煮好的餛飩放入即可。
剛出鍋的小餛飩熱氣騰騰、香氣繚繞,一顆顆圓溜溜的浮在湯上,在燈光的照耀下更加晶瑩剔透,薄薄的皮面隱約透露出粉嫩的肉餡,咬上一口,肉質細嫩,滋味鮮美,細細咀嚼,還能回味出豬油的香味,湯底的純粹,更能品味出肉餡的鮮美,一口一個不過癮,是小時候的味道了!
「我們沒什麼特別配方,就是傳統的張家港風味,十幾年了都沒換過口味。」周叔在一旁說到,「為的就是把港城人民記憶中的老味道保留下來。」
「來一碗餛飩和兩個糰子。」對於食量大的人來說,早上一碗大餛飩加上兩個糰子就是早餐的標配了。
大餛飩看上去像一個個元寶,個頭更大,內餡更多,口味更豐富,咬上一口,肉餡紮實,鹹淡拿捏的剛剛好,一口吃不下得吃兩口,幸福翻倍。再配上這糰子,甜蜜到心裡。
「餛飩我們都是現包現賣的,從來不賣隔夜的。糰子賣不掉的我們就自己吃。」旁邊的幾個娘娘異口同聲的說著。
周叔和三位娘娘每天早上4點起床,天還沒亮就去店裡準備餡料,5點包餛飩,等到了6點,晨光熹微,路上人來人往的時候開門營業一直到下午2點。午飯也是在店裡解決,四個人燒幾個菜,圍在一桌,像一個大家庭一樣。
「現在生意也不好做了,一天大概1、200個人來吃,小餛飩最初是5元20個,現在賣8元。」小新餛飩也有外賣,但是堂食的人居多,畢竟餛飩坨了難免影響口感。也可以買點生餛飩自己回去煮,省時又美味。
在這裡,除了滿足客人的口腹之慾外,還包含著周叔對做餛飩的初心,只做「張家港風味」。